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文采訓練

議論文文采訓練(2010-12-26 16:05:25)

轉載

標籤: 高考 教育 情感 人生 作文 分類: 作文

【議論文文采訓練之五】轉折句

我們這裡所說的轉折句,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轉折複句的連用,它們或者以對稱句出現,或者以排比句出現。特點是句式整齊而富有氣勢,語言鏗鏘而富有節奏。

因分句間語意相反,所以它特別適用於用來論證矛盾的對立統一,要全面看問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等哲學命題。

【例一】徒有萬般"羨魚"心,而無一絲"結網"意,結果定會一事無成。這道理雖然淺顯,但實際上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清認識到的。有的人希望成為愛迪生式的「發明大王」,可是卻畏於鑽研科學知識之難;有的人想繼莫泊桑之後,再奪"短篇小說之王"的桂冠,但又懾於常年練筆之艱辛;有的人想一鳴驚人成為「音樂巨匠」,卻惰於在五線譜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願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鐵榔頭」,卻怠於無數次的扣殺訓練。如此心懷鴻鵠之志,而身屬燕雀之行,連一條小小的魚都會捉不到,更何況要實現那恢宏的大志呢!(《羨魚和結網》)

【例二】是伯樂,讓他去相馬;是庖丁,讓他去解牛;是魯班,讓他去弄斧;是華佗,讓他去行醫。這就叫人盡其才。是伯樂,讓他去打鐵;是庖丁,讓他去耕地;是魯班,讓他去制陶;是華佗,讓他去餵豬。那就是糟蹋人才了。以陳景潤為例,他研究歌德巴赫猜想舉世聞名,可是,無庸諱言,他早年擔任中學數學教師確是不合格的。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見:只有各得其所,方能人盡其才。

【議論文文采訓練之六】因果句

這是一種由因果句構成的排比句。它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點,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說理特點。但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決定了它必須使用因果句的關聯詞:「因為……,所以……」。當然也可只出現因果聯詞,而不構成排比句。

【例一】

事業是人生的不朽豐碑。人類的史冊告訴我們:凡是留下英名的人,總是創造了永存的事業。孔子、司馬遷、魯迅之所以千秋萬代傳頌,蓋因他們為民族文化寶庫增添了財富;屈原、岳飛、鄭成功之所以載入史冊,蓋因他們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偉大的愛國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孫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為它們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蔡倫、祖充之、畢升之所以永遠為人民紀念,是因為他們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科學領域為後人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發明創造。誰建樹了對人類有益的事業,誰就築起了一座人生的紀念碑。

如果能用三個因果句構成排比,固然好。不能時,也不能勉強。以下兩例都是用兩個因果句進行分析的文段,試根據上下文的語意,補寫這兩個因果句。

1、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的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他是那樣的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__________;海之闊,是因為它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

2、如果說生活上的不理解還可以用寬容代替,那麼事業上的不理解,則給人帶來心靈的痛苦。面對世人的嘲諷譏笑,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選擇,這正是勇者和懦夫的區別。布魯諾宣傳真理,被燒死在十字架上;商鞅實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柏拉圖提倡和平,被貶為奴隸;雷鋒忘卻自我,某些人視為「傻子」;堯茂書的首飄長江之舉,又有幾人能理解!他們最初不被接受,是因為他們_____________;他們最終彪炳史冊,是因為他們_________。

【議論文文采訓練之七】對稱句

所謂對稱句,就是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對稱,,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

在議論文中,對稱句既可用來說理,又可用來舉例。因為它要求用大至整齊的句式,對稱的結構來證明論點,所以訓練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對稱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錘鍊語言的能力,而且因為對證據極為簡潔,還可鍛煉學生對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說"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那麼,對稱句的應用,也會使文章因之生輝。

【例一】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已是被無數古今事實證明了的真理。鄒忌直言諷諫,齊王懸賞納諫,齊國得以強盛。王平誠心忠告,馬謖固執己見,街亭終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徵,開言路、納直諫,得有貞觀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廣積量、緩稱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銘的意見得到採納,精兵簡政,人民擁護;馬寅初的理論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國家受害……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說明了「從善如流」的重要嗎?

【解析】

就段的構成而言,首句為起始部分,提出了論證中心: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尾句為終結部分,以反問句,對小段中心進一步加以強調總括。中間幾例是段的展開部分,它們或寫兼聽,或寫偏信,兩兩相對,經緯分明,不僅句式整齊,寫得極為概括簡潔;而且長短句參差錯落,令人讀起來跌宕起伏,琅琅上口,稱得上融聲美、形美、意美於一爐,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思索。

【議論文文采訓練之八】靈活的句式

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生一種特殊的美感。

例《走進四季》中的一段:

我不願迷戀「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黯淡情調,也不願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凄清無奈。更不願「不賦新詞強說」讓金秋籠罩愁緒。正如陶淵明的偏愛菊,我獨愛那一片火紅的楓林,秋風蕭瑟,楓葉隨風輕擺,那紅是激情,是鬥志,是積蓄力量抵禦寒冬的準備,是走向成熟的韻味,品味金秋,品嘗碩果,這是怎樣的一種喜悅!

這段文字句式屢活多變,長短句相間,整散句結合,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流暢悅耳,令人拊掌擊節。

高考議論文文采從何而來

有文采是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發展等級」評分的內容之一。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在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中,一篇篇文采飛揚的佳作成為話題作文的一大「亮點」。

要使自己的作文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即要讓文章「出彩」,讓學生擁有在考場上「克敵制勝」的「殺手鐧」,就必須進行文采專題指導。高考議論文文文采從何而來?筆者認為,一個好標題、一則題記、一個好開頭、一段氣勢磅礴的文字、一種一目了然的結構方式、一個簡短有力的結尾,等等,都可使文章文采倍添增。

巧擬標題增添文采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標題會使文章生色,而拙劣平淡的標題會沖淡文章的內容。標題陳舊,似曾相識,則難免有些倒人胃口,甚至產生拒讀者於門外的後果。相反,如果標題新穎,不同凡響,讓人一接觸標題,就有迫不及待、非讀不可的感覺。許多滿分的議論文,大都會有一個先聲奪人的標題。

先聲奪人的方法很多:一、引用名言警句、成語典故、電影片名等擬題。如:談知識重要的文章,可擬題為「知識就是力量」;談節儉的文章,可擬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或「粒粒皆辛苦」;談自信的文章可擬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以「素質教育」為話題,可擬為「救救孩子」。二、仿寫、借用、改寫成語、格言、俗語、歌詞擬題。如「怎一個『慢』字了得」批評一味求穩、甘於求慢的傳統心理,號召人們大膽創新,大步前進。該標題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聲聲慢》中的名句,詼諧幽默,新穎別緻。以「改變」為話題的作文,可擬題為「生於改變,死於頑固」,寫一篇議論文;談清正廉明的文章,某生擬題為「入淤泥而不染」,改寫《愛蓮說》中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一字之別,真可謂匠心獨具;此外,「高高在『下』」「豈能因『財』施教」「人生自古誰無『挫』」等標題無一不使人耳目一新。三、巧用修辭手法擬題。如某生擬了這樣一個題目「想像是創新的條件」,應該說這是非常準確的,但太呆板、沒有文采,若改為「想像是創新的翅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有的標題,運用雙關,詞在此,意在彼,如「救人與救心」。寫有關透視中小學生道德觀念的文章,可引用魯迅的話「救救孩子」作題。以「鼓勵」為話題,可巧用借代擬題:「人生需要掌聲」借「掌聲」代「鼓勵」,亮明觀點,又不與話題雷同。四、運用數字、公式、定理擬題。如某生在談對學生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中,擬題為「5﹢2﹦0」,其意是在學校的五天對學生管理好了,雙休日沒管理好,也是等於零。主張加強對學生雙休日的管理。又如有篇文章論述「成功是由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三者堆起來的堅強堡壘」,標題是「W=X+Y+Z」(即愛因斯坦名言的數學公式W=X+Y+Z:W表示成功,X表示艱苦勞動,Y表示正確的方法,Z表示少說空話),別具一格。

巧設題記彰顯文采

題記就目前情況來說,在考試作文中的使用並不常見。但題記的存在不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顯得別緻,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調,凸顯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標誌文章的水準,所以用一則好題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寫作過程中如果能夠巧妙貼切地書寫題記,不僅可以開宗明義,給閱卷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能先聲奪人,具有韻味深遠、包蘊題旨等特點,從而達到「濃縮言語動人心,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最佳效果,成為應試作文中得分的亮點。從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看,採用題記形式的佔一定比例。

寫題記可以採用闡發話題式、詮釋題目式、點明題旨式、總領全文式、設喻寓理式等幾種形式。對議論文來說,同學們在平時練習中可以嘗試一下如下兩種。

闡發話題式:就是用簡煉的語言對所給話題材料加以概括和濃縮,並找到一個最佳切入點加以深層次闡述。吉林一考生的滿分作文《漫談「感情」「認知」》的題記是:同是對「修牆」「防盜」的預見,卻產生「聰明」或「被懷疑」的結果。「感情」竟能如此地左右著「認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這個題記通過對材料的簡單解釋,將「感情」與「認知」二者的關係詮釋得非常明白,也點明了作者的態度和議論的中心。

詮釋題目式:所擬題目一般都具有深刻性特點,運用題記形式對題目進行巧妙而又全面的詮釋。雲南一考生的滿分作文的題記是:一棵蘆葦並不會快樂;當她快樂了,是因為她開始思考了。這個題記形象而深刻地對「左手右手」這個題目進行了解釋,言簡意賅,表明了考生對感情和理智關係的認識。

總領全文式:所寫題記從大處著眼,從總體上對全文加以總領和駕馭,使閱卷人對所寫文章有一個完整而又清晰的認識。滿分作文《學海無涯 好問是帆》的題記是:萬物有道,知識無邊,學海無涯,好問是帆。這句話對全文來說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正文就是圍繞題記展開。

巧營開頭增添文采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議論文開頭要求:短、快、靚。短即簡潔。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快即迅捷。最好三言兩語迅速切入話題。靚即精彩。寓意深,有創意,有美感。常用導入方法有:開門見山導入法、比喻導入法、類比聯想導入法、引用導入法、事實導入法、抒情導入法、設疑導入法、反嚮導入法。

其中,開門見山導入法和類比聯想導入法可使文章增添文采:

一、開門見山導入法 例文:

《近墨者未必黑》: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我認為,近墨者未必黑。滿塘污泥,黑否?黑!然而,蓮花卻「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烏鵲巢堂壇兮的」的楚國,黑否?黑!而屈原卻「皦然泥而不滓」「眾人皆醉我獨醒」……因此我說:近墨者未必黑!先引古語,緊接著反彈琵琶,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從古代到現代,列舉了人們熟知的例子來印證,最後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近墨者未必黑」。這種寫法頗似《六國論》的開頭,第一段就把全文的綱要提起來了。

二、類比聯想導入法 例文:《折斷的翅膀》 藍天、白雲,蒼鷹展翅飛翔於藍天白雲之間。我們驚嘆於蒼鷹那和諧自在的飛翔時,是否想到它那雙強有力的翅膀呢?沒有翅膀,蒼鷹永遠飛不起來。人是智慧的動物,他的心靈長著一對翅膀,憑著那對翅膀,穿梭在茫茫的人海中,不至於迷茫,不至於失望,也不至於眾叛親離,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尋找生命的真諦,那雙翅膀便是誠信。

……我沒有看見過斷翅的鳥兒在天空中飛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誠信的人能夠輝煌燦爛。由此及彼,從蒼鷹的翅膀聯想到人類誠信這一「翅膀」,不僅賦抽象以形象,更是突出「誠信」的不可或缺。順著這一思路,最後一句「我沒有看見過斷翅的鳥兒在天空中飛翔,我也不相信失去誠信的人能夠輝煌燦爛」。也是類比聯想,從否定的角度推論人類不能丟失「誠信」。醒目,有警策力。

三、引用導入法 例文:《只緣身在此山中》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人把毫無思想感情的桃花看做「笑春風」而發出感慨,恐怕只緣於「人面桃花相映紅」吧!詩人對於桃花的認識,也出於愛屋及烏而有所專屬。由此觀之,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開篇引崔護的《題都城南庄》,剖析了把桃花看做「笑春風」是緣於詩人愛「人面」思「人面」,是一種地「移情」的現象,是詩人愛屋及烏的結果。這樣,「由此觀之,人們對於事物的認識,是不乏感情因素的」就順理成章了。引用詩詞、熟語、歌詞、名言警句等等導入正文,歷年高考中不乏鮮活的例子。這是一個好學又好用的方法,巧妙地使用此法,勢必為你的文章增加亮點。

巧創排比強化文采

排比能夠讓文章結構緊湊,一氣呵成;文意貫通,語氣強勁;節奏鮮明,抒情淋漓盡致。在文章中有意識、恰當的使用排比,能夠讓文章的表達效果更佳,使文章更容易感染讀者。排比,讓高考作文文采飛揚。在眾多修辭手法當中,排比特別引人注目,主要是考生使用排比句出現了一些新的氣象,即在使用排比出現了創新。

文章寫作中的排比,排比創新主要表現如下幾種形式:

1.排比+比喻 如:將意氣之歌,在生命中唱響,唱出生命絢麗的華章;將意氣的帆,在生命中揚滿,到中流擊水看時代風光;將意氣的劍,在生命中磨亮,披荊斬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創輝煌。(2006年湖南一考生的《談意氣》)

2.排比+引用 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它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貫穿生命的不屈與堅韌;「不愛沙灘擢貝子,揚帆擊楫戲中流」,是浪頂峰尖的異潮兒在向你昭示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蓬勃於血脈中的勇敢和無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驕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他的意氣,昭示著一種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堅定的信心。(2006年湖南一考生的《談意氣》)

3.排比+對偶 如:庸者,相信別人,懷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別人;智者,相信自己,也信別人。(2004年山東一考生的《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

4.排比+設問 是誰?曾經彷徨,而後懷著滿腔熱情拿起筆杆子,向敵人的咽喉刺去;是誰?曾經吶喊,而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鋪滿荊棘的道路上奮勇前行,追尋那一片光明;是誰?曾經傷逝,為的是無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魯迅先生!(2004年福建一考生的《壯哉,猛士》)

5.排比+反問 如:豈可讓黏稠的精神血液停止流動?豈可默從於命運的戲謔與安排?豈可讓綿綿的淚水滑落年輕的面龐?少年捂住流血的傷口,選擇沙礫與嚴霜,選擇孤獨與寂寞,選擇堅強與希望……

巧編結構凸顯文采

善用結構是使作文「有文采」的重要手段,會給文章帶來一目了然的姿色。滿分作文常見的結構有:

(一)重章迭唱法:重章疊句的藝術結構在《詩經》中運用廣泛,它往往使詩的結構更為謹嚴。將這種結構運用到作文中,常常體現為文章各個段落開頭語句大致相同,各段長短大體一致,在整齊中有變化,於反覆中抒心志,往往能取得一唱三嘆,迴腸盪氣的表達效果。2003年吉林考生寫的優秀作文《怎一個「情」字了得》,文中共出現六次「怎一個『情』字了得」,標題、開頭、結尾各一次,中間三段用作首括句領起下文,重複迴環,不呆板不鬆散,結構既緊湊平整又流暢自然。又如:《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主體八段,分歷史、文學、自然、人類四個方面展開議論抒情,每個方面均先用長段鋪設,再用「所以我說:××因多彩而精彩」單句構段作結,縱橫古今,濃郁而淋漓地抒發了內心的激情。這種構段法在旋律上勻稱地起伏波動,形式上重複迴環而感情上過渡發展,結構上不呆板不鬆散,既結構嚴謹又一唱三嘆,迴腸盪氣。

(二)領起下文法:領起下文就是將有關內容分類,為每一類尋一句概括句。為了引起讀者的關注,概括句最好獨立成行。當然,這種形式可靈活多變,如將領起句居中設置,那就成了小標題式,將領起句放在每一節的第一句位置上,那就成了排比段式,將領起句放在每一段的最末一句,那就成了總結上文式。這樣文章內涵深刻,結構渾然一體。這樣能夠保證論據的充分性和論證的豐富性。如:《於生活中見常規》引論:開頭三句話提出論點:但我認為,常規是一種愛的體現,常規是一種韌的精神,常規是一種內蓄的力量。本論:主體三段文論證中心,三個事例充當論據:常規是一種愛的體現;常規也是一種韌的精神;常規是一種內蓄的力量。結論:再扣論點。常規本平凡,但卻又不尋常。看似矛盾,卻又包含哲理。這才是真實的常規。

鑲嵌名句文采飛揚

如果我們能夠自然的把久經歲月磨鍊至今仍放出奪目光彩的古詩文名句鑲嵌在高考作文當中,定能增加文章的思想的內涵和語言的文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高考作文中,我們如果能把精鍊的名言警句大量引入自己的文章,使文章主題突出,使自己的高考作文文采斐然,從而贏得閱卷老師的「歡心」,獲得比較滿意的成績。一般來說,應該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下面介紹三種使用名句的方法:

①用名句對比,突出中心。例如,《積極思維,快樂青春》中這樣寫道:年輕的桃花總是燦爛的,年輕的日子總是不知憂愁的。年輕沒有「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的傷感,也沒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更沒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當拿雲」的豪邁壯志。文中運用了5句名言,將傷感、感慨、無奈的憂愁之情與澎湃激情、豪邁壯志的年輕之心進行正反對比,在對比中突出年輕人的心態特徵。

②用名句議論,具體形象。《我的世外桃源》引用名言,用議論的筆調錶達自己對語文的喜愛之情時寫到: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感情;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信念;閱讀語文,它使我有了「行賢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準繩。作者運用了3句名言,將「閱讀語文」的作用(原本抽象的語言,諸如「豐富我的感情,陶冶我的情操」等等)具體化為古代先賢的崇高形象。

③活引(化)用。引用是寫文章中常常用到的手法,但有時候「化用」效果似乎更好一些。「化用」是指對大家比較熟悉、生命力非常強的詩詞、歌曲、俗語等進行修改利用。因為「化用」的材料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且這些材料是鮮活的,因此,「化用」得好,往往有意料不到的效果。2000年高考有一篇考場作文《答案》,文章一開篇,是這樣寫的:「如果有人問:『春天是什麼樣的?』有人會說是草長鶯飛、百花齊放;而白居易說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蘇軾說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李白說是『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杜牧說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這裡引用了白居易、蘇軾、李白、杜牧等有關吟詠春天的詩句,反映出考生豐厚的文學素養和深厚的文學底蘊,再加之文章採用了擬人化手法和排比的結構,營造出一種非常深遠的意境,給評卷者以極好的印象。因為該文在語言表達這一發展點非常突出,閱卷老師毫不猶豫地給了滿分。

推薦閱讀:

乒乓文采---原來這就是所有乒乓球友都想要的必備技術
乒乓文采---正手轉反手太彆扭的原因居然是這樣的!
施耐庵真有金聖嘆說的那麼 有才華嗎?
如何使作文更有文采

TAG:論文 | 訓練 | 文采 | 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