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願要一個熊孩子,也不要他太懂事!
小編語: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瘋玩的小孩,他過多表現出了上述「懂事」行為,那孩子的「懂事」,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那麼「懂事」,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懂事」是個中國式辭彙。大人誇誰家孩子,常用的一個詞就是:這孩子真懂事!
這個「懂事」的含義大致如下:孩子對父母體貼,守規矩,主動為家庭承擔部分責任,父母甚至還未明確表達出自己對某件事的態度,孩子可能已經用行動去代為表達,十分的讓父母開心、放心。
果真可以就此放心了嗎?未必。
從心理學的角度解讀,如果一個本該無憂無慮、沒心沒肺地瘋玩的小孩,他過多表現出了上述「懂事」行為,那孩子的「懂事」,不過是「壓抑自己,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迎合父母和別人。」
從這個角度說,這不是懂事,是害怕。怕什麼?怕不討好父母的話就不被愛,怕自己做錯了說錯了什麼就被拋棄,怕自己稍微一點兒任性行為就會破壞殘存的安全感。
換句殘酷的話說,選擇「懂事」,是孩子的生物本能。當「做自己」的後果很危險的時候,他必須要選擇壓抑自己的方式求生存。
所以,我寧願要一個愛發脾氣、喜歡瘋玩兒、適當的自我中心、敢於說不……的熊孩子,而不願意養一個過於懂事的孩子。作為一個母親和教育工作者,我對孩子僅有的期待就是,讓他安心做個孩子,也安心做自己。
我相信,每一個真心愛孩子的父母,也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既然如此,那麼下面這些容易養出過於「懂事」的孩子情形,父母們還需慎重處理。
切忌一:父母過於強勢,心中有一個「理想小孩」
孩子愛玩是天性。但是有一些孩子卻早早地就像個小大人一樣,別人玩的時候他選擇乖乖呆在家裡,衣服永遠保持整潔,這樣的孩子往往父母很強勢。他們對孩子的期待很高。心理早早地就有了一個「理想小孩」的模樣。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就是這樣長大的。他們唯有滿足父母的要求,成長為父母期待的樣子,才能獲得更多父母的關注和關愛,換來更多的稱讚和誇獎。現在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很多一味只知道學習的懂事的孩子,並非出於對學習的興趣,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一旦他們進入大學,失去了來自「父母」的推動,就會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感。
這一點,也許恰是很多高考優秀的學生,為何後勁不足的原因。
所以,做父母的,請隨時留意,你的孩子是否在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為此不惜改變自己的意願、收斂自己的天性?如果孩子在這樣討好你,那麼他正在喪失自我,包括真正的自我力量,包括自信和自尊。
推薦閱讀:
※萬能的知乎,求指點快三歲的寶寶突然變得很不聽話是怎麼回事?要瘋了?
※賈也:對校園霸凌說NO,還須讀懂「一個熊孩子背後不止一個熊家長」
※如何看待13歲男孩保溫杯喝墨水中毒,事因同學惡作劇?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個熊家長,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