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三陰病之代表方
三陽病 (1)太陽經 麻黃湯、桂枝湯、大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五苓散等是其代表方。 如凡心悸心累重用桂枝;痰多或嘔吐者重用半夏;口渴重者去半夏加花粉等。而肺有寒邪、胃有熱邪,可加生石膏,成小青龍湯加石膏湯。 小青龍湯最妙在「姜辛味」。細辛主開肺竅、心竅,開皮毛、肺絡;五味主闔,主收斂肺氣,使清氣能下沉至丹田;乾薑溫運樞轉,和細辛、五味,相互協同,發揮作用,效果很好。五苓散。此方本來治膀胱蓄水,即有外感,有頭身痛,病人想飲水而飲水即吐之水逆之證。其方以桂枝、白朮、豬苓、茯苓為主葯。桂枝強心利尿,使真氣下行至膀胱,從而蒸發水氣。在臨床上,可擴大其用途與範圍。凡水瀉不止者,五苓散一服,則小便加多加長,大便因此而固。凡腸內停液、停水者,亦可用五苓散治,效果很好。五苓散與平胃散合,則成胃苓散(湯)。若有肝膽疾病,兩脅滿而腹瀉,加小柴胡湯成柴苓湯。有胃痛、胃酸、吐清水、腹瀉的情況,可與理中湯合,成理苓湯。有腎炎腰痛、小便短少者,也可用五苓散。若腎炎有水腫(瞼腫等),以五苓散加麻黃效果也很好。這就說明,傷寒方同樣可用於其他疾病。桂枝湯,除治傷寒、中風外,臨床上,亦可用於風濕病,尤其是部位在上肢者。若與「三痹飲」(自擬方:萆解30g,防風15~20g,防己15~20g)合用,效果特別好。桂枝加附湯,可治自汗、身痛、發熱、惡寒者。桂枝加術湯,治關節之沉重、疼痛,也治周身的沉重與疼痛。桂枝加葛根湯,則可治風寒引起的頸項強痛,出汗背痛。若有汗,加葛根去麻黃成葛根湯。葛根湯治肩背痛,風寒濕均可用,合「三痹飲」功效能增加一倍。 (2)少陽經 凡治少陽經病,小柴胡湯是代表方。
小柴胡湯為和解方,既非汗吐下之法,亦非溫清消補之劑,而是和解,即遇不和不平者而使和使平之。其法是代表八法之一的和法。本來治寒熱往來,如胸脅滿、口苦、耳聾等,但臨床上,可擴大此方治瘧疾。凡先寒後熱,燒熱時間長,具有定時,溫度高者屬溫瘧。以小柴胡湯加白虎湯主之。寒瘧用小柴胡湯加乾薑、桂枝,效果很好。 後代改方,起和法作用的,如逍遙散,重調經脈;藿香正氣散,主調腸胃;參蘇飲調內外傷來雜,治虛人感冒、有腸胃病者。二陳湯、溫膽湯、神術散、平胃散等均屬和法。其他如六和湯、烏梅丸、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乾薑黃連黃芩人蔘湯等都是和法。可作比較研究。 (3)陽明經 陽明熱證,分肺位熱與大腸熱。肺位熱,即傷寒經所謂發熱不惡寒、大汗、脈洪大、口渴口乾等,成四大症,屬典型的白虎湯證,白虎湯主之。梵谷熱不退而體虛者,用人蔘白虎湯主之。而中暑煩渴脈虛者,即可用竹葉石膏湯。此方主葯是生石膏。故凡熱性病而體虛,都可用加人蔘黃芪;濕重加山藥、苡仁入白虎湯或竹葉石膏湯。熱邪若傳大腸,則發熱腹瀉,瀉下臭穢者屬熱證,應用清熱解毒之法。臨床上,可選三黃解毒湯加葛根為基礎方,昇陽加升麻,體虛加人蔘。若瀉清水而無臭味,屬寒證,用理中湯主之。臨床上有痞滿實堅,不再是單純的白虎湯證,則必使瀉下,有三個瀉心湯可供選用。其中調胃承氣湯最緩。在臨床上,只要兩三天不解便,也可直接用大承氣湯,只是份量要掌握好。見神昏、譫語,有幻視幻聽,甚至發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等,為陽明熱證發狂,可取大承氣湯與白虎湯合用。輕者外有燒熱,內有便秘,膈上心慌煩熱,用涼膈散主之。 太陽、少陽、陽明三經之病,比較的代表性的,即是這些方劑。傷寒三陽經之病證,概括進來是太陽經惡寒發熱,少陽經往來寒熱,陽明經只熱不惡寒。此外,陰虛發熱,表現為午後至半夜嚴重;陽虛發熱,表現為半夜至午前嚴重。氣虛發熱在白天,血虛發熱在夜晚。三陰經
三陰經致病,基本上屬寒證,亦有熱證,但都是由陰經引起而使陽經致病。 太陰經 凡腹脹、嘔吐、胃寒、腹痛(臨床可缺一至二種現象),以理中湯主之。凡有嘔吐、胃寒、腹痛,用附子理中湯統治。若有腹、小腹並胃痛者,用理中湯加肉桂或附子理中湯加肉桂主之。3.2.2 少陰經 少陰病每每出現心衰的現象。表現為脈細微、精神疲乏、嗜睡,也有四肢厥逆的情況。若無吐瀉,則用四逆湯主之。若有瀉,有腹部脹痛,有吐,此時用理中湯加薑桂附。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附子湯、桂枝加術湯代表方3.2.3 厥陰經 厥陰病是厥熱往來的的病證。厥是手腳均冷。凡厥熱往來,就要注意觀察陽氣的盛衰消長。凡冷時多,則病情惡化;若溫時久,則病情開始好轉。臨床上,凡熱厥,有唇乾舌干,唇紅指甲紅等,要大清大下,選白虎湯、大承氣湯或三黃解毒湯為基礎方;若寒厥,有唇舌潤,鼻孔潤等特徵,則應以四逆加人蔘湯對治。 厥陰病的範圍很廣,絕不止《傷寒論》所言。烏梅丸調膽胃、心包,主久痢,宜大膽用之。若見縮陰等症,則應以回陽救急湯主之。
推薦閱讀:
※五運六氣之三陰三陽六氣與人體六經的關係
※首創:《天機圖》《大周明易圖》·《乾坤三陰三陽·四方五行六合圖》
※手足三陽經交接的部位是?
※讀喻繼高工筆花鳥畫:筆底長駐三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