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

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國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下走向分裂,除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外,還有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即四大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

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彼此血脈相連,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為宗主,與元朝驛路相通。

元朝及四大汗國疆域圖

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1242年—1502年),又稱金帳汗國,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以突厥民族為主,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因占統治地位的蒙古人人數很少,所以不久當地蒙古完全突厥化。1242年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第二子拔都結束西征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裏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境內居民成分複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時,欽察汗國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興起的白帳汗國所取代,而後俄羅斯開始崛起,蒙古人在中、東歐;西、北亞逐漸失去了影響力。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始建於1222年,是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由察合台及其孫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後人管理。

察合台汗國於14世紀中葉分裂為東察合台汗國與西察合台汗國。1369年西察合台汗國實際上亡於帖木兒帝國,至1402年西察合台汗國汗統結束。1514年,東察合台汗國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賽德建立葉爾羌汗國。1570年,葉爾羌汗國吞併吐魯番汗國(東察合台汗國正支汗統)。1680年,葉爾羌汗國被準噶爾汗國滅亡。

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窩闊台汗國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台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後人管理。

窩闊台汗國建於1225年,亡於1309年,窩闊台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國命最短的汗國,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城。

1229年窩闊台繼帝位後,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以窩闊台系諸後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檯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台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1264年忽必烈稱帝後,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後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台系後王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併入元朝。

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1256–1335年)又稱伊爾汗國,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裏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建都於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

合贊汗時(1295-1304年),進行一系列改革,是汗國最盛時期,同時合贊汗為爭取當地領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廢除「大汗」稱號而改稱蘇丹,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進程。公元1317年,年僅12歲的不賽因即位後,由於權臣出班專政,二丞相不合,內亂迭起,並遭到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國勢漸衰。公元1334年不賽因死後,諸王爭立,汗國陷於分裂,國勢益衰。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推薦閱讀:

第三帝國:噩夢沉淪
一次超前的全球化實驗:蒙古帝國的新認識
第三帝國特種部隊的最後一次戰鬥——格里芬行動
明朝偌大帝國的重臣——內閣常委產生過程是個逆淘汰,有膽有識的基本半路就被排擠了,上位的十之八九都是老
千里奔襲,唐帝國滅亡東突厥的「騎兵閃擊戰」

TAG:蒙古帝國 | 帝國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