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書法藝術的理解與欣賞
中國書法是漢字藝術的一大主體,它是中國文化思想最凝練的物化形態之一,更是中國人文歷史中的一部分文化遺產,也是東方藝術靈魂的一種體現。它具有著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並積澱著多層次華夏民族的文化底蘊和依附著豐厚、靈動、整體的精神特質,可謂是流暢廣遠、包羅萬象。
近年來,在我國市場經濟突飛猛進的大環境下,書法界為了把書法美的領域不斷拓寬廣大,加上炒作之風的自然引誘,與功利主義的繁衍滋生,書壇便就蔓延著一種反常的浮躁情緒。而且,這一弊病主要是反映在年輕的群體中。也是說,由於青年人的思維、審美觀念短淺幼稚,方向不明,並整天沉湎在低俗、流行、狂怪的圈子裡追逐「時髦」,和盲目地表現著所謂的「前衛」,懷疑、否定、篡改、與踐踏著傳統的書藝,並是非顛倒、雅俗不辨、美醜不分,突破著道德人倫,與文字嚴重地「脫籍」,解構文字,或將字寫得散離或密集、東道西歪、長撇短捺、極度衝突、誇張變形、野怪髒亂、行筆無序、裝腔作勢,故作深沉,所以,也就不具備真善美的內蘊,只有惡俗低調的行貌,喪失了漢字的起碼的審美標準。
也是說,書法欣賞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因為大家如能正確地欣賞真正美的作品,臟、亂、差的東西在文化領域就沒有了市場。作為每一個在校學生,提高書法欣賞水平,不僅可以培養學習興趣,開闊視野,提高眼界,而且還可以從中得到借鑒,提高書寫能力。
對於我們來說,怎樣才能正確地欣賞一件書法作品呢?因為對書法藝術的理解與欣賞是一種心理意識的自然的、高級的活動,它必然涉及到每一個欣賞者所處的時代風尚、個人修養與經歷、情操與興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便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標準答案。再者,書法藝術不同於其它學科,因由:書法藝術不僅是簡捷明了,而且尚有著個人的好惡和審美觀的不同所對同一幅作品的看法也自然不會一樣。不過,作為欣賞書法藝術,還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規則。鄙人根據個人的學習經驗與教學積累,大概概括起來現有四大要素:筆畫、結構、章法、墨韻。
四要素是建立在中國文化基本思想基礎上的,是兼容美學意蘊的形式體現。大家如何明確、系統地加以認識,深入分析書法藝術的共同語言,以達共識,才是考驗每個學者是否具有了最基本的文化知識。
現將四要素解述如下:
一、筆畫美
筆畫是線條藝術,最講求點畫的力感厚度,節奏及其生命感。即做到「起筆欲斗峻,住筆要峭拔,行筆要充實。以此體現出筆畫清晰、氣勢雄偉、行氣連綿、節奏豐富、體態活潑。還是說,它的表現力已遠遠地超越了文字字意的局限性,把人們帶入了一個新的藝術天地,一個能表現書法家風格、氣質和具有審美價值的新的境界之中.。
我們可以看到,任何一幅書法作品,不論是篆隸,還是行草,楷書,無不都是用線條組合而成。而這些書寫的線條(點畫)的好與壞都會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字的藝術效果。如同一台機器,所有零部件都是合格的,再裝配起來,就能正常運行。是說,要想寫好書法,首先要寫好線條。
那麼,什麼樣的線條才算比較完美呢?書法線條應象「鐘錶中運行的發條」,不能像「湯鍋中被煮爛的拉麵」。書法線條須富有彈性,具有內在的氣勢或力感。到底力從何來?這與用筆有很大的關係。正如東漢時期里的蔡邕在《九勢論》中談到:「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有力,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那就是應該通過心手合一,或得心應手地才能施用筆具使字劃昂揚頓挫、方圓欲側、剛柔曲直、輕重粗細、濃淡乾濕,併產生出最無窮的變化和氣勢。
所謂「入木三分」、「力透紙背」都是形容力的表現。只有如此揮毫才會寫出「點有青山墜石之勢」,「鉤似長空初月之美」,「豎有懸針、垂露之別」,「圓轉處如折釵股、宛轉圓動」。運筆「如錐劃沙」,沉著「如印印泥」,行筆「如屋漏痕」。是說,力感強,天趣足,才能自然有姿,栩栩如生,達到「行行有活字,字字求靈動」。當然,如果沒有深厚的基本功,自然要會出現敗筆。就如同「美女病之一目」、「壯士撕折一股」。也是說,面對一幅作品,作為行家裡手,他就不難看出點畫形體是否生動優美和剛勁有力,也是決定一幅書法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和關鍵所在。
為此,也就自然需要對筆力進行分析研究,找出筆力之所以產生強弱的根源,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創作作品時,合理地執筆、運筆,並能熟練掌握各種筆性的中、偏、鋒,對書體風格,個性的表現和駕馭能力,統統囊括。實踐證明筆力再強如不留在紙上,或不能體現在筆墨中,必然會失敗。那就應著重於筆頭和紙上增強磨擦,產生筆力。所以那些漂浮不實,滿紙紛披,以及旁門邪道中自娛的作品,即使再花哨也不會給人帶來自然完美的感覺的。
二、結構美
大家知道,漢字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的,它包含著形象性的物證,具有一定造型美的因素。所謂「每為一字,各像其形」。元代書法家趙孟俯有句名言:「書法以用筆為上,結字亦須用功。結字因時相沿,用筆千古不易」。他清楚地指出了用筆雖是根本,但也不能不講究字的間架結構。不過間架結構比用筆的靈活性更大,可塑性更強而已。正如《九勢》中所說:「凡落筆結字,以上復下,下以承上,使其行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就是說書法的點畫之內,字裡行間,都要有那種互相映帶,脈絡貫通的氣勢,方能產生藝術的感染力,讓人欣賞到作者的「筆墨情趣」。換言之,凡是好的書法其造型,都是講究結構勻稱、疏密有致,多樣統一。使上下之間不依輕依重,左右之間不偏不依。決不可是一些東倒西歪,頭重腳輕,雜亂無章,面目可憎的筆畫。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所謂要求字的造型,結構平整勻稱,並不是把每個字都寫的方方正正,四平八穩,千字一面,如千篇一律的字模印刷體。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一文中指出:「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可見寫得呆板的字,即使有一定的功力,也不能算是最好的書法。象清代科舉規定使用的「館閣體」字雖然工整,由於造型結構刻板,所以不被社會認為是藝術品、就是一例。
以上對字的造型要求是指的一般的創作而言,但一些奔放飄逸的行草、這類的書法卻可打破常規,造型別緻,結構奇特,迭宕瀟洒,時出新意。如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全篇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個字創造出來的都具有從容不迫,得心應手的大家手筆。因為形體優美生動,各有各的面貌,才被我們書法界奉為書法瑰寶。尤其是二十個「之」字,有的平穩、有的險峻、有的舒展、有的收斂,也有的工整如楷,或流利如草。而如楷的並不呆板,似草的也不顯得狂怪。可說是千姿百態,情趣天然,懂行人看了之後,便會感到韻味無窮。
三、章法美
欣賞書法往往第一眼看到的總是整體的分行布白,章法布局。為此要使章法美就要做到字與字、行與行,整體首尾必須一氣呵成,脈絡相連,疏密得當,大小適宜。而且還要錯落變化,互為照應,全篇具有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和生動優美的意境。
在這裡,通常所講的章法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指款式(既正文以外的內容),這種邊款,它比正文的字要小而靈活,格式也較多樣;二是分行布白,如字距行距,字的大小,款式的高低呼應,天頭地閣留白等等,可根據內容合理地自行安排。如同安排室內陳設,同樣傢具,如果布置的不合理,看上去顯得凌亂不舒眼,布置的好,就會舒適妥帖。
書法因為是線條的組合,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在理論上也是相通的。整幅作品中點畫的形態應富有變化,所謂「萬點異類」,「因字而形」,通過點畫提按、使轉、蓄勢、曲直、遲速,虛實相生,黑白分割,巧妙安排;還要做到「和而不同,違而不犯」,不平正而平正,平正之中深寓變化。這就要求體勢變化須隨機應變方佳。一幅字中,出現相同的字,可以用屈伸點畫,減繁續疏的辦法處理,使之繁而不雜,疏而不散,顧盼多姿。如:「華、章、牢」三字的末筆就應各自變化,和「雛燕不雙飛」的道理是一樣的。
什麼是布白?就是指整幅作品的空白處,也就是不著筆墨的地方,布置要得當。清代書法家鄧石如曾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生。」意思是說有點畫的地方是點畫,沒有點畫的地方也是點畫。即是說在創作中,大到通幅,小到每一個字,不僅要注意筆畫的實處,即使空白的虛處,也要納入創作的範疇之內。「計白當黑」是說筆畫之間和字與字之間的意與氣,能藉助筆力得勢,衝出筆之外而佔有空白。一張好的書法應使形式烘托主題,為通篇內容服務。字多不繁,字少不空,主次分明,錯落有致,筆勢的走向與氣脈連貫通暢,筆畫處處得體並松靈透氣。
而且,大的章法中更是如此。例如「梅花格」是一種縱有行,橫有列,比較規整的章法,而「雨加雪」或「亂石鋪路」是一種縱有行,橫無列或縱無行橫無列,比較活潑的一種章法。一般地說,好的章法不外乎行間茂密,氣韻生動,隨手揮寫而合於法則,變化多端而無不歸於平正。如清代鄭板橋有些題識,雖歪歪斜斜卻錯落有致,奇正象生,這些出奇制勝的章法,沒有高超精湛的書寫基本功是難以表現的。以此說明,古今成功的書法藝術作品,大都是具有它貫穿全幅的一種鮮明的美的意境,而這種意境的體現,與作者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較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廣闊的見識是分不開的,也是書法家藝術上達到高度成熟的重要標誌。
四、墨韻美
一幅書法作品的成敗,不僅要有美觀的外形,而且還要有精神內蘊,而這種精神的內蘊就是指書法內在的氣韻,它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南齊書法家王僧虔說:「書之秒道,神採為上,行質次之,兼之者方可超於古人。」什麼是「形質」?形質就是指的紙面上看得見的東西,如線條的粗細、長短、曲直、剛柔和形體上的大小斜正,章法安排的縱橫開合,以及用墨的濃淡乾濕等等,都屬於形質範疇,也是說的是藝術的外貌。而真正的藝術精神所在,是在於書法「情性」上的發揮,也就是神采。它是通過筆墨運動,使書寫出來的文字不僅具有千變萬化的優美形態,而且還具有跌宕不羈的活潑精神。所謂「筆隨情轉,意隨字出」,「形具而神生、耀然於紙上。」因而沒有神採的書法,乃是普通人的泥塑木雕。只有悟得此理,才能看出書法正是以形而取神的原理。而神采精神又是書寫者的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等以通過「形質」才可真正地表現出來的「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所以欣賞書法的神韻美,比欣賞書法的線條、功力和結構造型要困難得多,因為前者是有形的,也是實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而神韻是無形的,內含的,很難具體指出來。所謂「成形易,得神難」,就是說明神採的深妙無窮。一般的書寫者很容易做到字有法度,結構合理,但往往缺乏神韻。因而這種沒有神韻的書體只能稱為技術而不是藝術。唐太宗說的好:「字以神為精魂,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話雖不多,卻是道出了評論書法作品藝術性優劣的重要哲理。
我們究竟怎樣去認識神韻呢?所謂的「神」是指作者靈魂最本質的精神表現,大多是有靈感而生。然「韻」字尚包含一種果敢之氣。所以具有神韻的作品,總是獨標高格,揮灑自如,渾樸天然,沒有絲毫的雕鑿痕迹,如「三石」,《石門頌》、《石門銘》、《石鼓文》。「二爨」,《爨寶子》、《爨龍顏》,確實神完氣足,自然天成,沒有裝飾外表,厚重拙撲,奇縱恣肆,才為富有神韻的佳作。
再者,張旭、懷素、的草書也都是從神韻見稱的。正如李白形容懷素的草書如「飄風驟雨,落花正雪」,「如聞神鬼驚,只見龍蛇走」的詩句,即可啟發我們對草書的形神聯想和韻味理解。它能把欣賞者引到一個更美妙的意境,使觀賞者奇趣橫生,引起共鳴。
也是說,書法藝術就在於運用一枝筆,創作出具有審美價值的圖畫,把符號性的文字,變為充滿生命底蘊的藝術形象。因此,我們要系統地學習書法常識,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藝術素質和正確的審美觀,方能把握書法時代的脈搏,調整意識,理清思路,向傳統取經,大膽探索,綜合地吸收各類藝術的新觀念,以揚棄的方式理解書法的本來發展軌跡,蕩滌被塵煩所污濁的心靈,增強書法藝術的欣賞能力。 總之,如果你想得到書法藝術的享受,就必須具備藝術欣賞的基本素質。
推薦閱讀:
※女人需要體諒男人的3個時刻,感情需要彼此理解!
※陽志平| 理解內向者
※如何理解成年女性排卵前激素的變化?
※從八字命理解析你一生的情
※舞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