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諸子百家

「子」是古代特別是先秦時期社會對一類人的尊稱,即稱謂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所謂「諸子」,即各位或眾多有道德、有學識的人們;「子」一般置於百家姓的姓氏之後作為表字,如孔子、孟子等,他們被合稱為「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出現和發展起來的——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一些有思想的學者們周遊列國,為諸侯出謀劃策,發展到戰國時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一般意義上關於百家的劃分,最早源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將百家首次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六家。

西漢時期的大學問家劉向之子劉歆在《七略》(中國最早的一部圖書分類法和最早的典籍目錄)中,又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上,增「縱橫、雜、農、小說」等為十家。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襲劉歆,並認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後來,人們去「小說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

現代歷史學家呂思勉(1884年—1957年,今江蘇省常州市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在其代表作之一的《先秦學術概論》中,再增「兵、醫」,他認為:「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也。」

所以,諸子百家並非真的有一百家學說,而是言其多也。狹義的諸子百家主要指春秋戰國時期,而廣義的則還包括了漢代。

諸子百家的主要人代表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莊子、列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許行、告子、楊子、公孫龍、惠子、孫武、孫臏、張儀、蘇秦、田駢、慎子、鄒衍、晏子、管子、鬼谷子等等,他們在兩三千年前的深邃思想,給後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直至今天還在我們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與影響。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流派,所倡的「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能,並以之積極辦學。

儒家為華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春秋時期孔子創立的維護周禮的儒家學說,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儒家學派在秦始皇時期因「焚書坑儒」遭受重創,而後漢武帝時期因「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復興,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立長期佔有統治地位的學說,為維護皇權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南宋時期奉行程朱理學為主流的儒家學說,明代王陽明則發展為心學。

在政治上,儒家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諸侯間爭奪財富和土地的戰爭頻繁激烈,導致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道家最早見於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最初也叫道德家。從廣義上來說,道家主要分為老莊派、黃老派、楊朱派三派,其中老莊派以大道為根、以自然為伍、以天地為師、以天性為尊,以無為為本,主張清虛自守、無為自化、萬物齊同、道法自然、遠離政治、逍遙自在,政治理想是小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體現了「離用為體」的特點,因此成為了歷代文人雅士遠離殘酷現實的精神家園。在唐朝統治時期,道家地位有所上升,與儒家、佛教一道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指導思想。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主張「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即倡導依法治國,故稱之為法家。其理論先驅是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等人,到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等人則正式開創了法家學派。

法家在經濟政策上主張廢除井田制,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在政治上主張廢除分封制,設郡縣,實施君主專制,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在思想教育方面,主張禁諸子百家學說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國主持了以法家思想為基礎的變法運動,並迅速獲得巨大成果,促使了秦朝這一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建立。

波詭雲譎的春秋戰國時代,軍事鬥爭是諸侯間爭霸的主要手段,如何克敵制勝,如何以少勝多,如何以弱勝強,如何出其不意,如何恰當地使用武力,都是當時人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於是兵家應運而生了。

兵家的重點在於創造一套兼具理論性更富實踐性的戰爭指導法則,其創始人是孫武。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戰國時期有孫臏、吳起、尉繚子、白起等人,現存兵家經典著作有《黃帝陰符經》、《三略》、《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等。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後世甚大,為中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孫子兵法》甚至為很多現代國家頂禮膜拜和借鑒使用,視之為戰爭藝術法寶。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也叫墨翟,提倡「兼愛非攻」。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子故里在今山東省滕州市,那裡還曾出現了著名的魯班(公輸班)。墨子出身貧苦,卻具有天才般的科技知識,在先秦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這個閃耀著科技光輝的學派為後世中國科技發展起到了先導性作用。

墨學在春秋戰國時期影響很大,曾一度與儒家並稱「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去世後,墨家分裂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流派,到戰國後期又匯合為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縱橫家主要活躍於戰國時期,創始人是鬼谷子,學說集成為《鬼谷子》(又名《捭闔策》)。縱橫家實踐中的代表人物為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縱橫家因戰國時蘇秦、張儀等人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而獲得巨大成功,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

縱橫,是合縱與連橫的統稱。戰國時期,七雄爭霸,以南與北合作結盟為縱一致抗秦,以西與東聯結為橫以秦為中心,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

此外,雜家、醫家、小說家、陰陽家等都各自形成了鮮明的理論,對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其影響綿延至今。


推薦閱讀:

道家簡介|諸子百家之--道家 ②
墨家哲學體系
先秦諸子百家典籍簡述大全
深寒之花 :男人間終生不渝的情義生長在什麼季節?
諸子百家 聽雨軒sjh

TAG:諸子百家 | 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