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證實,有哪些寶物300年後再面世?(季濤談收藏與投資的回答,6贊)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門宣布,四川彭山「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本次出水文物三萬多件,其數量之多、等級之高、涉及種類之豐富、時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廣,在全國都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

這次發掘出水的文物種類以金銀銅鐵等金屬材質的器物為主,包括屬於張獻忠大西國冊封妃嬪的金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和大順通寶銅幣,銘刻大西國國號的銀錠等,此外還有屬於明代藩王府的金銀冊、金銀印章以及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種類豐富。

金封冊

初步研究結果證明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也基本認定了這裡為當年戰場的遺址,同時還佐證了史書上的記載:張獻忠一路劫掠入川。

一直以來,關於沉銀方式存在著兩種說法:一部分專家認為,張獻忠是主動在江口沉銀;另則認為張獻忠是出逃路上突遇楊展追擊而被動沉銀,沉銀遺址即為戰場遺址。

明朝末年,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

他少時曾讀書,後參軍,當過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職,便至延綏鎮從軍。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奇異,為之求情於總兵王威,重打一百軍棍除名,從此便流落鄉間。

崇禎三年,恰逢農民起義四起。張獻忠在家鄉聚集十八寨農民組織了一支隊伍響應王嘉胤等暴動,自號「八大王」。經過多年的拼殺,他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諸侯。

崇禎七年(1634年),張獻忠第一次入川,攻陷夔州(今重慶奉節),進圍太平,後又敗走湖廣。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張獻忠率部再次向四川進發。八月初九,農民軍攻克成都。逐漸,四川大部地區被張獻忠的農民軍所控制。

崇禎十七年(1644年)十一月十六日,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

大順三年(1646年)初,清朝派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和吳三桂等統率滿漢大軍,全力向大西農民軍撲來。當時,明參將楊展領兵復奪川南州縣,率師北指,與張獻忠的部隊激戰於彭山的江口,張獻忠大敗,退回成都。這時候張獻忠極有可能將不便於攜帶的珍寶就地沉入水中掩藏。

考古現場

大順三年(1646年)九月間,張獻忠率部離開成都,北上迎擊清軍。十一月,張獻忠大軍紮營於西充鳳凰山。張獻忠「初不為備,聞兵至,猶以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將臨河視之。」他很快被清將認出,對方急發暗箭射之,張獻忠不幸中箭身亡。時年四十歲。

張獻忠生性十分貪財。四川本是「天府之國」,人民生活比較安逸富足。這也是張獻忠來到四川的原因之一。張獻忠進入四川後大肆搶掠,而且他還責令部下若私藏金銀一兩,斬全家;藏十兩,本人剝皮,斬全家。這樣一來,整個四川的財富就都歸了張獻忠。據說張獻忠至少掠奪了一千萬兩白銀。

張獻忠把如此大的一筆財富最終藏到了哪裡?這成為三百多年來的不解之謎。此次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有可能解開這個謎團。

推薦閱讀:

綠度母的美麗傳說
知識】貔貅的傳說及風水擺放位 (轉貼)
骷髏會極權傳說
毛澤東祖墳靈異傳說
鳳凰的傳說

TAG:投資 | 收藏 | 傳說 | 張獻忠 | 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