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帝俊、帝嚳、帝舜的探討—兼與李君鑒分析帝俊與祝融的關係
對帝俊、帝嚳、帝舜的探討
————兼與李君鑒分析帝俊與祝融的關係
廣西 賀州 董全吉
我們知道,祝融的名稱,從伏羲女媧之時,一直沿用到唐堯,甚至更晚的時候,能夠說是一個人嗎或以祝融稱呼,或以重黎、重、黎、羲和、羲、和、常羲、昌意稱呼;包括共工,也是一樣使用很久。對於帝俊,也有知名學者以及研究人員認為帝俊、帝嚳、舜帝是一人?我認為道理如上。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歷經118年,不可能是一個黃帝?炎帝從伏羲之後,到黃帝之前,也不可能僅僅是一個炎帝。帝俊或帝嚳等名字類似,不等於就是一個人。
今日,夔州杜甫研究會秘書長李君鑒發疑惑的有待探討的帝俊資料到我QQ信箱,期待一同探討5個方面。內容如下:
董先生:您好!
我也算是董家人吧,因為我夫君姓董。
非常佩服您,功夫之深,難能可貴。昨天偶然看到您兩篇大作,非常感動。不看不知道,董姓淵源竟那麼深長,血緣是那麼高貴。
兩篇文章看下來,一時還理不順一些關係,想請教您一些問題,請您在百忙中幫幫我,理順一些關係。
問題:
1、有人說,帝俊是與炎帝、黃帝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有人說帝俊即帝嚳(高辛氏),您的意見呢?
2、帝俊生晏龍,晏龍始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祝融的兒子太子長琴是樂神,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也就是帝俊與祝融在時間節點上或血緣方面有交集嗎?
李君鑒
2016.4.11
為此,我尋找有關史籍的記載,作以粗淺的分析:
1,東夷與祝融部落的文化傳承
我在《伏羲風姓的由來——祝融與東夷部落的關係》一文論證:「而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分布於山東和蘇北。年代約為公元前4040—2240年。年代距今約6500-4500年,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業中出現的兩個新品種,證明有部落遷徙,因此有許多刻劃符號被認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彩陶大多施以紅色陶衣,顏色豐富,早期用色主要是黑彩,中期常見紅赭和白色等,晚期黑白兼用。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經濟在中期以後有了全面、迅速的發展。白陶器、玉器、象牙器的出現和快輪制陶技術的應用。白陶是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而黃帝呢?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那麼,大汶口文化之初早於黃帝。因此,在炎帝衰落的時期,炎帝、蚩尤、黃帝成為三大部落聯盟的主要力量。而帝俊就出自蚩尤的東夷部落。至於,其與祝融部落的關係,我通過陶瓷以及鳥圖考證,邏輯推導,「高廟文化所在的沅水中上游地區始出白陶的年代比洞庭湖區更早,製作精美,器類豐富,而洞庭湖區與之年代相當的皂市下層文化中仍罕見白陶製品,洞庭湖區白陶的興盛是在皂市下層文化之後的湯家崗文化時期,而湯家崗文化遺存中最具代表性的白陶製品如斂口圈足盤和內折沿圈足盤等,器形均源自高廟文化,它們與高廟文化的親緣關係白陶的尋根之旅,必然要溯源到沅水中上游地區的高廟文化,洞庭湖區僅只是高廟文化白陶向外傳播的重要中繼站之一。……白陶是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典型器物,典型器物有陶背壺、鬹、杯、大鏤孔豆等。裝飾技法有彩繪、鏤孔、刻劃、壓點和附加堆紋等,其中以彩繪和鏤孔最具特色。並有少量硬質白陶。東夷人崇尚鳥圖騰,把自己喜愛的鬶做成各種各樣的禽鳥形象」因此,玉蟾岩有「低溫燒成陶」、9000年前彭頭山有火符號、到了7800年前高廟的「太陽鳥族徽」、「火神祝融像」和「神農炎帝像」都是祝融文化的結晶;大溪文化晚期一些遺址中常見到與大河村類型「非常酷似的白衣彩陶和太陽紋,大溪文化是通過大河村類型而傳播。所以,大溪文化也是祝融文化。……「高廟文化最早使用白陶,大汶口中晚期使用白陶,所以大汶口的中晚期文化源於高廟文化;高廟文化陶器有鳥圖案,大汶口的陶器有鳥形狀,因此,大汶口的鳥形狀源於高廟文化的傳承;祝融早於伏羲,祝融是太陽神,崇拜太陽鳥,東夷人崇尚鳥圖騰 ,因此,大汶口的鳥圖形是太陽神的演化,是觀測太陽的繼續;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才發生大變化,這變化屬於其他地方的遷徙進入所造成,祝融部落在當時遷徙,因此,東夷文化的是祝融文化的繼續」。
2,炎帝、黃帝、帝俊的天文觀測變化
伏羲時期,《帛書》簡述伏羲生有四子「重、該、黎、羲」,《史記·律書》:「亥者,該也。言陽氣藏於下,故該也。」《釋名·釋天》:「亥,核也,收藏萬物」,《說文》:「亥為豕,與豕同。」,該,即亥,即豕:豨xī即豕,《淮南子·本經篇》:「封豨(xī)也。」、修蛇皆為民害」,高註:「封豨(xī),大豕,楚人謂豕為豨xī也。」)。豕、耆、黎、夷,段玉裁併繫於十五部,故例得通轉。
黎、犁古字通,《左傳·昭二九》:「顓頊氏有子曰犁lí (原字為梨的繁體字),為祝融。」lí(原字為梨的繁體字)、黎古通。郝懿行云:「史記五帝紀索隱引皇甫謐云:"黃帝使應龍殺蚩尤於凶黎之谷。』即此。黎、犁古字通。」,「融」字占讀如「黎」。
其實《尚書。孔氏傳》: 「重即羲,黎即和」。因此,伏羲的所謂四個兒子,不是兒子,是祝融是伏羲部落聯盟下的主要力量,其實就是祝融即重黎的部落。我在《祝融的先進文化造就「絕地天通」的神話》已經做了專門的探討研究。
之後,黎部落向東遷徙,重部落向西遷徙,到炎帝祝融之後,其下一個首領人們以炎帝祝融之後,稱呼為太子長琴,該部落重,又東遷徙,與黎匯合在東夷。蚩尤成為部落首領,之後,少昊帝俊成為聯盟霸主。《通志》卷二《五帝紀》云:少昊「有鳳鳥之瑞,故以鳥紀官,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司正也,玄鳥氏司分也,伯趙氏司至也,青鳥氏司啟也,丹鳥氏司閉也,祝鳩氏司徒也;睢鳩氏司馬也,屍鳥鳩氏司空也,爽鳥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這些鳥就是祝融太陽神的轉化;而有的學者以祝鳩是祝融的音轉,我認為其連接點不是很強。
我不認為「帝俊是與炎帝、黃帝兩大神系並存的第三神系,」而是代表三種文化的鼎盛時期。農耕文化(《大戴禮記·月令》云:「炎帝號大庭氏,下為地皇,作耒耜,播五穀,曰神農也。」《世本·三皇本紀》云:「炎帝,以火官名……耕嫁,故號神農氏」。《世本·帝系編》說:「炎帝即神農氏。」《淮南子·時則訓》注「赤帝、炎帝,號為神農。」《淮南子·時則訓》註:「赤帝、炎帝,號為神農。」)、動物飼養的皮毛利用(史記·五帝本紀》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賓(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動物的畜力的耕種的代表(《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
也表示不同時期的觀測天文的頂峰,神秘莫測的八卦,首創於伏羲時期。隨著生產和社會的發展,八卦已不能滿足需要。於是炎帝時期將八卦符號重疊,組合為六十四卦。《史記·補三皇本紀》:炎帝「重八卦為六十四卦」。《帝王世紀》:「炎帝自陳營都於魯曲阜重八卦之數,究八八之體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起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炎帝又稱連山氏,後人將六十四卦稱之為「連山易」。《路史》說,炎帝「通其變以成天地之文,極其數以定天下之象,八八成卦,以酬酢而侑神,以通天下之志,以斷天下之業。;而《律曆志》:「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如我在《祝融的先進文化造就「絕地天通」的神話》論證的:「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顓頊。」這是從曆法來說是:黃帝的《老黃曆》是昌意創造的,昌意(常羲)還創造月曆,到顓頊時期,祝融部落又創造《顓頊歷》。也就是《老黃曆》---《月曆》----《顓頊歷》是變化過程。因此,《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些始浴之」,通過以母系部落昌意即常羲,作為妻子的附會,作為其作為霸主時期的主要貢獻,就是十二月曆作為其管理時期的傑出貢獻,即「生月十有二」,而常羲,嫦娥等,都是祝融部落的不同稱呼,到帝嚳時期也是出現類似的附會娶妻的現象當真是妻子還是部落?少昊命羲和主日,常羲主月,以璇璣玉衡、窺管諸儀器觀測天象和日月運行的規律,調整曆法,指導臣民的生產和生活。不是部落,不可能一會兒說是母,一會兒是妻子?《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云:「少昊四叔,曰重、曰該、曰脩、曰熙」。《國語·楚語下》:「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其實,所謂四叔,就是祝融部落的重黎。
《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有淵四方,四隅皆送,北屬黑水,南屬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淵,南旁名曰從淵,舜之所浴也。……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故有學者指出:《山海經·大荒南經》云:「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而《拾遺記》卷一雲少昊之母為「皇娥」,《路史·後紀七》雲少昊之母為「娥」,這裡的「皇娥」、「娥」實際上都是「娥皇」的誤寫或省寫。
3,帝俊的所謂「世系」記載變化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為什麼不寫少昊帝俊,而以黃帝----昌意-----顓頊,作為世系呢?《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云:「少昊四叔,曰重、曰該、曰脩、曰熙」。《國語·楚語下》:「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則是:黃帝---少昊---顓頊,這樣的霸主次序。
首先,在炎帝時期,炎帝作為部落聯盟的共主,包括東夷部落也都在炎帝的聯盟之下,因此,所有的部落也被後人冠以姜姓;
就是黃帝時期,黃帝的六相: 蚩尤 、 大常 、 奢龍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黃帝得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祝融 ,而辯於南方;得大封 ,而辯於西方;得后土 ,而辯於北方。 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查閱資料:相是官職,還有賜予官號的,後人稱呼為姓:史籍《姓解·六三》、 《姓苑》中均記載:「軒氏、轅氏、軒轅氏,皆黃帝之後。黃帝之後以號為姓,軒轅即黃帝,姓公孫或言姓姬。黃帝,少典氏之子。黃帝共二十五子,十四子有姓,共12種姓。」《國語。晉語四》所載,「黃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據《潛夫論。志氏姓》所載,「姞氏封於燕┄┄姞氏之別有闞、嚴、蔡、光、魯、雍、斷、須密氏。」。傳說黃帝降生在一條稱做「姬」的河邊,黃帝有25個兒子,分別得到了12個姓,其中就有姬姓。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後裔。可見,也都歸於黃帝之下?原本不同姓的也被囊掛在黃帝之下,原來的姜姓等去哪了?把當時分成25個部落,安排人去管理就成為姓?而主要的12個部落有以官職為姓?
帝俊(di qun),又作"帝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這一古帝名號只見於《山海經》(在《大荒》《海內》兩經中多次提到)。1942年9月在長沙東郊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所寫的帝夋幾乎可以等於帝俊。此處俊為通假字"俊"通"夋"。《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琴瑟為少昊娛樂少年顓頊的玩具。史傳少昊即玄囂,為黃帝之子,而顓頊又是黃帝之孫,則顓頊當是少昊的侄輩,顓頊少時依附少昊,長大後佐少昊,正是十分自然的事。兩個強大部族終於形成了暫時的聯合局面,少昊在部族中接待了顓頊,且以琴瑟娛樂顓頊,表達親睦之意,這才是「少昊孺帝顓頊」的神話內涵。之後,顓頊部族大舉東進,擊敗了少昊部族,親睦破裂,友好不復存在。琴瑟丟入大壑。然而,昌意就是常羲,不是黃帝之子,昌意也不是生顓頊,只是顓頊作為首領在祝融常羲部落,史學家弄出了黃帝一統天下了。
《世本》:「少皞是黃帝之子,金天氏少皞 ,青陽即少皋,黃帝之子,代黃帝而有天下。」《帝王世紀》:「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為玄囂。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帝。地在魯城北。」;《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居軒轅之丘,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那麼,此處交代了帝的次序:黃帝----少昊(帝俊)----顓頊。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那麼,帝的次序是:顓頊----帝嚳-------帝摯------帝堯。
《史記·五帝本紀》:「虞舜者名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按《史記》原文的傳承關係,定為自黃帝至舜帝傳九代的形式。《左傳·昭公八年》注曰:"幕,舜之先,瞽叟舜父,從幕至瞽叟無違(天)命"。又《史記·五帝本紀》考證云:路史餘論曰"呂梁碑,劉耽作,碑中敘紀虞(舜)帝之世(系)云:""舜祖幕,幕生窮蟬,窮蟬生敬康……瞽叟生舜"。上例都說明舜帝是幕的裔孫,所以舜帝祖系不能沒有"幕"一代。那麼,舜帝從哪位帝繼承呢?
《史記》中記載: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皇甫謐云:「舜母名握登,生舜於姚墟,因姓姚氏也。」。舜帝,名重華,字都君;生於姚墟,故姚姓,今山東諸城市萬家莊鄉諸馮村人。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司馬遷《史記》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我認為是從舜帝進入了賜氏的時期,也就是姓氏的區分時期。
這樣,對應五帝:(1)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史記》);(2)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3)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4)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鑒外紀》);(5)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6)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7)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燧人氏,有巢氏(民間傳說)。其中,(4)、(5)基本與上面的帝的次序對應。
也就是: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
4、帝俊是否與帝嚳(高辛氏)、帝舜為同一人。
少昊在位期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少昊:也作少皞、少皓、少顥。他就是黃帝的長子玄囂,又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氏、雲陽氏,或稱朱宣,被後世尊為"大華夏顯宗康皇帝"或"白帝",為五天帝之一。《史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山海經·大荒西經》「而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焉"。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
《國語·楚語下》:「及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亂德。家為巫史,民神同坐,禍災荐臻。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其後三苖復九黎之德,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韋註:「少皡,黃帝之子金天氏也。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其後,高辛氏之季年。三苗,九黎之後。」。
從顓頊時期的「九黎亂德」,結合「帝俊之妻,生十日」,那麼,證明帝俊在顓頊之前,不是在顓頊之後,則少昊為帝俊。結合帝 的世系排列,我不認為是一個人,一個人不能夠跨越那麼多的時代,而且一個帝本身就很長久?
就如《山海經·海內經》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降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炎帝有多個,炎帝聽襖、炎帝炎居,炎帝節並,炎帝戲器,炎帝祝融,炎帝共工。那麼,帝俊的情況在東夷部落也有一樣出現的可能性存在。就如重黎、鍾離一樣是重黎的轉化,不同時期的人,出自同一個部落。
我查閱有關資料,摘錄學者的研究:殷墟卜辭出土以後,王國維認為「高祖夒」是《山海經》中的帝俊,而郭沫若更進一步認為高祖夒、帝俊、帝嚳、帝舜是一人之分化,他說:「夒,音與嚳音同部,故音變而為帝嚳若帝俈。夒之古文與夋字相近,故形誤而為夋若逡,更演化而為帝俊若帝舜。由此等文字上及傳說上之演變,帝俊與帝嚳固是一人,即帝舜與帝嚳亦同是一人也。《魯語》雲"禘舜",《祭法》雲"禘嚳",正舜、嚳為一之證。韋昭雲字誤者,非也。《楚辭·天問篇》敘舜、象事於夏後,於殷先公先王之前,亦表明帝舜之即帝嚳。篇中舜、嚳同出者,蓋傳聞異辭,不則後人所改易也。王雲"《大荒經》自有帝舜,不應前後互異",實則《大荒經》中亦有帝嚳,《大荒南經》雲"帝堯、帝嚳、帝舜葬於岳山",與帝俊亦正前後互異。蓋《山海經》之輯錄者本諸異辭之傳聞,誤以帝俊、帝嚳、帝舜為三人也。」
《國語。鄭語》:「夔越,羋姓別國,封於長江三峽夔門,苗蠻荊濮」。這夔越是否包含什麼豐富的內涵,我現在暫且不作考證。從王國維、郭沫若都是考古的知名人物。然而,僅僅按照《山海經》,就會像炎帝世系一樣,祝融在炎帝時期存在,卻自黃帝之後,祝融的名字也有燭龍等稱呼,祝融、季連、邾婁、重黎實乃一音之轉。祝赤,是祝融和赤帝的簡稱。據羅泌《路史·前紀》卷八中說:「祝誦氏,一曰祝龢,是為祝融氏……以火施化,號赤帝」,其實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芒山。有桂山。有榣(yáo )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這樣的次序,把早於黃帝之前的祝融也作為顓頊的後裔?這是把不同時期的祝融混合在一起。結合《孟子》:"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人也」。那麼,以「帝俊、帝嚳、帝舜是一人之分化」與祝融由異曲同工之妙吧。尚若如此,更加確定史記記載的世系,純粹是為了突出黃帝而把不同的部落霸主附會在一起。
因此,我認為記載是不同時期,不同一個人。也會出現前後的人混同,把前面的事情記載在之後的顛倒的次序;會把其後的事情記載在前人的名上。這本身由於祝融的昌意、常羲、羲和、嫦娥的不同時期的稱呼變化,加重了帝俊、帝嚳的時而混同,時而有別。也把常羲時而母親,時而妻子。
5,晏龍的分析
《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據此,認為晏龍是始作琴瑟者。然炎帝之孫伯陵與其妻阿女緣婦私通,生下三個孩子,吳剛謫月後,其妻內心負疚,於是就叫最小的二個孩子飛奔月亮,陪伴他們名義上的父親。《海內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通過上文論及少昊時期的《山海經·大荒西經》「而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炎帝子孫還在少昊之後嗎?哪一個炎帝?就是共工炎帝的孫子也不會在少昊、顓頊以後,那麼,該傳說,把之後的事情連著黃帝之前的事情連接起來;同時,與《史記·楚世家第十》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在《大戴禮記·帝系》寫為「女饋氏」:「吳回氏產陸終。陸終氏娶於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饋氏,產大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篯,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雲劊人;其五曰安,是為曹姓;其六日季連,是為羋姓。」 《太平御覽》卷三百七十一引《世本》又寫為「女隤」:「陸終氏娶於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生六子,孕而不育。三年,啟其左脅,三人出焉;啟其右脅,三人出焉。」緣婦孕三年,與女隤孕而不育,三年。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上文提及:《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有榣(yáo )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西次三經》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鐘磬」。歷史上有個叫鍾離的部落,司馬遷寫作終黎,考古出土的鐘離部落青銅銘文又寫作童鹿,童麗。所以說明離,黎,鹿,麗在先秦是完全不分的。古時候傳說有種動物叫做天鹿,也寫作天祿,所以鹿和祿也是不分的。所以說女祿的祿字和重黎的黎是不分的。女祿應當是祝融離朱之後。第一女祿和離朱同姓。第二離朱是祝融,女祿的後代也是祝融。此時候,出現「鍾」,這個是依據觀測太陽的重儀發生變化,我在《從董姓圖騰研究童、重黎與祝融部落》一文論述:「董」字觀測的「重儀」主要部分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如「童」字的觀測儀,「重儀」由「辛」「目」「東」「土」組成。第四部分最底部是觀測儀器不是立在土上,而改成「章」字下面是一桿觀測風的徽標從上插到下。形成「章」字;有的部落改第五部分的「扶桑」日表(即艹字頭)。變成俞表,用來確定方向的,形成鍾姓圖騰,即由」俞表」和」重儀」合成。此時,形成「鍾」重儀,鍾離,也就是祝融重黎的另外稱呼,屬於黃帝之前,太子長琴成為「始作樂風」,後又以"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變成少昊之後的晏龍。
此外,《國語。卷第十六》記載:陸終第五子曰安,為曹姓,封於鄒。皆,妘、曹也。或,六姓之後。在王室,蘇子、溫子也。在夷狄,莒、偪陽也。學者在《山海經古帝傳》一文論證:鵪即?、?,雄鳥之意;?讀「安」,也可以讀為「奄」、「雄」。「鵪鶉」是一種普通的小鳥,在上古卻是「四神」之一「南朱雀」的別稱。「十二星次」裡面就有鶉首、鶉火、鶉尾三個星次與鶉有關。朱雀又稱為「火鳳凰、離朱、赤烏、陽鳥」,鶉火對應的是火鳳凰的心臟,鶉火之咮(鳥嘴)為二十八宿之「柳宿」。見於《左傳·襄公九年》「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戰國時楚人《歇冠子》有「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鶉即??鳥,陽鳥、朱雀;??,合讀「淳」,分讀為「高陽」;??即「鬻」;??就是篆文??,拆分就是「高羋」,這就是羋姓的來源。所以,鬻酓就是??酓、鬻雄、鬻熊、偃酓,應該統一稱為「鬻?」;飂叔安就是高陽酓,也是曹姓的先祖晏安,也就是說,飂叔安、晏安、鬻?是同一個人。楚人的祖先鬻熊 鬻酓,又稱為鬻熊,是楚人的祖先「三楚先」之一,另外兩個是老鐘、祝融,見於《包山竹簡》等出土文物。在金文中「熊」字被寫作「酓」字。鬻酓就是解開祝融和楚人族系問題的一把鑰匙。
我們會發現「晏」,與祝融八姓的《莒太史申鼎》銘曰「安之孫莒太史申」。我在《伏羲風姓的由來》論述,古籍記載:邾、莒都是曹姓,先祖「安」一名「晏安」,安是陸螽的後裔。
那麼,少昊之後的晏龍應該與「晏安」,應該是承接的。上文《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那麼,應先有琴瑟,後有顓頊棄其琴瑟於大壑,那麼帝俊顯然不是帝嚳。而"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僅僅說明祝融部落在其部落聯盟之下。晏龍不可能超越黃帝前的太子長琴,也不可能超越炎帝後期的老童、
由於《山海經·大荒西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同樣把之前的祝融作為顓頊之後;其實就是其後,也還存在祝融。就把之前的變成之後的,出現了時間差。因此有:《西次三經》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無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鐘磬。其下多積蛇。郭璞云:「耆童,老童,顓頊之子。」。同樣,《海內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與《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有芒山。有桂山。有榣(yáo )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兩處以炎黃之孫,把祝融統一在黃帝之下,我個人認為都是對祝融部落善於音樂的不同版本的記載。
《山海經·大荒南經》「有襄山。又有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國。有緡淵。少昊生倍伐降處緡淵。有水四方,名曰俊壇。」與《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對照,帝俊生季厘,帝俊生晏龍,季厘與祝融八姓的「其六日季連,是為羋姓。」,季厘---季連----重黎,音轉。晏龍與祝融八姓的「其五曰安,是為曹姓」的晏安,如上文分析有異曲同工之妙。
6、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的分析
《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黃帝之孫曰始均」與「稷之孫曰叔均」相互對照,
上文論證了「我認為記載是不同時期,不同一個人。也會出現前後的人混同,把前面的事情記載在之後的顛倒的次序」,則在《山海經》是普遍的現象。在帝嚳時期,祝融被分成「八姓」,出於「帝俊賜羿彤弓素矰」即「帝嚳賜羿彤弓素矰」時期,后羿射日,結合「九黎亂德」,把「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的羲和,射下九日,從此,《史記·楚世家》中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嘗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日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嘗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訴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正是在帝嚳時期,包括吳回被盤瓠遂含人頭造闕下,祝融被分成八姓,「帝俊有子八人」實際是「帝嚳有子八人」與帝嚳時期的祝融被分成八姓,有天然的巧合。是分和生的不同版本,
傳說太子長琴精於樂道,能使五色鳥舞於庭中。《左傳》記載:「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聞琴則舞。」 太子,是炎帝祝融之後的部落首領的雅稱,也稱呼老童、鍾離等,以長,善於琴,則以太子長琴稱呼。《左傳》記載:「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聞琴則舞。」這樣把不同時期的祝融融合,保留了祝融部落的能歌善舞,而祝融是太陽神,《說文》記載:「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鱗後,蛇頸,魚尾、鸛嗓、鴛思、龍文、魚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戰國時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說:「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漢代《白虎通義》中說炎帝氏族的神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 ,
上文論及:祝融正是一隻鳥,赤色多者為鳳,青色多者為鸞。「鵪鶉」上古卻是「四神」之一「南朱雀」的別稱。朱雀又稱為「火鳳凰、離朱、赤烏、陽鳥」,「鵪鶉」上古卻是「四神」之一「南朱雀」的別稱。朱雀又稱為「火鳳凰、離朱、赤烏、陽鳥」,鶉火對應的是火鳳凰的心臟,鶉火之咮(鳥嘴)為二十八宿之「柳宿」。見於《左傳·襄公九年》「是故咮為鶉火,心為大火。」《國語·周語》「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等。戰國時楚人《歇冠子》有「鳳,鶉火之禽,太陽之精也。」 鵪即?、?,雄鳥之意;?讀「安」,也可以讀為「奄」、「雄」。鶉即??鳥,陽鳥、朱雀;「安」一名「晏安」,安是陸螽的後裔也由此而來。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豹、虎、熊、羆;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姜姓,囗食,使四鳥;有五采之鳥,相鄉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采鳥是司」。《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帝俊生三身,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山海經·大荒南經》:「有襄山。又有重陰之山。有人食獸,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國。有緡淵。少昊生倍伐降處緡淵。有水四方,名曰俊壇」。帝俊生八子:1中容、2晏龍、3帝鴻、4黑齒、5三身、6禺號、7季厘……不足八個。
從《山海經·海內經》:「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為歌舞」。 結合「有五采之鳥,相鄉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采鳥是司」以及《左傳》記載:「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聞琴則舞。」
那麼,要說晏龍是始作琴瑟者,不也是祝融太子長琴是始作琴瑟者,或者說祝融老童始作琴瑟者。上文分析的《海內經》:「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的「鍾」,是祝融的鐘離的變化。可見,音樂始於祝融。
2016年4月11日23:22荷香月暖(QQ:353159928)初稿
董先生: 大作已收入文檔,謝謝!功夫之深,只能連說佩服佩服。 李君鑒 2016.4.11董先生:您好! 昨晚看您的文章到夜裡2點,老實說,看不大懂,您卻如數家珍。您能告訴我,重黎與三峽的關係嗎?大約在那個時間段。謝謝! 李君鑒二次回復李君鑒:重黎與三峽的關係其實是在伏羲女媧之前至炎帝的一段時間。伏羲女媧之前,重黎的重部分,從湖南、廣西遷徙到四川,伏羲時期,進入遷移到在今四川省的廣元、巴中一帶,北移,後來定居今寶雞市岐山縣一帶。我在《從巢居、穴居的遷徙與文明中心變化的研究》一文論證:甘肅省天水市是北方最早的大地灣文化遺址地,是華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造的古老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來源之一。也是延續時間最長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時代文化,存在於約公元前60000年至4800年(然此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的史前遺址,距今8000年-4800年,晚於部落聚集居住區的彭頭山遺址。故屬於從彭頭山遺址遷徙而來)。然而,彭頭山遺址位於澧縣現湖南省北部,分布於長江中游地區,是中國史前文化的代表。長江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約9000—8300年(質譜法測得)。這就是重黎遷徙與其他晚期形成智人的聯盟;為什麼又遷徙到山西、山東一帶,從小麥的傳播、觀測的轉移、蚩尤的金屬冶煉,東夷都與重黎有關。所以,後來形成少昊時期的鼎盛時期的文化。 然而,重黎部落的婚姻制度是與黃帝不同的,也與父系氏族不適應的;還有重黎提倡社會成員平等,個個都會祭祀,其實就是學文化、學天文、學管理,與黃帝等要求的壟斷,精英壟斷是不一樣的。也就發生九黎亂德的情況,也就有要重把天舉高,要黎把地降低,讓平民無法再上天,無法與神交流,只有上層才有交流的機會。為逐步形成管理是上天安排製造了輿論的先導和理論的準備。 因此,九黎亂德,就要射十個太陽,射掉九個天陽,僅僅保留一個。那射誰,是重黎的羲和生了十日,就是把重黎作為三苗的整體驅逐,又到邊遠地區。祝融分化八姓,遷徙邊遠,為蠻夷,鄭語云「荊,重黎之後」,就是這樣形成新的文化。
推薦閱讀:
※(35)[轉載]八字斷母親壽元的專題分析
※國外思維技能教學特點分析及其啟示
※《子平真詮》命例取用定格分析(3)
※命理分析張智霖袁詠儀
※回顧2007至2008初 一位股友對0897的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