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日茶道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

描述: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它集儒釋道三家之長,其中儒家思想居主體地位。儒家的「中庸之道」、「仁」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茶道,成為茶道的靈魂。佛家的「禪茶一味」、道家的「天人合一」精神在茶道中也有著不同程...

  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它集儒釋道三家之長,其中儒家思想居主體地位。儒家的「中庸之道」、「仁」的思想深深地影響著茶道,成為茶道的靈魂。佛家的「禪茶一味」、道家的「天人合一」精神在茶道中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呈現。  茶道一詞最早起源於中國,早在唐代時便有「茶道」這個詞。隨著中國茶的對外傳播,茶道也隨之傳到國外,與當地風土人情相融合,開出了朵朵奇葩。  韓國茶道  韓國茶道以「和靜」為源頭,「清虛」為傳承,「中正」為精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處處體現著禮貌謙恭、友好和善的傳統美德。  「和靜」:和靜思想由新羅時代的高僧元曉大師提出,是韓國茶道精神的源頭。韓國茶道深受新羅花郎道的影響。花郎道是新羅封建貴族階層的青少年社會團體「花郎」的指導思想,也是當時新羅主要社會思潮之一。  和靜精神注重與自然合為一體,而不是單純的和合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極寂的思想,也就是寂之寂。它是指回到寂的根源——靜。在這一點上,元曉大師和老子是一致的。老子也曾提過「各歸其根,歸根回靜」的說法。  「清虛」:高麗時期,文學家李奎報對茶道精神進行了歸納整理,並多次寫詩描述讚美茶道精神。李奎報在飲茶之後領悟了真空妙有的真理,寫到「農深連漏響丁東,三語煩君別異同。多劫頭燃難自求,片時目擊皆成空。厭聞韓子提雙鳥,深喜庄生說二蟲,活水香茶真味道,白雲明月是家風。」詩句中提到的「三語」指的是如來所指的三種語,即隨自意語、隨他意語、隨自他意語,他完全沉浸在了清虛靜寂的世界之中。通過這首詩,茶的韻味被提高到了道的層面,也就是清虛之境。在李奎報的另一首茶詩中,同樣可以看到茶道精神中的清虛之心。  「中正」:18世紀末19世紀初,韓國「茶聖」草衣禪師確立了韓國茶道的精神體系。他的《東茶頌》和《榮神傳》是韓國人公認的茶經。草衣禪師經過多年的探索,深深地體會了佛道兩家的玄妙,在領悟元曉大師的思想之上提出了中正是茶道的精髓。中正即不偏不倚、眾生平等、追思根源、回歸自然等,表現在茶事活動中就是在茶桌旁人人平等,無身份地位的差別,茶杯可以從左往下傳,且需要保證茶水均勻,這些都體現了中正的思想,以及在一杯茶前尊重每個人的韓國茶道內涵。  韓國茶道以茶禮為中心,追求和靜、清虛、中正的傳統美德,與中國古代的飲茶習俗有相似之處,卻並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禪宗文化、儒家和道家的倫理道德與韓國傳統禮節有機地結合,發展成為現如今的韓國茶禮。  日本茶道  在日本茶道中,飲茶被視為是參究佛法、修行得道的藝術活動。日本人將其茶道稱為傳統文化的精華,其中,「和、敬、清、寂」被當作是茶道的精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稱之為「茶道四諦」。  「和」——和諧、和悅:「和」是支配整個茶事過程的精神,既表示「和諧」,又表示「和悅」。「和諧」對應的是茶道形式,「和悅」對應的是茶道內在的感情。「和」的精神構成了整個茶室的氛圍,存在於茶事活動的每一項中。茶事進行的過程中,既有觸覺、視覺上的和,也有嗅覺、聽覺上的和。在行人的眼中,茶婉的手感要比外形更重要。外形再優美的茶碗,如果客人拿著感覺冰涼扎手,或感覺太重或太輕,都不能算是一隻好茶碗。茶室里的香氣味也要適宜,不能太強、太刺鼻,要輕柔地散漫在茶室內。  日本茶道剛剛形成之時,日本國內的嚴格等級制度還存在,但是在茶室里沒有世俗的貧富貴賤之分,平民與貴族可以促膝而談,這同時也是禪的精神。從禪的角度來看,人與人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禪宗主張淡泊無為,保持一顆清凈本心,只有「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才可以領悟「我心即佛」的真諦,從而達到「佛我如一」的「和」境。  「敬」——心佛平等:禪宗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我心即佛」、「萬物皆有佛心」。「敬」的精神是在吸收了禪宗的「心佛平等」的觀點的基礎上升華和提鍊形成的。茶湯中的「一座建立」最能體現這種「敬」的意念。「一座」的意思是參與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就是所有參與者都處於平等的地位,沒有世俗的貴賤之分。參與者應該互相尊重,共同創造和諧的茶事氛圍。在茶室中,賓主相敬相愛,情感自然流露。最初,茶室中設置了專門為貴賓用的「貴賓口」,後來不論客人身份地位如何高貴,一律從「小門」出入。如果有武士佩刀,必須將刀放在茶室之外,不可帶入。進入茶室後就是一派平等和協的世界。這些改進及規定都體現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關於茶道曾這樣說過,他認為:「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執己見。妒忌能手、蔑視新手、最最違道。須請教於上者、提攜下者。」在禪宗看來,「自高自大」和「固執己見」,就是「自我主心」與「我執」,是禪宗極力排斥的意識化的自我以及執著的自我。  「清」——物我合一:清是日本茶道精神之一,通常指清潔,尤指對靈魂的洗滌。有時也用來指整齊。清是備受日本人民推崇的修養要素。在日本,有一種叫做露地的茶庭,為保持清潔,需要隨時用水清掃。在貴賓到來之前,還需要將茶庭里的樹葉和石頭一片一片、一個一個擦乾淨。茶室里更是需要一塵不染,就連燒水用的碳都需要提前一天把浮塵處理掉。茶人們正是通過這些方式來達到身心上的清凈。  日本茶道經典——《南方錄》中說:「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茶室中實現清凈無垢的樂土,創造出一個理想的社會。」茶道精神中的「清」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體現了佛理,很好地詮釋了「物我合一」的禪境。  「寂」——本來無一物:「寂」作為茶道精神的第四個構成要素,是茶道的存在意義,也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通過「寂」,禪與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佛門用語中,「寂」指「靜穩」、「靜寂」、「平和」、「死」、「涅槃」、「無」等意思。在茶道中,這個詞在意思上和「貧寡」、「至純」、「孤絕」相近,即當修禪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對事物的否定以後,會進入一個「無」的世界,既沒有聲音,也沒有色彩。「死」固然令俗人傷心,但不能否認的是,死比生更絕對,更有歸屬性、原始性,佔用的時間也更長。死也被稱作「無」,而「有生於無」,在藝術領域裡,「無」被看作是藝術創作的源頭。當一切固有的審美價值都被否定,原有的思想束縛被掙脫,一種新的藝術品、藝術表現形式就會應運而生。  無論是韓國茶道的「和靜」、「清虛」、「中正」,還是日本的「和、敬、清、寂」,這些茶道精神中都隱含著儒、釋、道三家的道德規範,而這也是東方文化的精華。


推薦閱讀:

面對麵包和愛情的抉擇,為什麼現在會有更多人選擇麵包?
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稿(三)
精神分裂症前驅期癥狀
契約精神應該走進國人日常生活
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哪個更難接受?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精神 | 茶道 | 中國傳統文化 | 韓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