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閑話 顏回

閑話 顏回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大意:我和顏回言談終日,顏會不反對(其實也意味著不輕易贊同),這些表現,就像一個呆笨的沒有理解老師教誨的學生(沒有理解當然談不上贊同或反對)。等到顏回退席,私下反省自身,聽到他舉一反三,發明我所說的道理,(大家)才感嘆,顏回一點不不愚笨啊!

  

  省其私,可以和「吾日三省吾身」 其私不就是吾身嗎?

  惠能說法也提到「自性能含萬法,佛性(萬理)皆備人身,法不外求(而是向內心求)」

  

  「亦足以發」也可以想像成顏回退席,和孔子弟子說釋道義,大家被折服(邢昺疏)

  顏回所發,後來傳到孔子耳朵里,孔子也認為顏回理解闡發得很好。

  但是,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發,謂發明所言之理。愚聞之師曰:「顏子深潛純粹,其於聖人體段已具。其聞夫子之言,默識心融,觸處洞然,自有條理。故終日言,但見其不違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則見其日用動靜語默之間,皆足以發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無疑,然後知其不愚也。」

  

  就老砍看來,朱熹理解比較準確。孔子這個發,不是嘴上之發,是見其日用動靜語默之間的發。

  孔子稱讚顏回,不是說顏回能邏輯推導出一些道理,理論來。而是孔子與回言終日,下次再見顏回,就已經不是上次的顏回了,孔子這次見到的顏回,日用動靜語默之間已經體現出孔子前次的教誨,甚至還有所發明。這才是真正的功夫。而非坐而論道那種發。

  

  子曰 語之而不惰者 其回也與

  子謂顏淵曰 惜乎吾見其進也 未見其止也

  

  不正是同樣的稱讚嗎?

  

  孔子這裡說的好學,也應當按照朱熹的解釋來理解。

  

  孔門弟子中,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以德行著稱,就是指實踐功夫。如果坐而論道,有自己的理論,那是子游、子夏之類。至於能說會道,遊說有方,宰我、子貢之類。

  老砍奇怪德行中不提到曾子。曾子實踐功夫也比較了得,不過由於曾子是孔子晚年所收弟子,年紀青是主要原因。(這種把曾子忽視的現象和論語曾子曰這樣的一代宗門大師的口氣比較,本人感覺,論語這本書,不是成於一時間,也不是單獨成於孔門哪一門之中)

  

  顏回描述孔子對自己的影響時說過: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子謂子貢曰 女與回也孰愈 對曰 賜也 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 賜也 聞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

  顏回有如此高的材質!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顏回不是冉求這樣的人。比材質更重要的是,顏回有永不疲倦的勤奮。

  

  孔子五十五歲時候(前497年),開始帶領顏回、子路、子貢、冉有等十餘弟子離開孔子周遊列國14年,

  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率軍在郎戰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孔子遂歸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魯哀公十四年,即孔子回魯三年後,顏回死。

  如果顏回從開始就追隨孔子周遊列國這樣算,顏回也才14歲。好像不大可能。

  但是,按照顏回比孔子小37歲的說法,顏回17隨孔子周遊列國,這是可以理解的。

  

  有一點,我認為顏回的死,肯定和多年周遊列國的險惡環境有關,正是這種環境,把顏回的身體搞垮了。那種艱苦,連孔子能文能武的身體,都沒能頂住,回到魯國,健康也迅速衰退。

  

  在孔子被以國老的身份迎回魯國後,有一次,哀公問孔子: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二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到孔子心中對顏回那揮之不去的憂傷和惋惜和思念。

  這種情緒,在這句話里依然可見:子曰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如果我們仔細體會「有矣夫」語氣詞背後的感情,就明白孔子是在惋惜顏回了。

  

  回到魯國的孔子,還說過: 「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這句話應該算比較費解。朱熹註疏此句話就顯得小心翼翼。門就是門。

  不過鄭玄把門解釋為仕進之門,意思就是:和我周遊列國(陳、蔡之國孔子停留時間最長,或者最兇險,故孔子特強調之)的弟子們,因為這段時光,都把自己的前程耽誤了。

  

  這話充滿了孔子對弟子的由衷感念,從晚年的孔子口中說出,更顯示孔子的慈愛。

  

  這句話,也提醒我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這樣理解另外一句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亦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在孔門弟子回到魯國後,大家忙著做官或者其它事業,而顏回依舊過著象過去一樣的生活,更為重要的是依舊象過去一樣快樂,彷彿過去那段艱苦的歲月以及那段歲月帶來的健康傷害沒有影響到他什麼。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人格和性情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顏回已經是聖賢氣象了。

  

  顏回死,門人慾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這次,門人不聽孔子,執意把顏回厚葬,從人情的角度看來,是對孔子的尊敬,也是對顏回,這位真正德行著稱者尊敬,這種尊敬是發自內心的。在《孔子家語》 中「自吾有回,門人日益親。」可說明這點。

  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這句話,如果從禮制上來理解,是孔子對顏回父親的解釋:在下葬顏回這事件上,我不該也不應該把他象對待親兒子一樣對待,按兒子的禮遇下葬,不是我的意思,是弟子們的意思。

  子畏於匡 顏淵後 子曰 吾以女為死矣 曰 子在 回何敢死

  孔子周遊列國在匡這個地方遭遇險惡,和弟子失散,等顏回趕到,孔子說:我以為你已經遭遇不測了。顏回回答:有老師在,我怎麼敢先死!

  

  老砍讀論語,就記得顏回隱居於窮鄉陋巷。可是,就這麼個唯一能讓孔子贊口不絕的學生,也 31歲,在孔子之前而去。

  

  低調,不事張揚,從來沒有過一官半職和什麼事業的顏回何以讓孔子這樣青睞,顏回死,以至孔子發出:噫!天喪予!天喪予!的無限哀痛?

  

  

  在論語里,我認為這句話是無以復加的褒獎:子曰 回也 非助我者也 於吾言無所不說(悅)

  古代經學在解釋這句話的義理時,一致認為:所悅,非理解孔子有所增減之後的那種喜悅。

  

  如同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顏回已經達到和孔子默識心通而身行的程度。

  但都隨顏回早去而早去了。

  

  我記得,宋儒在評論孔子和孟子時說:孔子混沌一團,而孟子象峻岭上的巨石。

  《人物誌》體別篇說:夫中庸之德,其質無名。故鹹而不鹼,淡而不[酉貴],質而不縵,文而不繢;能威能懷,能辨能訥;變化無方,以達為節。是以抗者過之,而拘者不逮。

  

  周易說:神無方,易無體。孔子的性情已經是人中之神,變化無窮,抓不到弱點,難以企及。畢竟,高度再高,可以測度。形狀再威猛,仍可以塑造。

  在老砍所形成的對儒家這些宗門大師的印象中,曾子、子思、孟子一個個是剛毅強悍型人物,

  有拔超常人的定力、信念和意志。獨顏回,似乎那麼謙虛,低調,甚至柔弱 卻永不懈怠!

  

  在這些表象之下,我寧願象孔子相信他一樣,相信顏回以柔克剛,無堅不摧。多年周遊列國,使他錯過建功立業的機會,回到魯國健康的衰壞而早逝。也使他在歷史舞台無所表現。最後伴隨孔子那幾聲哀慟,凝固成中國文化史上的悲劇,抑或開始新的磨難?

  

  「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這句話其實很幽默!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一一而問

  問話是:「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

  

  要弟子回答我孔子怎麼會走到今天這窮途末路的地步。

  

  子貢 子路 顏回的回答各各不同。

  

  通過這次「革命長征」子貢 子路的革命信念有所動搖,兩人都為這窮途末路的現實,找理論根據。

  

  獨獨顏這樣回答:「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不但充滿毫無畏懼的擔當精神,而且鼓舞了周圍的戰友,包括舵手:夫子。

  

  在這裡,我看到顏回那鋼鐵般的意志,和完全能共患難的品質。連日來,孔子綁緊的精神也放鬆下來。

  

  對一貫貧窮的顏回說:不愧是顏家的兒子,你將來要是發財了,我當你的總會計師!

  

  禪宗五祖選衣缽傳人的場景不太充滿傳奇色彩,我覺得,在危難之時候,孔子一個問題,多種答案,論語:子曰 視其所以 觀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瘦哉 人焉瘦哉

  孔子利用天地兵荒馬亂這個大環境做舞台,外加自己製造的戲劇性的考核情節。各個弟子的小九九摸得一清二楚,他老人家心裡早知誰配當衣缽傳人了。

  

論語這本書,不是成於一時間,也不是單獨成於孔門哪一門之中

  --------------

  我覺得儒學這門學問,也不是成於一時間,也不是單獨成於孔門。可以說孔子之前儒學已經發生,孔子是儒學發展的第一座大里程碑。只可惜之後不太久孔子被某些人愚蠢地用敬鬼神的方式尊為「萬世師表」,他竟然從此成為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峰與溝壑,可惜可惜。這可不能看作是孔子的罪過啊。

  

  顏回是好,但是有時顯得呆板,我還是喜歡子貢這樣活潑的人。能道人所未道,想人之未想,也很尊師重道。

  顏回不呆板。我甚至感覺到他很幽默,相當會「哄人」。真正一個大智若愚者!透過表面,看到他的是一片生機。

  等有空找些資料來證明解說一下。 

  顏回簞食瓢飲,其為造物者費亦省矣,然且不免於夭折。使回更吃得兩簞食半瓢飲,當更不活得二十九歲?然造物者輒支盜跖兩日祿料,足為回七十年糧矣,但恐回不要耳。

  

  據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但顏回如果在楚王身邊工作,當很容易找到感覺的了 ! 一笑! :))

 

  

  回哄孔子之證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顏回佯怒而論!老砍分明見夫子竊喜!而有是言:「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回謙恭可見!

  《韓詩外傳》 孔子使子貢,為其不來,孔子占 

  之,遇鼎。謂弟子曰:「占之遇鼎,皆言無足而不來。」顏回掩口而笑。孔子曰:「回也何哂乎?」曰:「回謂賜必來。」孔子曰:「何如也?」回對曰:「乘舟而來矣。」賜果至矣。

  

  似乎顏回對周易很有研究。

  

  孔 子 在 衛 , 昧 旦 晨 興 , 顏 回侍 側 , 聞 哭 者 之 聲 甚 哀 . 子 曰 :  「 回 , 汝 知 此 何 所 哭 乎 ? 」 對 曰: 「 回 以 此 哭 聲 非 但 為 死 者 而

  已 , 又 有 生 離 別 者 也 . 」 子 曰 :何 以 知 之 ? 」 對 曰 : 「 回 聞 桓山 之 鳥 , 生 四 子 焉 , 羽 翼 既 成 ,將 分 於 四 海 , 其 母 悲 鳴 而 送 之 ,

  哀 聲 有 似 於 此 , 謂 其; 而 不 返也 , 回 竊 以 音 類 知 之 . 」 孔 子 使

  人 問 哭 者 , 果 曰 : 「 父 死 家 貧 ,賣 子 以 葬 , 與 之 長 決 . 」 子 曰 :  「 回 也 , 善 於 識 音 矣 . 」

  

  顏回對音樂也應當有相當修養。

  

   子貢在孔子的門生中最有作為.在大國中縱橫外交,保全魯國;又經商致富.為何孔子猛誇顏回?

  子貢之材,並不能治天下,而只能是平天下。

  

  《韓詩外傳》九 孔子與子貢、子路、顏淵游於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嘆

  曰:「二三子各言爾志,予將覽焉。由爾何如?」對曰:「得白羽如月,赤羽如日,擊鐘鼓者,上聞於天,下槊於地,使將而攻之,惟由為能。」孔子曰:「勇士哉!賜爾何如?」對曰:「得素衣縞冠,使於兩國之間,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糧,使兩國相親如弟兄。」孔子曰:「辯士哉!回爾何如?」對曰:「鮑魚不與蘭茝同笥而藏,桀紂不與堯舜同時而治。二子已言,回何言哉?」孔子曰:「回有鄙之心。」顏淵曰:「願得明王聖主為之相,使城郭不治,溝池不鑿,陰陽和調,家給人足,鑄庫兵以為農器。」孔子曰:「大士哉!由來,區區汝何攻?賜來,便便汝何使?願得之冠為子宰焉。」

  

  治天下和平天下的關係好比,一個人得了疾病,要靠吃藥馬上把病消除或者控制下來。這是治天下。

  而平天下呢?則告訴一個人如何健康正常地過好這一年365天。

  馬克思那套政治思想,是平天下的思想。老毛腦筋一下轉不過來,把平天下的思想用來治天下,好比一個人天天把葯當飯吃。不是想自己搞死自己嗎?

  古代兵法,法家思想都是平天下的思想及實踐。非常危機時刻可以拿出來用,但是,事情解決了要及時收取,否則,吃藥要吃死人的。

  

  

  人感冒了,醫生告訴你受冷。遭病毒襲擊了。但是,試想,一個人,平時就天天鍛煉身體,生活有規律,天氣冷了就多穿點等等,這些就是病之不病。

  

  儒家的價值就在於病之不病。而子貢子路他們的才能,就像醫生一樣,能解決直接的病症。而不能提供人那些健康的有效的生活方式和手段。

  使人真正過上健康生活。

  

  《韓詩外傳》九 孔子與子貢、子路、顏淵游於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嘆

  曰:「二三子各言爾志,予將覽焉。由爾何如?」對曰:「得白羽如月,赤羽如日,擊鐘鼓者,上聞於天,下槊於地,使將而攻之,惟由為能。」孔子曰:「勇士哉!賜爾何如?」對曰:「得素衣縞冠,使於兩國之間,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糧,使兩國相親如弟兄。」孔子曰:「辯士哉!回爾何如?」對曰:「鮑魚不與蘭茝同笥而藏,桀紂不與堯舜同時而治。二子已言,回何言哉?」孔子曰:「回有鄙之心。」顏淵曰:「願得明王聖主為之相,使城郭不治,溝池不鑿,陰陽和調,家給人足,鑄庫兵以為農器。」孔子曰:「大士哉!由來,區區汝何攻?賜來,便便汝何使?願得之冠為子宰焉。」

  當人健康的時候,醫生就失業了。子貢子路的價值,好比醫生一樣,

  病人(社會越病)越多,他們生意越好!

  所以孔子曰:「大士哉!由來,區區汝何攻?賜來,便便汝何使?願得之冠為子宰焉。」

  如果這個社會讓顏回出來施展,顏回是要讓子路子貢失業呢!

  顏淵曰:「願得明王聖主為之相,使城郭不治,溝池不鑿,陰陽和調,家給人足,鑄庫兵以為農器。」

  這話,描述的正是千萬人真正嚮往的和平恬淡健康生活!


推薦閱讀:

[原創] 閑話香港 【貓眼看人】
蓮語閑話之德不孤(3)--白芙蓉石與白汶洋石
【轉】《談美》的閑話
閑話「兒皇帝」 (50)司馬睿
閑話上海人

TAG: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