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國民性,誤解知多少
作者:李長聲 王克己
來源:《同舟共進》
【先說國民性】
什麼叫國民性?就是一群人長期在一個地方共同生活而養成的習慣。比如在日本,人們一般不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但在中國,我們就沒有這個習慣。中國人到外國旅遊,高聲喧嘩,人家很不喜歡。其實這在中國,我們都覺得很正常。但問題是,我們要不要按人家的規矩辦呢?如果想按人家的規矩辦,那我們的一些習慣就要改。
我親眼見過幾個中國人在日本一起坐電梯,很有意思。他們可能是國家幹部或知識分子,總之看起來有文化。電梯來了,他們卻在那兒互相謙讓,「你先上,你先上」,後面等著的日本人都急死了。不要誤以為日本人謙讓起來點頭哈腰沒完沒了,此時他們會立刻說「謝謝,謝謝」,然後趕快上去,不擋著別人。
美國人跟中國人很像。在日本闖紅燈的,都是歐美人和中國人,從這點上講我們才是「脫亞入歐」。
國民性是可以不斷培養的。日本人在公交車上和咖啡館裡都不許打手機,起碼不可以哇啦哇啦放開嗓門。他們是怎麼做到的?手機一出現,他們就立規矩,到處宣傳這一點,現在還有這樣的宣傳。所以日本人的好習慣是被管出來的,而非民主的結果。不是因為日本戰敗投降後美國人給了它民主。日本人的這些好習慣是在封建的江戶時代訓練出來的,被管出來的。那時日本社會由武士領導,武士講修養,他們把老百姓也治理得守規矩,一些規矩流傳至今。
【日本的恥感文化,並非我們所理解的那樣】
在談日本的國民性時,中國人會經常談他們的恥感文化。比如出了一個交通事故,交通部長很有可能因為羞愧而卧軌自殺,餐館要是出了食品安全問題,老闆也可能會上吊自殺。
這其實是用無知製造日本神話。所謂「恥文化」,是美國人70年前提出來的,與西方的「罪文化」相對。不知為什麼,中國人集體接受了這個說法,把它作為一條公理來談論日本。其實,對於用「恥」來說明日本文化以及精神構造,不少日本學者不以為然。美國人用兩顆原子彈打敗了日本人,用一本《菊與刀》打敗了中國人對日本的認識。從將近2000年前的陳壽,到清末的黃遵憲,民國的戴季陶、周作人,中國人對日本人及其文化有深刻的認識,但我們自己不當回事,無條件地相信洋和尚念經,這是很可悲的。
所謂「恥」,就是說,對日本人來講,可怕的不是上帝,不是宗教的戒律,而是世人的眼光,是人言可畏。所以,儘可能抑制自發的行動,自我防禦,以免蒙羞、丟面子。不是以正確與否決定自己的行動,而是取決於別人怎麼看。以前大慶油田有一句話「領導在和不在一個樣」,針對的現象是:領導看著他,他就好好乾;領導的眼光不在了,他就不好好乾。這不就是恥感文化嗎?西方人研究日本時,往往看不清哪兒是日本的,哪兒是中國的,他們說的日本文化常常是東方文化,把《菊與刀》那本書里的日本人全改成中國人,幾乎也讀得通。
那些引咎自殺的現象,也被中國誇大了。日本有個知名評論家,在泡沫經濟破滅的時候寫文章,題目叫「社長們為什麼不自殺?」可見,該自殺而不自殺也大有人在。自殺的影響有時也是媒體的炒作。
【日本的「忠」】
有句話,「一個日本人是一條蟲,三個日本人是一條龍」。這是所謂團隊精神,也就是我們說的集體主義,但也有區別。比如上次日本大地震,遺留了大量核污染垃圾,到現在也處理不完,為什麼?因為那些被污染的垃圾,本來要求其他地方協助燒掉,但很多地方都反對,怕污染,不給處理。這說明日本社會的團隊精神、集團主義實質是小團體主義。三個人是一條龍,他們只認自己的小團體。這也是因為日本搞的是地方自治,我的縣就是我的縣,我的市就是我的市。中國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上頭一聲號令,一個新城市立馬建起來。
日本的「忠」沒有那麼多偉大、無限之類的說法。此前的戰國時代武將並不忠,經常叛變,織田信長就是被部下造了反。天皇家雖然「萬世一系」,但很早就靠邊站,由幕府將軍掌權。對於天皇的忠,是明治維新年間灌輸、樹立的。那時要打倒幕府和抵抗外國侵略,「尊王倒幕」「尊王攘夷」。戰敗後麥克阿瑟給日本保留了天皇,也幫他們維持了忠於天皇的觀念,這也是日本不能徹底清算戰爭的一個原因。戰後的復興年代,共渡難關,忠在很大程度上又恢復為忠於「諸侯」——也就是公司老闆。在松下公司,唱社歌,早請示,晚彙報。
【和日本相比,實際上中國更「西化」】
我們了解的日本,多是漫畫的、影視的日本,並不是真實的日本。麥克阿瑟給了日本人一個民主,日本的共產黨也一度很活躍,但保守派、右翼始終存在,從來沒有把傳統文化橫掃殆盡。
日本雖然說脫亞入歐,但無非就是學西方思想和文化,不可能把整個日本搬到歐洲去。說實在的,日本對傳統文化的保存,要比中國人好得多,儘可能不丟失自己的傳統。好像他們沒有那麼強烈的不破不立、先破後立之類的思想。和日本相比,實際上中國更「西化」。日本人現在還睡榻榻米,但這在中國早就沒有了。
日本的西化是明治維新以來一百多年的事,而中國幾千年來不斷地「化」。日本雖然幕府有交替,但天皇畢竟在,國名沒改來改去,老店一代一代傳下來。而且,日本的農民起義,目的也不是推翻天皇、推翻領主、取而代之,而是要求領主對他們好一點兒。再有一個原因,日本人在傳承上沒有傳男不傳女之類的血統觀念,字型大小容易傳下來。
日本人在思想上還是很落後的,他們的觀念里還有很多封建思想。比如男人瞧不起女人,女人沒有地位,這在日本很嚴重。在相撲大賽上,女人不能上那個土台。以前有個部長,按規定應該去頒獎,但她是女性,不被允許。所以,日本有些觀念非常落後。日本的法律雖然規定男女同工同酬,但在公司里實行得很不徹底。
實際生活中,不民主的事太多了。可以說,日本的民主主要體現在選舉上,甚至投票的主要是家庭主婦。日本女人很羨慕中國女人,可以一輩子上班,工資也跟男人一樣。
日本以前有一個很著名的理論,說日本社會是豎的,講等級;而歐美社會是橫的,大家都很自由。其實中國社會也是一個豎的社會,但中國「豎」里還可以有很多民主成分,比如你可以跟領導開個玩笑,也可以跟領導提個意見。但這在日本是絕不可能的,領導就是領導,除非喝酒的時候你才可以和他開玩笑。
【日本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有何不同?】
日本有的學校哪怕只有一個學生,也有幾個老師教。從電視上看見過中國小學生翻山越嶺去上學的。就教育來說,中國還趕不上日本的明治時代。
【日本的年輕一代怎麼看中美兩國】
我在大學裡教過課,問過學生這個問題。第一,他們不了解中國,也不關心中國。我教的那些日本學生,都是「90後」,根本不知道中國是什麼樣的。第二,年輕的日本人對中國沒好感,為什麼呢?不關心也不了解中國,偶爾接觸到的,卻是媒體大肆宣傳的負面消息,比如說中國人燒了日本車,當然對中國有不好的印象。我問他們,以後想去中國旅遊嗎?他們說,不去,因為害怕,挨打怎麼辦?
年輕人都很喜歡美國,但這個民族骨子裡是恨美國的。第一,美國佔領過日本,雖然現在不佔領了,但到處有美國軍事基地;第二,兩顆原子彈留下的仇恨在日本絕對抹不掉。
日本人是最善於卧薪嘗膽的。中國唐朝大軍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他們卧薪嘗膽一千年,甲午戰爭時把中國打敗了。卧薪嘗膽,對中國人是一個成語、一個比喻,但對日本人來說是實踐。
推薦閱讀:
※【轉】改造國民性:梁啟超開啟的歧路
※試論「魯迅國民性批判」思想
※奧運暴露中國國民性弱點
※中國國民性剖析
※國民性思考之四:談談國人繼承的劣質遺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