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大灣區」:開放創新,和衷共濟
編者按
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全國城鎮體系格局中準確定位粵港澳大灣區?
正在編製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透露出怎樣的發展思路?在「大灣區」概念提出後,粵港澳三地分別有什麼行動計劃?
——這是9月16日在深圳舉辦的「大灣區規劃論壇」交流的重點話題。
本次論壇重在信息和觀點的交流共享,與會嘉賓的發言均應看作其個人觀點的自由表達,並非所屬機構或部門的官方意見,敬請留意。
粵港澳大灣區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灣區。這不僅在於它的人口規模巨大、經濟總量可觀,更是因為粵港澳三地各自運行著迥異的制度,而又在同一個海灣內共同發展。——近代的歷史將粵港澳分拆為特色各異的亞文化圈,經濟和社會制度各成體系,觀點觀念亦存分野……但是,珠江流域兼收並蓄的涵量、獅子山下和衷共濟的態度、媽祖閣前乘風破浪的膽識,仍是灣區人共認的地域精神。這也促進了粵港澳灣區在過去數十年來以信任合作為基礎、以共同利益為目標的快速發展。
基於區域發展的現況和國家戰略的背景,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倡議並聯合廣東省城市規劃協會、香港規劃師學會以及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於 9 月 16 日在深圳市舉辦了「大灣區規劃論壇」,旨在探索粵港澳地區如何求同存異,通過更具智慧和更有深度的創新合作,塑造一個更加包容、開放的世界灣區。
主持人:范鍾銘(左),特約點評:唐凱(右)
主辦及承辦方致詞,從左至右依次為:邱衍慶、龍小玉、陳振光、方煜
本次論壇的主要議程包括5個主旨演講和3場圓桌論壇,以下為演講與論壇的精彩摘要。
主旨演講1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
國家與區域空間發展
作為本次論壇的首個演講主題,李迅院長的發言主要圍繞三個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旨在拓寬大灣區發展的視野:
「一帶一路」構想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扇面
新一屆中央領導提出「一帶一路」的發展構想和倡議,這將對國家空間格局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重大的影響和機遇。
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扇面,建設世界級活力灣區。要建設互通互聯、全面開放的基礎設施網路聯繫,加強與沿線國家港口合作,提升機場群整體運能。要加強與東盟的陸路聯繫,強化輻射國內腹地的戰略通道,構建雙向開放的空間格局。
全國城鎮體系中,以大灣區為核,形成多向開放、陸海統籌格局
在國家城鎮空間格局方面,未來國家將全力打造「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大格局,推動多條經濟走廊建設,同時,形成開放戰略下面向東亞、中亞、東南亞的三大扇面,形成多向開放、陸海統籌的格局。
「一帶一路」視角下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國內市場和東南亞新興市場的樞紐,在「一帶一路」塑造的多向開放格局中,粵港澳將發揮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成為:
鏈接內陸與海外市場的全球經濟樞紐;
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治理和競爭的世界級城市群;
全國改革開放的先鋒與發展經驗輸出的示範區;
促進東西方文化合作交流的窗口和國際交往中心。
——李迅院長發言集中規院三大規劃研究宏旨:《「一帶一路」空間戰略研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研究》、《「經略」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讀者如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敬請關注城PLUS接下來對本次演講的專題整理。
2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
發展規劃思考
國家發改委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在編製中。陳宣慶先生為本次論壇帶來該規劃的主要思路:
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關鍵前提是「一國兩制」,規劃核心理念是「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突出特點在於:它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發展規劃。香港、澳門經濟具有特殊性,所以要考慮兩種政治體制、經濟制度、法律法規與規劃體制的明顯不同,並作為本次規劃編製的重大前提,規劃中尋求「求同存異」。
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主線是「創新」
此次規劃將打破傳統的城市群規劃套路,注重方法的創新,採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
規劃以跨區域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為重點
規劃注重分析大灣區發展的基礎和背景,以實際調研為基礎,吸納多方意見。加大分析、對比、案例和保障措施研究,提高針對性和實施可能性。以跨區域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為重點,打造合作發展平台、創新合作發展機制,加大政策研究力度、落實合作發展項目。
規劃以四大原則促進大灣區城市群實現共建共享與互利共贏
優勢互補、整體提升:
創新我國區域合作發展的新機制。
改革引領、創新驅動: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
搭建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台。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建設具有現實性、包容性和連續性的世界一流灣區。
——國家發改委主持的規劃一貫如「定海神針」般勢大力沉,格外牽動社會關注。城PLUS將對本次演講作專題整理,敬請關注。
3
大灣區視角下的珠三角規劃
李永潔女士從縱深的灣區規劃歷史、寬廣的灣區視野,論述了珠三角發展的關鍵脈絡和未來趨勢,並提出了空間規劃應對的策略:
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珠三角正在由香港「一枝獨秀」向灣區「多核崛起」轉變。相應的發展模式,也從1980年代「前店後廠」的單一產業分工,轉向延伸至科技教育、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多個領域的協作。
未來,珠三角將以五大策略,順應和引導大灣區的發展:
策略一:在國家海絲戰略框架體系下,建立鏈接全球的「大腦中樞」
對外,依託「一帶一路」提升國際影響力,建設海絲交通樞紐及海絲文化樞紐。
對內,提升區域帶動力,邁向粵東西北、泛珠合作新階段,形成「9 6」區域城市新格局。
策略二:關注基底環境,識別潛力開發區域
通過對區域基礎資源的分析,識別潛力地區,尋找最具開發潛力的戰略性地區,重點關注中山-江門連綿地帶、廣州南站-佛山西站地區、深圳北站-前海新區等。
策略三:倡導創新發展與空間優化
構建創新空間體系,其中以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為重要創新軸帶。
以「集合城市」建立工業化城鎮地區新秩序。
以公共引導改善空間品質,營造優質空間場所,形成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空間場所。
珠江東岸創新資源分布示意圖
策略四:統籌生態空間與生活空間
維護生態安全格局,嚴保生態底線不突破。
積極開展生態修復,提高珠三角區域韌性。
生態空間綜合利用,讓健康生活更加親近自然。
策略五:強化協調機制與合作共建
通過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領導小組、建立專業組織聯繫機制、成立國際灣區聯盟、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強對重大合作事項的研究決策、統籌協調和推進落實。
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立跨界重點合作的宜居建設示範區,實施相對應的戰略性政策引導,從土地空間資源配置上保證宜居發展目標的實現。
——李永潔女士發言凝聚近三十年來珠三角歷次區域規劃結晶,並經由她本人提綱挈領,交流成果十分豐厚。讀者如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敬請關注城PLUS接下來的專題整理。
4
從三個角度看粵港澳大灣區
—社會論述、區域協作、城市融通
凌嘉勤教授從三個角度,倡議粵港澳三地規劃應求同存異,共同促進區域協作和城市融通:
社會論述:在存異之上求同
大灣區規劃的形式要避免「政令打造」的思維桎梏,「一國兩制」下,灣區城市要以求同存異的胸懷,相互接納與融和。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全面深化區域協作,促進城市之間的融和合作、要素流動暢通,提升大灣區的宜居質素、環境質素、產業質素。
區域協作:以創新與宜居為重點
粵港澳大灣區在「產、學、研」方面的優勢互補空間無限。
香港是亞洲地區高等教育中的一顆耀眼之星,與其他灣區城市具有明顯的互補關係:如深圳的高科技創新、東莞等城市的智造產業等方面結合,能夠實現產業鏈和服務鏈的完善,具有合作共贏的無窮機遇。
全面改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宜居品質必須成為區域協作的重中之重。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要謀求更好的資源運用和更優良的生態環境、更多元的休閑空間和更好的歷史文化保育、更健全的公共服務、更便捷的暢順和以人為本的交通模式、更多元的經濟和就業機會、更可持續的社會創新能力。
《香港2030 》概念性空間框架
城市融通:香港與灣區城市融通的三個方向
西部經濟走廊
沿港珠澳大橋伸延,加強北大嶼山雙門廊及CBD3的輻射引力,連同深中通道等策略性跨珠江交通基建,促進珠江西岸的經濟及民生髮展,達致更均衡的區域發展格局。
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
經落馬洲河套地區及蓮塘/香園圍口岸向北伸延,連接深圳及珠江東岸致廣州的蓬勃高新產業帶,促進大灣區的「產學研」優勢互補,共同提升。
洪水橋新發展區
與前海自貿區更便捷高效的交通連繫,並以鐵路連接蓮塘/香園圍港方口岸,為北部經濟帶注入更活躍的發展動力,形成大灣區新的產業及就業平台,促進港深融通,均衡香港職住空間分布。
——大灣區概念提出以來,一方面,許多香港規劃學者對「打造」「灣區一體化」等思維方式和表述方法提出批評,反映出香港社會對自身獨特價值的認知與珍惜。而另一方面,《香港2030 》在對接珠三角方面非常具體的構想,也表達出香港主動與珠三角腹地功能融通、設施融通、共同發展的意願和決心。
城PLUS將對本次演講作專題整理。
5
粵港澳大灣區
澳門城市規劃實踐
陳振光博士從「致力解決澳門現狀發展問題」和「發揮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作用」兩個視角發表了演講:
澳門規劃的主要重點:
「區域聯通」與「城市可達」。
澳門人口從1981年的26萬人上升到2016年的65萬人,嚴重考驗著有限的島內城市空間和基礎設施承載力。2015年《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三階段公眾諮詢)》在填海新區ABCDE地區,重點探討了提升城市與區域的聯通性和可達性,重點例如:
接入港珠澳大橋區域交通和完善新區入島內部交通;
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建立濱海開放空間體系;
完善市政設施以提高防災避險能力;
實現環境的可持續。
2016年澳門首份發展總體規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進一步確立了澳門在整體經濟、產業結構、旅遊休閑、居民生活素質、政治法制、環境保護和文化教育七個領域的發展目標。
澳門新城區總體規劃(A區)
澳門核心發展任務:
借力灣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
澳門規劃學會秘書長王錦瑩介紹了2017年澳門的第一個旅遊業總體規劃《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規劃提出了澳門旅遊發展應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加強與灣區多式交通聯繫、與灣區城市合作開發旅遊產品體系、開拓灣區和國際市場成為多日旅遊目的地等區域策略。
陳振光博士最後介紹了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功能定位:
世界旅遊休閑中心
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
「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領域包括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合作紐帶,推動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支持青年創新創業就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培育創新體系並支持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在澳門的發展。
推薦閱讀:
※中國女性比美國女性還開放?
※開放目錄網站(dmoz.org)即將關閉
※中國央行:匯率市場化改革及資本賬戶開放1
※全球最大凱蒂貓家園在安吉開門迎客 力爭春節前項目全開放
※唐代女性開放性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