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隨筆之朝鮮半島

原來的計劃這個系列只寫到美國就結束了,但想來還是覺得朝鮮半島是值得寫一下的。畢竟自古以來朝鮮是我國的東北屏藩,與我們有唇齒相依的關係。所謂朝鮮亡,則滿洲危。滿洲危則京師震動,京師震動則天下不安。還有就是一些熱心的博友希望我能寫一下我們自己這個國家--可是難免就要涉及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現狀的方方面面,即使寫出來也難得見天日,呵呵。所以打算在這裡面也說一說--還有哪個國家如朝鮮一般和我們相伴了那麼多的歲月呢。    朝鮮半島目前處於分裂狀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還存在冷戰對抗的地區,這是值得寫它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地區對我國國家利益的影響之大自不待言,而且也幾乎可說是世界上大國博弈大國角力最為集中的地區。這裡有美國這樣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有日本這樣的第二經濟強國,有俄羅斯這樣的沒落貴族,也有中國這樣的崛起大國,還有韓國這樣的新興地區性強國--最後還有朝鮮這樣刺蝟一般的共產主義運動的原教旨主義國家。真是小世界,大舞台啊。既有朝鮮戰爭的遺留問題,也有世人矚目的朝核問題。有朝韓的兄弟鬩牆,也有中美的戰略博弈。既有經濟的競爭,又有意識形態的對峙。想想,這是何等的複雜紛繁,又是何等的精彩紛呈。    有人認為朝鮮有些桀驁不馴--這其實是我們某些同志的大國沙文主義在作祟了。可能是這個國家一直在天朝的保護之下,而且好幾次我們都為它流血流汗--可是我們是否也曾想過,我們的犧牲有時何嘗不是為了自己--難道真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做戰才叫捍衛國家利益?而且既然我們堅持國家大小平等--那麼自然也得承認朝鮮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要真是完全和我們一致,對我們俯首貼耳--那豈不就是我們的一個行省?所以看待國家關係也要換位思考--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至於韓國,令人詬病的就是這些年他們的考證學發展很快--恨不能把所有可以帶來高貴血統的東西都考證為他們的。其實也只是通過媒體了解到這種情況--至於是否是事實,還是一些國人取笑它的花絮--那就不得而知了。但即使是事實,也是可以理解的。東亞文化是講出身的--雖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很是鼓舞人,但人們更加能夠接受你的祖先十八代都是王侯--而不是從你開始。所以大凡一個人發了點財,在鄉里有了點影響,都不免搶著建宗祠,修族譜--何況一個國家呢。而且朝鮮半島也是深受我們的影響--象我們歷朝歷代的王族們一上台不就是忙著和古人攀親戚嗎。所以我們看看歷史,就知道不說堯舜禹湯,周文王,就是孔孟,老子都有了一些很有出息的後人。如李唐王朝不就是認了老子做開山鼻祖嗎--如魯迅先生所說,估計滿清也在找文獻--證明自己的基因是軒轅氏的關外苗裔。      說到朝鮮半島,主要的就是朝鮮戰爭,朝鮮核問題以及半島的統一這三個問題--其實可以歸納為國家的統一問題。下面就六方會談里的各方在朝鮮問題上的立場、利益及意圖做一些膚淺的探討。 一、朝鮮      首先從朝鮮說起吧--在六方裡面朝鮮是力量最弱的,可也是最拉風最強悍的。就象在文明成熟的一群大人之間,來了一個喜歡調皮搗蛋的半大不小的孩子 --有人對這個孩子恨之入骨,有人是漠不關心,有人則是既愛又恨,有人甚至是幸災樂禍。世間的百態在朝鮮半島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啊。自蘇聯解體後,朝鮮失去了最大的援助來源,同時因為政策不當,加上天災不斷,朝鮮這十多年以來可說是過得凄凄慘慘,食不果腹。總之,是天災,更多是人禍。我們在面對朝鮮的時候,幾乎會分成尖銳對立的兩派。一方認為這樣的國家是獨裁,是專制,是現代的封建主義。而另一方可能是基於我們也曾經那樣走過,覺得那樣一個社會有平等,有理想,風氣好-每個國家應該有自己的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要筆者來說,可能會中庸一些。我們當然也認識到--社會制度--就如一個人的鞋子,大小合適其實只有穿的人知道。如果這個社會裡的人覺得好,覺得幸福--那麼我們怎麼不能寬容一點呢。即使是這樣,我們還是認為--是的,每個國家的國民有權利有尊嚴的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可前提是這樣的方式確實是大多數國民的意志體現,而且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幾乎任何國家都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我們尊重個體選擇的同時,我們也應尊重自由,民主,法治和愛這些普世價值。      一個政權如果長時間不能使他的子民連飯都吃不飽,行動沒有自由,言論受到控制,長期使自己的國家處於落後狀態--並且政治上是家天下--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樣的政權不可能得到很高的評價的。我們也承認,我們以前那樣的一段歲月--政治上清廉,沒有貧富差距,人人都充滿理想--值得我們懷念,因為那確實是美好的。可是那不是常態--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的,水到渠成的階段。一個國家必然是要走向民主與法治,必然要使每一個個體有更多的自由。可是--走向民主與自由需要多少的耐心、代價與犧牲。就象亞洲的一些新興國家--我們看他們的民主時--那議會裡的亂糟糟的情況覺得可笑而慶幸--這樣的民主我們也許不要也罷。可是,我們是否也想過--在一個文化里本來就缺少人權,自由與民主傳統的民族和國家。普及這些人類永恆追求的理想與信念時,那些可笑的場景是不是一個應該或者必需的代價與過程?一個民族,在幾千年的專制之下,要使他的性格里深深的烙下民主自由這些東西,並深刻的理解它們--最終沉澱在整個民族的思想深處--成為它們與生俱來的意識與信念的一部分,這需要多少的歲月啊。      說了一些題外話,希望大家理解。      我們很客觀的說,朝鮮現在的社會發展水平至多也是處於世界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般水平。如果朝鮮領導人不是掩耳盜鈴--那麼,他們可能是這個舞台上最為焦慮的一個角色。一個國家可以一時把自己扮成一隻鴕鳥把自己封閉起來,但它不能永遠的把自己囚禁在那一方沒有外來侵擾的天地里。我們知道,以朝鮮的國力去研製核武器--其實是無異於自殺的。一個人口才2200萬,生產力極度低下,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對核武器有了興趣。這需要怎樣的壓力與勇氣-- 就如一個窮途末路的人只能抱著那個潘多拉的盒子--用以自衛。可是他難道不知道--抱著那根核棒一不留神燙傷甚至毀滅的就是自己。現實對於朝鮮來說實在太殘酷了--後面雖然是稱兄道弟的中國和俄羅斯--可是在歷史的記憶里,又何曾在骨子裡把自己當成平等的一員?比如中國在1992年承認韓國,1994年葉利欽宣布廢止俄朝友好友好合作條約的第一款--這些慘痛的記憶都讓朝鮮覺得中俄不可靠--可對面就是血脈相連,時刻對自己虎視眈眈的兄弟韓國--背後還有一個超一流段位的美國和九段實力的日本。在這樣的戰略環境里--朝鮮能夠怎麼做呢。      朝鮮選擇開發核武器--無非就是給自己一點安全感,同時增加一些要價的資本罷了。這兩點說來輕飄飄的--但卻是朝鮮最需要的。首先,目前朝鮮半島只是出於停戰狀態罷了--是停戰,不是終戰。既然是停戰,那麼只要需要,停戰協定隨時就會變成一張毫無意義的白紙。可是朝鮮要發展--首先是要確保一個安全的發展環境--以前冷戰時,雙方形成恐怖平衡,和平倒還靠得住。可是現在朝鮮背後空空如也,而前面的壓力卻是日漸沉重--說不定哪天早上美國的大兵就在平壤街頭看阿里郎。不發展,死路一條--總不能一直這樣不讓國民看電視,通電話,上互聯網吧。可是又不能頭上時刻頂著一把斧頭搞建設啊--那麼唯一的辦法是敲掉上面的這把斧頭。要想別人讓步--自己手裡得有「貨』,要也能一時半會唬得住別人--還有什麼比核武器還管用呢。朝鮮說它不想要核武器--我們可以百分之百的相信它--這玩意不是它能伺候得了的。可站在它的立場上,它必須要有這麼一個東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別人有所顧忌。當然,就那麼幾個核彈頭,可能還擋不住美國戰斧的幾次空襲--且核武器這東西,有時候還真是紙老虎--你還真打算靠它來吃飯過日子啊。唯一的法子就是把相關各方都拉過來--讓別人都覺得這東西炸起來--我是準備犧牲了,你們總也得受點輻射什麼的。大家一起來開會,那情況可比單獨面對美國人日本人可輕鬆多了。何況在這塊土地上,中國人,俄羅斯人可是和美國人拔刀見了血的。所以接下來雖然我們經常看到朝鮮把六方會談攪亂一下推遲一下--但它絕對是需要這麼一個平台的--如果六方會談沒有了,損失最大的就是朝鮮。      朝鮮開發核武器--針對的是美國--順帶讓日本人感到一些寒意。它最需要的是通過把核大棒放在六方會談里--讓美國人把那停戰協定換成終戰條約。可是美國人哪是那麼好糊弄--人家水裡火里討生活都不知道有多少春秋了,還被你這點小伎倆唬住了。所以目前雖然六方會談舉辦好幾年了,可是實在是曲曲折折 --因為局勢大家心知肚明。一個人如果要討價還價,要麼得它有實力,要麼得別人摸不著他的底--雖然朝鮮同志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可是即使摸不著你的底,可是你實力太差,別人照樣可以隨意拿捏你--因為即使是意外情況別人也承受得住。所以朝鮮在得了幾船重油之後,總是要被美國人調戲一番。當然,這樣的事情對於朝鮮來說是生死存亡的問題,而對於美國來說,頂多只不過是肘腋之疾罷了。所以這樣的遊戲註定是朝鮮必須得堅強的扛下去,而美國人倒是可以先把調子定高一點,然後慢慢的調整。      歸根結底,朝鮮這些舉措無非就是爭取一個好環境來發展社會經濟--估計韓國人和美國人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對它步步緊逼。其實我們想一想,即使美國人仁慈一點,放手讓朝鮮搞建設,搞改革開放。朝鮮的日子也很不好過,也很不好制定自己的戰略。這主要是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朝鮮已經落後太多,二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朝鮮還要直面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幾個大國,三是朝鮮國力弱小,沒有戰略迴旋餘地,禁不起折騰。就第一點來說,我們還記得在三十年前我們打開國門時--面對外面那花花綠綠的世界,是多麼的惶恐和不安啊。慶幸的是我們那時即使落後,可還是能看得到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的背影。可朝鮮呢--它相對我們已經晚了三十年,這三十年世界變化多塊啊--留給朝鮮的已經是一些模糊的身影--甚至僅僅是揚起的一些灰塵罷了。我們說所謂的後發優勢--那是要求你有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另外就是你與發達的國家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可是這兩個條件朝鮮並不具備,所以朝鮮要發展下去,還真有巨大的挑戰。第二點就是朝鮮在發展的同時,還要時刻提防別人的顛覆--而且敵人是離自己是如此之近。我們以前只是通過深圳那麼幾個有限的窗口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思想就有那麼大的震動和波動。可以想像,如果朝鮮一旦打開國門,該會在國內引起多大的震蕩--人民估計喊金主席萬歲都會是有氣無力的。思想控制與思想教育會是朝鮮遇到的有一個巨大難題。你總不能設計一種設備完全過濾外部的信息吧--那還談什麼開放與發展?在巨大的落差之下,要控制人們的思想與言論又談何容易,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只要有那麼一點由頭,美國人韓國人稍一點煽風點火,估計朝鮮馬上得變色。第三點也是承接第二點來的,因為朝鮮太小,根本就沒有什麼戰略的轉寰餘地-- 不象中國即使沿海出一點亂子也不怕,國家大--美國人也不敢赤裸裸的直接干涉。那幾個實驗基地弄不好關了就是--可朝鮮不同啊,人家就巴掌大的地方,亂起來馬上就是一鍋粥。所以即使將來朝鮮搞改革開放,也只能面向中國--要是對韓國--估計那三八線的鐵絲網還不如當年柏林牆牢靠。      所有的恩恩怨怨說來都是因為--分裂與統一。我們知道,朝鮮提出的統一方案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兩種制度,兩個政府」。客觀的說,這樣一個邦聯式的統一方案在目前是最可行也最為北方(朝鮮,中國及俄羅斯)所能接受的。可是美國和韓國估計不太樂意--畢竟太便宜朝鮮了,呵呵。朝鮮目前對內是加強控制,對外是--說得嚴重一點就是窮兵黷武--可是如果不這樣,它能怎麼辦呢。稍一疏忽,政權就沒有了。而且半島的統一關係到各方的利益--即使朝鮮不這樣 --外部力量也會促使它選擇一些比較極端的措施。      總的來說,朝鮮的前景是堪憂的。如果不開放促發展,那麼它只是會越來越落後,如果開放呢--那就要面對政權隨時被顛覆的巨大風險。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新聞說是朝鮮在逐步改革--可馬上不是銷聲匿跡就是無疾而終了。因為它必須小心翼翼--每走錯一步都會是致命的。可如果畏手畏腳的,又怎麼能做成事情?朝鮮處在一個兩難之中--進退對於它來說都是艱難而痛苦的。也許唯一的出路在於--中國需要朝鮮的存在--然後有步驟的朝中國開放,通過中國引進資金和技術,把自己發展上去。然後逐步把自己融入到國際社會中去--朝鮮雖然落後,但能開發導彈和核武器,還能發射衛星--證明工業和科技還是有一定的基礎,如果給它一個好一點的環境和機會,結果也不會令人太絕望--畢竟比非洲許多國家它是強多了。可即使這樣也是有巨大風險的--因為面對中國也是有落差的-- 而且在中國除了政治制度上還有些他們模糊的印記之外--至於經濟模式,社會生活都和他們視若洪水猛獸的西方沒多少差別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它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如果放到亞非拉別的許多國家,它還算是不錯的--即使比起古巴來都不差。一個國家越落後往往就會越極端--當然,朝鮮這樣一個國家還有一個文化與心理因素在裡面。畢竟別的國家日子不好過,總還是過得心平氣和。可朝鮮被「強盛大國」的包袱壓住了。它應該有一個切實一點的目標--可能如果不放這麼一個衛星鼓舞國人--人家整天餓肚子估計也懶得跟你鬧革命了。爭強好勝的國家總是自尊心比較脆弱--人也一樣了。      但朝鮮的領導人還是應該明白,再多的火炮和坦克對於人民來說遠不如麵包和黃油來得實在。即使是核武器,對於朝鮮這樣的國家往往也只有裝點門面的作用 --美國人面對俄羅斯上萬枚核彈都沒膽怯過--要它真的害怕你那幾顆還沒證實的原始炸彈,估計也不是現實。所以得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氣來--即使是有挑戰有風險,也必須馬上把國家發展的思路轉變過來--因為再過些年月,你家裡那些軍火庫里的東西都會是一些土槍土炮。我們有些人羨慕朝鮮同志的乾淨環境--其實人家也是不得已的,呵呵。很多事情我們不能光看結果--比如我們不喜歡貪腐,不喜歡獨裁--但如果真的實行多黨制,估計局面也是一團糟。兩害相侵取其輕 --慢慢來吧。可能以後社會經濟發展了,制度也慢慢變得穩定成熟,人們在選舉投票時估計也不會那麼喜歡用拳頭和磚頭說話,那也是國家民族的幸事了。      二、韓國      按著北南的順序,接著寫俄羅斯或者中國脈絡可能清晰一點。可韓國是朝鮮半島的兩個當事國之一,且地區形勢本就是犬牙交錯的,這樣寫可能不會那麼單調。      相對於朝鮮來說,可以多寫一下它的經濟。韓國是四小龍之一,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創造了經濟上的「漢江奇蹟」。但在四小龍之中,韓國的光芒並不那麼耀眼--主要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經濟發展也很快,金融業在全球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還有就是這個國家的廉政建設在全球為它加了不少分。至於香港,不但有新加坡那樣的優勢,而且經濟規模更大,同時在很長時間是外界通往中國內陸的橋頭堡,加上被英國人管理了一百多年,也備受西方的關注,所以「國際聲望」也是很高的。台灣嘛,一是在六七十年代亞洲四小龍同時起飛時,它還是走在前面的。加上因為台海問題時不時發作一下讓它也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幾年台灣因為當局過於強調政治鬥爭,且沒有很好的抓住大陸發展的時機,在經濟發展上失去了一些優勢,但它的基本面還是好的。尤其是金融比較穩健,高科技的發展也能跟得上世界的步伐,只要路子對了,還是有後勁的。      韓國目前的經濟規模在世界上排12位,但是它的競爭力卻是遠遠超過前面的俄羅斯、印度等國,在不久之後整體實力超過巴西、西班牙以及加拿大應該都是清理之中的事情。他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大國,汽車產量也排在世界第五位,至於高科技--我們都知道三星,LG,大宇重工等。韓國的經濟有濃厚的日本影子,就是國家扶植大企業大財閥,銀企關係比較密切。所以韓國也經常爆發一些日本以前發作過的弊病--總的來說,韓國的經濟還是比較成功的。當然,這與每一次韓國抓住機會是有關係的。以前趁著日本產業升級,就逐步佔領了空下來的美國初級產品的市場。等到經濟上了規模,加上中國大陸的發展,又及時進行了產業調整,並深化了和中國的經濟聯繫。韓國在金融危機面前總是搖搖晃晃的,主要是因為它的金融業和日本一樣本來是不夠健康的,但它又沒有日本那麼雄厚的家底,來了風暴自然只能處於飄搖的狀態。韓國人形容目前自己的經濟是夾在日本和中國之間的三明治,還是多少道出了韓國經濟所面臨的窘境。要擺脫這樣困境,只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同時加大研發力度。韓國人有幹勁,有危機感,團結精神也不錯,我們還是理應對它的經濟抱有信心的。只是這個國家的國民應該有更大的視野,有更開放的心態--一個國家如果有太強烈的悲情意識,也會束縛自己--同時妨礙與外界交流的。      我們熟悉韓國,可能更是多得是因為這些年來流行的文化上的「韓流」。其實韓流沒什麼新鮮的東西--都是儒家文化,連朝鮮文字發明才不過一百來年,有什麼值得大面積流行的呢。不過,這裡面有一支生力軍--就是喜歡韓劇的女孩子。韓國人的青春劇剛開始嘛--俊男美女看著還舒服,可多了就膩了。--畢竟巴掌大的地方,不是在濟州島就是在漢城,而且故事情節大多有相似性,演員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說這麼多其實只是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從韓劇可以看出--韓國人是一個善於想像,有一些虛無主義和空想主義的民族--所以覺得韓國人把各國的先賢們「注入」韓國血統是可以理解的,呵呵。朝鮮半島一直是中國的屬國,這對於朝鮮和韓國來說都是不願提及的。現在半島又是一個多事之地,夾在大國爭奪的罅隙里--如果沒有一點浪漫的情懷--面對現實會很痛苦,所以也要理解他們的處境。      韓國照樣要面對朝鮮戰爭、核問題及統一的問題。至於戰爭,他沒有朝鮮那樣的恐懼感和憂慮感。畢竟它自己的實力也不弱,同時背後有美國這樣的老大撐腰,底氣自然足。其實,朝鮮半島的情況和以前德國的情形很相似--都是冷戰的產物--同時都是同一個國家同一民族。所以,韓國要求德國式的統一也是有理由的。      朝鮮半島兩個主體的實力對比--是大大的往韓國這邊傾斜。目前韓國人口是朝鮮的兩倍--朝鮮的人均GDP算它每年1000美元,韓國目前是 20000多一點,這樣算來韓國的經濟實力是朝鮮的40倍--這個力量對比超過了以前東西德的力量對比。可是,它的兄弟朝鮮不象東德那樣有民主自由的傳統 --對於共產主義比較執著。而且朝鮮是家天下--不象東德那樣可以有多種的聲音可以發出來,民間的意志也有表達的途徑。所以朝鮮半島的問題不能完全套用東西德的模式來解決--畢竟歷史背景和現實情況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東西德的統一有蘇聯衰落急需西方援助這樣一個因素在裡面--同時蘇聯內部對共產主義也是迷茫得很。可現站在朝鮮背後的中國正處於上升期,而且一直視朝鮮為自己的禁臠和國之屏藩--在朝鮮問題上讓步的幾率比較小。      在這樣錯綜複雜的情況下要統一,需要極大的政治智慧、巧妙的手腕及非常的勇氣。我在寫德國篇的時候,就說過德國的兩次統一過程中所便表現出的智慧和折衝樽俎的高明手腕是值得那些尚未統一的國家學習和借鑒的。就拿第二次統一過程中德國的一些經驗來說就有:一、統一是一件極其複雜,細膩的活,需要超強的耐心。試想,平時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又是抗議又是驅逐代表什麼的--你要把它吞併過來,要革了人家的命,還不得做多少準備工作啊。所以得有耐心,一步一步把基礎工作做好,不要想著哪天早上就出現「君王城上樹降旗」的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些工作就是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法爭取對方民眾的好感和民族認同感--但又不能刺激對方當局;二、就是要搞好高層的關係,雖然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是在大多情況下,決定事情的是舟,而不是水。畢竟高層才是政策的執行者--而同樣的政策在不同的人手裡就有不同的效果;三、要正視現實,不管對方多麼不好多麼落後多麼民怨沸騰--不要想著哪天勞動人民拿著鋤頭推翻反動統治的好事,也不要一門心思想著周圍那些利益攸關的大國會發什麼善心,要在每一個階段有相應的因應策略,避免相關方成為統一的掣肘;四、就是要目標堅定,但也得有靈活性,要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對手--只有讓人家感到有尊嚴了,統一的阻力才能化小;五、就是要突出民族感情--統一問題當然是兩兄弟因為一些原因分家了--現在要再次走到一起來。要是你去統一一個不相干的國家--那就是侵略了。你談統一總得讓對方知道它在其中能得到多少利益,有什麼樣的好處 --並且在利誘的同時,還是要加強感情交流--血濃於水嘛;六、就是要有勇氣--統一的時期往往就那麼一瞬間,所以得有決斷力,要果斷勇敢。      上面的這些經驗都是許多學者研究多年了的--以前幾屆韓國政府也在依葫蘆畫瓢的實行。比如召開南北峰會,執行「陽光政策」等,表現得也還不錯。可是李明博一上台--就顯現出了商人的急功近利--而且有意無意的學布希的牛仔作風。唉,治國嘛,有時是需要商人的精明,但更需要的是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大氣。本來朝鮮還慢慢變得溫順了,被李明博這麼一逼,不知又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恢復南北的關係了。俗話說兔子逼急了也咬人--何況人家從來都不是只兔子,呵呵。      再說核問題,對這個問題韓國想來是心情複雜。首先它很憂慮很害怕--雖然朝鮮那幾顆核彈可能更多的是針對美國人和日本人--可是美國人就駐紮在自己的土地上啊--一爆炸受傷的還不是自己?而且打起仗來,估計漢城就成了一堆瓦礫--離三八線那麼近。辛辛苦苦搞起來的漢江奇蹟,估計幾頓飯的功夫就會煙消雲散。所以我們理解韓國和談的誠意--別人站著說話不腰疼,打起仗來受傷的還是朝鮮和韓國。但另一方面如果把朝鮮給招安了過來了呢--那麼豈不就繼承了朝鮮的核武器,自動成了核國家--免得以後要再去發展麻煩。一旦有了核武器,加上自身的經濟實力,那麼無論是面對中國還是日本,說話的嗓門都可以高几個分貝 --即使在和美國交流時,也不必那麼謙卑了。所以對於朝鮮的核問題,韓國是很矛盾,既驚又喜的。這也是為什麼韓國以前一直在六方會談里姿態比較低,態度比較曖昧的原因所在--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還有民族感情的因素在裡面。但現在李明博把做生意的這一套理念帶到國家外交方略中來--而且這人一直在西方工作,受西方的影響比較深。又由於從政是半路出家,對政治--尤其是國際政治的複雜性認識的不夠深刻。做生意自然得憑實力說話--其實有時也是需要謀略的,治國和處理國家關係就更需要合縱連橫的手段了。象美國那樣強大的國力,想完全憑實力解決問題都碰得鼻青臉腫的--你小小的韓國想硬碰硬的自個兒解決朝鮮問題,估計沒那麼容易吧。象韓國完全可以對朝鮮採取比陽光政策更友好的政策--現在主動權在自己手裡,有什麼好擔心的呢。只要朝鮮開放了--估計用不了十五年,就可以把朝鮮給和平演變過來,那時就可以就勢取事,豈不是好。可惜這一屆韓國政府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手腕都不是很高明,沒有長遠的目光--這也許是中國的幸事吧。 三、俄羅斯      一百多年以來,俄羅斯一直都是影響朝鮮半島局勢的一支重要力量。染指中國的東北後,這頭熊自然也看到了朝鮮這塊土地--連北方那種凍土人家都不放過,這個還算膏腴之地的半島自然更是充滿誘惑。可惜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頭和它一樣嗜血成性的海狼--和鄧小平同志說的一樣,歷史上中國人民在這倆強盜身上受的傷害最多。沒辦法,在日俄戰爭中,笨重的熊敗給了殘忍的狼,只好暫時偃旗息鼓,和日本共治咱們的東北。      最後到了二戰末期,蘇聯人終於逮到機會和美國人瓜分了朝鮮--並划出了著名的三八線。我們有時對蘇聯人在歷史上難得的仁慈友好姿態有些驚訝--居然就這麼輕易的退出了朝鮮--且是在美國人沒有多少表現的情況下。可能是俄國人的戰略重點不在亞洲--而是在歐洲,同時斯大林不想為了朝鮮打破那些罈罈罐罐。還有就是雙方已經有了協議,且金日成當時也在蘇聯人的掌握之中。所以後來即使全面爆發了戰爭,蘇聯人也沒有公開出面。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人在朝鮮半島沒有了戰略利益--應該說在冷戰時,分量還是蠻重的。尤其是在和中國關係破裂後,日本又在美國控制下--朝鮮勉強充當了一個不太稱職的戰略支點。俄羅斯人肯定也是鬱悶的--東亞人一直都是好欺負的,可為什麼現在中國人象個好鬥的公雞,而朝鮮人也不那麼聽指示--不象歐洲那些小兄弟,總的來說是很聽話的。那是因為它不了解亞洲的文化,不熟悉亞洲人的性格。儒家文化其實也不是什麼很軟弱的文化--只是因為喜歡當官,被統治者一教條化,就變得沒骨氣,整天想著光宗耀祖和數銀子。但還是有這些--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內在傳統在裡面。尤其是中國朝鮮因為獨立,一雪百年之恥,尤其看重自主與尊嚴。      就說現在吧--其實朝鮮對於俄羅斯來說,利益攸關度是比較小的--有時覺得還不如日本。想東歐和中亞那種心腹之地都被美國人染指了--這遙遠的東方份量相對就小了。但是在歷史上畢竟和朝鮮有友誼,在1961年蘇聯就和朝鮮簽訂了為期30年的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雖然在蘇聯解體後雙方冷落了一段時間,但葉利欽在被西方糊弄了一陣子之後,馬上想起了這個遠方的小兄弟,並逐步熱絡起來。在2000年2月雙方又簽訂了《俄朝友好睦鄰合作條約》,把哥倆好的關係又續了起來。而且那麼多冤家在裡面,自己不去趟一趟,錯過這樣的熱鬧實在是不應該的。同時在裡面多少也可以表演一下--不是主演,客串也是好的。和中國人敘敘友誼,和朝鮮朋友談談心,和山姆大叔講講價錢,在韓國人面前擺擺前朝老大的譜--順便讓日本人也清楚--北方四島可不是那麼容易拿到手的。一個人在世上,說來說去,大多也就是名利二字了--一個國家大體也是這樣。有了這麼一個露臉的機會,那是堅決不能錯過的。而且朝鮮也確實是想把它拉進來壯壯聲勢--人多了,聲音自然也多,一件簡單事情就會變得複雜,就會拖得比較久,討價還價的餘地就比較大--這正是朝鮮把俄羅斯拉過來的原因。      而俄羅斯呢,他之所以有這麼一股子勁--當然也不單是為了湊熱鬧露把臉。第一,它不希望朝鮮是有核武器的--誰希望自己身邊有這麼一個拿著致命武器的國家啊--哪怕是兄弟姐妹都不行--要命的啊;第二就是遠東是俄羅斯的軟肋,又直面美日軍事同盟--和日本人還有北方四島之爭。參加這麼一個會談可以顯示自己的力量,還可以拉近和中國與朝鮮的關係;第三就是維護半島的穩定,朝鮮半島要是打仗了,必然對俄羅斯造成衝擊。就那些難民衝過來也夠俄羅斯受的,不但遠東開發成了泡影,就是安置這些難民,維持秩序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第四、就是經濟方面的利益了。俄羅斯要開發遠東,要和東亞這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土地發展經貿往來,必須要想方設法保持這裡的和平與穩定啊--否則辛辛苦苦建了石油管道--一滴油也賣不出去;第五,就是防止朝鮮被敵對的國家所控制。想想看,一個統一的半島經濟實力強大,有核武器,後面還有如狼似虎的美國和日本--儘管最睡不著覺的是中國,可是俄羅斯也難受啊。所以俄羅斯來參加也是理所當然的--尤其是因為前幾年的忽視,俄羅斯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已經邊緣化了,如果再不積極一點,以後想發言都搶不到麥克風了。      朝鮮半島是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穩定的支軸,也是中美俄三國地緣戰略利益的交匯處,無論從哪方面說,俄羅斯的熱心參與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      四、中國      無論是從地緣戰略還是歷史沿革,或是現實需要來看,中國關注並介入半島事務都是理所當然的。歷史上中國和朝鮮並肩和外部勢力打了四場戰爭,其中三次贏了--中國也因此贏得了大國地位和國際聲望--至少也穩固了自身的統治。另外一場輸了,中國也因此失去了半島宗主國的地位,國勢也跟著江河日下。雖然興衰並非由半島勝負決定,但朝鮮與我們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這是毫無疑議的。      在歷史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和我們有這麼緊密的關係了。曾經一度我們的文化與制度,乃至文字與價值認同都幾乎是一致的。這些歷史的恩怨與糾葛大多人都是清楚的--就不多言了。所以我們幾乎每一次都是以一種的積極的姿態介入半島事務,不但有現實利益的考慮,也有兩個民族歷史感情摻雜於其中。      無疑,我們當前的最高國家利益是和平崛起--所有的政策--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應該為這個大的國家利益服務。可是大國崛起是一個內容豐富的過程-- 它對外表示國際地位的提升,贏得國際聲譽與威望,對內則是法治與制度的完善,人權與民主的進步,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而且崛起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過程-- 不是一個結果,這個過程也許還需要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因為你的崛起是相對整個世界而言,而你在進步的時候,別人也在發展啊。我們的崛起首先需要的是一個穩定和平的國際國內環境--朝鮮半島的風雲不但對這樣一個最大的利益有巨大威脅,而且極其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地緣戰略。我們每一次以主動的姿態介入半島的事務正是基於這種考慮。      我們是朝鮮戰爭的主要當事方,無論是當時的戰爭,還是停戰協定的簽訂,以及戰後和平機制的建設和維護,都不能缺少中國的參與。中國對於半島政策的立足點是維護半島局勢的和平與穩定。如果朝鮮半島戰火再起,中國不可避免的要捲入其中--如果戰場只是在朝鮮半島還好,戰火一旦越過國境那麼局勢就不可控制。不但我們和平崛起的宏圖付之一炬,就連國本也難免動搖。要避免戰爭,那麼一方面要約束好朝鮮,另一方面也要讓韓美清楚中國的底線--那就是如果是南方挑釁,那麼中國出兵是勢在必然(當然我們有《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出兵也有法理所依)。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使朝鮮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實力與處境,同時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要保持一定的援助力度。就是說不能使朝鮮太弱,或者崩潰--那樣的話只能加大中國的戰略負擔,對國內的建設造成衝擊。一旦戰端開啟,必有大量的難民湧入我國東北--這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方面考慮都是難以承受的。朝鮮太弱,就會使韓美有覬覦之心--我們現在主要是防這一點。畢竟朝鮮再怎麼發展也難得超越韓國的實力了。這些年金正日將軍也到中國跑了幾趟,看到自己那個強盛大國和外面的差距,估計要他主動大規模找南方的茬也不在情理之中。      關於核問題--想來中國和周圍的國家一樣--那是真的不願朝鮮半島有這麼個東西的。這東西放在自己枕頭邊總是不安全--哪怕是自己再好的兄弟也不成。兄弟也有反目成仇的時候呢--而且兄弟一不留神就被別人搶去了。想一想--在我們東北口子上放這麼幾顆核彈,心裡真是彆扭啊。可能有些人說美國人對準中國的核彈頭都夠毀滅咱好幾次了--還怕多放幾顆--話是這麼說,可是核武器本來就是一個心理戰武器。我們想想當年古巴危機--美國為了不讓蘇聯的核彈頭部署在家門口,不惜發出戰爭威脅。難道蘇聯要對美國實施核打擊非得在古巴那個島上才發射得出來?以及現在的美國圍著俄羅斯建反導系統的問題--那麼高難度的事情--加上俄羅斯那麼多導彈--還真防得住?可見,核武器就是毛主席說的紙老虎--它在發射架上做做樣子搞心理戰的作用最大--一旦發射了,還有幾個人怕呢,呵呵。而且朝鮮也不是俄羅斯美國啊,它的控制手段很簡單,制度遠沒有幾個核大國那麼成熟嚴密。一不留神導彈就飛出來了--飛到大海里還好--否則無論南方北方都是一場惡戰。      最後就是對於朝鮮半島統一的態度了--其實目前的情況下,維持低量級的對抗是符合中國利益的。當然如果以朝鮮那種邦聯式的方案統一是再好不過了的。如果是實質性的統一,那麼是絕對有損中國的戰略利益的。一方面朝鮮已經沒有力量進行統一,即使是它為主導統一,也不是一個好駕馭的主。如果還考慮到它有核武器,民族自尊心比較脆弱,喜歡冒險的特性(如朝鮮戰爭就是金日成冒險的結果),這樣一個國家對中國來說至少是不省心的。如果是以韓國為主導統一呢,那麼因為韓美軍事同盟的存在,加上美國和日本還有一個日美安保同盟,那麼中國的地緣戰略就一下變得非常惡劣了。所以中國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扶植北朝鮮,防止由南方主導統一。萬一出現北方崩潰的情況呢--那麼中國也應該和美國達成諒解。那就是南方可以接管北方的政權,但北方必須成為非軍事區。其實這樣也是不穩妥的--因為那紙上的東西誰信得過啊--當年戈爾巴喬夫不就是傻乎乎的相信了西方的承諾北約不東擴才讓德國統一了的嗎。現在可好,俄羅斯每天為北約這左一下右一下的騷擾弄得手忙腳亂。所以,這樣利益攸關的事情一般不要相信條約啊,承諾啊,協議啊什麼的。最好是以維和的名義直接出兵接管了北方--至少也是和美國共同管理。要不這樣,哪天長白山的那頭就可以看見美國佬的雷達站了--這樣我們估計去旅遊都沒心情了。      可以說在朝鮮問題上,除了朝韓兩個當事國之外,中國牽涉的利益最大了。歷史上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將來也必然還是這樣。雖然中朝在五十多年間關係發展有過曲折--但大體上還是維持了比較緊密的關係。這其實不是什麼同志感情了--是彼此的需要把兩者綁在了一起。我們應該在保持對朝鮮比較大力度援助的基礎上,還應該鼓勵朝鮮逐步改革開放。一個貧窮落後的朝鮮照樣是一顆定時炸彈--所以我們有義務幫助朝鮮穩定和發展。就如當年美國為了西歐的穩定,推出 「馬歇爾計劃」一樣。我們完全有力量把朝鮮拉起來--付出比較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多了幾百公里的戰略空間,也多了一個有戰鬥力的小兄弟--這不是金錢能衡量的。在台海問題還不明朗的情況下,牢牢把握朝鮮半島的主動權對中國來說尤為重要。      當然,除了傳統的利益之外,對於地區穩定的大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也是目前中國考慮半島問題的重點。東亞地區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區域,如果以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在2020年左右會成為世界經濟最強大的地區。考慮到儒家文化在東亞地區的統治地位,隨著經濟的崛起,綜合實力的增強,華夏文明必然再一次以王者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可是一旦朝鮮半島出現戰爭,這一切都將成為泡影。即使是基於現實經濟方面的考慮,我們也必須保證朝鮮半島的穩定。目前中韓雙邊貿易額超過1500億美元,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的貿易對象國,而韓國也是中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這樣的緊密的貿易合作關係,決定了雙方經濟上的共榮共辱。另外,我國也是朝鮮的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是朝鮮對外經濟交往最主要的通道。而一旦朝鮮決定改革開放--那麼,那裡也是一個方便的比較大的市場。所以即使是因為經濟因素,我們也是必須維護地區的穩定與和平。      所以,無論是從地緣利益、歷史感情、國家戰略,還是經濟發展與區域前景等方面考慮,都註定中國不能做朝鮮半島問題的旁觀者,而應以非常主動的姿態的化解危機,並引導事態的發展朝我們有利的方向發展。 五、日本      歷史上的朝鮮半島之所以成為多事之地備受關注之地--可能最多的在於有日本這樣一個國家。除了那次有名的抗美援朝戰爭之外,我們知道的朝鮮故事大多和日本有關。在日本篇里說了日本是一個在汪洋大海里的國家,時刻面對颱風、海嘯、地震與火山這樣毀滅性的天災--恐懼與孤獨時刻伴隨著這個民族。這種恐懼與孤獨又時刻促使或壓迫它尋找更安全與廣闊的天地--還有哪裡比對面的那片大陸更好呢。要征服大陸,必先征服朝鮮--朝鮮總是這樣的不幸,因為它不幸不在於是一個強大中央帝國的屏藩--而在於它被視為通往這個大陸國家最好的跳板。      有時覺得很有趣--按理來說朝鮮這樣的國家應該是極易成為一個海洋國家的--可是因為中國的影響,卻不折不扣的成為了一個大陸國家。可見文化的力量有多大--為什麼不多受那更加內陸的少數民族的一些影響呢--比如匈奴、突厥、契丹及女真。那樣至少也勇武許多,也不會一直以來不是被這個征服,就是被那個欺負--真是難為朝鮮了。      遠的就不談了,就說最近的這次朝鮮戰爭吧。雖然這次朝鮮戰爭日本沒有直接參戰,但對於日本的影響還是很深刻的。應該說的是--日本是朝鮮戰爭的最大受益者。首先,因為朝鮮戰爭中美國人的採購,使得日本的經濟擺脫了困境,並在此基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次是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使得中國失去了統一的好機會--而中國的分裂就大大減輕了日本的戰略壓力;第三就是第二點的延續,因為中國的分裂,使日本成為兩岸爭奪的受益者--不但免除了巨額戰爭賠償,而且在以後還可以台灣為籌碼來牽制大陸。第四、因為朝鮮戰爭造成的分裂和冷戰對抗的結果,使得美國在東亞更加倚重於日本這個支點--這大大增加了日本的戰略分量和話語權。可以說,朝鮮戰爭是上天給還在戰敗陰影下掙扎的日本最好的禮物--如果沒有朝鮮戰爭,日本人估計每天就只能吃生魚片了。      無疑,日本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一個受益者--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了日本總是在六方會談里搗亂了。朝鮮半島鬧得凶--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對日本是好的:一、目前中國的崛起是東亞地緣格局劇烈變動最大的因素--這給日本以巨大的壓力。朝鮮半島亂,那麼就會牽扯中國的力量和注意力。那麼對台海以及釣魚島投入的力量自然就小了,這也相應的減輕了日本在這個方面所受的壓力;二、朝鮮半島不穩定,那麼一方面朝鮮和日本討價還價的資本就少了,另一方面從長期來看在獨島爭奪方面對韓國是一個不利的因素;三、朝鮮半島出問題,那麼勢必影響中美的關係,而加強日美的同盟--這也是日本樂意看到的;四、日本可以朝鮮發展軍力為借口,大力加強軍事建設--為將來成為政治大國打好基礎。所以,一個不穩定的朝鮮可以消耗中國,朝鮮,韓國和美國的精力,而日本卻幾乎受不利影響很小,獲益良多。      當然,我只是說日本希望看到一個不穩定的朝鮮半島--但一個戰火連天的半島卻是對日本不利的。畢竟現在的戰爭不是五十多年前了--現在的戰爭不再只是步槍加手榴彈,而是衛星加導彈。何況現在朝鮮還有了核彈頭--雖然射到美國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打到東京應該還是沒問題。何況無論朝韓,都對日本心含怨恨。如果兩個國家都要毀滅了 --要拉一個墊背的--無疑是日本了。所以日本希望的朝鮮半島爭持是有限度的--太激烈了就會燒到日本自己。尤其是朝鮮的核問題--那個滋味全世界就日本人嘗過--估計也是記憶深刻。而每次朝鮮都是沒頭沒腦的對著日本亂罵--估計要是發射核導彈,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一衣帶水的冤家。可見,除了韓國對核問題有些矛盾以外--大夥都是不希望朝鮮發展核武器的--誰希望自己的鄰居有這麼恐怖的武器啊。當然--每一次日本人好像都是理直氣壯的--人家是唯一挨過核轟炸的受害者嘛--估計它這麼一「自豪」的時候,壓根就沒想過自己為什麼挨那麼惡毒的一頓揍。      既然朝鮮半島可控的對抗對日本最有利,那麼朝鮮局勢的和緩--甚至統一那就對日本大大不利了。一是中國可以騰出不少力量用於台海和釣魚島。而一個統一的朝鮮--即使是一個鬆散的統一國家也會加大對日本的壓力。朝鮮半島緩和了,美朝的關係就會熱絡起來--中美關係也會加分--冷落的就是日本。所以,日本是最不願看到朝鮮半島統一的--無論是朝鮮或韓國來統一都一樣。      所以,即使不寫美國了,我們也知道六方會談要談出一點成績來,那是何等的艱難啊。大家心裡都有那麼一個小算盤--還有一個根本就不那麼遵守國際秩序安排和慣例的朝鮮在裡面。其實,你要一個國家接受你的理念,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把它拉到自己的圈子裡來。以前中國是很偏激的吧--就因為開放把自己的經濟與意識和外界接軌了,所以慢慢的變得身段軟了,調子低了。為什麼美國和韓國不給朝鮮這樣一個機會呢--估計日本是最希望韓美對朝強硬的。      六方會談還會進行,朝日還會爭吵--日本還會不停的談自己的「核受難」經歷,還會要有板有眼的和朝鮮人談人質綁架的事情。那麼我們就耐著性子慢慢看熱鬧吧--畢竟我們也是一方主角,也需要這麼一個舞台提高知名度,展現自己的力量與手腕。      六、美國      用美國這個在全球呼風喚雨--每個旮旯里都有其利益的唯一超級大國做結尾吧。二戰以來,每個大一點衝突的地方都會有美國的身影--就如以前每一場衝突都看得到英國的影子一樣。超級大國嘛--就是影響無處不在,別說朝鮮的核武器,就是中國西部牧民多產了幾隻羊估計都是事關美國利益的--因為會影響世界肉類的價格嘛,呵呵。我們以前對美國的那一套很是不解和憤怒--好象這個世界每一件事情都與美國利益相關的。現在我們和世界的融入度深了,也慢慢的理解--外面確實有許多的東西都是和我們密切相關的。比如非洲的礦產、中東的石油、拉美的木材以及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都事關中國的利益--如果我們哪天也和美國一樣到處有軍事基地,到處有企業,到處有外出的國民,那麼應該也是會很硬氣的說--某某某關係中國的國家利益,爾等處理須小心才是。      應該來說,美國介入朝鮮半島事務起因並不壞--和蘇聯在三八線附近平分朝鮮。然後和蘇聯協議退出來,讓朝鮮人民自我選擇。那時美國和蘇聯的重點都在歐洲--連本來劃在美國陣營里的中國都丟了,估計朝鮮那彈丸之地一時之間也沒提起美國多大的胃口。而且朝鮮後面站著一頭兇猛的北極熊,硬碰硬的解決問題於己也不利,加上南方的實力比北方雄厚--讓他們自己選擇最後結果還好一些。可是它沒想到紳士一般的李承晚先生就一銀樣蠟槍頭,還沒兩三回合就被老金同志揍得找不著北。在那時的常規戰爭下,士氣真的很重要啊。等到被壓迫在半島東海岸那狹窄的小塊地方時--政客和將軍們才回過神來。如果共產主義統治了朝鮮半島,大陸又統一了台灣,那麼日本估計也守不住。加上越南也是打土豪分田地幹得正歡--一旦得逞,那麼鬥志高昂的人們一定會把革命的火種傳播到整個中南半島和印尼群島。用不了幾年時間,美國在西太平洋要找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所以無論是從全球的大戰略還是新當老大要拿點威風出來服眾的考慮,美國毫不猶豫的拿朝鮮來祭旗。要知道當時的美國是多麼的強大--工業產值超過全球的一半,黃金外匯儲備佔全世界的70%。這個時候來摸老虎屁股,真是找死啊。不幸的是,朝鮮摸了老虎屁股,連帶中國也遭了災--那道淺淺的海峽從此便成了中華兒女心中一抹深深的傷痕。好在這時和美國比起來,簡直還是拿著燒火棍的中國體現了未來王者的風範,硬是用血肉之軀擋住了美國大兵的飛機和大炮。也許就是從這時起,美國的政治精英預感到--這個孱弱的國家終歸有一天是要硬朗的站在自己面前展現肌肉。      美國最終介入半島事務,無疑是當時冷戰對抗的需要。朝鮮與中國的東北和俄羅斯的遠東相鄰--有這麼一塊理想的前進基地,中國的首都和俄羅斯的海參威都處在美國戰機的鳥瞰之下。而且有了朝鮮半島就可以和日本、台灣和東南亞串起來把中國圍得死死的--事實上我們現在都能感到這種戰略上的壓迫和束縛。我們之所以總是強調台灣問題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即使不懂地緣戰略的人看看地圖都知道,如果失去了台灣--中國的海軍永遠都只能算是一支海岸警衛隊。駐軍韓國,一方面可以對朝鮮形成巨大的威懾,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日本。我們一些人因為這幾年多生產了一些鋼鐵和水泥,還有襯衫、玩具、聖誕樹什麼的,就覺得已經恢復了天朝以往的榮耀。其實只要有一點點現實的憂患意識,就會知道我們的戰略環境是多麼的不容樂觀。      朝鮮戰爭其實是中美這兩個現實中的王者和未來可能的王者之間的一場直接而殘酷的對抗。考慮到當時中美實力的差距--這場對抗事實上是中國勝了。我看到現在一些文章--好像還在秋後算賬一般的否定朝鮮戰爭的勝利或者根本否定這場戰爭。呵呵,都不知怎麼去駁了--就如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使盡全力和一個二三十歲身強體壯的拳王決鬥,最後打了一個僵持的局面出來--我們說是誰贏了呢。還有一些人很是無知的老是去比較中美兩國在戰爭中的傷亡--這不是很無知和無聊嗎。一場差距那樣大的決鬥,你沒有被消滅,而且還得到了一個相對滿意的結果,你還想受的傷比別人小。這樣的人估計是義和團的粉絲--以為每個中國軍人應該都練了凌波微步、鐵布衫和乾坤大挪移才對。      目前美國對朝鮮半島的態度、定位和戰略目的基本上還是以此來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美國自然是希望朝鮮半島是統一的--以當前的實力對比,統一隻會是在南方的主導下進行。到那時,美國大兵就可以時常在鴨綠江和長白山搞搞演習什麼的--而相應抗議的對象就成了中國。而且中國北海艦隊的壓力馬上就重了許多--一年一度的韓美軍事演習就會讓人大傷腦筋。那些還在質疑我們是不是該打那場戰爭--或者現在是不是該支持北朝鮮的人應該學著長大了--至少是要不死啃書本了,呵呵。難道非得韓國和美國的戰艦飛機直逼我們的國門--感到如鯁在喉的時候才感到有這麼一個戰略屏障的好處嗎--可那時一切都晚了。就拿韓國來說吧,現在還沒統一,就在考證長白山是他們的領土,更甚的是好象還要恢復高句麗的領土範圍--那不是要把咱東北全拿去嗎。我們的一些同志用主席的話說是生於大院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不知道這個現實世界的兇險的。      即使一時不能使半島統一,美國也會保持對朝鮮的巨大政治軍事壓力--這種壓力會通過朝鮮傳導至中國。所以朝鮮想以核武器來 「訛詐」美國簽和平條約,估計沒那麼容易,呵呵。當然,美國也是不願朝鮮有核武器的--雖然一時半會朝鮮的核武器還威脅不了美國本土,可是它有十萬大兵駐紮在日本和韓國--這些可都是核武器的好人質。所以,美國人想解決朝鮮核問題還是誠心誠意的--為了自己的安危,誰做事不是出於真心呢。所以說到底,朝鮮核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問題--因為大家都不願有核彈頭這東西嘛。目標有了,只是價錢有待商量罷了。      只要有中國的支持,朝鮮的紅太陽不是真的病入膏肓,那麼朝鮮還是可以支撐一些日子。既然如此,那麼就只能把半島的局勢弄得緊張一點--這樣對美國是大大有利。一方面使得朝鮮不能靜下心來搞經濟,而必須把大量的財富精力投放在軍事上,這樣無疑總會是可以把朝鮮拖垮的。還有就是朝鮮半島緊張,中國也不敢大意啊,也必須把一些原本可以投放到台海等別的地方的力量放在東北,這樣就可以牽制中國。另一方面,朝鮮的緊張局勢可以拴緊韓國和日本,使它們增強對美國的向心力。所以不要奢望美國會放棄朝鮮半島--永遠不要,因為它是對付中國的一張好牌--就象台灣一樣。      所以,朝鮮問題還是會僵持下去--因為它太複雜,牽扯麵太廣,有相關利益的國家太多,這樣決定事情只會在拉拉扯扯中慢慢的前進。朝鮮問題比台海問題還難以解決,需要更多的耐心。目前南方相對來說形勢有利一些--也主要是實力的支撐。所以,我們應該使朝鮮半島至少在十年里是穩定和平的--也許到了了那個時候我們的實力有了提升,那麼迴旋的餘地大了,面對的壓力就相對變小了。
推薦閱讀:

婉林隨筆集粹之五[18則]
健身房經營者跑路後的一些反思
第三城市求生手札(貳)——擺渡
外星人:「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心情隨筆55

TAG:朝鮮 | 朝鮮半島 | 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