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會儲蓄成癮?

為什麼中國人會儲蓄成癮?

2011-09-28 07:24:23

瀏覽 1242 次|評論 1 條

邱 林

或許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人能像中國人那樣儲存那麼多錢。從整體經濟來看,中國人的儲蓄額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還多,即達到年經濟總量的50%以上。多年來,對於中國人為什麼要存那麼多錢有過很多種說法。這裡有一種新的解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來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的銀行對待其客戶越是糟糕,中國的客戶存的錢就會越多。

IMF的這個結論雖然有失偏頗,但中國人樂於儲蓄卻是不爭的事實。有分析認為,中國人頭腦中設定有一個儲蓄額度目標,只有實現了這個目標,才能買得起房子,看得起病,孩子才上得起學。所以,當排除通脹因素之後,儘管銀行給出的利息並不如意,但他們還是會多存錢。

從2002年以來,中國的儲蓄率一直在上升。截至目前,中國的儲蓄率比全球平均儲蓄率高出100%還多,全球平均儲蓄率為25%,而中國的儲蓄率為56%。儲蓄的增加,必然導致消費下降。2010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的物價上漲不但影響消費者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消費的提升,不少中低收入消費者又回歸到捂緊錢包、精打細算過日子。

例如今年8月份全國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簡稱CPI)上升6.2%,雖然比7月份下降了0.3%,但仍在高位運行。由於通脹和貨幣貶值因素,當前,存一萬元錢一年就損失幾百元錢。為此,很多人想改變傳統的存錢習慣,找到合適的投資渠道,跑贏CPI,但現實中卻不容易找到。

政府決策層也試圖通過減少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來阻止通脹。2010年10月至今年2月,央行已三次調高了存貸款利率,不過,這導致更多的人傾向於增加儲蓄。例如,前不久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90%的銀行儲戶說他們更傾向於把閑錢存進銀行或進行投資,只有略多於10%的儲戶傾向於「更多消費」。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人不是一點都不消費。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過去十年內消費者消費額每年增長8個百分點,2010年國產汽車產銷雙超1800萬輛,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新車消費國;短短几年,中國已經成為奢侈品第二消費大國,已經超過美國只落在日本之後。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與中國經濟總量比起來,中國人花的就太少了,其消費總額僅佔GDP總量的35%, 只是美國的一半,比大多數亞洲國家也低許多。與此相對應,中國的總儲蓄率從 1996年的36%上升到2009年的51%。為什麼在一個錢越來越多的年代,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信心沒有隨著GDP同步高速增長?反而,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消費所佔的比重呈下降趨勢。

美國《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認為,「中國的高儲蓄源於對饑荒的記憶」。問題是,這種對於饑荒的集體「記憶」是否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儲蓄的本能呢?如果不是本能,那麼擴大內需就有希望,一旦建立了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老百姓就敢於花錢。如果是本能,那麼即便是有醫療、教育、住房的保障,中國人也照樣會維持高儲蓄率。

實際上,中國人的儲蓄與國際上的標準模式「兩頭低,中間高」正好相反,即年輕家庭和即將退休的人存款率很高,而四十歲上下的人存款最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國,醫療保險、退休養老、失業保險、社會保障、消費者金融品種等等都還很欠缺,許多人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敢不多存錢。

由此可見,中國人儲蓄成癮實屬無奈。許多人或許明白,把錢放到銀行里,對於自己來說並不划算。因為過去這些年,通貨膨脹高於利息收入,存摺上的存款月復一月地丟失了購買力,而參與其他投資又深感危機。如買房可以保值,但目前大城市的購房門檻已經很高。轉到小城市置業,可能會遭遇「限購令」。投資股市,散戶可能會是受傷害最深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80後、90後向美國人學習,與其把錢存起來,不斷貶值,還不如將錢花掉,及時享受。

0


推薦閱讀:

【外遇心理】中國男人都有"狐狸精"情結?
中國男比女「盈餘」三千多萬
印網民評論:尼泊爾參謀長稱中國承擔不起侵入印度代價– 鐵血網
【連載】和合本聖經與中國(一):崛起的根源
琴聲悠揚——「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中國古琴曲」《平沙落雁》

TAG:中國 | 中國人 | 成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