關於中國黑金部落:神秘的赫哲族
赫哲族魚皮熊圖騰中國黑金部落——神秘的赫哲族在以無數星球為背景的蒼茫天穹之下,在白山黑水之間,生活著一個已有6000多年歷史的真正的「少數」民族——人口現今不足5000人。他們是傳說中的魚皮部落,亦是清朝時被官方文獻稱為黑金(黑斤)的部落。他們的祖先曾以「[木若]矢石鏃」聞名於世。他們裂草以記事,役犬以供負載,專以漁獵為生……雖然他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然而伴隨《烏蘇里江》的淺吟低唱,他們依然是我們在傳承文明中,不被時間蒸餾的恆久傳奇。對他們更多的了解意味著我們更深的喜愛和渴望:他們的圖騰到底是什麼?他們是如何紀年的?他們在體質特徵上與漢族人有何區別?這些謎能被揭開嗎?圖騰之謎:魚與熊不可兼得三江沃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赫哲漁鄉,這片土地豐饒而神奇。考古資料表明,赫哲族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黑龍江文物考古隊在密山縣新開流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帶有濃厚漁業文化氣息的陶器、石器、骨器。陶器上飾有美麗的圖案:象徵著魚身上的魚鱗紋、千孔百洞的魚網紋、表現江河湖水蕩漾的水波紋、變形誇張的魚網菱形紋。骨器主要有魚鉤、魚叉、魚標等捕魚工具。另外,在不少赫哲人中流傳著「赫哲人是魚的後代」的神話,魚的生殖能力給赫哲先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國早期的一些文獻中稱赫哲族為「魚皮部」或「魚皮韃子」,這一稱呼反映的是赫哲族人以魚皮為原料製作衣服(烏提庫)、靰鞡(溫塔)等,亦足見魚在赫哲人中的顯赫地位。的確,魚作為一種文化滲透到了赫哲族生產活動、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使很多人誤以為魚是赫哲族人的原始圖騰。事實上,赫哲族先人們因為相信「萬物有靈」,認為天地日月、星河山川、草木水火、風雷閃電等都由神來主宰,每種動物也都有神在主宰,因而崇拜威武兇猛的塔斯赫(虎)、瑪發克(熊)、雅日格(豹)等動物。據傳,尤姓崇拜的圖騰是瑪發克,傅姓崇拜的圖騰是塔斯赫。赫哲族人對自己崇拜的圖騰,是不能隨意獵殺和食肉衣皮的。只有遇到危及生命卻又不能逃脫的險情時,才可將其殺死,然後跪拜祈禱,以求神能赦罪,並將其屍體掩埋。對於崇拜的圖騰,赫哲族人還會把其圖像繪製在樺樹皮上,卷好紮緊,放置在避雨和人不常去的北側屋檐下,代代相傳。當然,也有人提出疑義,他們認為被食肉寢皮的魚也能同備受尊崇的圖騰聯繫到一起,因為對於殺食圖騰的例子很多,譬如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的獵熊,澳洲土著人食自己的圖騰物種等。但是,不要忘了,正如前所述,即使是那些殺食圖騰的民族,其先人們在這過程中也是要經過特定的、莊重的宗教儀式的——他們決不會隨意殺食圖騰。而赫哲人在捕魚、食魚的過程中卻沒有類似的儀式或言行。如果說在招待客人或婚喪嫁娶時食魚,不妨說是對客人、結婚者或死者的尊重。所以,赫哲人的魚是一種文化,但不是圖騰。反映赫哲族人生活的民間畫
查查你的姓氏在赫哲族語中的含義現在赫哲族人的姓氏是從原氏族名的頭一個音轉變過來的。姓氏 原姓氏 含義尤 尤克熱 長炳大木勺齊 奇楞 族姓傅 傅特哈 旱柳樹畢 畢拉達克 氏族名何 畢拉達克 取自「畢拉」的音譯吳 一說吳定克 河名一說烏扎拉 地名葛 葛直克勒 古氏族名董 董抗 地名盧 盧義如 古氏族名陸 陸火如 古氏族名胡 馬林卡 虎神舒 舒穆魯 獨角龍孫 孫木恩 獨角龍黃 蘇陽 黃顏色佟 佟溫克 銅張 瞻仁大人 官名趙 哈普都 改姓的結果
赫哲人漁獵圖時間是永恆懷抱的一顆星,是歲月無聲的契約,誰能破譯它的奧秘?也許,赫哲族的自製日曆也和他們曾經使用過的魚皮衣、樺皮碗一樣,早已不被使用,甚至被逐漸遺忘。但在博物館的陳列中,它依然閃爍著赫哲族人獨到的智慧。據記載:「赫哲不知歲月,問年則數食達巴哈魚幾次以對。」達巴哈魚即大馬哈魚,學名鮭魚,為洄遊性的魚。每當秋季來臨,成熟的大馬哈魚憑藉它那特殊的感覺及靈敏的嗅覺器官,成群結隊地回遊進入黑龍江,在歸途中不論遇到多猛的水勢都能衝過去,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赫哲族人根據大馬哈魚習性來紀年,這種方法頗具準確性。事實上,赫哲人非但懂得紀年,而且他們很早就會使用一種工具來精確地記月記日,這種工具就是赫哲族的日曆。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張敏傑副館長對赫哲族有過幾十年的深入研究,她說赫哲族的日曆可分為簡單和精製的兩種。簡易的日曆是將木或竹削成較規則的30條或30片(也可用孢子的膝蓋骨),中間穿孔,用一條繩子穿起,把繩子兩端懸掛起來。用時先將全部條或片推向繩子的一端,過一天向另一端移動一塊,移完30塊就是過了30天,也即1個月。然後周而復始,循環往複精製的日曆更加別緻,也更具科學性。這種日曆是用樹枝揻成一個環形框,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長約45厘米左右(見照片)。框內結兩道繩,串有12根木片或木條的為上道繩,下道繩串30根木片或木條,有的還把從左邊數的第一、十一、二十一根木片或木條分別做得較其餘的長些。框上部中垂線兩側各10厘米處結一條鬆弛的繩子作為掛繩,框下端中垂線處系一短繩作為界繩。據說,整個日曆做成圓或橢圓形是代表月亮。上列12片代表12個月,下列30片代表30天,其中較長的用以紀旬。使用時,在一年的開始,將木片全部推到界繩右側。首先將上邊繩子上的木片向左移動一塊,然後根據事先約定的大月小月看月光而定某月的開始。小月初三始得望見月亮,大月初二即能看見。因此小月看見月光時,在下邊繩子上撥3塊木片至界繩以左,撥1片記錄過去的1天,撥10片為1旬,撥至29片為止。大月時,看見月光時向左撥2片,撥完30片為1個月。這時把上邊繩子的1塊木片撥向界繩的左側,再將下邊繩子的木片全部推向界繩的右側,以備重新看到月光時,記錄新一月的日期。如上所述,日曆上界繩的左側記錄著1年中過去了幾月幾旬幾天,也就是這一天是這一年的某月某旬某日,望見繩子的左側即一目了然。其功能之健全與使用之便利甚至可與現今我們普遍應用的日曆相媲美。
赫哲婦女射貂圖「獵人遇難放樹杈,小孩死後桂樹上。」各種葬俗,無論是樹葬、獸葬、水葬、火葬、天葬,還是土葬,都有著獨特的民族印記。喪葬的習俗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原始思維,祖先崇拜和靈魂崇拜,是他們喪葬文化的歷史積澱。早年,赫哲族人死後,有樹葬的習俗。據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記載:「赫哲人以為人死是人的靈魂被妖魔鬼使所攝去,倘使請通神鬼的薩滿把靈魂找回來,人即能復活。他們最有名的《一新薩滿》故事,完全是敘述薩滿找魂還陽的神話。」過去赫哲人上山打獵死在山中時,其餘的獵人會砍一段大樹榦,先將它剖開,挖成槽形,將屍體放進其中,上面覆蓋另一半,然後用樹皮扎住,掛在樹上。後來利用鄰近的四棵樹,上面架上兩棵樹榦,在上面再擱樹枝鋪成一樹台,離地約3米,將放屍體的槽形棺木抬到樹台上。等過兩三年屍體腐化後,死者的家屬進山揀骨,放進鹿皮口袋中,背回村裡再重新安葬。小孩死後,赫哲人用樺樹皮包紮屍體,放在樹杈上。他們認為孩子的靈魂小,埋在地下怕靈魂出不來,影響生育。這種樹葬習俗,是亞洲北部一些遊獵民族通常採用的喪葬形式,也是中國東北地區地處山林、面向江河的漁獵民族一種特殊風俗類型
大馬哈魚皮紋學下的秘密赫哲族人與漢族人在體質特徵上有何區別?現代皮紋學為你揭示其中的奧秘和答案——皮紋學是研究人類的指紋、掌紋和足紋為主的皮膚紋理結構、發育、遺傳和群體分布及其應用的科學。通過對不同民族皮紋的研究,特別是多少數民族掌指紋特徵的研究,不僅能為人類學、遺傳學和臨床醫學提供皮紋正常參數,而且對探討少數民族的起源、遷徙和識別各民族間的相互關係起著特別的作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法醫研究室曾對166名健康赫哲族人的掌指紋進行了採樣研究。此次採樣對象是,所有拓下掌指紋的赫哲族男女家庭三代均為赫哲族(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母),排除已知有親緣關係的個體,共得到166名個體的掌指紋。其中,男性86名,女性80名。採樣對象年齡範圍為7~68歲。最後,將其中52個掌指紋特徵輸入計算機,將赫哲族人的掌指紋特徵與漢族人的掌指紋特徵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赫哲族的掌指紋特徵是與漢族相似的,並且有自己的特徵;雙手同名指的相關係數大於非同名指,單手相鄰指的相關係數大於相隔指。值得一提的是,在有關掌指紋特徵的研究中,指紋的重要性大於掌紋。因為掌褶主要在神經系統疾病中變化較明顯,故在醫學上應用較多。根據日本學者木材邦彥的報告,各型掌褶在種群內和種群間變化均很大,用於鑒別種群間親緣關係,似乎意義不大。掌褶是由於掌部皮膚附著深層的皮下結構而形成的。掌褶通常分為五種類型:正常型、猿型、悉尼型過渡I型、過渡II型。赫哲族男女各型掌褶的發生率如下表。正常 猿型 悉尼型 過渡I型 過渡II型赫哲族 85.54 3.92 0.30 9.94 0.30漢族 89.84 4.28 0.16 5.56 0.16赫哲族各型掌褶的發生率與漢族相似。另外,根據佳木斯醫學院解剖教研室對當地110名赫哲族居民(男52人,女58人,年齡20~60歲)的體質特徵進行測量的數據表明,赫哲族居民體質特徵是:眼裂較窄,方向多數上斜型,眼睛內角多數有蒙古褶。鼻樑較直,鼻基底面和鼻尖的方向多數水平向前。上唇皮膚部高度(人中高度)中等。發形直,發旋單旋者多,多數為順時針方向。從測量數字來看,絕大多數人的頭形是短而很寬,並且頭高值很大,整個頭形顯得圓而高。面部較低而寬,鼻子多數為中鼻型偏狹鼻型。從體部特徵看,身材中等偏高。根據體部主要部位尺寸與身高之比來判斷,赫哲族人的體型基本上屬中間型(既不狹長也不寬短)。總的來說,赫哲族人具有典型的黃種人特徵。
魚皮衣特殊的生存環境迫使他們具備了獨特的技能,他們做衣服的原料竟然是我們餐桌的佳肴——魚,於是他們有了魚皮部落的別稱。魚皮是如何變成人們身上擋風禦寒的衣裙褲襪的?傳說中的魚皮部落是否已經名存實亡了呢?
制魚皮衣的木軋魚皮製衣的傳人文/霍明為了拍攝《中國記憶》特別節目《穿在身上的魚皮》,2006年8月我們一行3人初次到了街津口。到這裡,第一個感覺就是涼爽,8月末的北京還熱得沒處躲沒處藏,可是這裡已經有了秋意,尤其到了晚上,睡覺要蓋被子了。來之前,很難想像,魚皮怎麼能夠做衣服穿,因為我對魚皮的認識幾乎都是建立在各色菜肴上,涼拌魚皮,魚雜鍋仔,想起來會口中生津,但是怎麼也想不出穿在身上是個什麼樣子。街津口會做魚皮衣的藝人有好幾個,我採訪的是一位叫尤文鳳的中年婦女。說是藝人,其實在幾年前尤文鳳還是個漁民。她說,這兩年自己歲數大了,出不了海捕魚了,而如今做魚皮衣是個不錯的營生,於是就專職做這個了。魚皮衣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沒有人穿了,曾經一度,製作魚皮衣的技藝都快失傳了。幸而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有博物館來這裡收購館藏魚皮衣,這才挽救了這項技藝。如今,一套魚皮衣可以賣到6000元。像尤文鳳這樣的藝人,一年能賣出個兩三套,收入就比打魚保險多了,而且不會風吹日晒那麼辛苦。我們沒有6000元的經費來購買一套魚皮衣,但是又想看到製作工序的過程,於是就想去買些魚來讓尤文鳳加工。沒想到這裡的魚貴得出奇,鰱魚9元一斤,鱅魚10來元一斤,鯉魚40多元一斤,都快趕上陽澄湖大閘蟹了。最後我們只買了一條7斤多重的鰱魚,畢竟製作一條魚還是一百條魚,在工序上是沒有差別的。自始至終,我都看著尤文鳳如何加工魚皮。一條魚,扒皮,去肉,十幾分鐘就搞定了,然後風乾。一夜過後,魚皮已經硬如鐵皮,若不小心,會劃破皮膚。第二天,再用玉米面除油,木鍘刀壓軋,最後揉搓去鱗。經過這一切處理後的魚皮,好像絲絨一樣柔軟,最不可思議的是它的韌性,雖然我的飲食經驗已經告訴我,魚皮有嚼頭,筋道,但是處理好的魚皮簡直就是塊牛皮,想把它撕扯成兩半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材質,做成衣服,足以經得起風吹雨打了。試穿了一把做好的全套魚皮衣,魚腥味還是挺大的,難保在髒亂的地方不會招蒼蠅,而且比較悶,因為透氣性不是很好。魚皮衣看著漂亮,天然的黑白灰三色紋路讓衣服顯得非常醒目,但是實用性上確實勉強。畢竟,魚皮衣是赫哲人生活資料還不豐富時的產物,那時候,人家還沒有棉麻。最後不能不提的是街津口的生魚,太好吃了。主要是魚好,新鮮,不用放作料。雖然當地人警告過我,說有的人吃生魚得了肝吸蟲,但我還是經不起誘惑,大吃了好幾頓。聽說喝白酒能預防肝吸蟲,不會喝酒的我為了美味生魚,每次都會強灌幾杯,頗有幾分捨命食河豚的悲壯。
推薦閱讀:
※關於孝敬老人的名言
※關於男人女人的經典闡述(圖文)
※男性一定要看!關於女性大腦的秘密
※關於武術又一個驚喜發現 轉自
※收藏人:玉面書生湘逸 《關於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