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涉警輿情盤點:見證執法境遇和輿論環境的雙重變化

2017/12/26 9:49:02 來源: 清博輿情 瀏覽:11552

  2017年度涉警輿情多發且全年分布均勻,基層警務人員的執法境遇成為輿論最關注的話題。熱門涉警事件中,「襲警」發生頻率較高,輿論場中警察一度成為「同情」對象,執法和服法的相互調和成為涉警輿情的主流走向之一。

  同時,涉警謠言也呈現多發態勢,屢屢混淆視聽,大眾媒體闢謠功能間歇性缺位。總體而言,對警察群體正面評價的聲量有所提升,全社會還需構建以事實為導向的理性共識,築起應對抹黑言論的自然屏障,促成線上線下警民一心。

  

  現實「弱勢」換來輿論高位,基層警察境遇備受理解。近年來襲警事件屢見不鮮,其中發生在輔警和協警身上的幾率相對更大。2月15日,安徽蚌埠一部長夫人因對查處酒駕不滿而掌摑協警,激起眾怒,網民熱議此人的囂張氣焰除了源於仗勢欺人外,或許還在於對協警身份的蔑視。而就在事發後僅六天,同警隊又一執勤協警被一女駕駛員用手機搗傷面部,高頻率地發生此類事件讓網民不得不擔憂:警察自身權益無保障,如何全力保護人民群體的權益。

  年初集中發生辱罵警察的事件更能凸顯基層警察的執法困境,守護百姓安全的基層民警成了不法者口中的「惡人」,在朋友圈、微信群、微博、貼吧等各平台,非正義性辱罵都成了網民抵制譴責的對象。哈爾濱民警曲玉權除夕夜英勇犧牲,有網民發微博稱「殺死警察的才是英雄」,遭輿論一邊倒的譴責,並最終被刑事拘留。

  諸多以身試法者屢屢挑戰警察威信,換來的是網民為基層警務人員的不平等境遇打抱不平,越來越多的評論對警察群體的社會貢獻秉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如@馬國華律師 稱,「平時敬畏警察,職業危險時刻存在!支持他們的工作,多一分社會平安!」又如「東方網」評論指出,侮辱民警不該成為「連續劇」,凈化網路任重道遠,還應加強超前防範工作,力爭防患於未然。

  花樣襲警盤點娛樂化傳播,執法威信難續加劇警民矛盾。在年度涉警輿情中有一類信息是對各種特殊「襲警」方式的盤點,例如強吻式、熊抱式、貼面式、脫衣式、撕咬式、摔跤式、恐嚇式等,除微信文章外,還以圖片、動圖、短視頻的形式在社交平台中傳播。

  有輿論認為公眾對「襲警」概念的認識淺薄導致基層民警頻頻遭遇這樣的執法尷尬,網民以戲謔情感擴散類似「段子」會加劇違法抗法意識薄弱的現象,有關部門及媒體應著力普及《人民警察法》,警醒民眾對妨礙民警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有明確的法制認知。

  另一方面,這類襲警行為同樣考驗著警察的應對技巧和策略,執法過程面對暴力抗法如何及時又妥善地採取相應制止動作,或將成為警方執法規範的又一重點內容。

  9月1日,上海松江一抱娃婦女反抗警察執法造成絆摔,真相大白後,涉事婦女挑釁警方的行為受到部分網民指責,無理抗法不僅挑動警民矛盾,還是孩童摔落的源頭,而涉事警方的「過激」反應也被廣泛批評,欠缺考慮、缺乏溫度的被動執法行為進一步削弱執法威信力。

  知名法學大V吳法天所言:「警察面對暴力時採取的必要措施,應當合乎比例原則,意即手段對於實現目的是有效的合理的,在多個可選擇的處置措施中,原則上應使用對個人或公眾傷害最小的那一個。」

  謠言伺機惡意挑唆對立,個別媒體渲染「暴力機器」。網上信息一旦涉及警察「打人」、「抓人」、「殺人」這樣的字眼,便會在輿論場上掀起強烈反應,往往容易將輿論引向警民對立的陷阱。本年度涉警輿情中,廣東潮州交警執法謠言可謂一波三折,在闢謠前後,不斷有人傳播掐頭去尾、聲稱交警殺人的視頻,引來新華社出面澄清。

  類似謠言司空見慣,7月19日江蘇省新沂市華宏特鋼公司發生一起群體性事件,有謠言聲稱「警察腐敗,特警出動,見人就抓。」10月26日湖南永州道縣一小學旁發生交通事故,謠傳「肇事司機是領導,為掩蓋事實,出動警察強行搶屍體並暴打受害者親屬。」頻繁產生的謠言劍指警察群體,後均被證明為空穴來風,致使部分輿論擔憂是否存在網路群體在有意造謠抹黑,混淆視聽,而在沒有硝煙的輿論戰場,打擊謠言還需正本清源,雷厲風行。

  媒體作為社會潤滑劑,本應發揮及時闢謠、避免衝突的作用,但在涉警謠言中,個別媒體背道而馳。3月14日,成都市武侯區發生一起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新京報》、《中國新聞周刊》、《重慶晨報》等媒體在未經過核實的情況下,通過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稱警察將肇事司機打死。而在真相大白後,這些媒體忙於刪帖的行為引來輿論的抨擊,稱其罔顧社會責任,既是對自身公信力的貶低,也是對警察群體的傷害。

  警方執法規範任重道遠,公正輿情參與扭轉輿論。本年度最熱門的涉警輿情非山東「辱母案」莫屬,執法人員的出警處置措施成為輿論炮火對準的靶心,千萬雙眼睛都盯准這一關鍵細節顯示出民眾對警察規範履責的高度敏感。

  11月8日,國內高空挑戰第一人吳詠寧失手墜樓身亡,引輿論嘩然,有部分網路大V爭議警察是否應該對預防此類事情負責。類似事件暴露出兩個問題,一是警察執法規範需經得起輿論監督,否則必是輿情高發地帶,二是網民對警察履責範圍的認識還需要官方更為全面的普及。

  作為奔赴在各類案件一線的警察群體往往掌握著最為專業而可靠的信息,面對重大案件,一方面要以極強的專業素養來推進案件的偵破,另一方面也需適時滿足社會大眾的知情權利。在警方整體形象有所好轉的背景下,部分警察公正客觀地參與輿情討論,可能會獲得較為正面的輿論反響。在紅黃藍幼兒園虐童案間發生後,一篇名為《這是一位參與紅黃藍事件調查的民警發出的心聲》獲得廣泛傳播,以民警的口吻公布案件調查過程的關鍵細節和疑點,成為理性輿論的有效指南針。

推薦閱讀:

到底什麼樣的墓地環境風水好
不會給自己任何壓力,在什麼環境下都覺得很輕鬆的4個星座
曹妃甸:環境帶旺大項目
順服環境
獼猴桃對生長環境有哪些要求?

TAG:環境 | 輿論 | 盤點 | 執法 | 變化 | 輿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