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家長:請相信自己的力量作者:關穎
最近,一則「為幫兒子減肥戒網癮爸爸陪子騎行 8000公里」的消息在網上熱傳http://news.cnhubei.com/xw/hb/hg/201408/t3004246.shtml。說的是海口景山中學高二學生鄭行健,2年前開始迷戀上網,不能自拔;4個月前是個200多斤的胖小子……他說「同學取笑我胖,老師批評我成績差,壓力很大。」
為了讓兒子「蛻變」,父親鄭貴賢做了一個重要決定:讓兒子休學半年,與孩子一起騎行遊學全國。4個月後到北京時,父子倆已騎行了8000多公里,曾經的胖子瘦了50多斤,曾經厭學的孩子說「現在只想回到學校好好上課」,曾經張口就吵的父子倆現在無話不談了。
這個事例讓我很自然地想到,如今不少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沉迷網路、厭學、肥胖而煩惱,於是把孩子送到專門機構戒除網癮、減肥,逼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有的孩子通過強制的、孩子處於被動狀態的訓練、學習,網癮、肥胖、學習成績不佳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家庭環境不改變、沒有來自孩子自身的動力,一旦脫離外部的管束便快速「反彈」,所有的問題依然如故。有的家長便再次藉助外力,結果是錢花了、時間付出了,孩子的心理也受傷了,越發對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自信,越發對父母不盡如人意的行為抵觸,終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孩子和家長都苦不堪言。
陪孩子騎行的父親被無數網友點贊,稱其為「中國好爸爸」。那麼,他改變孩子的奧秘究竟在哪裡呢?
父親自身的覺悟——是改變孩子的基本前提。父親和兒子長途騎行這個「舉措」源自對自身教育行為的反思。他說:「孩子小時我常在外地,等他上高中我才發現他厭學、脾氣躁、有網癮,我很自責。」正是這種可貴的「自責」,父親意識到了自己對孩子應當承擔的責任,才有了痛下決心、暫時放下工作陪孩子的勇氣。而許多父母為什麼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大功夫,想盡各種辦法試圖糾正孩子的錯誤卻不見效呢?關鍵是平時借口工作忙而放任孩子,或者眼睛只盯著孩子的問題,而沒有認真看看自己有什麼問題,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哪些不良和缺失。這種狀況不改變,很難讓孩子改變。
融教育於陪伴中——是家庭教育最大的優勢。這位父親成功教子的最大「秘訣」在於「陪伴」,一種理性的陪伴,即身體力行,與孩子同行、同吃苦,彌補了以往與孩子接觸少、溝通少的缺憾。他說「我是希望在騎行中與兒子相處,以身作則給他一些啟發。」事實上,父親與孩子騎行8000公里是個特殊的個案,不是絕大多數人能做到的。但是每個父母在家庭中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陪伴方式。可是很多人恰恰忽略了這一點,與孩子的互動除了撫養,更多的是盯著孩子學習、給孩子提要求,孩子感覺不到家庭的溫馨和來自父母面對面的積極影響,父母則喪失了寶貴的教育資源。本來,家就是家庭成員彼此陪伴、共同生活的場所,親子之間的互動性強是家庭教育的特點之一和最大的優勢所在,有陪伴才能彼此了解、彼此理解,父母的言行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
引領孩子在生活中感悟——是家庭教育最佳途徑。一說到家庭教育,許多父母覺得就是大人管孩子,所以總是在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有什麼捷徑、秘籍。這位父親的明智之處在於善於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教育因素,給孩子啟發和提示,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去感悟。這次騎行兒子有許多忘不了的故事:剛開始我一個勁地猛衝,好幾次走錯路又折返,父親教導我,遇事要三思而行;有一次他把車胎氣打得很滿,結果沒走多遠就爆胎了,父親就跟我講「謙受益,滿招損」的含義……「經過120多天風餐露宿,吃了不少苦,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鄭行健說。這種在生活實踐中啟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教育何嘗不是家庭教育的真諦呢。
這位父親教育孩子的經驗和改變孩子的經歷給更多的父母的啟示是:家庭教育的成效不必過多地藉助外力,關鍵是挖掘家庭的教育因素,相信自身的教育力量,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從自己改變開始。
(作者:關穎,本文載 2014-8-6《中國婦女報》家教周刊)
推薦閱讀:
※看了10遍也未必相信的防晒真理
※富人吸窮人的奶水,你還相信「先富帶後富」理論嗎...?
※付出了虔誠你賺到了什麼
※【婚姻物語】一定要相信你的男人
※我不相信女人!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