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的歷史地位和十五大報告的總體精神

十五大的歷史地位和十五大報告的總體精神

為《黨員學習十五大報告》培訓班講課稿

柳州機械廠黨委組織部 高景富

我們這個學習班的主題是學習、宣傳和貫徹十五大精神,我們幾位講課人實際上是在談我們對學習十五大報告的認識、理解和體會,是和在座的同處一個地位,只不過我們在學習方面較大家早走一步,多了個機會,參加了區、市黨校的學習培訓,增長了一些見識。但十五大報告廣搏精深,政策性、理論性都很強,就我們所處的地位、經歷和學識看,都不宜做研究性的發言,這是政策理論研究家才能涉及的領域。如果我們不顧實際的要去充當研究的角色,那肯定是起不到我們學習主題所要求的作用的,那倒不如通讀原文來得實在。因此,我們只能就對政策理論的認識和理解談自己的體會,充其量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能起到推動全廠幹部職工學習熱潮的作用。

由於所談是個人的認識體會,難免膚淺,這就需要各位的理解並請予以指正。

第一部分:十五大的歷史地位

黨的十五大是我黨在本世紀召開的最後一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轟動了整個世界,為眾目所矚。對這次大會,全黨和全國人民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十五大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

這次大會,不但在國內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評價,世界名國的各階層人士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作了極為中肯的評價,與以往的反應相比,具有新的特點,以往我們開完黨的代表大會後,以美國為首的敵對勢力總是極盡歪曲攻擊之能事,予以謾罵、反對,但對十五大的反應卻開始有了從客觀立場上的冷靜分析和評價。

日本的與論認為:十五大是宣布江澤民時代名符其實揭開序幕的大會。他們贊同我黨「對以江澤民為首的黨中央已具備獨立駕馭整個局勢的能力」的評價,認為黨中央的領導集體是鄧小平以後時代的江澤民體制的正式確立,日本首相橋本讚揚「江的報告是很好的講話」。

美國的一位發言人說:「我們的確讚揚昨天的這場決定。」

台灣的一些負責人也認為:「報告在經濟上對台灣有利。」

為什麼國外勢力對十五大會有如此積極的反應呢?

一、十五大報告體現了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國際社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所要面臨的共同問題。

二戰前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採用戰爭手段掠奪世界而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按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這是資本主義開始走向腐朽沒落直至滅亡的特定階段,這是社會主義運動興起的前奏。列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學說,認為不能等待帝國主義的自行滅亡,而必須以暴力革命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來加速其滅亡,並認為革命可以在一個或少數幾個帝國主義統治較薄弱的國家取得勝利。在列寧這個思想指導下,十月革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的蘇聯,證實了列寧主義的正確性,肯定了列寧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所作的貢獻。

統治與反統治,革命與反革命,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形成了二戰時期的主題。二戰以後的年代,資本主義進行的經濟革命,使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出現前所未有的生命力,進入成熟發達時期,這一發展趨勢的變化,取決於資產階級對生產關係進行的調整和改善,從總體上保證了政局和穩定。發達國家的工人罷工從政治轉向經濟,體現為經濟鬥爭。而資產階級對付工人罷工的手段也由高壓政治手段轉達為利用法制行為來制止經濟罷工。

這一時期,他們對經濟運轉採取儘可能靠市場經濟規律調節,並輔以必要的政府調控手段,使調整經濟的能力加強,促進了經濟發展的力度,而社會主義國家也在抓住大好時機發展自己的經濟。由此,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冷戰逐漸降溫,和平與發展形成當今世界的新主題。

十五大重申的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和「中國今後發達起來了,也永不稱霸」的宣言,正是體現了和平與發展的良好願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國威脅」的疑慮。

二、在全球性的經濟科技發展激烈競爭的浪潮中,中國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大踏步地走向世界的政治社會中,在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資本主義各國更多關心的是如何在中國的經濟市場中佔取更多的份額,撈到更多的好處,以成為中國的經濟貿易夥伴。他們中的反動勢力也認為中國越開放,他們就越能在經濟上有利可圖,在政治上有機可乘,就越能為他們提供進行和平演變的可能。時代變了,世界存在的兩極不再是軍事擴張的較量,而是經濟實力的較量,這給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為世界和平減少了威懾。

但是,雖然世界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時代,我們也決不能掉以輕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仍處於世界發展的兩極,不可能長期共存,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實現世界大同,而他們是要扼殺社會主義,最終稱霸世界。只不過他們的鬥爭手法變了,採取和平演變的手段妄圖從社會主義內部予以攻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聯盟就這樣解體了,這對我們是一個教訓,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不忘政治建設、不忘帝國主義威脅的存在,這樣才能全面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目標。

剛才講的是國外對十五大的反應,為什麼會有如此反應,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反應的問題。

現在,講今天主要課題的第一部分,即對十五大歷史地位的認識。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是十五大的靈魂,十五大將此作為標誌載入史冊。十五大成為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永放光芒。這足以說明了十五大的歷史地位,為什麼說十五大是一座里程碑,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認識:

一、十五大對百年巨變的總結,證明了中國人民已經走出一條邁向新世紀的光輝道路。

從1900年到2000年,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百年,在這一百年里,中國人民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變。第一次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制度;第二次是毛澤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第三次是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打下了基礎。百年時間產生了三位偉人,三位偉人領導了三次革命性的巨變。

對這三次巨變的評價,我們只有站在在跨世紀的高度才能看清,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三次巨變經歷了無數次艱難曲折的鬥爭,千萬革命志士用鮮血和生命追求和探索革命的真理,最終在無數次教訓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得出了結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只有在黨的領導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我們才能取得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關於這一點,我們已從錄像資料《五年光輝成就展示》中了解到,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能堅定不移的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光輝道路奔向21世紀。我們在這裡就不再多說。

我們共產黨員人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者,站在這個立場上,我們不能否認,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同時,當代資本主義也發展到了新階段,其經濟、科技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依靠科技革命的優勢,資本主義還將有一個較大的發展時期,由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都在抓緊從事本國的經濟建設,都以經濟強盛作為立國之本,從而導致了和平與發展時代的到來。目前,1、我國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係進入建國以來最好時期;2、由於冷戰結束,亞太地區力量平衡、局勢穩定;3、亞太地區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發展潛力也最大,我國地處亞太地區中心,具有相互聯繫的優勢。這些對我國的經濟政治建設來說都面臨著一個大好機遇,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優厚的條件。

但是,在發展的大好局勢中,我們應清醒地意識到我們仍有潛在的威脅存在:

1、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是對和平與發展主題的威脅;

2、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寄予和平演變的希望,也就是說他們改變了以戰爭摧毀社會主義陣營的手段。現在,他們一方面表示願意與我們合作,但同時又在散布「中國威脅論」,故意在經濟發展活動中制約我們,採用種種手段阻止我們的發展與強大。

3、世界經濟一體化,經濟區域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時代的到來,使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由於科技水平實際存在的差距,使我們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任務顯得十分艱巨而嚴峻。目前,我們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很快,以總量來說較為驚人,但按人均一算,則相差甚遠,如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達到7萬美元,而我們只有幾千美元,以此相比,美國的增長速度為1%,而我們則要增長10%到十幾才能與之持平。又如蘇聯解體後,其經濟曾受到致命的打擊,但從目前的反映看,俄羅斯的經濟正在復甦,這是因為他們的經濟基礎較厚實,只要能順利發展,就很快會威脅到我們。所以說,我們在面臨新機遇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潛在的威脅,不能盲目樂觀。我們要緊跟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搞好現代化建設,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自立於發達的世界民族之林中。

二、肯定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的新階段的理論體系。

黨的十五大確認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確立鄧小平理論為我黨的指導思想之一,並在新的黨章中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表明了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的的決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愿。」

在世界共運發展史中,曾出現過許多形形色色自我標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者、是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客,實際上則是投機分子的人。如何判斷是否繼承了馬列主義,其理論是否能成為馬列主義發展階段的新體系,我們黨提出了三個判斷的條件:

1、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否對馬列主義提出了新課題。

2、社會主義運動在認識和解決歷史新課題時是否有理論指導。

3、指導理論在解決歷史課題中是否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關於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問題,十五大報告中提到「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根據以上判斷是否發展了馬列主義的條件進行分析,毛澤東所處的歷史時期給我們提出了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條件下如何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課題,這個新課題的答案在馬克思主義之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答案。但是毛澤東以武裝鬥爭的形式創造性地提出了以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組織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壯大了無產階級的力量,推翻了反動統治,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毛澤東的理論指導解決了這個歷史課題。

毛澤東關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指導我黨、我國不斷壯大強盛,他的理論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馬列主義新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就是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所處的歷史時期面臨的是強盛的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聯盟解體後,經濟文化較為落後的國家怎樣重新認識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建設、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這個問題同樣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中找不到正確答案的。鄧小平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實踐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指導中國深入進行改革開放,提出中國特色的總體設想,並用十幾年特別是十四大以來五年努力實踐的光輝成就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現在中國的發展與成就已被世界所承認,我黨我國人民用自己的實踐成果證實了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是真正的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愧為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的理論體系。

十五大再次申明了我黨堅定不移的信奉馬列主義的宗旨,堅信馬列主義只有繼承才有創新,並明確指出「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的,孤立的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報告第三部分最後一段)

三、十五大確立以江澤民為首和第三代領導集體,表明了高舉鄧小平旗幟不不動搖的決心。

一代偉人去世以後,其後繼者如何對待前人的業績,這是個國際性的政治問題,也是現實的不易解決的政治問題,社會主義運動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這是個必須鄭重加以解決,但又不那麼好解決的問題,翻開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史看,有過無數次正反兩個方面的教訓:

馬克思去世後,恩格斯繼承了他的遺志,為整理馬克思的遺稿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他始終把宣揚馬克思主義放在第一位,毫不顧及個人名利,使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傳播,成為國際共產主義的經典。因此恩格斯也成為共產黨人敬仰的對象。

恩格斯去世後,考茨基和伯恩斯坦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來修正馬克思主義,導致了國際共運的破產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第一次低潮,是列寧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挽救了馬克思主義、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以革命的暴力鬥爭掀起了社會主義運動,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重振了馬克思主義。

列寧去世後,斯大林雖稱得上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但他卻不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他一方面繼承列寧的遺志,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但另一方面他卻教條的理解馬克思主義,脫離了當時蘇聯生產力發展狀況,一昧追求所謂的共產主義方式,結果造成以後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出現超前現象,導致了自他以後的蘇聯領導人的質變和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並使自己在死後都不得安寧,遺體也被人從紅場移走。

斯大林以後的蘇聯領導人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赫魯曉夫全盤否定了斯大林,「丟了斯大林這把刀子,連列寧這把刀子也差不多丟了」。後來的戈爾巴喬夫乾脆砍掉了馬克思主義這面旗幟,在理論上刪除了馬列主義的指導地位,蘇聯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徹底地喪失在他手中,使馬列主義的勝利成果毀於一旦。蘇聯從赫魯曉夫的丟刀到戈爾巴喬夫的砍旗,是一個極其沉痛的教訓。

我國在毛澤東去世後的短暫時期內,曾出現過「兩個凡是」的現象,這看似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其實是把毛澤東放在了神的地位,阻礙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從左的方面修正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否認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實質,是鄧小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擾,對毛澤東思想作出了正確的評價,力挽狂瀾,捍衛了毛澤東思想,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奠定了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保持了黨的千秋大業的連續性和毛澤東思想在我黨的指導地位,鄧小平對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其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鄧小平逝世前後,以江澤民為代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堅定的貫徹執行鄧小平的理論體系,堅決的抵制來自左的或右的方面對鄧小平的攻擊,如對「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份和集體成份」這一思想,有人攻擊為搞資本主義。江澤民強調「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就有人攻擊為只講經濟,不講政治等等。在理論的大是大非問題上,黨中央對錯誤思想進行了堅決的批判和鬥爭,維護了鄧小平理論的權威,明確的指出鄧小平理論是我黨的靈魂,是旗幟,是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強調「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旗幟不動搖。」十五大通過牢牢地樹起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統一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認識,從而更堅定了率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信心。

第二部分:對十五大報告總體精神的理解

十五大報告的總體精神就是大會的主題:「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

「以鄧小平理論為思想基礎,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明確方向,樹立黨的形象,全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而作出新的突破和新的開拓。」這是我們在區黨校學習時,社科部調研室主任馮教授對十五大總體精神的理解;《柳州日報》十月二十二日頭版大刊登的「全市領導幹部十五大精神學習班側記之一」一文中的提示小標題的頭幾句話:「小平理論是魂,初級階段是根,經濟建設是本,黨的建設是源。」我認為這很通俗的說明了十五大報告的總體精神,很能給人以啟迪。

現在,我也就此簡單的談談我對十五大總體精神的理解。

一、小平理論是魂,是我黨的一面旗幟,是指導我黨前進的方向,是我黨堅定不移的忠實執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象體現。

十五大報告說:「鄧小平理論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這如何理解?江澤民總書記用「四個新」予以說明:

「第一,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第二,鄧小平理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三,鄧小平理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的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第四,總起來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這四個新說明了鄧小平理論第一次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黨的領導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指導我們黨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對黨的十五大報告,我們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這是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制定的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奔向21世紀的綱領性文件。作為綱領性文件的提法在黨的歷史上只有一、二、四、七幾次代表大會,以前的黨代會都是提路線。十五大報告作為綱領性文獻記入史冊,正是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新階段光輝形象,將成為今後相當長歷史時期的總的指導方針。

二、初級階段是根,是我國經實踐證明解決經濟文化落後國家對社會主義認識建設和發展的鑰匙。

根據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應是生產力水平相當發達的高級階段;它是建立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的,是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並趨向腐朽和沒落時期,在其內部發生革命巨變並推翻反動統治後建立起來的。

而我國則是跨越資本主義時期,發展列寧的暴力革命論,依靠人民群眾進行武裝鬥爭,推翻反動統治,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態下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承認現在並不很發達,經濟也較落後,正處於經濟發展的初始階段,因此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工業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去趕上和超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即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

脫離本國發展階段的現實去談社會主義,按高級階段的模式,以落後的生產方式去建設社會主義是行不通的,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蘇聯付出過,我們也付出過。

1936年,蘇聯剛實現農業集體化,斯大林就迫不及待的宣布蘇聯建成了社會主義,1952年蘇共18大又宣布已經開始向共產主義前進了,1956年赫魯曉夫剛上台就宣布已開始全面建設共產主義,1961年蘇共20大宣布用20年全面建成共產主義,勃烈日涅夫上台後也曾宣布蘇聯已處於發達的共產主義的起點,蘇聯對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估計過高,脫離了實際,其結果不但沒有用20年、30年時間建成共產主義,相反倒退回頭,使社會主義體制解體,倒向了資本主義。

我國58年的大躍進也是犯了脫離實際,過高估計的錯誤,認為可用10—15年時間趕超英美,提出提前建成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跑步前進的口號,甚至有個別地方真還宣布已提前進入共產主義。這些人簡單地把共產主義當成是吃大鍋飯,其愚昧無知整整害了一代人。對這些錯誤做法的後果,我們這一代人是深有體會的,由於錯誤口號的提出,形成了與政治掛勾現象,結果造成浮誇虛報風,(如廣西環江放出了畝產13萬斤糧的所謂高產衛星)以致許多地方出現餓死人的現象,加上當時蘇修逼債,造成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倒退了一大步。

在鄧小平的領導下,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正確地分析了國情,作出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作風,解放思想就是從教條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目前,我們最大的實際就是對我們正處於並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的現實的承認。

我們講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能樣建設社會主義」,就必須搞清楚什麼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在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關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表現,十五大報告講了九個方面(第四部分第五段),同時明確指出這樣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100年時間,至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那還要更長的時間,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

有了初級階段的理論作指導,我們對許多疑難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為什麼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為什麼當前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為什麼需要深化改革,解決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關鍵問題?為什麼需要擴大開放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什麼要制定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為什麼要以「三個有利於」判斷改革與發展的是是非非來作為評判姓「社」姓「資」姓「公」姓「私」的問題?

對以上問題的認識,只要能在初級階段理論指導下加以理解,就能統一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保證行動一致,就能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就更能體現中國自己的特色。中國的特色,我想應是體現在「三個有利於」上,即有利於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綜合國力的增強,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十五大報告中說的:「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歷相當長的歷史階段,至少要100年時間,那麼在這100年或是更長一些的歷史時期內,我們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是什麼?十五大報告說得很清楚:基本路線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是我們都熟悉了的。那麼,基本綱領是什麼?十五大報告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那麼,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是什麼?報告也說得很清楚:

經濟綱領目標: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政治綱領目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文化綱領目標: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改革開放近二十年的實踐證明,鄧小平的初級階段理論是完全適合我國國情,而且經實踐檢驗是正確的,是已經獲得豐碩成果的,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他能在我國取得勝利,同樣也能在經濟文化較落後的國家經結合本國實際運用和發展而取得勝利。

三、經濟建設是本,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中,國際間的競爭依然存在,這種競爭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體現於經濟建設發展的狀況。

我黨根據鄧小平理論制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符合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中心的前提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我國的經濟建設已取得了偉大成就,特別是十四大以來的五年,開創了新中國建設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新時期,國民經濟步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勢頭。92—96年國內生產生產年平均增長12.1%,(世界平均2%,發達國家為1.8%,發展中國家為5.4%)經濟總量也迅速擴大,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達677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1年增長77.1%,年平均遞增9000多億元,199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就接近「七五」期總和的一半。現在,我們每天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達185億元,而1991年只有59億元,據世界銀行統計的資料,199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排名從91年的第十位上升至第七位,在發展中國家的位次上升到第一位。這說明我國經濟建設的總成就在逐步增強,綜合國力充實旺盛。

最近,江澤民總書記訪問美國,在與柯林頓10月19日會談時,柯林頓說:「中國在所有國際組織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也是最大的國家之一,世界貿易組織沒有中國的參加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貿易組織。美國希望中國早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想,柯林頓的評價足以說明我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程度,已經引起世界的重視。

怎樣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十五大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作了八點,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方面作了五點部署,關於此,請大家再細讀十五大報告就會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要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就必須完善所有制結構,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經濟制度。

蘇聯在解體後,俄羅斯也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但他們的改革實行休克療法,即取消公有經濟搞完全私有化,全面倒向資本主義。我國的改革堅持公有制經濟體製為主,強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和調控作用,保持了社會主義性質不變。我廠是國有企業,必須對公有制經濟的含義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成份,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份和集體成份」,這就突破了以前關於國營、集體和個體經濟的概念。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過去,國家抓國有經濟,主要體現在經濟規模上。如今則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對關係國際民生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鋼鐵、煤、電、交通、郵電、兵器、科研等行業中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關於控制手段問題,新加坡有一條成功的經驗,這在《機電日報》11月4日題為《新加坡國有企業的管理經驗》中是這樣講的:「新加坡的政府關聯企業或稱『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可以不誇張地說,凡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重點行業,幾乎都有政府的積极參与乃至控制。然而,新加坡政府本身對於經濟部門或是重點企業的控制往往不是採取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而是通過控股公司這一企業組織形式,運用市場經濟規律來實現的。」

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只要國家控制了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國有經濟的比重雖然減少一些,也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不會影響國民經濟整體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在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以後,從80—95年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企業的比重從76%下降到34%,集體工業的比重從23.5%上升到36.6%,城鄉個體工業的比重從0.22上升到12.9%,「三資」私營等其他類型工業的比重從0.5%上升到16.5%。前面所列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速度和經濟總量的增長數量來看,國有工業的比重下降並沒有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沒有使我們改變社會主義性質而倒向資本主義。

近幾年,國有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影響了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其原因就是改革中需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1、承擔的改革成本成為沉重的歷史包袱,這是計劃經濟時代企業社會化的體製造成的。

關於這一點,我們都有切身體會,就我們廠看,社會性機構從託兒所、幼兒園、學校、醫院、等服務性機構應有盡有,離退休人員已達1093人,占職工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由於社會保險機制不健全、社會配套制度的改革跟不上發展的形勢要求而變成了沉重的包袱壓在企業頭上,不利於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2、國有企業擔負著沉重的攤派任務。

對這一點,企業領導和財務主管了解的比較清楚,有關人士曾經調查過一個企業,被攤派的項目有138種,金額總數與其所交的稅金相當,調查結果顯示,一個企業被攤派的金額達稅金的五倍。

3、國有企業沒有形成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

從外部原因看,主要是政府職能沒有轉變,政企沒有完全分開,企業自主權還沒有完全落實,社會性的產業結構調整還未完善。內部原因主要是管理機制、組織機構、企業領導和職工素質、設備狀況等等原因,這些都是我們比較了解的。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國有企業在國家宏觀環境逐步趨好,國民經濟平穩實現「軟著陸」的同時,反倒出現了盈利水平下降、虧損增加的情況。據統計,1996年一季度國有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首次出現凈虧額達34億元,1997年一季度雖然比上年同期減虧15億元,減虧49.84%,但仍有14.97億元的虧損。在最近統計的的6.7萬戶國有工業企業中有2.88萬戶虧損,涉及的資產2.1億元,占國有企業總資產的42.3%,涉及職工1880萬人,占職工總數的50%,情況是相當嚴重的。

那麼,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如何進行?十五大報告提出了總體思路:

1、掃「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把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抓大放小」實施戰略性改組,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地區、行業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企業集團。

3、實行鼓勵兼并、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速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4、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如國有資產監管、營運機制、社會保障體系等。

對以上措施,我們經過學習都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如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問題,我們已經過專門學習,並在努力實施,對兼并破產、下崗分流、減速員增效是正在進行的工作,我們已有親身體驗,對積極推進配套制度改革是我們一起企盼著早日實現的,是解除企業包袱最有效的措施。那麼,對抓大放小建立企業集團,我們就必須有更新的理解和認識,過去我們對抓大放小的涵義理解不清,從中央到地方層層抓大放小,其實抓的全是大的,沒有小的,結果是小的沒有抓,想抓大的也沒抓好,據給我們講課的教授說,這種現象甚至發生在縣級單位,這是值處注意的。

如今中央對「抓大」有了量的規定,即全國抓1000家大企業,這些企業都是關係國計民生、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企業,照此推斷,我廠雖是大二型企業,但絕對進不了「大」的範圍。那麼整個五菱公司能不能進入千家「大」的範圍,也吃不準。我的理解是:這個「大」字主要指大公司、大企業集團。11月4日《機電日報》刊登一則《山西機電廳制定抓大放小新措施》消息說:「抓大:太重兼并山機重減等,組建山西重礦集團;放小:全放、放開、放活、把效益搞上去就行。」「把小企業全放、放開、放活方面,以資本運營和資產重組為紐帶,實行優良資產重組,非生產部分剝離,租賃、承包、拍賣、股份合作制等多種經營形式經營。徹底把小企業放開。……對90%經營性公司進行全放,對人數不足30人、資產不足30萬元的公司拍賣等。」

前個星期看了柳州電視台對柳微金廠長的新聞採訪,他談到了加入大集團公司的事,他說:「目前公司正在考慮加入一汽集團還是二汽集團的事,如能確立,我們就有可能進入『大』的範圍。但是,我們還須有清醒的認識,即使進入『大』的範圍,也不能在經濟和效益上對國家寄予過多期望,仍要靠自己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來發展我們的企業,發展我們的事業。」

我相信,只要我國的經濟、政治及各個領域各層次的改革取得成功,就能更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初級階段的期限定為100年或更長一些,是告誡我們要有艱苦奮鬥的充分思想準備。但資本主義國家則認為中國只要25—30年就可以進入世界強國的行列,我認為這是不無道理的。

四、黨的建設是源。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歷來是黨的歷史任務,同黨為實現這些任務而確立的理論和路線聯繫在一起的,他關係到黨的千秋大業和生死存亡。

十五大報告說「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實現這次大會確定的任務,把我們的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關鍵在於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進一步把黨建設好。」

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來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把黨建成堅強的領導核心來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群眾的的優勢,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這是黨的工作的三大法寶,我們必須牢牢的掌握和深刻領會理解。

第三部分:關於幹部隊伍建設

我認為黨建工作抓的怎樣,關係到黨的任務的完成,理論體系的建立和政治經濟路線的方向,而搞好黨建的最基本的關鍵是黨的幹部隊伍的建設。因此,我想在里著重談幹部問題,談幹部隊伍建設問題,因為「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這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黨建問題,後面有專題講課。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黨的幹部隊伍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在5800多萬黨員中,建國以前的老黨員只有140萬,只佔2.4%,這一批開國功臣是我黨的寶貴財富,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建國初期到60年代參加工作的幹部在本世紀末也要逐步離開崗位,世紀之交的重任將要由年輕的一代來擔任,領導幹部的新老交替勢在必行。據資料統計,從14大到15大,中央委員連任的只有83人,換了106個;中紀委連任的只有29個,換了四分之三。一大批相對年輕的幹部走上領導崗位,15大中央政治局常委平均年齡55.9歲,比14大年輕3歲;在15大中央委員中,多數為1942年後出生的,40歲以下的有21人,比14大多7人。(其中年紀最大的是:華國鋒76歲、江澤民71歲、李鵬、朱熔基69歲)知識結構、文化結構也大有變化,在十五大中委中,大專文化以上的佔92.4%,較14大高出九個百分點。按四化配置幹部,成為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由於文革造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空白而誤了一代人,使幹部隊伍年齡、素質結構鏈環產生缺陷,由於改革開放後,一些老幹部對政策理解不透,造成對現實不滿和心理不平衡,年輕的一代中有部分由於對學業的鑽研而造成的缺乏政治、社會的磨練,使一些人政治敏感性不強,革命意志不堅定、自甘墮落,成為腐敗分子。據統計,從1993年到1997年3月,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683900多件,結案633800多件,給予黨紀處分的632000多人,其中縣級以上的20000多人、地廳級以上的1600多人。目前,犯錯誤幹部的特點是剛走上領導崗位的年輕人和臨近退休的老年人居多,被稱為26歲或59歲現象;一把手腐敗的也開始增多,陳希同、王寶森案件引起的巨大社會性震動尚未消除,廣東人大副主任歐陽德受賄煤炭銷售運輸總公司經理郭子文受賄案、山東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等市領導的貪污受賄案等等,又在一次次的向我們敲起了警鐘,引起了黨中央及全國人民和全黨同志的關注。

黨中央增強了對領導幹部的教育考核力度,健全和完善了各類廉潔自律的規範制度,加大了對大案要案的查處和對腐敗分子的打擊力度,這從黨中央最近兩年頒發的一系列制度文件中可以感受到,此舉得到了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擁護,以至於江澤民總書在十五大報告中講到:「要把反腐敗鬥爭同純潔黨的組織結合起來,在黨內決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時,引起了全體代表長時間的熱烈鼓掌,這反映了黨心、人心所向。

從幹部隊伍的建設問題中還應引起我們對群眾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的重視,因為幹部選拔於民眾之中,群眾教育的基礎打不牢,將無從提高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這是我們必須警惕的,在改革開放進入深層次的階段,尤其不能放鬆政治思想教育,決不能讓那些大款大享們鑽進錢眼裡,成為新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在這裡,我們可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目前,國內非公有制經濟的首富牟其中,是南德經濟集團的總裁,這個人40年出生在四川萬縣的一工商家庭,80年代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靠300元起家,發展到現在擁有近百億資產,並與俄羅斯作飛機和衛星發射的生意。他的一些言論發人深思,說明意識形態領域裡的政治鬥爭是不會停息的。他說:「在中國發展商品經濟只有二條路,一是國有制經濟的徹底滅亡,二是股份制經濟逐步增強。我們南德集團不滿足於補充的地位,我們的生產規模擴大,資金日益集中,這不是誰能規定的,下一步我們將開辦大學,培養有經營經驗、有管理意識的人,迎接下一步國有企業的拍賣。他還認為當前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對56年公私合營和農村合作化的平衡。他說:「全國農村100%地看著縣財政,一旦縣財政掌握在我們非公有制經濟手中,就誰也不敢不要我們非公有經濟了。」老實說,這個人從經濟頭腦、經濟意識看是蠻夠勁的,但他也狂得很。試想,如果照他的模式發展,那還有什麼社會主義的性質?如果象他這樣的人再多一些,我們中國特色又將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一旦讓他們掌權,我們將走向何方?所以說,我們對國民群眾的教育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進一步加強。

談到幹部教育問題,我想結合廠里的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被兼并前,由於對幹部隊伍的教育管理不善,致使紀律鬆懈,責任煥散,引起了全廠職工的埋怨和不滿,幹群關係冷到了極點,成為生產經營滑坡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什麼只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工廠的整個面貌就大不一樣,生產經營上去了,效益逐步好轉了、福利逐漸改觀了,人心穩定、生產穩定、社會治安穩定,很大的一個積極因素就是幹部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通過教育考核(1996年的勤廉考核和年底的述職總結考核)、學習培訓(1997年元月、四月的青年中層幹部及青年業務幹部學習及中層幹部綜合知識學習)、調整完善(1996年月12月,1997年3月、9月),促進了幹部的思想觀念的轉變,從整體上說,幹部隊伍的結構更趨合理,素質得到提高,已初步形成以民主集中作風貫穿堅強的集體領導。

在這裡我們可以通報一些有關數據:至十月底止,我廠中層幹部總數經調整後,已由去年的127人降至119人,其中黨員幹部94人,佔總數的79%;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的4人、31—40歲的30人、41—50歲的45人、51—60-歲的40人;從文化結構看:初中13人、高中4人、中專8人、大專及相當大專的64人、本科的29人、碩士研究生1人;從技術職稱看:初級的41人、中級的51人、高級的22人、無職稱的5人。下一步,我們還將加大對青年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任用。

實話實說,工廠新領導班子對幹部的教育是足夠重視的,兩次考核是對思想意識的觸動,兩次辦班是對綜合管理知識學習的促進和提高,現在辦班是對政治思想學習的加強。最近,廠長還提議明年要辦大專文化班,旨在提高中層幹部和生產骨幹的文化知識,對工廠領導的良苦用心,我希望我們每一個幹部都要從深層次去加以理解,從而更加激發我們的革命幹勁和工作熱情。如果我們仍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自滿自足,我們怎能完成工廠的方針目標?怎樣率領全廠職工奔向21世紀,去完成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

我們對領導幹部的學習要求是自覺自愿,但從組織角度上講,又是帶有強制性的,這種強制性是針對那些不注重政治學習,只講生產不管政治,針對那些強調工作忙,連學習心得都不想寫的人。最近,我們處罰了一些違犯學習規定的幹部,這是不得已的,因為不這樣,就不能觸動他們的思想深處,就不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自覺接受教育的積極性,我們的幹部隊伍素質也就難以得到提高。

其實,抓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不只是共產黨的做法,資本主義國家也非常重視對管理人員素質的培訓提高,對這點,準備處的杜達鋒同志感受極深,他在日本進修一年,那是每天都要寫一篇總結,日方主管不到深夜二、三點鐘不讓休息,總結寫不好,沒有新意,還要重寫。開始,他不習慣,但後來卻感到受益非淺,他磨練出來了。現在交待他寫的東西,總是很快就能拿出來,而且還很有見地。最近,在對他的考核中,許多相熟的同志都認為杜達鋒在日本學習一年進步很快,管理知識拓展了,表達能力也增強了。試想,我們不學習、不動腦,如何能總結經驗教訓?連起碼的文字表達能力都沒有,如何當好領導幹部?所以說,沒有人在逼自己,但要想法自己逼自己,否則,就能以成長起來,就會落伍。

在安排十五大精神學習告一段落後,我們還將按黨委的部署,學習《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鄧小平經濟理論學習綱要》、《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領導科學與管理》四本書。屆時,我們將採取柳鋼的辦法,組織學習和考核,即分階段自學後,每個課題要寫一篇學習心得,進行相互交流評議,待集中面授輔導完全部內容後,再寫一篇總體論文。自學與輔導相結合、寫作與評比相結合,這樣才能起到促進提高的作用。關於學習紀律,我們也要做相應強調。學習期間不能無故缺課,有事必須事先請假,主動維護課堂紀律,尊重講課老師的勞動。柳鋼對中層幹部的學習紀律要求很嚴,從而使大家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他們出差在外,都要主動詢問學習進度及學習要求,生怕自己落於人後。柳鋼黨校李校長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在組織集中面授時,其白雲礦的一名中層副職在課堂上兩次打瞌睡,他們的組織部長看見後,把他叫出去,請他不要再來上課,還將建議黨委撤銷他的領導職務,因為他對學習不重視,將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這位幹部聽後急了,幾次檢討並求到總支書記去講情,保證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了,這樣才算作罷。

江總書記在十五大報告中這樣要求我們:「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不能有任何偏差;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決不能以權謀私;必須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決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必須在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決不能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強迫命令。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我們黨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我希望我們每一位領導幹部都牢記這一段話,把他作為我們的座右銘。

今天我談的只是我個人經學習後對十五大精神的認識和理解,由於時間問題,更是由於我的水平問題,肯定會存在認識不深、理解不透的地方,希望同志們能批評指正,增強相互間的交流。

對於十五大精神的學習,我們不能理解為一、二次或一個階段就能完成的。因為馬克思主義在繼續有新的發展,鄧小平理論體系也要進一步完善。十五大作為基本綱領還要進一步採取具體措施進行實施,這將涉及到跨世紀、涉及到整個21世紀。據權威人士的經驗估計,在十五屆三中全會上將有更新、更具體的政策出台,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和心理準備。

1997.11.06


推薦閱讀:

2015上半年全國報媒典型語病報告(十四、不合情理)
《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第五章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三十九集)
「學報告 學黨章」黨員考學試題及答案(全部)
世界移民報告2018新鮮出爐,中國上升到全球第四大移民群體。

TAG:歷史 | 精神 | 歷史地位 | 地位 | 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