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獨裁政治家常用的五大工具箱

按:管理學、經濟學和精神分析三棲學者曼弗雷德在《至高無上的囚徒》中討論了很多獨裁者的內容,都是迄今為止很少有人探討的話題,曼弗雷德希望幫助人們了解恐怖統治的機制,多多少少有助於防止將來哪個國家被某個領導者獨攬大權、出現極權主義統治。前幾篇我們和大家分享了「為什麼必須與獨裁主義作鬥爭」和「獨裁統治如何得以為繼」的文章,本期我們來繼續分享,獨裁者之所以能成為獨裁者並且還會很強大,他們是依靠什麼手段實現自己的獨裁統治的呢?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除了顯而易見的暴力手段外,暴君還有哪些其他手段來鞏固權力、讓民眾臣服。在暴力之外,也許最厲害的武器是意識形態。

第一,強大的意識形態

漢娜·阿倫特認為,極權主義獨裁者的一個主要手段就是,引入有著一套絕對價值觀的意識形態,即政治信仰,來替代傳統信仰。這樣的意識形態往往宣稱,它能為非常重要的社會難題和歷史難題提供答案。社會學家羅伯特·J·利夫碩說過:極權主義意識形態背後是人類對萬能之物——超自然力量、政治黨派、哲學觀念、偉大領袖或者精確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祈求它會帶來全人類的終極團結,消滅死亡恐懼和虛無恐懼。

這樣的意識形態往往只能為人類境況提供一個值得稱道的烏托邦式解決方案,不過,不同極權主義制度的意識形態有著不同的目標。例如,一戰後的蘇聯力求建立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進而造福所有人,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企圖建立一個基於雅利安種族優越性的千年帝國。諷刺的是,獨裁者在宣傳改進社會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往往會摧毀社會道德體系。一般而言,極權主義實體的領導者會建造龐大的官僚機器來制度化他們所謂的基於美德的世界觀。

儘管外界經常把獨裁者看作邪惡統治的煽動者,但是實際上,支持他們的意識形態往往在他們掌權之前就出現了。最初,一群落寞失意的知識分子或者神權政治家構想出一個烏托邦社會。接著,為了鞏固有關完美社會的構想,這群人又建立起一門偽科學或者極端主義宗教。這門偽科學或者極端主義宗教承諾,為忠實信徒提供救贖,即帶領他們進入希望之鄉。為了獲得進入希望之鄉的資格,信徒必須克服「非信徒」設置的一系列障礙。這些非信徒,最好的待遇是被叫做「作惡者」,最壞的是「下等人」。信徒的使命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與作惡者、下等人作鬥爭。隨著時間的流逝,信徒越來越多。然後,冒出一個黨派(也許是早就存在的,也許是剛剛成立的),擁立那門偽科學或者極端主義宗教為黨的意識形態。最後,黨派里出現一位獨裁者,把烏托邦構想變成暴政。

獨裁者利用意識形態把民眾聚到一起,讓民眾自以為是在為同一個神聖目標奮鬥,製造出虛假的團結感,打擊個體主義。因為個體化過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早就開始,所以在極權主義社會,家庭被視作培養服從意識的重要場地。畢竟,小時候不知道自由為何物的人,長大後就不大可能因為缺乏自由而抗議。因為早期教化如此重要,所以很多極權主義政府還利用學前教育與中小學教育進一步培養民眾的服從意識。有些極權主義統治甚至把孩子從其父母身邊帶走。例如,納粹德國,曾在20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做過實驗,成立「少年隊」,「希特勒青年團」,「德國少女聯盟」等組織,集中訓練孩子。這些組織就是用來給青少年洗腦的,給他們灌輸納粹的意識形態,甚至讓他們檢舉揭發自己的父母。

基於意識形態的極權主義國家的領導者會想盡一切辦法發展教民。他們想傳播他們的教義,不過只面向「值得」感化的人。領導者堅信,接受了他們的意識形態,不管是入世思想還是神權思想,民眾就會開化。他們像真正的宗教領袖一樣不遺餘力地傳播教義、吸收信徒:意識形態是脆弱的,需要不斷得到別人的肯定來堅定信念、製造團結感、鞏固正義感。抵制感化的人,對意識形態是一種威脅,讓被感化的人覺得不舒服。抵制感化的人,提醒著忠實信徒意識形態並不穩固,往往會激發憤怒和暴力。

不管是哪個黨派採取了極權主義意識形態,一般都會假裝自己很民主。例如,它一般會強制民眾參與政治,特別是投票。但是,眾所周知,在極權主義統治下,有投票權並非意味著有選擇權,因為只能選一個黨派,而且那個黨派還圈定了候選人。極權主義統治通過政治壓迫剝奪民眾的選擇權。執政黨及其領導者限制民眾批評政府的權利,限制在野黨開展反對活動的權利,限制某些群體、協會和政黨集會(甚至存在)的權利。民眾的第一要務就是忠於黨、忠於國家。執政黨和民眾之間所有原本合法的緩衝機制都要被廢除,這意味著暴君需要顛覆現有制度,特別是司法制度,來實現絕對控制。傳統組織,比如工會、其他黨派和獨立媒體,以及其他不管什麼協會,都要被摧毀。執政黨允許、鼓勵甚至強制民眾參加自己發起的政治運動、加入自己旗下的組織,禁止民眾加入其他黨派、參加其他黨派的活動。

因為天授神權有很強的威懾力,所以極權主義統治常常把入世導向和精神導向結合在一起,壟斷對入世思想和宗教思想的解釋權。然後,極權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變成全體國民的宗教信仰,就像在希特勒統治之下的德國一樣。

第二,恐怖的特務機構

獨裁者的另外一個手段是,利用國家軍警力量在普通大眾中間製造恐怖氛圍,輔以建立收容所或集中營拘留、監禁、折磨乃至處死政敵。在真正的獨裁統治下,秘密警察以法律的名義迫害民眾,但自身行為不受法律約束,只對獨裁者負責。獨裁者利用一部分民眾控制其他民眾,這往往會變成惡性循環——實施清洗的一方某天成為遭受清洗的一方。

我們都聽說過,希特勒的德國蓋世太保和納粹黨衛軍、日本法西斯的軍部特務機關都是用來監控民眾的。伊朗的情報安全部、內政部、革命衛隊也用類似的手段鞏固不得民心的神權統治;在薩達姆·海珊統治期間,其特種共和國衛隊殘忍地鎮壓民眾。

第三,嚴格的輿論管控

獨裁者的另外一個有效工具是輿論管控。古代社會的獨裁者使用的教化方式非常粗暴,而現代社會的極權主義領導者用盡各種現代宣傳手段給民眾洗腦。在今天的極權主義國家,從黨內流出的信息要經過嚴格的審查,腐敗和惡行要經過冠冕之詞和「新聞語言」的粉飾。絕對禁止公然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堅決封殺國家領袖之外的任何道德權威或精神權威。鼓勵死記硬背黨的路線,甚至更糟——逮捕任何公然質疑黨的路線的人。背語錄、喊口號代替了開誠布公、各抒己見,因為黨及其領導人企圖用「連珠妙語」掩蓋現實問題。

第四,製造疏離感

獨裁者用來保住權力的另外一個工具是製造疏離感。極權主義就是意味著打破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橫向連接(即破壞原始的社區感),以加強個體與國家的縱向連接(即促使個體效忠於國家)。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橫向連接被打破,就會製造出無助感、依賴感和孤獨感。

獨裁者非常了解人類的心理弱點,知道人們在覺得孤立無助時更容易被操縱。人類普遍存在焦慮感,這就是自人類誕生以來極權主義和威權主義就伴隨著我們的原因。獨裁者限制民眾互相交流思想,民眾就會漸漸喪失獨立思考能力,變得越來越愚昧、越來越被動、越來越無助。在那種狀態下,他們更易接受無所不能的領導者的影響(無所不能這個品質是國家宣傳機器一手炮製並強化的)。

這樣,暴君竭盡全力破壞傳統的關係模式,禁止民眾成立任何可能導致自由言論的協會。為了確保民眾不為任何反政府活動提供協助,暴君建立強大的情報網路,依靠密警、特務、探子、線人監控民眾,還鼓勵民眾互相檢舉揭發,威逼利誘民眾出賣親朋好友。

毀掉傳統的關係模式後,暴君鼓勵民眾幻想他們作為領導者是英明的、高貴的、善良的、通情達理的,向民眾提供證據證明他們在竭盡所能地創建完美社會。根據宣傳機器的說法,在完美社會,每個人都受到公正的對待,每個人的要求都得到滿足,每個人都從事有意義的工作,沒有飢餓和貧窮。暴君令人信服地承諾,最終會有一個公正、仁慈的社會,孩子會在那個社會安全地長大。

第五,尋找替罪羊

獨裁者的另外一個強大工具是,為他們自己製造的不公和痛苦尋找替罪羊。典型的暴君,在「聽說」一起殘忍事件或不公事件時,也許宣稱自己並不知道這回事,如果知道的話,一定會用另外一種方式處理。暴君還宣稱,民眾的苦難,實際上是某個關鍵的個人或群體造成的。但是集權主義國家的定義恰恰就是,不經領導者同意,什麼都不能做。如果親信或軍警殘忍無道,那是因為領導者讓他們那樣的。領導者挑選自己的親信,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發布命令,表示許可,獎勵服從行為。親信和軍警聽從領導者的命令,滿足領導者的願望,有時做得遠遠超出領導者的期望,以表忠心(特別是如果親信「認同施暴者」)。

因為領導者是整個社會效仿的榜樣,所以領導者不願承擔責任就會形成一種遷怒文化。領導者把責任推到親信身上,親信又把責任推到親信的親信身上,一級一級推脫下去,但是這個遷怒遊戲總會在某處停下來,責任總是要有人承擔。遷怒就是這麼起作用的。前面描述過的「非信徒」(掌權者指定的作惡者、下等人)對社會的純度和「信徒」的幸福造成了威脅。最典型的是納粹德國的猶太人,他們成了替罪羊,希特勒把國家的一切問題都算到他們頭上。

前面提到過,敵人——真正的或假想的——對暴政統治十分必要。在宣傳機器的幫助下,獨裁者煽動民眾對他們選為替罪羊的人的仇恨。這樣做,獨裁者往往成功地賦予追隨者以歸屬感、目的感,轉移追隨者的注意力,讓追隨者忽略當前的現實問題。在一波又一波宣傳攻勢的不斷教化下,民眾變得願意檢舉鄰居、朋友和家人。

但是尋找替罪羊策略還有更醜陋的一面:它確實對民眾有吸引力。尋找替罪羊策略的作用原理與參與暴行一樣:有助於克服自身的恐懼。對很多人而言,參與暴行是一種處理自身焦慮和對統治懷疑感的方式,也是一種保障:人們希望,表達對統治者及其暴政的忠誠,就能挽救自己。連暴行的旁觀者也會受到影響,為不去制止暴行感到內疚,因為共同的內疚感而聚在一起。

本文摘選在《至高無上的囚徒》(東方出版社)

管理思想界的弗洛伊德——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

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領導力方面的臨床教授,也是國際組織心理分析研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人》,法國《資本》雜誌,德國《經濟周刊》評價他為「管理思想家世界五十強之一」、「人力資源管理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還是首位因「對領導力培訓和董事會治理做出傑出貢獻」而獲得「國際領導力獎」的非美籍獲獎者。2008年11月,在洛杉磯舉辦的國際領導力協會第十屆大會上,有6個人獲得「國際領導力終身成就獎」,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是其中之一。1997年,荷蘭政府授予曼弗雷德「奧蘭治?拿騷命令官」的殊榮。

他是第一個在外蒙古飛釣的人,而且是紐約探險俱樂部的會員。在閑暇時間裡,你能夠在中非的熱帶雨林或者稀樹大草原上、西伯利亞針葉林、阿納姆地、帕米爾高山上、阿爾泰高地或者北極圈裡面找到他。

很多人都在研究領導力、個體轉變與組織變革動力學,但是曼弗雷德??凱茨?德?弗里斯(Manfred F.R.Kets de Vries)的視角則頗為獨特。曼弗雷德跨學科的學術背景,他有著經濟學背景(阿姆斯特丹大學經濟學博士)、管理學背景(哈佛商學院,國際教師項目參與者、工商管理碩士、工商管理博士)和心理分析背景(加拿大心理分析協會及國際心理分析協會的會員),所以他能夠在企業人管理、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及動力精神病學的交叉之處找到自己獨特的研究視角,在領導力、職業生涯動力學、管理者的壓力、企業家精神、家族企業、接班人計劃、跨文化管理、團隊打造以及個體與組織轉型和變革等方面取得斐然的成績。

曼弗雷德是30多本書的作者、共同作者或者編輯,其中有《性、金錢、幸福與死亡》、《沙發上的領導》、《領導的奧秘》、《至高無上的囚徒》、《閣樓里的暴君》、《世界停一下,我要下車》、《懸崖邊的能人組織》、《領導者是天生的嗎》、《神經質組織:診斷並改變不良管理風格》、《沙發上的家族企業》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東方出版社曼弗雷德已出版經典作品

《性、金錢、幸福與死亡》(人性的四個基石,管理和心理的雙重拷問,曼弗雷德可傳世作品)

《沙發上的領導》(本書從情感在性格、領導、決策和群體動力學中扮演的角色,幫助我們理解領導行為的陰暗面)

《領導的奧秘》(揭秘組織中的領導行為)

《至高無上的囚徒》(性格和領導力反思)

《世界停一下,我要下車》(領導力和視野發展反思)

《懸崖邊的能人組織》(組織和團體的反思)

《領導者是天生的嗎》(亞歷山大大帝領導力案例分析)

《閣樓里的暴君》(本書對暴政和恐怖政治的解讀是目前為止最前沿和最具價值的)

《神經質組織:診斷並改變不良管理風格》(曼弗雷德最經典作品)

《沙發上的家族企業》(首次將家族企業治理與臨床心理學完美結合,為家族企業問診把脈)

新書:《圖解德魯克:頭腦整理術》《圖解德魯克:戰略整理術》,此兩本書是日本作者在反覆閱讀德魯克41本原著100多遍之後,對德魯克的思想用圖解的方式做的概括和總結。

推薦閱讀:

求家用工具箱推薦?
我在使用的重複文件清理工具和基本使用

TAG:政治 | 工具 | 工具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