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無錫靈山勝境 開啟心的旅程
漫遊無錫靈山勝境 開啟心的旅程
無錫靈山,座落在秀麗的太湖之濱,是中國最為完整的,唯一集中展現釋迦牟尼故事的文化主題景區。靈山大佛坐落於無錫小靈山上,故名靈山大佛。靈山大佛為釋迦牟尼青銅像,高88米,連底座總高101.5米。三山環抱中,氣勢雄偉壯觀。靈山大佛景區簡單概括為一山,一寺,一佛。一山,即小靈山。一寺,就是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千年古剎祥符禪寺。一佛,就是靈山大佛。 靈山的門票210元,如果要看吉祥頌要再加50元。這個票價是真的高了。人到靈山來,總不可能不進去吧。靈山遊玩,你還是需要做些功課。九龍灌浴與梵宮裡的吉祥頌都是有時間點的,而這兩個景點還是值得一看的。
我們先從靈山五智門進入。門上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組大字。穿過智慧之門,我們便踏上了」菩提大道「。」菩提大道「又被稱為」覺悟之道「。接著就開始了一天的觀看與感受了。
九龍灌浴是根據佛教典籍「本經」記載而建造的大型音樂動態群雕「九龍灌浴,花開見佛」再現了故事中的絢麗景象。太子佛像慢慢從蓮花中緩緩升起時,九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浴太子身。頃刻間,廣場四周鼓樂齊鳴,噴泉千姿百態。當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環繞一周,向征著「花開見佛」,「佛光普照"』。同時,噴泉周圍八組鳳凰的口中會流出凈水,供大家飲用。按佛教的說法這是」八功德水「。喝了」聖水「是可以帶來平安吉祥的。儘管味道與礦泉水一樣,還是要提醒前去的遊人一定要記得自己帶上一個空的瓶子哦。佛像在水幕環繞一周,隨著樂漸弱,蓮花花瓣包裹著太子佛像緩緩合攏了。鳳凰口中的凈水也慢慢變少至消失。半個小時左右的觀看還是會讓人的心靈不由的為之震動與愉悅的。
看完九龍灌浴,就來到天下第一掌,它位於佛手廣場行道左側,是按靈山大佛右手複製,且形狀大小與靈山大佛完全一致。掌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除眾生痛苦。在靈山,有「摸佛手有福氣,摸佛腳有靈氣」的說法。大佛的手在人手可及的一圈已經被摸澄亮澄亮的了,我在摸的時候,試用了些力,感覺下他的厚度。雖說是銅的,可會不會摸久了被人摸穿了啊,呵呵,我只是一想,佛祖誤怪啊!
午飯時間,我到了蔬菜館,點了20元的面,味道相當不錯的。這個價格與門票的價格相比還是很有人情味的。只是排隊的人真多。我吃一半時,看到隔壁桌上有魚,有排骨,蝦,開始我還以為我的眼睛看錯了。吃完面後,我特意走了一大圈確認是真的蝦,排骨……佛祖看來還是很開明的。想到我剛剛進景區時,躲在樹後偷吃了雞翅一直有份不安感,一下釋然了,呵呵。
從蔬菜館出來就到了祥符寺,據傳說,唐代玄奘法師曾雲遊於此地,因見後主峰與西天取經的靈鷲山頗為相似,遂賜名為「小靈山」,並由玄奘法師的大徒弟窺基出任第一任主持。從唐代以來,這一歷史佳話在當地廣為流傳。寺廟也幾經風雨,見證了歷史的繁榮與滄桑。有歷史背景的古廟多少都會讓人睹之產生思古之幽情。
寺廟出來就上通往大佛腳的階梯,這階梯稱之為「登雲道」。共有216級,分七個平台,從下往上看,只見台階不見平台,從上往下看,只見平台不見台階。同南京的中山陵相似,是誰複製了誰的呢?不敢多想,有點大不敬的味道。登雲道,佛教認為人生共有108種煩惱,每登上兩級台階便消除一種煩惱,我登上七級平台,不敢奢望把諸多的煩惱一掃而空,至少能掃一半煩惱也行。到頂後,去摸佛腳還是要再排隊乘電梯的。我到佛腳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個沒人的地,就擺出各種pose,後來才知道我剛才抱的是佛祖的衫擺。到看到真佛腳時,我的臉部表情已經是死僵死僵的了,也的留那麼一兩張合影吧。大佛坐下的有些蓮花瓣已刻有名字了,是要捐款100萬以上的,才有這殊榮啦。我用目及所能見到的想找找有沒有自己熟識的名字,沒有。不知道大佛每天坐在這百萬百萬的人民幣上是否對於眾生的保佑還是一樣的呢?
大佛腳下來,就去了梵宮。靈山梵宮建築氣勢磅礴,主要由廊廳,塔廳,聖壇組成。梵宮的造價17億,裝修7億,竭盡所能的奢華。進門要穿鞋套,我想所有進去的人第一眼都會被震憾到的。美的令人窒息。我也深刻地理解了什麼叫「金碧輝煌」,高聳變化的穹頂,精雕細琢的東陽木雕,光燦奪目的琉璃巨制,精緻典雅的歐式浮雕壁畫,梵宮中所運用的燈光技術是」見光不見燈「讓你在遊覽中感受到燈光帶來的莊嚴和神秘……這些彙集眾多文化遺產與藝術珍品遍布梵宮各個區域,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走出梵宮,也會讓人深思,這可是真金白銀24億的造價啊……我的智商常處於欠費狀態,也就不敢妄自下論斷。還需你自己到此感受一番。
最後到了五印壇城,也是一個不錯的景點。只是剛從梵宮的那美輪美奐的景緻中出來,很難一下溶進這裡,建議到靈山的朋友先到五印壇城再去梵宮,會好些。無錫靈山還是值得一游的,要是票價能再合理些,靈山會讓人覺得完美的多。
太湖之上靈山腳下 一次心靈之旅
作者:朋朋的小窩
我們這一次蘇州之旅中,靈山大佛無疑是一個意外的收穫。靈山大佛景區坐落在煙波浩渺的太湖之濱,鍾靈明秀的靈山腳下,並且左挽青龍山,右倚白虎山。說起這靈山,可是大有來頭。那得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相傳玄奘西天取經歸來,遊歷東南到此,來到小靈山,見「層巒叢翠」,景色非凡,大為讚賞,曰「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於是就給此山起名小靈山。
沿著一條蜿蜒曲折而又平坦的盤山公路向靈山大佛開始挺近,公路兩邊的各色風情菜肴館不停向車身後躲去。遠遠的看去,一座金黃的佛像莊嚴地屹立在靈山的半山腰上,在強烈的太陽光下,發出耀眼的光芒,一種佛光普照眾生的感覺,更加使我們從心底里產生了一種神聖感。爸爸談到:「這座靈山大佛包括蓮花座在內通高為八十八米,相當於一幢三十餘層樓房的高度,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出十七米,是迄今為止中國最高的巨型佛像。如果加上三層座基,總高度達一百零一點五米!」爸爸的介紹使我大吃一驚。由於距離相據甚遠,我們只能看見佛的基本造型。他右手高高舉起,「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則自然垂下,掌心向外,微微伸向前方,「予願印」表示給予快樂。
買了門票,剛走入大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長達40米,最高處7餘米,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大壁照。上面題寫著七個蒼勁有力,莊重大氣,渾厚而又不失淡雅的大字「湖光萬頃凈琉璃」,寓意就是:太湖之畔是佛家的琉璃世界。繞過大照壁,一對巨大的腳印引起了許多遊人的圍觀。據說這是釋迦牟尼的腳印。我們很快便驚奇地發現了,這對腳印的拇指長短都是一樣的,令我疑惑不解。這時,聽旁邊的人正在呼朋喚友地往前面跑去,原來有「九龍灌浴」的大型宗教表演。
走過五明橋,踏上菩提大道,便來到了九龍灌浴。來到廣場,只見一朵含苞待放的巨大蓮花銅雕長在一根銅柱上,下方的柱壁上緊緊地貼著幾位威武的銅雕漢子用力抵住銅柱。矗立在廣場中央。底部襯托著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著巨大的水池。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剛找著位置屁股還沒坐燙,演出在宗教音樂《佛之誕》的播放下開始了。銅柱四周的噴泉開始射了上來,此起彼伏。同時,那朵銅蓮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變化——銅瓣在音樂中徐徐張開,不一會兒,花內的東西便完整地露在了世人面前,只見一座小釋迦牟尼佛像立在蓮花座中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忽然,九條強勁有力的水柱從水池邊的九條龍口裡一齊射向這座銅像,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場邊的氣氛一下子被推向了高潮,萬鼓齊鳴,噴泉千姿百態。太子像也慢慢地轉了起來,象徵著「花開見佛」「佛光普照」。這時,一陣狂風一吹,將噴出的水灑到了我們身上,也算是讓我同太子共浴,接受著這聖水的洗禮。隨著樂聲漸弱,蓮花花瓣包裹著太子佛像緩緩合攏。演出結束了。也有許多人們相擁跑到八組鳳凰口中接飲「八功德水」,以保家人平安,幸福。
穿過普渡橋,靈山大佛離我更近了。他的神態等都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他雙目垂視,眼生睿智而又慈祥,一種強烈的親近感。嘴角似笑而未笑,欲言而未語,諸多囑咐即將出口,使人倍感親切,引發種種遐想。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某過於有「東方盧浮宮」之稱的梵宮了。氣勢恢宏的建築與寶相莊嚴的靈山大佛比鄰而立,瑰麗璀璨的藝術和獨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輝映。靈山梵宮建築氣勢磅礴,布局莊嚴和諧,總建築面積達7萬餘平方米。套上鞋套,走進大門,一座漢白玉雕成的白牙象立在階梯邊,莊重,嚴肅,加強了佛教信仰的氣氛。邁入大殿,金碧輝煌的宮殿霎時間讓我怔住了,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粗壯而又做工精緻的金絲楠木柱散發出縷縷幽香,一張張價值連城的油畫令我應接不暇,大廳中央更有四副以《凈》《信》《孝》《合》的東陽巨雕。抬頭望上看,墻沿上立著一座座飄逸的飛天像,輕鬆自然,飄搖欲飛,栩栩如生。頭頂上則是觀星處,最頂端的圈裡不停地變換著星座。大殿盡頭便是一塊琉璃,說透明也不咋么透明,說不透明他卻又有些晶瑩,透出五彩光芒萬丈。中國佛教中,琉璃的地位也非常特殊。追根溯源,作為佛家七寶之冠,它吸納華彩卻又純凈透明,美艷驚世卻又來去無蹤,化身萬象卻又亘古寧靜,琉璃澄明的特質契合佛教的「明心見性」,幾乎在所有經典中,「形神如琉璃」都被視為佛家修養的最高境界。傳說,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了皇母娘娘的一隻琉璃,而被貶下凡間。這足以可見琉璃的價值。
走出殿堂,便直接向具有妙音堂之稱的聖壇走去,這是一個以會議、演出、參觀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廳,2009年時還在這裡舉行了全世界第二屆佛教研討會。裡面雖有人甚多,卻十分安靜,大家連拍照都不用閃光燈,以表示對宗教傳統的敬仰。天籟妙音間,一幕幕絢麗壯觀的場景在時空中交替。人隨其中,穿越過去、現在、未來。聖壇中央長著一棵菩提樹,菩提樹下,釋迦牟尼在時而飛升的萬千彩蝶和神聖的菩提樹下感悟生命。聽說還會定時演繹大型佛教情景演出——《吉祥頌》。只可惜我無緣觀看。
走出奢侈輝煌的梵宮後,我們又遊覽了曼飛龍塔、九印壇城……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這裡濃厚的佛教氣息。
夕陽西下,靈山的一切又沉浸到了落日的餘暉中。靈山大佛名不虛傳,靈山之旅不虛此行啊!
駝眼看世界 無錫靈山勝境之佛緣佛音
作者:沙漠里的駱駝
不久前到南方出差,到訪無錫時,在當地同志建議和陪同下,遊覽了著名的靈山勝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於時間短,行色匆匆,又有人陪同,不方便拍攝,加上飯店裡還有地方領導宴請等著開桌,所以只是走馬觀花,看得不全,拍的不細,在這裡介紹個大概吧。
靈山勝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無錫太湖之濱,是一座規模宏大、文化精深、意境空靈的佛教主題園區。
靈山勝境嚴格說是分為兩大部分:靈山大佛和靈山梵宮。
在沒有建靈山大佛之前,中國已經有四尊大佛,分別是北方的山西大同雲岡大佛、中原的洛陽龍門大佛、西方的四川樂山大佛和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惟獨東方還沒有大佛。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他認為,建靈山大佛將改變東方無大佛的歷史,完善「五方五佛」格局。1994年靈山大佛在無錫唐、宋名剎祥符寺舊址上修建。靈山大佛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的小靈山地區,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這尊宏偉莊嚴的大佛是中國佛教界近百年來最大的一件盛事。
佛經有云: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經過開光。靈山大佛開光盛典由當今世界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現場由萬盆鮮花、千米黃絹妝點。五百米朝聖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級登雲道滿植金菊、千棵喬木黃布裹身、萬羽信鴿繞佛飛翔。梵音裊裊,鼓樂交鳴,再現佛佗住世之景;信眾雲集,焚香頂禮,盡顯我佛歸心之德。開光當日,從凌晨四時起,各地信眾絡繹而來,車流綿延幾十公里。
靈山梵宮,是「世界佛教論壇」的會址所在地。2009年3月28日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無錫靈山梵宮開幕,梵宮聖壇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這一世界級的佛教盛會吸引了全世界46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餘位高僧與會,成為海內外矚目的一次宗教文化的盛典。
2006年12月,60餘位全國文化、建築、藝術、文博、工藝美術界知名人士和佛教界大德高僧、佛學專家經過兩天慎重而熱烈的研討,基本達成共識,建造靈山梵宮,確定了將靈山梵宮建設為中國當代佛教藝術館的目標。經過兩年多的建設,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竣工,一個美輪美奐的佛教建築群呈現在世人面前。2008年11月23日,一座集文化、藝術、旅遊、會議等功能於一身的靈山梵宮正式開啟大門。
整個建築依山而建,集成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築精華,以其之「特」與靈山大佛之「大」、九龍灌浴之「奇」構成全新靈山勝境的三大奇觀。汲取了中華傳統木雕、石雕、玉雕等裝飾精粹。
作為東方佛教藝術薈萃載體的靈山梵宮堪稱是東方的「盧浮宮」。梵宮內珍寶薈萃,光彩四溢,充滿著博大精深的佛教藝術氣息。
下面讓我帶著您領略一下這佛教的勝境,感受一下佛教的氛圍,呼吸一下這佛教的氣息。
來到勝境文化園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譽為「華夏第一壁」的靈山大照壁。照壁長40米,寬8米,氣勢恢弘,莊重大氣。照壁南、北兩面均有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題寫的燙金大字。照壁面向太湖一面,是趙朴初老先生題寫的一句詩「湖光萬頃凈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走過照壁,就是橫跨在玉帶河上的「五明橋」,每座橋分別以「五明」之一命名。佛教中的「五明」就是五種智慧。中間這座橋代表「內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徹大悟」。佛經上說菩薩要普渡眾生必須廣學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礎,分別為「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精美的漢白玉橋身凸顯典雅、古樸,橋欄杆則選用北京房山的精品漢白玉。
走過五明橋,是氣勢恢弘的「勝境門樓」。門樓集徽式建築之古樸端莊,北方皇家建築之雄偉大氣以及藏式建築之鮮明活躍風格於一體。正門懸掛 「靈山勝境」匾額亦為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門樓另一面中間也掛有一個匾,上面用梵文寫有「靈山勝境」。是由北大教授、我國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羨林先生題寫的。
穿過門樓就是「五智門」,它全長38.4米,高15.5米,是目前全國屈指可數的大型手工雕刻石牌坊,設計獨特,雕刻工藝全部採用花崗岩建造而成,共用石料1000餘噸。五智門南北面分別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對大字。「六度」通俗的說就是學佛之人達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種行為準則。
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石頭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
又來靈山之驚嘆五印壇城
作者:泉哥
好長時間沒來無錫靈山了,近日,又一次來到靈山。
每每來到靈山,都有新的感受。五印壇城,可以說是繼靈山梵宮之後,是又一個讓世人震撼和驚嘆的標誌性建築。
靈山梵宮、五印壇城和曼飛龍塔分別代表了漢傳、藏傳和南傳三大佛教的文化標誌性建築,也是三大佛教在靈山圓融匯聚的象徵。同時,也表現出無錫靈山在新的歷史時期,以文化旅遊的形式,成為佛教文化傳承、弘揚和發展的代表。
壇城,梵文音譯為「曼陀羅」或「曼達」、「滿達」。據佛經記載,印度密教修法時,為防止外道「魔眾」侵入,在修法處劃定界線或修建土壇,並在上面設置諸佛像,表示諸佛聚集或輪圓具足。後來,修法時設置的壇和劃定的界線被稱為壇城或曼荼羅。壇城以立體或平面的方、圓幾何形並塑或繪以神像法器,表現諸神的壇場和宮殿,是藏傳佛教宇宙觀的集中體現。
無錫靈山五印壇城,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高度31.55米,共計六層,是由藏族能工巧匠嚴格按照傳統工藝建造的藏傳佛教風格建築。
「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稱「釋迦五印」,分別為「入定印」、「降魔印」、「轉法輪印」、「與願印」和「施無畏印」。五印壇城是在借鑒著名的「婆羅浮屠」的精神建築理念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圍繞「釋迦五印」典故,集中展示佛祖釋迦牟尼的偉大思想成就。
五印壇城上設置了轉經道,遊客可以登上壇城,走在轉經道上扶牆轉經,沉浸於莊嚴神聖的佛教境界,逐一體驗「五印」的真諦。
五印壇城置身於一大片清澈的水面,這就是香水海。佛教認為,世界有九山八海,中央是須彌山,周圍為八山八海所圍繞。除第八海為鹼水外,其他皆為八功德水,有清香之德,故稱香水海。所謂八德為:澄清、清泠、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患、增益,比喻佛法利益社會人生的精神特色與價值意義。
詩情畫意游靈山
作者:慕容陳雲
隋唐·元稹
裴相未相時。讀書靈山寺,住處接園籬。指言他日貴,晷刻似不移。我聞僧此語,不覺淚歔欷。
陶淵明的飲酒曰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皆喜好紅塵行樂,愛慕功名利祿,卻又渴求桃園勝境,希望可以洗去一身的塵囂氣,達到心境的安靜祥和。而我國的各類宗教,無論是佛道,往往佔據了高山幽谷,都有使人安寧無爭的本意,各類的宗教名山,也是風光綺麗,數不勝數。
靈山本是神話中佛祖的駐地,想像中是瑞彩千條,吉祥安馨的地方;在凡間也有很多以靈山為名的風景名勝,如中國寶雞的靈山,古名九頂蓮花山,以秦穆公狩獵於此見靈鷲鳥而始名,簡稱靈山,為西北第一佛山。附近有靈山凈慧寺。此外北方也有靈山自然風景區。
這裡說的靈山是江南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的小靈山地區,該處原為唐宋名剎祥符寺之舊址,千年古剎祥福禪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建寺距今已有1370餘年。唐朝高僧玄奘來到小靈山修建了祥符禪寺,並命弟子窺基任方丈,開創漢傳佛教八大門派之一的法相宗,祥符寺遂成為法相宗的重要祖庭之一。現今的祥符寺是1994年在原舊址上重新建造。尤其是景點有名的靈山大佛,更是聲名遠播,佛像開光時由當今世界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現場由萬盆鮮花,千米黃絹妝點。五百米朝聖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級登雲道滿植金菊,千棵喬木黃布裹身,萬羽信鴿繞佛飛翔。
靈山南面太湖,左挽青龍山,右攜白虎山,在青龍,白虎之間填補了一塊祥和之地。
上午十點多我坐88路公交車,來到馬山表哥家裡,由於到下午兩點,景點裡的九龍灌浴,才會開場,所以在吃過午飯以後很晚,我們才來到景點門口。
早先佛祖他老人家呢,是以乞化為生,如今已變成景點,去拜會他也得需要買門票。不過我們也稱不上信佛,只是希望尋一處祥和,盼一處寧靜而已。等到了景點門口,我知道錯了,這裡還是和大多數地方一樣,熙熙攘攘,到處都是人,不是節日,但是大家遊玩的興緻很濃,也許在中國的土地上,找一塊寧靜的名勝幽谷已經很難了。也罷,只好享受一下熱鬧與祥和,鍛煉了體魄,欣賞一下旅友們的笑臉。
景區內外都有很多紅火的香燭店,聽表哥說,在景點裡面更貴,在外面要便宜,還好我們是專門沖著風景來的,用不著這些。一到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長39。8米靈山大照壁,壁後是仿照天安門金水橋而建的五明橋。不過在當時我也沒注意到這些,我只是覺得有些眼熟似的,很快走過了橋,進入大門,走向寬闊磅礴的菩提大道,首先見面的是阿育王柱。
阿育王,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一個偉大的君王,他虔誠的信仰佛教,不僅成為佛教徒,而且是佛教的護法。傳說他原先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基本統一了印度,由於對大量殺戮性命的懺悔,加入了佛教,並將佛教經典刻在石柱上,傳遍在全國各地,以後形成了傳統,一般佛教建築也常見阿育王柱了。
接著就來到了不容錯過的,九龍灌浴了。根據佛教典籍《本行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一誕生就能說話會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開出一朵蓮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這時候花園裡忽然出現了兩方池水,天空中出現九條巨龍,吐出水柱,為其沐浴凈身。這個故事非常神奇,我已是有孩子的人,明白剛出生的小孩子,那是多麼的嬌小,如果他一出生,就做出這種舉動,那會是多麼的,其實做出舉動並沒有什麼,關鍵是以後,九條巨龍噴水,這得多大的肺活量才能承受,佛祖真不是一般人哪。
在九龍灌浴廣場,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蓮花銅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個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襯托著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個形態各異的供養人環繞著巨大的水池。當《佛之誕》音樂奏響時,巨大的六片蓮花瓣徐徐綻開,一尊高達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這時,九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順時針環繞一周,象徵著「花開見佛」、「佛光普照」。隨著樂聲漸弱,蓮花花瓣包裹著太子佛像緩緩合攏。
再往前走就是降魔浮雕,再現佛祖駐世,經過金錢,女色,權利,恐懼,等的脅迫引誘考驗之後,終於修鍊成道的故事。整個浮雕用紫銅打造,是一件栩栩如生的工藝品。
然後是百子戲彌勒,彌勒佛又稱笑佛。他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也稱為未來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佛顏長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碩大的笑佛慈顏可掬,斜倚而卧,神情悠然自得,身上塑有一百多個神態各異的小人,有的在拔河,有的在疊羅漢,有的用樹枝撩撥笑佛的肚臍眼。結合整個雕塑證明,心胸開闊,容量寬宏的人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過了彌勒像,是」天下第一掌「佛手了,在靈山,有「摸佛手有福氣,摸佛腳有靈氣」的說法。這是因為這隻右手的印上是「施無畏印」,佛教的說法是寓意除卻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貌似黃銅佛手被摸得有些泛白。
再往前,終於可以看清釋迦牟尼象的全容了,佛像的佛體和蓮花座全部由錫青銅板塊拼裝焊接,總用銅量達七百餘噸。佛像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佛祖面貌慈和,雙目溫和平視,嘴角似開非開,欲語未語,使人倍感親切,引發種種遐想,在佛祖的微笑下,越是走近越是感覺祥和安寧。
要真正遊覽大佛象,首先還得經過登雲道,登雲大道一共216級,共分七個平台,從下往上看,只見台階不見平台,從上往下看,只見平台不見台階,寓意「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登雲道中間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記載著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輝煌歷史。佛教中認為人生共有108種煩惱和108種願望,登上216級台階,寓意煩惱盡消、心愿圓滿。
爬登雲道也是有講究的,必須一步步走,不許三步並作兩步,幾級一跨,爬得很是腿酸,還好身邊有的是善男信女,大家一邊談笑,一邊慢慢前行,倒也不覺得累,只覺得神情怡然自得,四周圍景象開闊壯觀,高處佛像栩栩如生,慈顏微笑,彷彿人也忘記了疲累。
到了博物館,坐上電梯,經過山路彎道,到了百佛廳,很多石窟,裡面也有賣工藝品的鋪面,有佛像,念珠,手工細巧,玲瓏精緻,而且據說都曾被開了光,價格不菲,不過我還是忍痛買了一個小小的銅佛手,作為紀念。
轉出石窟,終於來到最上層,佛像的底端。巨大的佛腳就在身邊,腳趾甲也是栩栩如生,指甲面非常寬大,一個人可能還合抱不過來;向上仰望,佛像無限高大,無法照得全貌。佛陀右手曲肘朝前,舒五指,手掌向前,布施無怖畏給與眾生。左手指地,稱為「與願印」,保佑眾生平安快樂。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然世人能離於愛欲者凡幾?既不能離愛欲,人們又為何渴求極樂呢?也許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一切事物都像做夢一樣,是幻影?
眺望了一會,遠處的群山,別墅,我們戀戀不捨的下了山。
奇怪的是,上山這麼久,居然沒見一位僧侶,也許想像中的夜宿山寺,看高僧講經,那是古裝片里才有的罷了。
懷念: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推薦閱讀:
※張藝謀陳婷委託代理人到達無錫接受計生調查
※超值親子踏青套餐丨厭倦了繁華?那不如歸隱桃林,在水蜜桃故鄉一嘗隱居的樂趣!丨無錫隱居桃源
※無錫黿頭渚櫻花
※無錫景之五百五十七 櫻花紅陌上 (十)
※【無錫】令人心醉的太湖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