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談問答》之二
居士15:去年五月隆波對我開示說:「不是太松,就是太緊,要走中道」,想請教您,我的情況好些了嗎?
隆波:自己看得出來嗎?
居士15:看得出來。
隆波:看得出來就對了,接下來,開發智慧——看見一切無法永恆,一切掌控不了。
居士15:好的。
隆波:不斷觀照,如果散亂,就修習寧靜,你仍然非常散亂。
居士15:是的。
隆波:因此需要加強禪定——奢摩他。
居士15:好的。
隆波:要讓心一段一段地休息,心如果沒有得到休息,會覺得非常苦。
居士15:好的。
隆波:會非常苦的。
居士15:是的。
隆波:修行苦嗎?
居士15:很苦。
隆波:如果苦,先暫停一下,練習獲得寧靜。
居士15:好的。
隆波:讓心舒坦之後再來修觀。
居士15:好的。
隆波:只是一味地開發智慧而禪定不夠,就會很苦。
居士15:是的。
居士16:頂禮隆波,我早中晚都會經行,這星期的經行差不多有一小時,經行到快要睡著了。
隆波:嗯,很好。
居士16:怎麼做都緩解不了,但我依然不斷地觀照,繼續經行,甚至跌跌撞撞快要睡著,控制不了它。
隆波:嗯,很好,隆波曾在經行的時候撞到牆。
居士16:經行的初期會很清醒,接近一小時的時候,頭暈暈乎乎,彷彿吃了感冒藥似的昏沉不已,想請隆波開示,應該如何做?因為剛剛發生在這個星期。
隆波:不需要做什麼。快要睡著,就知道快要睡著。
居士16:是的,但是實在走不動了。
隆波:不行就站著不動,如果站著會摔倒,就坐下。
居士16:快要摔倒了,於是改為坐著。
隆波:嗯。
居士16:坐著繼續修行,很快就睡著了。
隆波:是的,隆波在1984年7月出現過類似情形,即便是雙盤,痛得要命也會睡著,經行也會睡著,做什麼事都會睡著,怎樣都解決不了。
居士16:怎麼都解決不了。
隆波:那時剛好去羌邁開會,於是拜訪隆布信長老,問長老:「我的修行不知道怎麼了?從未這樣過,一直是睡著的。」長老開示說:「知者,知者,有什麼好懷疑的,繼續修行吧,在這個安居期間,你就會得到寶物。」長老只是讓我繼續用功,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居士16:昨天在經行以前,先合掌頂禮,然後供養佛陀,平常也是每天以修行供養佛陀、祖師大德、隆布敦長老,還有隆波,昨天經行之前合掌頂禮……
隆波:嗯。
居士16:最後居然沒有睡著,非常清醒。
隆波:噢,清醒也好。
居士16:是的,只有昨晚才是這樣,隆波。於是來請教——如果今天又睡著了……
隆波:別擔心,別擔心,睡著就睡著,醒來接著修行。
居士16:但睡著了就無法繼續修行,坐下來又會被迫睡著,有時也知道,不斷在觀照。
隆波:心修行一段時間以後需要休息,就會出現厭離的狀態,一旦厭離,你無法入定,心就會自行解決——以睡覺代替入定。
居士16:那就放任其睡著嗎?隆波。
隆波:不是放任,而是阻止不了它。不是任其睡著,倘若放任其睡著,你會放棄修行去躺著睡覺了。你有在修行,而它會睡著,你阻止不了。別擔心,不斷修行,心有了力量,就睡不著了。
居士16:無論坐或走,都不斷修行,其它隨它去。
隆波:對,毫不關心,昏沉就昏沉,去修行。
居士16:好的。隆波還有其它什麼開示嗎?
隆波:只是這樣都已經很多了。
居士16:頂禮隆波。
隆波:只是這樣就一直有事可做了。
居士16:頂禮感恩隆波。
居士17:頂禮隆波,我幫兒子做禪修報告。
隆波:你的兒子想要做禪修報告嗎?
居士17:他以前粘著於緊盯,現在可以開發智慧了。
隆波:你的兒子嗎?
居士17:是的。
隆波:然後呢?
居士17:他想知道他修的奢摩他——觀呼吸,他害怕繼續觀下去,會變成緊盯。
隆波:嗯。
居士17:不知道現在能夠這樣觀呼吸嗎?
隆波:試著修給隆波看看……稍微增加一些奢摩他,如果扔下奢摩他,心會散亂。散亂了,就會觀不起來,會一直跑掉。因此,再回去觀呼吸,然後及時地知道心,呼吸以後,及時地知道心——心跑掉,知道;心寧靜,也知道。這樣頻繁地訓練,現在的禪定不夠。
居士17:哦,最近他一直看見死亡。
隆波:嗯,就是這個,心已經被掌控了。
居士17:隆波曾經開示:繼續學習,學得越深越好。但問題是讀書時,聲音進來好像是聲波,不曉得內容。
隆波:嗯,因為心的定力太深了,需要出來了解世間法,需要走出來了解,那是一味地抓住「聲音就只是聲音」的境界了。
居士17:是的。
隆波:根本聽不懂。
居士:是的,根本聽不懂。
隆波:需要訓練——在這個時段聽講,就要用心聽懂;在那個時段要觀真實性所緣,聲音是真實性所緣,沒有含義,只是高高低低的聲波。
居士17:他本人講,如果要了解什麼,就需要有聲音,然後需要有文字或畫面,才能抓住畫面。
隆波:哦,那是思維,平常人的思維呈現的是畫面。
居士:嗯。
隆波:對有的人來說,思維就像說話的聲音一樣,也有些人覺得思維是文字。
居士17:嗯。
隆波:比如佛陀,把佛陀畫出來,那是心的習慣。
居士17:若在課堂上練習,隆波有什麼指導嗎?
隆波:用功學習,用心學習,如果心對所學的沒有興趣,就會逃進禪定,那是不會聽懂的。
居士17:再請教——他想知道現在的修行該如何改進?
隆波:增加一些寧靜方面的訓練。
居士17:透過與呼吸在一起?
隆波:對,然後及時知道心,而不是與呼吸在一起後靜如止水,與呼吸在一起後,心跑去想,知道,心跑去想,知道。
居士17:應該做固定形式的修行嗎?
隆波:這就是固定形式。
居士17:每天練習?哦,好的。
居士18:頂禮隆波,一年以前我曾向隆波做過報告,最後一次是禪坐後身體消失。
隆波:很好啊。
居士18:隆波曾經開示,這輩子蘊再也不會聚合了,從那時起,真的看見身與心是不同的部分,完全是分開的。
隆波:對的,它們完全分開。
居士18:各有各的職責。
隆波:對的。
居士18:有一天念經——看見嘴巴與想著經文的心不一致。
隆波:對的。
居士18:於是嚇一跳,還有另一個狀況,開車的時候在聽隆波的CD,聽到隆波說:這個身體不是「我」,它是某種什麼東西。然後心就真的感覺到這個身體是某種什麼東西。我不曉得這是怎麼回事?
隆波:嗯。
居士18:這說明心已經看見了,對嗎?隆波。
隆波:對,根本沒有語言可以解釋那究竟是什麼。
居士18:平常只是看見胳膊是一段,腿是一段之類的。
隆波:嗯。
居士18:會看見一段一段的,然而那天是感覺到全身。
隆波:那是智慧。
居士:哦,是嗎?
隆波:你生起了智慧,已經明白整個身體都不是「我」。
居士18:還有一種狀態——我去學校,他們在唱國歌,而我的心好像完全空了。
隆波:嗯。
居士18:彷彿自己沒有看見人,什麼都沒有看見。
隆波:嗯。
居士18:這個說明……
隆波:心有了禪定。
居士18:是禪定嗎?
隆波:對。
居士18:但是心還很散亂,隆波有什麼要開示嗎?
隆波:你已經知道了修行的核心,散亂就去修習寧靜。
居士18:好的。
隆波:有了力量就接著觀照,不要追求只讓心寧靜得久久的狀態,那是浪費時間。
居士18:好的,現在是觀身移動,心走神而跑掉,知道;一旦覺知了,也知道,就是這樣。
隆波:對,觀下去直到心生起領悟。
居士18:好的。
隆波:它會自行頓悟。
居士18:好的,現在的知道還是夾雜著對身體的執著,因為已經開始經常看見——這個身體是某個什麼東西,那時感覺非常傷心,好像心在造作說:噢,真的不是「我」嗎?
隆波:對,不是「我」。
居士18:嗯,現在感覺這個世間是苦,隆波。
隆波:嗯。
居士18:就這樣不斷用功?
隆波:別讓心萎靡不振就行。
居士18:好的。
隆波:一旦看見了,心有時會萎靡不振,如果萎靡不振,就去修習寧靜。
居士18:感覺自己會悲憫他人,悲憫其他眾生。
隆波:生起悲憫是沒關係的。如果心覺得悲傷了,不要投降。
居士18:好的,感恩您!
居士19:我已經一年多沒有做過禪修報告了,想要報告禪修進度與請教禪定方面的問題。最近的修行能夠覺知得更微細,稍不順心就能看見,比如自己放東西之後,沒有放在自己想要放的地方。
隆波:嗯。
居士19:稍有不順心,或接觸後貪慾生起,也能看見,比如看見圖像等等的,「觸」也看得見,前天感覺非常苦,一旦看得多了,就感覺它苦。
隆波:嗯。
居士19:胸口這裡被逼迫的苦,有時需要轉換注意力,否則受不了,太苦了。
隆波:受不了是可以轉換的。
居士19:好的。
隆波:去修習寧靜。
居士19:好的。
隆波:有了力量再繼續觀照。
居士19:是的,於是我修習禪定,以前請教過隆波,隆波好像讓我觀身,以呼吸作為臨時的家,然後觀心的跑掉。我修行之後太過於緊盯,非常苦悶,現在轉成觀照光明,類似於讓知者與光明在一起,然後看著身體呼吸,覺知身體呼吸,看見心迷失去想,知道迷失去想了,感覺輕鬆起來,這樣練習,行嗎?
隆波:修給隆波看看……覺性太弱了。
居士19:嗯。
隆波:痴摻雜了進來。
居士19:哦,這樣覺性太弱,對嗎?
隆波:對,痴已經摻雜進來,太昏沉了。
居士19:嗯,隆波建議怎麼做比較好?
隆波:稍提起一點覺知的力度。
居士19:之前觀身呼吸後,太過於緊盯,感覺憋悶,現在又太輕了。
隆波:對,心不是真有禪定,會不斷地跑。
居士19:嗯,那麼隆波要我回去繼續觀呼吸,但要比原先稍微輕一點?
隆波:對,取決於用心——要讓它舒服些。
居士19:好的,隆波有……
隆波:去觀光明,心往外送了。
居士19:嗯。
隆波:你以為自己在開發智慧——以為看見了生滅之類的。可事實上心沒有歸位,沒有真的在開發智慧。
居士19:嗯。
隆波:心是散亂的。
居士19:好的,我還有其它地方卡住嗎?
隆波: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
居士19:好的,感恩您!
隆波: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原計劃是講法半小時,現在已經一小時了。大家都非常精進地舉手提問,眼睛都看花了,好像雨後春筍,漫山遍野。
居士20:頂禮隆波,最近我看見煩惱習氣,嗔心與不滿是最頻繁的。
隆波:很好,就是這樣,如其本來地知道,不斷觀照,不干擾,不阻止。嗔心要生起,心會悲傷,等等的,只是知道,只是看見。
居士20:最近有法喜的時候,好像心被撞擊。
隆波:對,但是那樣不好,任何一種情緒——包括法喜,都會給心增加負擔。我們的職責就只是知道,就只是看見,別對它們滿意或不滿意。心在大部分時候是不滿的,看得出來嗎?什麼時候有情緒起來了,全都是不喜歡。
居士20:是的。
隆波:你屬於嗔心型,嗔心型的人,容易修行,容易看見苦。繼續用功,你正在練習的方式已經很好了。
居士20:感恩您。
隆波:噢,請大家回家吧。
推薦閱讀:
※佛學問答(三)
※紅樓夢基礎知識問答
※南開金融學院周愛民(金融工程學,計量經濟學) 在線訪談問答匯總
※净空法师香港問答(21-30集)
※李白《山中問答》(一作《山中答俗人》
TAG: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