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本大撤退!炒房團最後的屏障破不破……
來自米筐投資
1資本外流!一夜夢碎!
歷史的輪迴,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上世紀20年代,古巴從繁榮跌落;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根廷陷入衰退;
上世紀90年代,亞洲小虎以及金磚四國(除了咱)錯失十年等一系列慘案。
二戰後70餘年,全球發生的40多次債務危機,有8成以上都發生在新興國家,且發生的節點無一例外都處在美元強勢周期。
這不是偶然。
2018年5月17日,10年期美債拐頭向上,穩穩破三,近期美元指數也一口氣暴漲到了94。
緊接著,一切又像歷史的重演劇一樣,又是廣大新興市場,又是一片哀嘆。
資本外流,匯率暴跌!
2018年5月23日,阿根廷主權貨幣比索首先「深蹲」。在年內累計跌幅已經超過15%的緊急情況下,阿政府緊急打響保衛比索的戰役,一個星期內將利率拉升40%!以此支撐對美元比價呈一瀉千里之勢的本國貨幣比索。
緊接著土耳其里拉跟隨「暴雷」!同樣是周三,土耳其里拉跌至歷史最低點——1美元兌4. 9282里拉。土耳其央行緊急加息300基點後,里拉一度收復多達5.2%的跌幅,但到周四美股盤前繼續暴跌近4%。
強勢美元回歸對資本的虹吸正在逐步加碼,懸在頭頂的劍隨時可能砍下來。
還是那個浪漫的土耳其嗎?
印尼、印度、義大利隨後也都上了「牌桌」,這個陣營還在擴大。吃瓜群眾們猛然驚呼,原來國內違約潮的降臨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背景:全球債務違約潮也在洶湧澎湃。
指揮貨幣潮水退去的「滅霸」正在吐沫星子亂飛:Money! Money!
沒有圍牆的:多數已經幾近乾涸,時下有的國王已經開始號召子民眾志成城、捐款還債救國;
有圍牆的國:高壓鍋里熱錢亂竄,一盤吃了快二十年的盛宴,有人還是不願離席,甚至站在凳子上,夠著餐桌中間桌布上漏掉的幾個肉渣。
資本奪路,攔的住嗎?
2萬億資本大撤退!
五月,不平靜。
位於深圳市高新技術園區的世界精密、光學技術的代表企業——奧林巴斯宣布:全面停工停產。這是一個用工規模超過15000人的大工廠,實實在在的實業,關停國內企業的同時,已經把生產的重任轉移到了千里之外的越南境內。
為什麼這麼做?
成本。
這也不是孤例。在此之前,無錫尼康、蘇州日東電工、深圳三星通信…….外企上演大撤退,近年以來可謂是頻頻上演!
看大門的大爺說:「他們要跑」。
曾經對成本極其敏感的跨國公司拉開了全球產業鏈布局的大棋,如今面對內地被房地產全面拉高的用工和土地成本,也只能無奈的兩手一攤。
資本逐利。
為什麼不能在國內找個地方承接一下呢?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老鄉長講話:「你們還是走吧。俺這土地可值錢了,搞開發,半年見效,幾百套,小十億的GDP,財政、民工、市民大家都開心。」
無解了。
一線、二線強手按壓,樓市熱錢,一路向下,本來多層次的發展階梯狀況,如今在房價層面正在逐步的靠近。
但房價領跑,留給實業的跨區域轉移的空間在哪裡呢?
一個民工以前南下工廠流水線,一天100塊就很開心了,現在在鎮上工地里搬磚壘牆,一天300不還價,造成的結果,實業老闆真是尷尬了。
你塑料盆做的再好,也攆不上M2啊。
怎麼辦?
要麼咬牙也給300,但掙不了這麼多硬給的話,遲早要完蛋,看笑話的會數落你,辦個工廠簡直是在搞慈善;
不給的話,就招不到工,即使招到了,也是各種不滿意,表現出來各種消極怠工,最後大家都浮躁不能全力以赴同舟共濟,最終完蛋。
實業有名,至於利嘛,就不要想了。M2實在是膀大腰圓。
真沒活路了嗎?
村口砌牆的大爺願不願意工資砍一半?牽一髮而動全身啊。
3危機的前夜!無解的怪圈
一邊是實業哀鴻遍野;一邊是杭州搶房、成都搶房、昆明搶房、深圳500萬門檻去摸獎。
這裡面有一個巨大的怪圈:作為城市長期現金流的創造者實業失血嚴重,沒有新的財源開闢之前,未來樓市的拐棍兒要?還是不要呢?
北京上海拍著胸脯說:「絕不走土地財政的老路。」眼神里充滿了真實、正義、無畏和同情。環京真跌了,上海剛需盤也貌似低流量滯銷了。
其他二三四五線小兄弟們隨聲附和,集體悶聲操作,只顧搶人、搖號。
不用問,在這件事情上,能不能達成共識,關鍵看家底厚不厚。
農業部門:不到10%的GDP,20年糧價一條直線,不掙錢;
工業部門:競爭極度充分,基本沒有大利潤,環保壓力還很大,外面的無賴又來罰罰款,簡直要抹淚;
服務部門:因為房地產的蕭條也開始蕭條。
造成了什麼結果呢?
財政收入不夠,40萬億地方債,沒人願意還。關鍵是還不起。最後的結果是:城市面貌和工資發放都會有一定的困難,這種局面誰願意看到?
大概率是二郎腿一翹,老大咋辦?
一個字拖。
千言萬語一句話,救實業,就要打掉高房價,必須找出一個新的財源,能夠替代房地產所給城市帶來的經濟收入。
有沒有這種來錢快,又大家都高興的財源呢?
沒有。要麼去搶;要麼在外星發現了大金礦,能源源不斷的低成本運回來。
不是每個城市都能找到替代財源的。北京上海即使能夠壓住樓市,讓房價短時間往下走,並不是找到了新的財源,只是本身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能夠扛得起一定數量的財政收入下降。但是長此以往,仍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共度時難,最後的屏障破不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