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簡史:(14)北宋帝國

戲說簡史:(14)北宋帝國

趙匡胤說:今年流行黃袍子,我要黃袍加身。趙匡胤(927年

-976年),中國宋朝的開國帝王,廟號太祖,祖籍涿州(今河北),生於洛陽夾馬營。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為東西班行首,後隨柴榮征討淮南、揚州等地,官至匡國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後又拜為檢校太傅殿前都檢點,稱為禁軍總將領。周世宗柴榮死後,恭帝即位。959年授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檢校太尉。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周恭帝被迫遜位。趙匡胤建立宋朝,定都開封。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削奪了武官的權力,即所謂「杯酒釋兵權」。從而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使宋朝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問題。

趙光義說:趙匡胤生前向母親杜太后承諾,日後將帝位傳給我,這就是「金櫃之盟」。 開寶九年十月二十癸丑(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與其弟趙光義在萬歲殿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斃,年50歲,有所謂「暴亡與燭影斧聲」說。趙匡胤死因不明,兒子們也未能繼位,而是弟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登基後,反常地立刻更改年號,隔年七月,方葬趙匡胤於永昌陵,宋太宗又逼趙匡胤兒子趙德昭自殺,趙匡胤兒子趙德芳則是離奇地病死。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說:我要統一契丹各部。遼國(907~1125年),是中國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遼朝原名契丹,後改稱「遼」。「遼」字在契丹語是鑌鐵的意思。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號,947年遼太宗定國號為「遼」,遼景宗時期經過勵精圖治,國力大增。

遼聖宗耶律隆緒說:我要南下,攻打宋朝。遼聖宗(公元972~1031年),小字文殊奴。景宗耶律賢長子。他在位期間,與母后蕭綽創造了遼國的鼎盛;聖宗在位50年,病死,終年61歲,葬於永慶陵(今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西北部)。時大舉南下入侵宋朝,發生了澶淵之盟。

遼國蕭太后說:我要稱制,我要攝政。蕭太后(953年至1009年),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 其父蕭思溫歷事遼太宗、遼世宗、遼穆宗、遼景宗四朝,身居險要;其母燕國公主是遼太宗的長女,可見蕭綽的出身是何等的顯赫和尊貴。統和元年(983)年,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后」。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了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攝政」時期。蕭燕燕年輕時曾許配給漢臣韓德讓,但尚未結婚,就被皇帝選為妃子。遼景宗死後,蕭燕燕看中韓德讓的政治與軍事才能,於是決定改嫁給韓德讓。當時契丹族的風俗是允許的。她私自對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國王也就是你的兒子。」蕭燕燕又秘密派人鴆殺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從此之後,韓德讓就無所避諱,過著事實上的夫妻生活。遼聖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韓德讓忠心輔佐承天太后與遼聖宗,政績卓著。蕭燕燕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消除蕃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薄賦徭,內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統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后」。統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蕭燕燕把權力交給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此後,皇帝統治腐朽導致國勢衰落。983年遼聖宗曾復更名「契丹」,1066年遼道宗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朝所滅。

李繼遷說:我不能上宋太宗的當,我要獨立。李繼遷為唐名,宋名趙保吉(963年-1004年),北宋党項族平夏部人,為銀州防禦使李光儼之子,出生地被稱為李繼遷寨。李繼遷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無異於蛟龍失水,再無翻盤可能。因此借故逃離,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時認為逃跑的小股匪幫沒什麼能耐,折騰不起來,但李繼遷卻很有政治頭腦,連娶數位當地豪強的女兒作為妻妾,一下子與地方首領成了親戚,勢力漸盛。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繼遷會同族弟李繼沖誘殺宋將曹光實,並佔據銀州,攻破會州(今甘肅靖遠),與宋鬧翻;又向遼國「請降」,被契丹人封為夏國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繼遷截奪宋軍糧草四十萬,又出大軍包圍靈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軍擊夏,皆敗北。宋太宗崩後,宋真宗即位,為息事寧人,割讓夏、綏、銀、宥(陝西靖邊)、靜(陝西米脂)給李繼遷,事實上承認了西夏的獨立地位。990年12月28日至1004年1月26日為夏國王,是為夏太祖。

李元昊說:我要稱帝。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繼遷之孫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宋廷上下極為憤怒,雙方關係正式破裂。此後數年,元昊相繼發動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並在1044年,在河曲之戰中擊敗攜10萬精銳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完全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此時,西夏總兵力約50萬人。

曹彬說:我不居功自傲。曹彬(公元 931~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名將,為人穩健﹐注重軍紀。 歷任後漢﹑後周將領﹐宋初為客省使,後擢左神武將軍兼樞密都承旨。功勛卓著卻為人謙恭,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頗受人們尊敬。咸平二年病死,終年六十九歲。《宋史》對曹彬的評價是:「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為宋良將第一。」 「伐二國(後蜀、南唐),秋毫無所取。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

寇準說:我主張抗擊遼國。寇準(961~1023) 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 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天禧元年,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後因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貶至雷州(今廣東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陽)等地,1023年10月24日,病死於當地。留有《寇萊公集》。

范仲淹說:我要改革,「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謚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北宋蘇州。西夏李元昊於大慶三年(1039年)稱帝後,宋夏之間爆發了數年的戰爭,宋軍屢戰屢敗,導致了重熙增幣。爾後仁宗任用范仲淹、呂夷簡、富弼、韓琦等能臣推行慶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國家進入建國以來最繁榮的階段。宋仁宗親政時期後,擔任右司諫一職。景祐五年(1038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慶曆三年(1043年)七月升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慶曆三年(1043年)與富弼、韓琦等人組成政治小集團參與政治改革。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項改革建議,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是當時所謂「慶曆之治」的推動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風範。後因為遭到嫉恨朋黨的夏竦的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

宋神宗說:民生狀況開始倒退,而邊境上遼和夏國又虎視眈眈,因此必須改革。神宗啟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進行朝政改革,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

王安石說:我來制定改革方案。神宗在位期間,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謚,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北宋宰相、新黨領袖。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其亦擅長詩詞,流傳最著名的莫過於〈泊船瓜洲〉里:「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包括均輸、青苗、免役、市易、保甲、保馬、方田均稅等。但是,新法的實行遭到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強烈反對。加上全國天災不斷,神宗的新法實行的決心也有所動搖。熙寧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一名叫鄭俠的官員向神宗上呈一幅流民圖,圖中景象慘不忍睹,神宗因此受到極大震撼。第二天神宗就下令暫罷青苗、方田、免役等十八項法令。熙寧七年四月,王安石第一次被罷相,出知江寧府。後來王安石回京復職,但是他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堅決阻撓。熙寧九年(1076年)六月,王安石長子去世,王安石藉機堅決求退,神宗於十月再次罷免王安石的相位,此後王安石便不問世事。

歐陽修說:王安石值得稱讚:「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文忠,北宋吉州廬陵(今屬江西省永豐縣)人,北宋儒學家、作家、官員,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繼包拯接任開封府尹。

宋江說:我要替天行道,造反起義。

北宋末期,朝政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苦於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所。北宋宣和元年至三年(公元1119至1121年), 宋江等36人佔據梁山泊(又名梁山濼。今山東省梁山、鄆城間),聚眾起義。招募義軍,反抗官府,抗擊官軍鎮壓。 宋徽宗趙佶聞知,納知亳州侯蒙「赦過招降」建策,頒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余。終被鎮壓。

李綱說:我要保家衛國。李綱(1083至1140年),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抗金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 2)進士。歷官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徽宗我是一位藝術家,我治國卻腐敗無能,成為亡國之君。

宋欽宗說:我也治國無方,我想回家,懷念,懷念舊日朋友。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和「靖康之變」。

金兀朱說:你們想回去,沒門……完顏宗弼(?—1148),金朝名將,開國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朮、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顏。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有膽略,善射。他是金國主攻派的代表,並領導了多次南侵,戰功赫赫。

推薦閱讀:

見證大秦帝國史的秦量三寶|標準器|度量衡|始皇
第三帝國剪影(1)
1644年,北京城破時,明帝國的280萬大軍都去哪了?
古玉帝國&古玉環環

TAG:北宋 | 帝國 | 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