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宋四大山水畫家之二——董源

董源 (?-約 962 年)中國五代南唐畫家。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稱「江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934~960)時期。事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畫的開山大師。畫史上把董源、范寬、李成,稱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瀟湘圖》

  古往今來,大凡山水畫的開派畫家都形成自己獨特的表現語言,諸如皴法、造型、構圖和意境等,董源在這幾方面均有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新創,細述如下: (一)皴法。在山水畫史上,凡有巨變,多由皴法所致。皴法是一種用筆墨的方法,專用於描繪山、石的脈絡和質感,也以此表現近樹主幹的皮紋和質地,盛唐王維「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唐代山水自此開始,出現皴法,這些山水畫家主要集中在關陝一帶,他們的山石線條以方硬工穩為主,完全取決於對當地地貌的感受,這在傳為唐代的山水捲軸畫和墓室壁畫中的配景可略見一斑。北方的山水畫風一直吹拂到五代南唐,因此,南唐翰林圖畫院的山水畫風與北方沒有太大的差異。董源由於掌理皇家林苑,對江南的土質丘陵有著切身的審美感受,他用鬆散舒展的線條鋪展了江南丘陵綿延不斷的起伏之態,反映了土質山疏鬆平緩的地貌特徵,意向平和沉靜。因這種線條隨意性極強,長短參差不齊,輕鬆自然,猶如披麻(散開的植物麻),故以此名。披麻皴長短參差不齊,長者即長披麻,短者為短披麻,董源在皴法上的創新不知啟迪了後世多少江南的山水畫家。

《龍宿郊民圖》  (二)造型。董源的山石造型不作峭拔險峰,多作平巒緩坡。坡上高木成林,坡下溪流成河,漁者、渡客等星星點點,饒有生機。遠景的山巒頂上聚集著成片的磯頭,即壘疊的巨石,形同磯石的結晶體,一簇簇的苔點區分出各個磯頭的外形,平列展開於畫面上。  (三)構圖。以平視為主,略帶俯視,景深較大,多取橫向的全景式布局,現存與董源畫風相關的古畫多屬長卷。

  (四)植被。董源筆下的植被是構成其密體山水的基本要素,得自江南實地實景。北方由於氣候乾燥和山脈多石,浮土上的林木與裸露的岩石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江南空氣濕潤、雨量充沛,草木極易覆蓋在以土質為主的群山之表。  (五)意境。董源的山水畫意境注重鄉野間的生活氣息,饒有情趣,與李思訓講求展示道家仙境的山水畫迥然不同。  董源山水畫法有兩類,「水墨類王維,著色如李思訓」(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可見他既能作水墨意筆,又長於青綠山水,今在傳為董源的畫跡中可略見他的小青綠手法,如《龍宿郊民圖》軸。

《溪岸圖》

  董源才藝廣博,還兼工人物、龍水、牛虎等畫科,《圖畫見聞志》上說他畫牛虎,有「肉肌豐混,毛毳輕浮;具足精神,脫略凡格」之評。當時有不少權貴之家請董源繪龍水屏風,享譽頗久,可惜他在這些畫科方面的造詣已無畫跡可尋,我們只能把焦點聚集在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畫上。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為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宋代沈括稱他「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所畫山形,多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的丘陵,大都為坡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嶄絕之狀。這與較早於他的荊浩所表現的氣勢雄偉的北方山形正好成為鮮明的對比。董源很重視對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刻畫,每每都帶有風俗畫的情節性,有時實為全畫的題旨所系。雖形體細小,簡而實精,人物皆設青、紅、白等重色,與水墨皴點相襯托,別饒一種穠古之趣。其傳世作品還有《龍宿郊民圖》等。 

董源所創造的水墨山水畫新格法,當時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隨,後世遂以董巨並稱。在宋代,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欣賞董巨畫派之外,一般論者對董巨的評價並不高。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風氣漸開。湯垕認為:「唐畫山水至宋始備,如(董)元又在諸公之上」,對董源有了新的認識。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吳門派,更奉董源為典範,明末「南北宗」論者雖然在理論上尊王維為「南宗畫祖」,但實際上卻是在祖述董源。元代黃公望說:「作山水者必以董為師法,如吟詩之學杜也」。清代王鑒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鍾王,舍此則為外道」。董源在後世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是罕見的。

據畫史記載,董氏善山水人物、雲龍、牛虎,無所不能,尤以山水畫最為著名,開創南派山水。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畫而不為奇峭之筆,記載說他山水多畫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無此品」。米芾曾盛讚其山水曰:「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五代的《畫鑒》里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山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擅畫水墨及淡著色山水,喜用狀如麻皮的皴筆表現山巒,上多礬頭(山頂石塊)苔點,多畫叢樹繁密,丘陵起杖,雲霧顯晦和溪橋漁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後人稱其所作平淡天真,為唐代所無。也有設色濃重之作,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近於李思訓格調,而較放縱活潑。兼工龍、牛、虎和人物。


推薦閱讀:

關於山水畫
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03:文房四寶
謝稚柳山水畫欣賞
心神入畫 -- 白丁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作品網路展——劉祥飛

TAG:畫家 | 山水畫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