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國演義:馬雲、任正非、馬化騰為何都緊盯「金融雲」?
經濟觀察報 胡群/文「金融雲這場仗才剛開始。」阿里金融雲總經理徐敏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當市場的目光聚焦於互聯網金融領域中的支付、理財資管、消費金融,甚至區塊鏈技術時,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正在金融雲領域裡蜂起雲涌。
與阿里有著同樣的盤算,擁有強社交屬性生態系統的騰訊、以及號稱進入「無人區」的科技巨頭華為紛紛在發力金融雲業務。
三巨頭們看重的市場是,雲計算作為一種新的IT建設、採購、使用模式,在成本、靈活性上具備非常大的優勢,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雲化」已是大勢所趨。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不斷成熟,銀行正迫切探索利用新技術來創新業務模式、優化客戶體驗並拓展傳統銀行生態圈。
不過,在徐敏看來,「雲計算起點不高,很多機構都可以做,但最終能夠走多遠,取決於三個最主要的能力:是否有足夠強的自有資金實力、是否有足夠好的技術實力、是否有資源聚合能力,目前齊聚這三種能力的國內機構不多。」
金融雲版圖初見雛形
「大數據、雲計算以及區塊鏈等下一代金融顛覆性技術正逐步成熟。未來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數據及其他顛覆式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否抓住科技趨勢是金融機構能否持續領先或彎道超車的關鍵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稱,隨著市場的動態發展和趨於成熟,金融雲和基礎設施的巨大潛能將逐漸釋放。
相對於國有大行動輒數百萬系統開發費用,中小銀行缺少資金、人力和技術,在很多方面需要夠藉助外力,因而,無論是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中型銀行,還是烏魯木齊銀行等小型銀行,都在將互聯網化的業務搭建在雲端。
多位金融人士表示,整體開支的節約與具有靈活性的架構是金融雲受到歡迎的兩個關鍵原因。
金融業的需求已促使科技業的研發。目前市場中,阿里金融雲已服務了中國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數十家銀行,陽光保險集團、友邦保險、眾安保險等50多家保險公司,銀河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等70多家證券公司,陸金所、紅嶺創投等千餘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共計超過2000家金融機構。「阿里金融雲已成為國內金融行業最大的雲服務商。」徐敏稱,銀行實踐才剛剛開始,阿里金融和銀行通過外圍業務開始,去嘗試哪些業務適合當前的雲計算,比如中國銀行通過CDN服務(內容分發網路)更快的觸達用戶;光大銀行採用阿里雲效平台提升開發效率;民生銀行則在安全層面上合作。在證券領域,中國最大的十個券商有九個是阿里金融雲的用戶。目前已經有超過3家保險公司把核心系統整體放在阿里金融雲上。
11月2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7財年第二季度(2016年7月1日至9月30日)財報,阿里雲收入14.93億。
「騰訊金融雲滿足金融機構對流量渠道、大數據、技術、服務提升等方面的需求,為銀行行業、保險行業提供更全面、更專業的行業解決方案」,騰訊雲副總裁、金融雲負責人朱立強稱。
背靠QQ和微信兩大社交平台,騰訊云為金融客戶打造具有強社交屬性的生態系統。騰訊金融雲服務行業的2000多家客戶,大致分布在銀行、保險、券商等領域,如微眾銀行、泰康人壽、富途證券、廣發證券等,共累積了27種金融各種主流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
而作為硬體提供商,華為已經構建了從數據中心,伺服器,存儲到雲操作系統全套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方案和服務能力。
招商銀行正藉助於華為雲,重構以金融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決策和服務體系,提升行業競爭力和客戶體驗。截至目前,華為已經服務於全球300多家金融機構,其中包括全球十大銀行中的六家。
在金融雲領域,百度已錯失先機,與上述三家的市場地位差距較為明顯。去年11月,中信銀行與百度建立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包括雲計算的服務;今年9月,百度宣布「金融雲」將向業界開放,已與浦發銀行等機構達成合作。
看似活躍的市場,鮮有國有大行身影。銀監會在《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推進大數據應用,全面提升數據治理與數據服務能力,制定大數據戰略,夯實數據治理基礎,建立大數據服務體系,加強大數據應用」。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主要信息系統儘可能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台。
正如國家信息化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陳靜所言,在金融行業,沒有雲計算就沒有大數據。大數據應用在未來幾年裡仍是銀行和信業務數據的補充,應堅持政府指導和協調,市場化運作。
一位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未來三年,工農中建交招商六家銀行,預期從外部獲得數據從當前的115TB增加到4.43PB,增長37.5倍。通過購買的數據比重由當前的99.5%下降到42.3%,但購買數據的開銷由當前的2.79億元增加到7.76億元。
一旦國有大行的大數據和雲計算市場被打開,市場需求量將遠超過當前。螞蟻金服CTO程立認為,此前IT核心技術能力都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但在中國科技人的努力下,中國科技自主研發的能力開始具備國際輸出能力和賦能能力,歐美國家代表世界頂級科技水準的格局正在改變。
三大攔路虎
在10月杭州的雲棲大會上,烏魯木齊銀行副行長李鵬坦言,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小微企業融資的很多難題難以突破,不管是幾十萬還是幾千萬的貸款,銀行投入的人力、物力幾乎一樣,基於成本收入考量,銀行沒有精力去關注小微企業,這導致大量小微企業無法向銀行申請到貸款。
今年8月,基於阿里金融雲的協助,烏魯木齊銀行小微企業雲服務平台正式上線。烏魯木齊銀行聯合唯你網正式推出全新雲服務平台,致力於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市場、客戶、財稅、營銷、法律等一站式服務。
在渤海銀行上線的雲商城中,阿里金融雲正為其提供線上的場景及生態化,開展消費金融等多項業務。「建行、工行等國有大行有能力建設和運營善融商務、融e購等互聯網金融平台,但中小型銀行缺少資金、人力和技術,在很多方面只能夠藉助外力。」中信銀行公司銀行部副總經理王鵬虎向記者稱,阿里雲不僅有技術,基於淘寶和天貓,整合全國性的電商資源,作為阿里雲重要的合作夥伴,螞蟻金服和恒生電子在金融領域積澱了海量數據,這是諸多中小型金融機構開展線上業務的數據富礦。
「金融雲不同於其他的公共雲、行業雲,對可用性、安全性的要求更為嚴格。有金融行業調查顯示,100%的受訪機構都將安全問題列為公有雲使用主要顧慮。」招商銀行數據中心總經理高旭磊認為,就一個高度可控可信的雲安全體系而言,基礎環境安全、風控與審計、數據安全三者缺一不可。同時,雲安全體系也需要高可用的物理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架構,這對金融機構的IT系統提出了要求和挑戰。「阿里金融雲是全國首個通過雲計算等級保護四級測評的雲平台,這標誌著阿里金融雲有能力為金融機構的核心交易系統提供服務。」徐敏表示,雲計算起點不高,做大需要三個主要的能力:自己必須有足夠資金,而非外部投資的錢,因為外部投資的投資回報期限預期與雲計算不一致;有特別好的技術,從分散式操作系統開始就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因為服務的是數以萬計的客戶,客戶應用形態非常多樣化、對技術響應也有很高的時效要求(這些問題往往在初期雲平台公司遇不到);要有很好的資源聚合能力,構建雲上較為完善的生態,拓展傳統金融機構的生態圈。目前齊聚這三種能力的國內機構不多。
有分析人士表示,華為長於硬體,而短於生態和場景,金融雲對軟體的要求更高;騰訊雲已為客戶打造一個具有強社交屬性的生態系統,但金融屬性尚不完善;而阿里金融雲雖然已取得先發優勢,但步伐較慢,很多潛在客戶可能已被國內及國外競爭對手所覆蓋。
目前全球市場中,微軟Azure、亞馬遜AWS在雲服務方面佔有一定優勢,但阿里雲的市場份額正逐步上升。目前公布的數據中,阿里雲的營業收入已連續六次超過微軟Azure、亞馬遜AWS。「我不擔心市場被搶佔,金融雲市場的穩定性是第一位,對金融機構來說,雲服務需要一圈一圈往裡,最後一定是離場景越來越近。中國最大的金融場景已在阿里雲,這裡聚集的上百萬產業客戶都是金融行業的目標市場。」徐敏稱,「技術創新就像走路,左腳邁出是提出問題、右腳邁出解決問題,但無論如何都要一步一步走過去,不可能跳過去。在過去的三年,阿里金融雲在產品、技術和運維上逐步積累,在一圈一圈往裡嘗試雲服務時,每一圈我們都用了8-12個月來驗證和達到穩定態,這個過程對任何一家金融雲計算廠商都是必經的,平台整體達到穩定態都需要30-36個月時間,不可能跳躍過去。在金融雲市場,走得遠、走得穩,遠比走得快重要。」
雲上的生態
不管對哪類金融雲客戶,首先都需要滿足最基本且複雜的金融監管和等保要求。華為雲方面向記者表示,面對金融監管要求,華為金融雲在最初架構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並可完成實現,其次華為金融雲通過硬體自動化來實現系統的可靠穩定。華為金融雲還具備業界最全的兼容納管能力,以及具備IaaS 服務能力。
在技術領域,目前國內三家主要雲提供商都已為數以百計甚至數千家金融機構的提供全面而專業的解決方案。而阿里和騰訊則認為,與金融機構共建、共享雲上的生態尤為重要。
朱立強表示,騰訊金融雲將以雲技術為基礎,開放騰訊18年海量數據運營能力、業界領先的公有雲服務能力和強大的業務架構分布和容災能力,攜手合作夥伴共建雲上金融新生態。
同樣在杭州的雲棲大會上,徐敏展示阿里金融雲的分為四層的生態圖。第一層是金融機構層,包含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期貨、交易所、網貸、小貸、擔保、消費金融等一系列機構,也包括信用、支付等機構,目標是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金融創新成本和提升金融創新效率。第二層是解決方案,有超過50家深度合作的解決方案和供應商。最上面一層是服務對象,包括企業、個人等。中間一層是場景化、生態層,又叫做金融O2O,目標是打通金融也產業之間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我們把金融行業需要的場景彙集起來,方便金融機構快速、低成本對接。」徐敏表示,雲計算本身就是一個連接器,它能夠幫助企業提供從底層業務到場景完整的端到端的對接,幫助金融機構實現完整的下一步的變革。但阿里金融雲資源仍是有限,只有發動雲上機構的力量,才能構建生態圈。「未來銀行的創新必將不再局限於金融產品和服務本身,而將拓展到客戶所在的價值鏈和生態圈。」麥肯錫的報告稱,價值鏈和生態圈成為制勝的關鍵因素之一。
然而,不可迴避的是,雖然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催生了龐大的金融雲市場,但無論阿里金融雲還是騰訊雲以2000多家金融機構客戶,抑或華為雲數百家金融客戶,均未能構建起完整的雲生態。「『金融上雲』和『雲上金融』的歷程才剛剛開始,對金融機構來說,近幾年最大的創新技術是來自新技術推動的創新和跨界創新。金融雲正好可以同時支持這兩者創新,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推出螞雲計劃。」徐敏稱,阿里雲升級金融雲戰略,通過全面整合螞蟻金服、阿里巴巴積累十餘年的金融科技與服務能力,實現阿里金融雲在基礎技術、金融核心服務組件和場景連接能力的三大升級,未來服務全球5萬家金融機構。
推薦閱讀:
※都說房價要崩盤,但是把房子賣了的錢幹什麼?
※金融證書充電站
※金融危機對發達經濟體的折磨仍不依不饒
※金融進化論——達爾文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倫敦金融城有哪些鮮為人知或者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