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信任的第一個原則
與其多說,不如多聽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
——西塞羅
幾年前,我與戴爾·卡耐基先生橫跨美國,巡迴演講,每周有5個晚上對著幾百名聽眾發表演說。聽眾來自各行各業,有速記員、教師、經理、家庭主婦、律師和推銷員。他們求知若渴,希望找到與人相處的最好方法。此前,我從沒有做過巡迴演講,所以是在冒險。活動一結束,我就急急奔回家裡,趕做兩件事:一是繼續推銷人壽保險,二是向人們講述我的感受。
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第一個電話打給了費城牛奶公司的總裁,我以前跟他做過一筆小生意,他倒是很願意見我。在他面前坐下後,他遞過來一支煙,說:「喬,說說你的巡迴演講吧!"「好啊,不過我更想知道你的近況。你現在忙什麼呢,家人都好吧,生意照樣紅火?"他就聊起了他的生意和家庭。後來就說到前一天晚上和朋友們玩「紅狗"的事。那是紙牌的一種新玩法,我沒聽說過的。本來,我是很想跟他聊巡迴演講的,但看他談「紅狗"談得手舞足蹈,神采飛揚,我也就樂了,不忍心打斷他。其實想一想,紙牌確實能給人們很多樂趣。
我要告辭了,他叫住我說:「喬,我們公司打算給管理人員投險,你看,28000美元夠不夠?"啊,太棒了!如果還年輕,我一定會跑過去親他一口。意外的收穫!巡迴演講一點都還沒說呢,卻得到一份大訂單,當時我真是感謝上帝眷顧。也許別的推銷員正等在門口想揍我呢。
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這給我上了一課,那就是當一名好聽眾有多麼重要。你要表現出你對他所說的真正感興趣,你得做出急切的渴望傾聽的樣子,那麼,你的推銷藝術就到家了。
這不是虛偽。如果你是發自真心的愛他們,你一定會喜歡聽的。要做一名真正偉大的推銷員,你必須是真心地愛他們。其實這個方法並不新奇。早在2000年前,西塞羅就說過:「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但是,許多人忘記了「聽"的藝術。這世界上好的聽眾少之又少。
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一個大機構告誡它的推銷員說:你們看電影時,要特別注意男主角是怎麼傾聽他人說話的。一名好的演員,也必須是一個精明的聽眾。這就跟演講一樣,聽眾的臉是一面鏡子,演講者的效果就寫在聽眾臉上。一位著名導演說過,許多演員沒能成為明星,就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聽"。
聽的藝術只適用於演講者和推銷員嗎?你可曾注意到,有時你跟別人說了半天,他卻毫無印象?我就多次碰到這種情況,對方確實在「聽」,卻不知道我說了些什麼,結果我是白說了。後來我就反覆告誡自己:「與人談話時,如果他毫不在意,就趁早住口。"我也真這麼做了。
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我發現,很多人只把「專心」聽當作一種禮節,實際上他並不想聽,而是想說。我們一定要把握這種狀況。如果他想著自己的,就難以集中注意力聽。因此,要想讓對方專心聽,你就得讓他們先說。有一次,一位推銷員領我去見弗朗西斯·奧尼爾先生——紙張行業的頭面人物。他話不多,但很精幹。他從推銷紙張開始起步,經過多年奮鬥,成了紙張批發商,又開辦了造紙廠,在業內備受尊重。
寒暄幾句,我們就進入正題。我向他講解他擁有的地產和生意與稅收之間的關係。他低著頭,根本不看我,所以我看不到他的表情,不能判斷他是否在聽。我講了三分鐘便停下來,靠在椅背上等著。接下來是一陣沉默,夾著一些尷尬。同來的推銷員忍不住了,開始說話。他是好心,怕我在那位大人物面前失敗,幫我打破僵局。我恨不得在桌子下面踢他兩腳,連忙向他搖頭。幸好他看見了,就打住了。
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尷尬。沉默。又一分鐘過去了,那位總裁抬起頭來。我沒理他,只是悠然地靠在椅背上等他發話。我們對視,都希望對方開口。事後,同去的夥伴說,那種場面真是平生未見,他簡直不能理解。是奧尼爾先生打破了僵局。我發現,只要你等的時間足夠長,總是對方先打破僵局。奧尼爾先生並不善談,那次卻說了足足半個小時。他說的時候,我盡量不插嘴,盡量讓他說。
他說完,我開口:「奧尼爾先生,您的講話對我很有幫助。您告訴了我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它表明您比大多數人更具思想性。我來此最初的目的,是想幫您這樣一位成功人士解決問題。但通過與您交談我才知道,為解決這個問題,您已花了兩年時間了。因此,我很樂意花時間協助您進一步更好地解決問題。我下次來時,一定會帶來一些新的想法。"那次見面,開局較糟,結尾卻令人滿意。道理很簡單,我只讓他盡量說,並認真聽,弄明白他真正需要什麼,再提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自然,我又攬到一筆大生意。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在上帝面前這樣祈禱:「主啊,請您幫我閉上這喋喋不休的嘴!直到我明白該說什麼時再開口……阿門。"有很多次,在與別人交談時,一旦發現他對我說的不感興趣,我就立刻打住,即使那話很重要。許多人都有許多事想要對別人說,如果不讓他說,我們就不能了解他的真實想法。
經驗告訴我,談話剛開始時要自由,這很不錯。但談到實質性的問題時,一定注意對方是否是一個在用心聽的人。耍小聰明,鹵莽地打斷別人,這總是讓人生厭。這種人不等你說完,就自個兒喋喋不休地說開了,只聽你半截話,意思都還沒有搞清楚,就批評你,指正你,妄發議論,品頭論足。這很令人惱火,甚至可揍他一頓。這樣的人,即使他說的對,你也不願承認。假如他是個推銷員,你肯定要編個理由把他支走,而寧願多花錢買別家的。
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絕頂聰明的。早先,他有好為人師的毛病,總喜歡教導別人,指出別人的錯誤。因此,大家尊重他,又遠離他。幸好一位朋友給他指明了這一點。過了半個世紀,他79歲了,在那本著名的自傳里,他寫下了這樣的話:「總而言之,在言談中,用耳朵比用嘴巴強,我堅信沉默是一種美德。"你是怎麼做的呢?是在全神貫注地聽,還是在充耳不聞地想?或者是總說著自己的,全不給對方說話的機會?我的感受是,我如果不認真聽,就容易搞錯,造成損失。是的,只要你全神貫注聽,他們就會把真心話說出來,你就能知道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有一次我和一位富翁談生意。上午11點開始,持續了6小時,我們才出來放鬆一下,到咖啡館喝一杯咖啡。我的大腦真有點麻木了,那富翁卻說:「時間好快,好像只談了5分鐘。"第二天繼續,午餐以後開始,2點到6點。要不是富翁的司機來提醒,我們可能要談到夜裡。再後來的一次,談我們的計劃只花了半小時,聽他的發跡史卻花了9個小時。他講自己如何赤手空拳打天下,從一無所有到創造一切,又怎樣在50歲上失去一切,又怎樣東山再起。他把想對人講的事都跟我說了,80歲的老人,到最後竟動了感情。顯然,很多人只記得嘴巴而忘了耳朵。那次我只是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感受,結果怎樣?他給50歲的女兒投了保,還給生意保了10萬美元。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
記得一位牧師說過:「推銷員最重要的工作是傾聽,牧師也一樣,認真傾聽人們的心聲。"他還講了一個故事:「一位女士坐在我面前,快速地講著她感興趣的東西,而我說的她幾乎聽不見。說實話,她講的真不好聽。好不容易講完了,她說:『您給我的幫助太大了,您太好了,充滿了同情心。』雖然我說的話她沒有聽懂多少,但是,我感到我還是幫助了她,幫她分擔了孤獨和不幸。當她離開時,作為回報,她給了我最甜美的微笑。」著名作家桃勒斯·狄克曾經說過:「成功的捷徑是把耳朵借給別人,而不是把嘴巴借給別人。對別人說他不感興趣的話毫無意義,你應該說『能不能多告訴我一點兒"。"能否成為聰明的談判人對我而言意義不大,最重要的是做個好的聽者,這樣才能無往不勝,到哪裡都受歡迎。雄辯之中有藝術,沉默之中也有。
經驗之談
◆通往成功的捷徑是,把耳朵借給別人,而不是把嘴巴借給別人。
◆與其多說,不如多聽。
◆你對別人說的感興趣,別人才會對你說的感興趣。
推薦閱讀:
※剽悍行動營D3|沒被發現,不代表不存在
※王金東| 信任的邊界(15.1.30)
※【君子信而後諫】——勸誡要以信任為基礎
※當信任瓦解, 社會也就崩潰
※魚那麼信任水,水卻煮了魚,人亦然!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