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一百零一)】廣東中山鄭觀應:《盛世危言》 讓人警醒

  鄭觀應(1842-1921年),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待鶴山人、羅浮偫鶴山人等,廣東香山(今廣東省中山市)人,中國現代化運動思想的代表和先驅,揭開民主與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家之一,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他編撰了《盛世危言》,提出了「商戰」理論,呼籲國人主動跟上世界現代化潮流,進行社會的總體變革。他的思想釋放出巨大的影響力,讓當時的國人看到外部生機勃勃的世界,甚至喚醒了一個時代,直接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以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一大批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民族精英。

鄭觀應家訓

  鄭觀應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畢生秉承良好的家教傳統。他所處的時代正經歷巨大的社會變化,中西、新舊激烈碰撞,發生了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等事件,這使鄭觀應更加重視子女的道德教育,即使工作非常繁忙,也通過各種方法悉心培育子女,認真履行家長職責。鄭觀應的家訓有家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楹聯等多種形式,總字數超過26000字。概括而言,其家訓的核心內涵是:德行為上,慈善為懷;勤儉樸素,吃苦耐勞;喜讀詩書,發奮上進;不貪富貴,以廉行事;胸懷天下,忠貞報國。

  ●視頻腳本

鄭觀應:愛國富國強國 《盛世危言》警世

廣東省中山市雍陌村

  這裡是廣東省中山市雍陌村,這個古老的小村莊因為走出了中國現代化運動思想的代表和先驅、《盛世危言》的編撰者鄭觀應而為世人所追尋。雍陌村的鄭觀應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嶺南風格建築,門楣上「秀峰家塾」幾個大字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依然熠熠生輝。

  在中國近代史上,鄭觀應和他的《盛世危言》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第一個提出「商戰甚於兵戰」的理論。《盛世危言》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案。他的愛國情懷、慈善思想、務實作風以及他的家風家訓對近代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澳門大學教授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會長 鄧景濱:

  鄭觀應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超前的人物,比當時一般的人、一般的知識分子,他的思想都要領先,這個跟他能夠吸收西方的先進文明是有關的。他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家,還是一位慈善家、實業家、文學家。

  《盛世危言》思想的背後與鄭觀應良好的家風傳承密不可分。走進鄭觀應的故鄉中山三鄉的雍陌村,老街古巷隨處可見。作為雍陌村的第一大姓---鄭氏,現在留存著8座鄭氏宗祠,他們均來自同一個祖宗,即明朝「香山四賢」之一的鄭子綱。鄭子綱生前建立一套家規,引導村民孝悌愛親、忠貞愛國、樂善好施。

  廣東省中山市雍陌村鄭氏族老 鄭惠明:

  「積金玉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寧;積詩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以遺子孫。」雍陌鄭氏有十三條家規,這些家規對我們雍陌的後代子孫來說影響相當大,教子孫孝道,愛老敬幼,教後人向善,儘力幫助別人。

鄭觀應故居「秀峰家塾」

  1842年,鄭觀應出生在民風淳厚的雍陌村,祖父鄭鳴岐是一位「莫因善小而不為」的儒學之士;父親鄭啟華是位私塾老師,教規家規極嚴,特別重視儒家倫理道德教育,其教規家規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

  鄭父一生節儉持家,對貧苦親鄰則儘力周澤,在家鄉豎立鄭氏一門「樂善好施」牌坊。現在在澳門鄭家大屋二道門「榮祿第」的通道上,仍懸掛著一塊大型百年木橫匾,上書「崇德厚施」四個金漆大字,這是山西巡撫曾國權為表彰鄭氏於1877年在山西救災時的貢獻而贈予的。後來,鄭觀應受父親影響也特彆強調知足與慈善。為了方便鄉民出行又盡表孝心,鄭觀應還以父母的名字捐款修建雍陌大街。

  廣東省中山市雍陌村鄭氏族老 鄭惠明:

  整條雍陌大街那時候總長應該有800多米,它街頭街尾都立了碑。現在的碑文是光緒三十年重修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鄭觀應對雍陌街是充滿感情的。

  鄭觀應在雍陌村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光。17歲那年,他到上海學做生意。在商海中,他謹遵勤奮愛國、發奮上進的家風祖訓,從雜務做起,不斷努力,32歲就做到了上海太古洋行的總買辦。鄭觀應的商業才華受到了李鴻章的倚重,支持他積極發展民族工商業。1882年,鄭觀應離開太古洋行,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全心全意帶領國家工商業與外國人進行商戰,用鄭觀應自己的話說:「初則學商戰於外人,繼則與外人商戰。」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理事長 梁金玉:

  1892年,鄭觀應二度出任上海輪船招商局幫辦,首要任務就是跟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談判齊價合同,扭轉招商局吃虧的狀況。他不負所托簽訂齊價合同,怡和洋行、太古洋行不得再削價競爭,招商局盈利大增。他這種做法維護了國家利益,使航運權不受外國人的控制。

  在20多年的商戰實踐中,鄭觀應生活在一個內憂外患、列強稱霸的動蕩時期,強烈的愛國情懷驅使著他竭盡全力啟發民智、挽救國家。

鄭觀應澳門鄭家大屋內景

  這裡是澳門龍頭左巷的鄭家大屋,是鄭觀應晚年居住的地方。這座集嶺南文化風格和西方建築藝術特色為一體的老宅,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大學教授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會長 鄧景濱:

  「餘慶」這個牌匾就是鄭觀應的父親鄭文瑞(字啟華)為新居而設的。這個牌匾是非常好的家訓材料,「餘慶」兩字出自《易經》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從鄭家大屋的匾額和楹聯的內容里,充分體現了屋主人崇文尚德、樂善好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澳門大學教授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會長 鄧景濱:

  「惜食惜衣不獨惜財還惜福,求名求利必須求己免求人。」這邊的這副對聯特別凸顯了鄭觀應前半生努力功業的向上精神,意思是我們年輕人建功立業一定要靠自己的實力。後面的那副對聯則主要反映了他後期的思想,上聯「何須建參贊事功但安所遇」,下聯「若果明修齊道理無忝爾生」。雖然我們隨遇而安不去追求功利,但是也要做到修身——修養自己,齊家——家庭和睦,那才是無愧的一生。

  鄭觀應一生勤奮上進,胸懷世界,心繫國家,為子女和後人做出了典範,他要求子女具備高尚的道德標準,同時又將維新思想體現在家訓中。鄭觀應的家風家訓主要包括真誠、有恆、勤儉、廉潔、立志、知足、珍惜、慈善、包容、和睦等方面內容。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理事長 梁金玉:

  鄭觀應的家規家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家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楹聯等。經搜集到的鄭觀應家訓超過26000字。他的家訓的核心內容是:做人是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核心。

  他在家訓詩《訓子》《訓長男潤林書》以及寫給女兒和子侄的家書中都提到勤儉才能成就事業。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鴉片和賭博盛行,各種不良習氣讓青少年備受考驗。鄭觀應訓誡子孫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講究衛生,潔身自愛,無論交友用人、婚姻擇偶都要謹慎,切勿輕率。

  《衛生歌》:屋宇東南向,門窗透日光。檸檬宜胃汗,果實潤肝腸。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理事長 梁金玉:

  他著寫的《衛生歌》《傷賭嘆》和《鴉片吟》等均告誡子孫和年輕人不要結交損友、沾染不良陋習;他還鼓勵女子要多讀書,多了解這個世界,這些思想仍適用於當今。

  鄭觀應的人生經歷豐富。他的工作從雜務做到總買辦,從經商到棄商從政,他都一直要求自己潔身自好、以廉行事。他提醒子孫要小心選擇朋友,尤其涉及錢銀交收或利益交易,必須當面點明。此外,審慎理財既能處理好家庭生計,也是管理好國家經濟的條件。

  「不耐饑寒非志士,能兼氣節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鍊,勿謂艱難志遂灰。」(摘自《訓子》)

  「不貪富與貴,但願救同胞。」(摘自《乙酉還家書以自勉》)

  「將來無論求名求利,均當以道德為根據。誠如先賢云:"不為財色所困者方是英雄。』」(摘自《訓次兒潤潮書》)

鄭觀應代表作《盛世危言》

  從1886年到1891年,蟄居澳門的鄭觀應在鄭家大屋完成了驚世巨著《盛世危言》。清朝洋務幹將張之洞讀了《盛世危言》後評點道:「論時務之書雖多,究不及此書之統籌全局擇精語詳」。百年之後,《盛世危言》的字裡行間仍閃爍著穿透紙背的思想光輝。

  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中,館藏著一本清光緒版本的《盛世危言》,當年這一套5本的小冊子,引發了清政府一時洛陽紙貴。

  中山市檔案局副局長、中山市鄭觀應研究會會長 吳冉彬:

  當時,光緒帝要求立馬印2000冊,至少六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人手一冊來閱讀。一時之間紙張很緊張,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現象。

  鄭觀應家風家訓影響深遠,而他的思想釋放出來的巨大影響力,讓當時的國人看到外部生機勃勃的世界。他呼籲國人主動跟上世界現代化潮流,他呼喚社會的總體變革,他喚醒一個時代,甚至直接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以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一大批振興中華的民族精英。

  孫中山《實業計劃》中提出的實業救國理論就凸顯了鄭觀應《盛世危言》的中心思想。

  斯諾筆錄的《毛澤東自傳——一顆紅星的長成》提到,《盛世危言》曾經是早年毛澤東「很喜歡的書」。

  澳門大學教授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會長 鄧景濱:

  當年毛澤東在韶山沖那裡,因為向他的老師借了一套《盛世危言》回家看,看完之後進一步激發了他走出韶山沖、改造社會這樣一個雄心大志。

  在中山最近發掘的岐澳古道遺址上還發現了鄭觀應奉勒的「林則徐十無益」格言。

  這條建於1860年的岐澳古道是連接內地與澳門的橋樑,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100多年前,鄭觀應為了探尋國家富強之路,不知多少次從這裡走過,他的家風家訓和他的思想,也通過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澳門和海外;而從海外帶來的維新思想、從商意識和教育理念,也影響了剛剛打開國門看見世界的中國。一批又一批有識之士開始了為尋求振興中華之路而努力。

  鄭觀應的家風家訓為雍陌鄭氏家風注入了更深厚內容,成就了著名美術教育家、畫家鄭錦,攝影藝術家鄭景康,翻譯家鄭克魯等鄭氏名人,鄭觀應的家風家訓和愛國創新思想至今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為中華崛起而努力奮鬥的優秀人才。

  ●鄭觀應家規家訓摘編

不貪富貴 以廉行事

  當此競爭之世,人心叵測,稍有不慎,即墮人機陷中。勿貪意外之財,無故幣重言甘、禮下於我者,將有所求。

  ——摘自鄭觀應《訓子侄書》

  【譯文】

  在當前這個競爭激烈的世間,人心難測,稍微失慎,就會墮入別人用心所設的陷阱中。所以切勿貪圖意外之財,凡無緣故對自己送重金、說好話、表恭敬謙卑者,必定想要達到某種目的。

  將來無論求名求利,均當以道德為根據。誠如先賢云:「不為財色所困者方是英雄。」

  ——摘自鄭觀應《訓次兒潤潮書》

  【譯文】

  將來無論是祈求成名還是求財,都應當依據和遵守道德。正如先賢所說的那樣:「不被錢財和美色所困惑的人才是英雄。」

  人能不貪,乃無後悔。至公無私,辭金卻賄。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銘坐,儉以養廉。

  ——摘自鄭觀應《招商局公學開學訓詞》

  【譯文】

  人如能不貪圖財富,才能無悔。極其公正無私,拒絕收受賄賂。讀書人又怎麼會嫌棄穿粗布衣、吃粗茶淡飯?要把「儉以養廉」這四個字當作座右銘,時時銘記於心。

  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為官箴,余謂此三字不特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

  ——摘自鄭觀應《訓次兒潤潮書》

  【譯文】

  清、慎、勤這三個字,是古代奉公守法官吏的戒規,我認為這三個字不僅是官員應該遵守,即使是從商者也應尊奉為守則和信條去遵守。

  擇婿宜先以品學為重,不可徒貪其富貴。現處競存時代,無論為士、為農、為工、為商,務求各精其業、各執一藝。」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譯文】

  選擇夫婿要先選擇其品德與學識,不可以只貪圖其錢財。當今所處的是物競天擇的時代,無論是古代「四民」中的大學士(即官員或讀書人)、種田者、做工者、從商者,均應注重精通其所從事的行業和掌握一門技藝。

德行為上 慈善為懷

  積金玉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詩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以遺子孫。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譯文】

  積累財富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守住;積累詩書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去讀;不如積累善德留給子孫。

  求福莫如積善,積善莫如救人。救人之切而要、廣而普者,莫如賑饑。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譯文】

  求福不如積善,積善不如救人。救人最緊要而能廣泛施行的,莫過於賑濟饑民。

中山鄭觀應故居外景

胸懷天下 忠貞報國

  不貪富與貴,但願救同胞。

  ——摘自鄭觀應《乙酉還家書以自勉》

  【譯文】

  不貪圖能夠大富大貴,只希望能拯救同胞。

  食人之祿,忠人之事。士農工商,均應如是。興亡有責,況在國家。忠貞報國,振我中華。

  ——摘自鄭觀應《招商局公學開學訓詞》

  【譯文】

  拿了別人的俸祿,就必須盡忠職守,做好自己的本職。無論為士、為農、為工、為商,都應該如此。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要對國家盡忠,報效祖國,振興中華。

勤儉樸素 吃苦耐勞

  所望各子孫孝友立志須學前賢,俗云:好子不食爺田地。不可爭論遺產,不可虛度光陰,不可浪費資財,必須勤儉,言行謙恭,讀書畢業,當此競爭之世,不耐勞苦不能自立。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譯文】

  希望各位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的子孫後代立下向先賢學習的志向,俗話說:好子孫不依賴祖輩留下的田產。不可以爭論遺產,不能虛度光陰,不能浪費錢財,必須勤儉節約,談吐舉止謙虛恭敬,多讀書並完成學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人不能吃苦耐勞則無法自立。

  誡爾曹不可貪安逸,依賴父兄。蓋嬉遊耗時、奢靡害俗、晏安偷惰古人所誡……甚而中人之產、小康之家,亦須勤勞儉節……且飛禽走獸均能自食其力,又知衛生之理,不時以手足梭其毛羽,運其四肢,小如蜘蛛尚能結網,蜂能釀蜜,蟻能聚糧,人為萬物之靈反不如物,能不愧乎?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譯文】

  告誡你們不可以貪圖安逸,依賴父兄。凡浪費光陰嬉戲玩耍,生活奢侈糜亂傷風敗俗、貪圖安樂等都是古人所要誡罰的行為……就算是中產與小康之家者也必須勤勞節儉……況且飛禽走獸均能夠自食其力,細小的蜘蛛尚且能夠結網,蜜蜂能夠釀蜜,螞蟻能夠聚攏糧食,我們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富有靈性兼具主宰能力的,反而不及上述細小動物,豈能不慚愧?

  少年讀書時,自問立志欲學何等人?如志在修、齊、治、平、揚名顯親,期學第一等人,務須勤儉堅忍、吃苦耐勞、百折不回,方能達其目的。

  ——摘自鄭觀應《訓子侄》

  【譯文】

  年少讀書時,自問立志要學習哪一等人?如立志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揚名萬里彰顯宗親,則期望要學第一等人,務必要勤儉堅韌忍耐、吃苦耐勞、百折不回,才能達到目的。

  無論男女,除讀書外,必日有手藝進款,勿使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奢侈無度。

  ——摘自鄭觀應《致天津翼之五弟書》

  【譯文】

  不管是男還是女,除了讀書之外,每天必須做成手工藝品售賣獲款。千萬不能飽食終日,無上進心,揮霍奢侈無節制。

  至於勤儉,尤處家第一要義。無論貧富,若怠惰自甘,則家道難成。蓋大富由天,小富由勤,勤而不儉,終難積蓄。

  ——摘自鄭觀應《與月岩四弟書》

  【譯文】

  關於勤儉,是持家的第一要旨。無論貧窮或富貴,如若甘於懶惰,則難以成家立業。大富貴由天命,小富貴由於勤,如若勤奮但不節儉,終究也難有積蓄。

喜讀詩書 發奮上進

  心以靜而專,學以勤為美。

  ——摘自鄭觀應《讀寒山詩自勵並訓後人》

  【譯文】

  心因安靜而能專一,學習以勤奮為美德。

  篤志力行,勤學好問,進德修業,事事有恆,庶老來無追悔之嘆。

  ——摘自鄭觀應《訓子侄書》

  【譯文】

  意志堅定並嚴格執行,勤奮學習,善於提問,提高道德修養,建功立業,做每件事都要有恆心,到年老時就沒有後悔莫及的嘆息了。

  無論男女各精一藝,庶幾家業日盛耳。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譯文】

  凡我子孫不論男女,各人均應精進一門謀生技藝,家業或許可以日漸興旺。

  不耐饑寒非志士,能兼氣節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鍊,勿謂艱難志遂灰。

  ——摘自鄭觀應《訓子》

  【譯文】

  不能忍耐飢餓寒冷者不是有志氣的人,有志氣和節操者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均歷經磨鍊,切勿因為艱難險阻而灰心喪志。

  (翻譯:中山市檔案局副局長、中山市鄭觀應文化學會會長 吳冉彬)

鄭觀應(前右四)與家人合影

  ●專家觀點

晚清實業家鄭觀應怎麼教兒子進行「商戰」?

  鄭觀應是中國近代早期維新思想家,處於中西文化交匯的特殊階段,他的家訓既保留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精髓,同時又融入了新時代的創新思維。作為熟諳華洋商務的實業家,他在1894年發表的《盛世危言》之《商戰》篇,提倡國家推行商戰,指出「習兵戰不如習商戰」,「用官權以助商力所不逮」,「國既富矣,兵奚不強?」外人不敢輕易挑釁,「此之謂決勝於商戰」。他的維新思想與其家訓思想緊密相連,他鼓勵家人積极參与商戰,以助國家的商務繁榮昌盛。

  訂立了崇高的目標,鄭觀應教導子侄須注意商戰中的具體細節。他認為商戰要取得成功,公私分明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在《與子侄論商務書》中,他列出我國商人易忽視、易犯的弊習,訓誡子侄要注意。他告誡:「行中所僱傭仆決不以個人私事擅自驅遣」,「公私混淆,世人通弊。社長司理人指使職員命以個人私事,或職員於辦事時間內處理私事,下及僮僕亦乘間偷閑,是誠營業者之大患。」他指出我國商人的弊習造成的後果十分嚴重,是導致商戰失敗之原因。

  「身歷官商兩界數十年」的鄭觀應,囑咐兒子無論為官為商都應以清、慎、勤為信條。清、慎、勤三字被中國歷代官員奉為金科玉律,《三國志·魏志·李通傳》述及李秉《家誡》:「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此外,南宋呂本中所撰的《舍人官箴》教育呂氏子弟:「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鄭觀應擔任過多家洋行、民族工商企業的領導,曾為國家執行軍事任務,以及組織賑災籌款,無論在任何崗位,都專心做好所在職位的本分,清廉、謹慎、勤勉,為子孫後代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70歲時寫的《訓長男潤林書》談到,「余有生以來,素位而行,惟守清、慎、勤三字。」在《訓次兒潤潮書》中,他特彆強調「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為官箴,余謂此三字不特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

  鄭觀應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為了挽救國家,一生廉潔奉公,鞠躬盡瘁。他的家訓共26000多字,有家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和楹聯等,內容重點是培養良好的品格。他的筆鋒真摯感人,透過其家訓可感受到他清廉正直的高尚品格。在鄭觀應的故居澳門鄭家大屋,有一副木刻抱柱楹聯「惜食惜衣不獨惜財還惜福,求名求利必須求己免求人。」這副楹聯反映鄭氏的家風為珍惜福澤,自立自強,光明磊落。他在囑書亦表明其清廉的品格及救世的志願:「不妄取,不強求,蓋志在救世,事事期無慚於衾影。」為了教育後輩,他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編為韻句,關於廉的韻句為:「人能不貪,乃無後悔。至公無私,辭金卻賄。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銘坐,儉以養廉。」

  鄭觀應的家訓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借鑒學習。他在《盛世危言》的百年呼喚,當中不少改革建議已經實現,而他大力提倡並積極推行的「商戰」理念,今天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大格局豁然展開。我們作為國家的一分子,應學習鄭觀應的家國情懷及其家訓思想,無論在任何崗位,專心做好所在職位的本分,謹記「清、慎、勤」三字,關注細節,嚴於律己,公私分明,立志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澳門近代文學學會理事長 梁金玉;澳門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博士生導師 鄧景濱)

不貪富貴 以廉行事

德行為上 慈善為懷

胸懷天下 忠貞報國

勤儉樸素 吃苦耐勞


推薦閱讀:

客家釀酒的傳統製作工藝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家訓格言新編
傳統禮儀揭秘:女性為什麼不作揖?(圖)
中國道教傳統法術口訣
弓友不可不知的傳統弓常識:明式小稍弓與射法

TAG:中國 | 中國傳統 | 傳統 | 中山 | 盛世 | 家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