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解讀 | 「盧浮宮的創想
“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展廳
2017年1月12日,「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
這是一次視角很獨特的展覽,展覽以展出的126件套珍貴藏品,詮釋盧浮宮這一世界藝術殿堂誕生歷程,同時也是兩個世界級大館的又一次重要合作。
盧浮宮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大型博物館之一,其聲名遠播,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國遊客慕名前往參觀,宏偉的皇室宮殿建築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完美結合的標誌性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盧浮宮不僅僅擁有蒙娜麗莎、維納斯和勝利女神這些著名的藏品,它宏偉的建築群也曾經是王室的宮殿、王權的中心、巴黎城市發展的起源地。
“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新聞發布會
本展覽旨在向中國觀眾展現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建立之初即呈現的全面性和生命力,以及館藏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展覽精選來自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八大藏品部和歐仁·德拉克魯瓦博物館(隸屬盧浮宮博物館)的126件套珍貴藏品,重現盧浮宮從始建之初,歷經弗朗索瓦一世、路易十四,拿破崙一世各歷史王朝不斷豐富的王室收藏。啟蒙運動時期知識分子和哲學家們的不斷努力,促成了王室收藏成為可供公眾參觀的博物館展品。今天,無論在建築、運營還是博物館管理方面都經歷著變革與創新的盧浮宮,更好地承載著收藏、研究、展示的功能。
展覽架構第一部分:序幕——重修盧浮宮
20世紀80年代,盧浮宮已日漸陳舊,變成了「一座舊王宮中的舊博物館」。從1981年開始,盧浮宮進入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個階段,密特朗總統支持的「大盧浮宮計劃」的實施,讓這座博物館終於重新找回了其曾經擁有的嚴謹與創新。這個計劃由幾個主要的理念構成:「重建大盧浮宮,並將其全部用於博物館。」常設展覽展廳的變化,觀眾接待和服務區的開闢,辦公、保管和研究空間的極大拓展,「大盧浮宮」計劃確實為盧浮宮博物館的未來確立了標尺。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儘管不過是地下建築在地面上的延伸部分,卻成為盧浮宮第一個象徵性標誌和盧浮宮的化身。與此同時,這個龐大的建築工程也為整個法國博物館界指引了方向,為法國其他博物館的深刻轉型提供了靈感和動力。
第二部分:宮殿與王室收藏
青銅塑像:白晝(仿米開朗其羅作品),卡普雷塞(1475-1564年),16世紀末;義大利佛羅倫薩製作,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工藝品部藏
圓形高足帶蓋瑪瑙杯,巴黎,約1640-1650年,瑪瑙,釉金,高22.5厘米,直徑10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工藝品部藏
今天盧浮宮博物館的收藏最初源自王室藏品。在瓦盧瓦王朝時期,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 Ier,1515-1547年在位)醉心於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和北歐精緻的寫實主義流派。從他開始,法國歷代君主都通過訂製和購買藝術作品,表現其個人藝術品味,同時彰顯其政治影響力。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Louis XIV,1643-1715年在位)被稱為「太陽王」,王權在他的統治下達到巔峰。他以油畫、素描、工藝品和古代文物為主的大量藏品構成了盧浮宮博物館藏品的核心部分。作為凡爾賽宮的建造者,路易十四也十分重視對盧浮宮的翻修。此外,他還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藝術家委託政策。
第三部分:盧浮宮與啟蒙運動
聖菲利普·德·阿爾基諾小神廟廢墟,讓-皮埃爾·烏埃爾(1713-1813年),黑粉筆、水粉,約1776-1779年,高29.5厘米,寬42.3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素描版畫部藏
密涅瓦與瑪爾斯之戰,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年),布面油畫,1771年,高114厘米,寬146.5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繪畫部藏
18世紀,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知識分子和哲學家的角色日漸重要,關於藝術創作、文化遺產保護與豐富的發展方向越來越明確。此時,將王室收藏聚集到盧浮宮並使之成為「國家收藏」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國王的珍藏不僅僅是國王的私有財產,而是國家寶藏。法國大革命前夜,路易十六(LouisXVI,1774-1792年在位)統治期間,一個王室收藏品博物館的創意漸露雛形。毫不誇張地說,是法國大革命造就了盧浮宮博物館。
第四部分:拿破崙博物館
奧古斯都皇帝玉雕像,公元1世紀初(玉石浮雕);帝國時期(其餘寶石);1785年(路易吉·瓦拉迪耶金匠加工),玉髓,岩石水晶,瑪瑙,大理石,金,亞銅合金,琺琅,高60厘米,直徑40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希臘、伊特魯里亞及羅馬文物部藏
拿破崙一世半身瓷像,仿安托萬-德尼·肖代(1763-1810年),1811年;法國塞夫勒瓷廠
高溫素瓷,高64厘米,寬60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工藝品部藏
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在位期間(1804-1815年),不僅繼承了大革命時期的查抄所得,還從被佔領國掠奪了大量藝術品,他在盧浮宮中建立了全歐洲最大最漂亮的博物館。在傑出的旅行家、外交官、畫家多米尼克·維旺·德儂(Dominique Vivant-Denon)的管理下,「拿破崙博物館」在十年間向公眾展示了無與倫比的繪畫、古董、素描和工藝品。此外,皇帝還向當時最有名的藝術家訂購作品,同時開始翻新和擴建盧浮宮。
第五部分:從權力王宮到萬國博物館
步入魔法森林的雷諾,讓-奧諾雷·弗拉格納爾(1732-1806年),約1761-1765年,布面油畫,高72厘米,長91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繪畫部藏
建築構件:弓箭手彩釉磚,公元前522-前486年(阿契美尼德時代,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彩釉硅磚,高194厘米,長82厘米,厚41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東方文物部藏
1815年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戰敗,拿破崙博物館對名作的收集也隨之畫上了句號。反法同盟要求法國歸還其掠奪的藝術品,同時,歐洲國家都開始意識到保護自己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拿破崙的繼任者們也都十分熱心擴充盧浮宮的藏品,從路易十八(Louis XVIII)、查理十世(CharlesX)到路易·菲利普(LouisPhilippe),從第二共和國、拿破崙三世(Napoléon III)的第二帝國到第三共和國,無不如此。整個19世紀,盧浮宮逐漸完成了自我的更新重生,同時也造就了其獨一無二的特點:既是國家權力的象徵、歷任國王的宮殿,又是藝術之城和一座永不完工的萬國博物館。盧浮宮是歷代政府的所在地,從12世紀開始,無論封建、帝制,還是共和,法國每一位元首,都在對這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建築修繕和美化中尋找其執政的合法性。
第六部分:今日盧浮宮
馬頭「坎查」鋼匕首,17世紀;印度製作,長40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伊斯蘭藝術部藏
鑲寶石纏枝花紋玉杯,16世紀下半葉;17世紀再加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製作,玉,鑲金和紅寶石,高5.1厘米,直徑8.9厘米,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伊斯蘭藝術部藏
經過全面翻新和擴建後,盧浮宮博物館的規模仍在繼續擴大:2004—2005年,歐仁·德拉克魯瓦博物館和杜伊勒里花園相繼納入盧浮宮博物館的範圍。2012年,新的伊斯蘭藝術部展廳對外開放,學術和文化遺產保護活動不斷豐富。同時,盧浮宮也需要「走出去」,吸引新的觀眾。三十年來,盧浮宮在法國、歐洲和全世界舉辦了各種展覽,並於2012年在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建立了盧浮宮朗斯分館。分館由大區管理,其展品雖來自盧浮宮,但通過不同尋常的策展方式加以呈現,更契合短期展覽的需要。應阿聯酋政府的請求,盧浮宮投入到不同凡響而極具前瞻性的「阿布扎比盧浮宮」,也被稱為「沙漠盧浮宮」計劃中。與法國其他多個國家博物館以及法國博物館管理局一道,盧浮宮在中東建立了一座名符其實的,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供不同文明開展對話,不同的藝術形式盡情展示的平台。
展覽解讀「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展覽以審視自己的角度,發掘盧浮宮建築群的變遷與王室以及各個時期權貴、藝術家、收藏家之間的關係,探討博物館發展與不斷充實藏品的方法。
這次展覽不僅僅是一次珍藏和藝術品的展示,也是盧浮宮這個世界藝術殿堂誕生歷程的展示,是美與歷史的交融,同時也是兩大國家博物館運營管理工作的一次交流。
我們共同期望博物館通過藏品的收集、研究、展示來吸引全世界各領域的目光,希望公眾參與進來,促進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讓藝術欣賞成為人們精神追求的一部分。
展廳現場(攝影/ 周子傑 馬騰飛)
【展覽信息】
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
展期:2017/1/13 - 3/31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11展廳
票價:50元
【展覽工作團隊】
法方策展人:帕斯卡·托雷斯、奈奎恩·馬修、凡尚·波馬萊德
中方策展人:楊桂梅 顧凡穎
翻譯及國際協調:朱曉雲
展覽形式設計:劉洋
展覽製作設計:李京擘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供稿 | 楊桂梅劉玥彤
編輯 | 李秀娜
審核 | 孫麗梅劉 鈞
推薦閱讀:
※平子:中國經典故事系列·夏商故事解讀
※物質和能量不可分割嗎?老子的道可解讀物質和能量的終極存在嗎?
※乘風解讀《滴天髓》「體用篇」之一「道有體用」
※解讀低配車 實拍POLO 1.4L 手動風尚版
※[轉載]佟老師主講:大經解演義要選解讀第三集(字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