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紅珠子的種類有哪些?
南紅瑪瑙存世量最多的應該是珠子,南紅珠子通常都是認識南紅的第一步,南紅被做成珠子的比例在南紅製品中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勢。其實在當代華人體系的文明中,一般都把珠子作為玉器的副產品,幾乎沒有太多的關注和研究,而在西方文明中將珠子作為飾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做研究。在這個方面還有極其長的路要走。正如挪威卑爾根大學的亨什伍德博士所說「珠子是傳統社會一種嚴肅的物品,通過這些物品,可以確認主人的性別,年齡,社會地位以及民族。」
南瓜珠
前面已經說過介紹過,南紅瑪瑙南瓜珠暫時被認為是宋遼時期(僅指相當於內陸朝代而言,下同)開始出現,基本在元明達到巔峰,清代的南瓜已經較為少見。一般認為矮樁的南瓜的年份相對要早一些,能夠達到宋元。中樁的南瓜一般認為是元明時期的產物,其中出現尺寸超大(直徑30公分以上)的都基本認為屬於這一時期。高樁的南瓜一般被認為是清朝或者稍早一些的。
朝珠
這是南紅從西藏走入清廷之後出現的,屬於內陸地區的產品(亦常見於雲南)。一般都具有形制規整、圓形周正、拋光程度高、極少出現白芯的特點。比較容易和藏區的圓珠產生混淆。由於整個上層文化對藏文化的偏愛,所以就在清朝規制之外出現了南紅的朝珠,在不敢使用南紅朝珠的官員中,似乎也有使用南紅的傾向,我們從一些歷史遺物中可以看到一些南紅材質的分珠(即朝珠串中那4顆大珠)、南紅瑪瑙配飾三通、背雲、佛頭、佛嘴、墜子等。一般這些南紅配件都配合象牙、翡翠材質使用為較常見。十分罕見的南紅雕花珠絕大多數都是屬於朝珠範圍的。清朝手串珠也同樣屬於此範圍。
朝珠的價格也是南紅中非常高的,主要原因是製作的精細程度較高,並且由於內陸人並不以南紅入葯,所以一般品相相對完整。一顆好的南紅分珠的價格可以達到2000以上。一顆普通朝珠也要幾百的價格。
藏區圓珠
這種圓珠一般認為是藏區相對較晚出現的一種珠子類型,年份大概是清代,可以延續到非常接近新中國時期。沒有辦法考證到底是受朝珠影響,還是影響了朝珠。總之這種在成本核算方面並不太合算的珠子就流行開來了,一般情況下,圓珠出現的地區一般而言都更接近中原文化。圓珠的品相一般相對較好,而且確實也更適合近現代審美觀,所以價格也相對不錯,一顆較完美的圓珠也需要幾百元甚至千把元。一般的小圓珠也要200元左右一顆。
扁珠
又稱橄欖珠,因型似橄欖而得名。扁珠的歷史相當悠久。在歐洲的研究中把這類橄欖珠斷代斷到17-18世紀,通常來說,這種斷代是十分不科學的。其實扁珠的形制亦有分別,形制不同年份應該說差距很大,一般可見的分為兩種:
一種是不規則扁珠,具有相對隨型的特點,珠體一般都不太具有對稱性。珠體一般相對較大,珠子的包漿通常都極其厚重,孔洞也極其古樸。這類珠子參考隨型蜜蠟珠的斷代,大概應該看到元明時期甚至更早。其實這類南紅也是相對少見的品種。
一種是相對規矩的扁珠,具有明顯的橄欖型特徵,珠體具有較好的對稱性。這種珠子恐怕是最為常見的南紅珠形制。這種珠子的斷代基本可以認同17-18世紀的,但是最早出現時期應該稍微看早些。18世紀之後其實這類珠子也在大量流行,直至紅色中國前這種珠子形制才告絕跡。
扁珠由於流行時間長、範圍廣、產量高等原因,再加之扁珠通常都被用於藏民敲擊碎塊藥用造成的品相殘缺,價格相對較為親民。一顆品相較完美的扁珠也就在大幾百到千元左右,品相一般的百來二百也就可以成交。
算盤珠
又稱片狀珠。這種珠子應該出現的時間最晚,大概應在17世紀左右,同樣也是應該在清末民國停止製作。這種珠子的製作工藝水平高低差異非常之大。高檔的算盤珠形製取料也會非常講究,形制也非常規整,甚至部分在90度交角處有平台過渡(類似於清扳指的邊角處理),拋光也非常好。而質量較差的算盤珠無論是選料還是工藝都比較粗糙,有部分不拋光。由於工藝和品相的不同,價格也存在巨大差異,基本價格是要比同品質的扁珠稍微便宜一些。
扣子
這類東西大部分見於雲南及雲南的輻射區域。形制特殊,一眼大概就可以認出,一般色彩都偏淺些,品相較好。這些扣子一般都認為是無疑問的清代製品。價格也是諸多南紅珠中最便宜的。本能經常看到的就是這6大類,其他不能經常看到的有古滇國紅直管珠、古滇國乳突、西亞形制的南紅多棱、嘎拉哈、尼泊爾蝕花等等珠飾類的東西其實都有見南紅材質的。
如果想收藏南紅瑪瑙珠子,可以看南紅瑪瑙珠子級別挑選優質的進行收藏。
推薦閱讀:
※南紅雕刻一種遺憾的藝術
※保山冰紅戒面的價值及知識普及,必看!!
※王朝陽玉雕大師的簡約南紅作品你確定不看看?
※南紅跟蜜蠟的區別?這裡有總結。
TAG: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