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分析】王雷:美連同英法對敘發動空中打擊:一場有心無力的象徵性軍事行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4月7日敘利亞東古塔地區發生疑似化武襲擊事件後,美俄的外交罵戰和軍事對抗不斷升級。13日,美國連同英法對敘境內目標進行導彈襲擊。種種跡象表明,自2013年化武風波後,美俄在敘利亞的角力已趨於白熱化,面對當前高度敏感的敘利亞局勢,美俄博弈的未來走向值得關注。
美俄會爆發直接衝突嗎?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首先,美國此次對敘軍事打擊的方式、目標和規模都是經過精心算計的。打擊方式是遠距離巡航導彈攻擊而非大規模空襲。這樣做顯然有助於控制衝突烈度、降低傷亡風險。打擊目標鎖定於所謂的「化武相關目標」,未波及大馬士革政府區和總統府,特意迴避了可能危及俄羅斯人員的目標,沒有盲目擴大打擊範圍。從規模上看,大約100枚的巡航導彈的確比2017年4月的那次導彈襲擊數量要多,但由於打擊的目標基本上都在郊區或農村地區,且敘政府已提前做了預防,所以打擊效果並不明顯。從性質來看,象徵意義更大。美國顯然追求的不是政權更迭,也不想與俄羅斯在敘爆發直接衝突,軍事示強更多是為了安撫國內強硬派、衝突代理人和地區盟友的不滿。
其次,對於這種目標、規模有限,象徵性大於實際意義的軍事打擊,俄羅斯的回應料將會比較克制。俄羅斯之前表示,「如果美方的行動危及俄羅斯人生命,俄羅斯將採取反擊,包括擊落美方導彈、摧毀導彈發射源頭」。既然美國此次軍事行動沒有觸及這個紅線,俄羅斯自然也不會主動挑釁和把衝突升級。畢竟,與美國徹底鬧翻,無助於俄羅斯最終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問題,維護自己在中東的利益。誠然,美國對阿薩德政權進行敲打,傷及了俄羅斯的面子,但里子上俄羅斯未必吃虧。事實上,俄羅斯幫助敘利亞政府軍重新奪回東古塔地區並實現對大馬士革全省的有效控制後,美國的巡航導彈已無法改變阿薩德政府在地面上的有利形勢。
短期來看,雙方的博弈料將會延續激烈化趨勢。敘利亞危機至今已延續7年,美俄的博弈從未間斷。如果說2011年至2014年,雙方主要是檯面下暗中較量,那麼2015年至今這種博弈更多轉向檯面上的公開角力。先是美國組建了反恐聯盟,在敘大力扶植反對派和庫爾德勢力,隨後是俄羅斯直接介入敘利亞戰事,幫助阿薩德政府穩定局面。2016年以來,隨著「伊斯蘭國」被逐步擊潰,阿薩德政權重新獲得優勢,美俄博弈趨於激烈化。2017年4月的化武風波導致美國對敘發動導彈襲擊。2017年9月,俄羅斯駐敘高級將領被殺。2018年2月,美國對代爾祖爾的轟炸導致俄軍事人員傷亡。此次化武風波無疑是這種趨勢的一種延續,勢必會弱化美俄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政治互信。
對美俄來講,敘利亞問題均牽扯多重利益,短期內難以做出實質妥協。對俄羅斯來講,敘利亞不僅僅是傳統盟友,也是俄羅斯在地中海、中東的唯一戰略支點。丟掉敘利亞,俄羅斯不僅會失去制衡北約圍堵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會失去介入中東事務的一個重要抓手。縱容反俄伊斯蘭勢力在敘利亞做大,也會助長俄南部的分裂、叛亂勢力,危及國家統一與邊界安全。敘利亞所在的黎凡特地區是中東的地緣戰略樞紐,能否控制這個樞紐,也事關俄羅斯的經濟、能源戰略,以及與西方打交道的戰略籌碼。
對美國來講,自阿薩德家族在敘利亞掌權以來,美敘就一直處於敵對狀態。敘利亞與以色列、沙特、土耳其等美國在中東的傳統盟友國也矛盾重重。事實上,自薩達姆、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後,阿薩德政權目前已成為美國掌控阿拉伯世界、在中東推進「美國治下和平」的主要障礙。不僅如此,為了遏制伊朗崛起,阻止敘利亞與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真主黨結成什葉派反美聯盟,美國也意圖拔掉這個「眼中釘」。對美國來講,丟掉敘利亞,就意味著伊朗、俄羅斯在中東的得勢,意味著美國在中東聲望、威信的巨大消減,以及過去在敘巨大投入的徹底失敗。就此次事件來看,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並不想做「甩手掌柜」,但是,鑒於敘利亞戰場格局已基本穩固,美國無力根本改變敘力量對比,此時對敘動武,主要目的還是體現自身存在,爭奪敘戰後政治版圖主導權和利益蛋糕分配權。
對俄羅斯來講,目前無力也無意幫助阿薩德奪回全國的控制權。避免在敘與美國爆發直接衝突,引導美國最終走向政治對話與交易,仍然是主要目的。總之,美俄關係雖然現在很差,但雙方都意識到通過軍事手段解決敘利亞問題沒有出路。基於這種共識,美俄都會儘可能避免衝突進一步升級。當前形勢更加凸顯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過,這顯然需要時機與條件。
文章來源:《文匯報》20180415;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推薦閱讀:
※西方的象徵與阿彌陀之玄義
※佛的九大象徵
※中國花鳥畫題材的象徵寓意你知道多少?
※世界名刀細數,它是勇士的象徵!
※各種花草樹木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