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諾貝爾經濟學獎:預言資產價格(更新)
【財新網】(特派斯德哥爾摩記者 張翃 特約記者 王睿 記者 王力為)三位美國高等學府的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和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由於對資產價格的實證研究而獲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for their empirical analysis of asset prices)。
10月14日當地時間下午1時(北京時間19時),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掛滿了歷屆院士畫像的金碧輝煌的小禮堂內,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的四位委員宣布了這一舉世矚目的消息。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公布這一結果時稱,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關鍵詞是「預測」,表彰這三位獲獎者在「資產價格的趨勢性預測」方面作出的傑出貢獻。
一般而言,人們很難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票、債券等的價格漲跌,卻很可能對這些資產價格在較長時期內,如三至五年的趨勢走向作出預測。諾獎評委會認為,法瑪等三人在這一領域的發現,有時看起來既令人吃驚又存有矛盾。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克魯塞爾(Per Krusell)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說:「法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分析認為,原則上不可能預測股票在短期內的價格。到了80年代,希勒的發現看起來好像完全相反,但他研究的是長期的價格變動,並不是說與法瑪的發現完全矛盾。希勒發現,在中期內,股票價格也有相當顯著的可預測性。漢森做的事情是用理論去解釋這些發現,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方法來檢驗這些理論,而這也正是他提出並使用的。從那以後,這個領域已經發展成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分支,新產生了很多關於如何解釋這些規律的見解。」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委員會委員斯特姆伯格(Per Stromberg)解釋說,希勒所代表的行為金融學和法瑪等人所代表的建立在理性投資者基礎上的理論,並不相互排斥。行為金融學可以解釋投資者為何對資產做出錯誤定價,而理性投資者基礎上的理論則是不斷完善能夠更好幫投資者理解風險的模型。
斯特姆伯格告訴財新記者:「法瑪和希勒研究的對象有所不同,也就是不同時間段內的可預測性。短期內的不可預測性,和長期內高得多的可預測性,並不一定就是互相衝突的。二者可以都成立。法瑪和希勒可能對此有不同的解釋。一個流派說我們要有更好的模型來幫人們領會風險,另一個流派則更多去看市場中有哪些摩擦,哪些錯誤定價。漢森則在否定那種簡化的、無摩擦的模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委員教授佩爾森(Torsten Person)對財新記者表示:「理解金融市場如何工作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想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的話。可以說,三位得主為理解金融市場運作奠定了實證基礎,任何針對金融市場的理論都需要面對這三位得主提出的這些事實。」
評委會認為,法瑪、漢森和希勒,發展了新的資產價格科學研究方法,並將它們運用到股票、債券和其它資產價格詳細數據的研究中。
他們的研究也直接影響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法瑪等人的研究直接刺激了指數基金在1970年代的產生和發展。關於市場預測性和金融資產跨時段回報差異的研究,也催生了所謂的「量化投資管理」,即投資者運用量化因子和計量模型來做投資決策。此外,這些學術研究也影響到投資組合表現的衡量標準,比如,如果一個基金經理選擇專門投資高風險資產來提高回報率,那麼要準確衡量這個投資策略的表現,就需要經過一定風險係數的調整。
「要打敗市場是極端困難的,很少見到基金經理能年復一年地跑贏市場,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一般人吸取的教訓。」 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會委員哈斯勒(John Hassler)說,而之所以有「股神」巴菲特這樣能夠長期戰勝市場的贏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是「積極投資者」,幫助企業改善內部治理。
對一般個人投資者,此次獲獎的理論能夠告訴我們什麼?評委會主席克魯塞爾說:「想要比別人都更聰明、做出預測,這是非常難做到的事,每個人應該心裡對此有數。」
評委會委員斯特姆伯格則說:「在經濟衰退期,股票變得更加『便宜』,那麼未來三到七年的回報可能就會更高,因為投資的價格低於基本面的價值。所以,如果你有能力在那些不好的時期投資或是保持住你的投資,那麼你就可能比那些只在股價很高的時候投資的人得到更高的回報率。」
在證券投資之外,這些學術成果也影響了訴訟案件中對損害的衡量,比如在債券欺詐案例中。
除了股價,希勒和威爾斯利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經濟學教授凱斯(Karl Case)共同提出的Case-Shiller房價指數,現在已經是美國標準的房價指數,受到從業者和決策者的廣泛使用。希勒之所以開發這一指數,正是認識到房價波動是許多家庭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
希勒在頒獎現場撥通的越洋電話中稱,他對獲獎的第一反應是「不可置信(disbelief)」。他表示,「很多人已經告訴我,我有可能獲得今年的獎項,然而還有那麼多同樣優秀的候選者,所以我並沒有把他們的話當真」。
希勒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價格的可預測性,發現在長期內,資產價格比其基本面波動性更大(股價相對分紅,波動更大),因此資產回報往往在3-5年內才是可以預測的。
三位得獎者中,74歲的法瑪年齡最大。法瑪於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對短期資產價格變化進行研究,他指出,過去的價格走勢不能預測未來的價格變動,而新信息往往很快就被納入市場價格,比如,公司宣布分紅後,股價當天就上升。
漢森則發展了檢驗非線性經濟模型的一般方法GMM(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廣義矩),該方法是一種建立在非常弱的假設基礎上的檢驗性理論,然而在經濟學,尤其是計量經濟學的許多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被廣泛應用於檢驗標準風險模型。
上述三位獲獎者將分享8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4萬美元的獎金。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樣由美國學者包攬,哈佛大學的阿爾文?羅斯(Alvin Roth)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勞埃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因在穩定匹配理論和市場設計實踐上的貢獻而得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全稱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由瑞典中央銀行(Sveriges Riksbank)於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出資增設。到今年,一共有74位學者分享了45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附: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簡歷
尤金?法瑪(Eugene Fama),1939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現為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羅伯特麥克科密克傑出服務金融學教授(Robert R. McCormick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Finance)。他的一大貢獻是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設」(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1952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現為芝加哥大學大衛洛克菲勒傑出服務經濟學教授(David Rockefeller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of Economics)。他最突出的是提出了廣義矩。
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1946年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行為金融學家,現為美國耶魯大學斯特林經濟學教授(Sterling Professor of Economics),著有《金融與好的社會》(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等著作。
推薦閱讀:
※澳門賭王為爭奪資產今日可能再訴二房三房等人
※【資本市場】殼的交易——Clash of the Titans https://dou.bz/2XXA3O
※二元期權學習:選擇交易資產之入門篇(上)
※電盈核心資產競購戰悄然打響
※「民族資產解凍」詐騙細節:123歲老人發3千億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