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溫國生別具特色的「抓筋療法」

溫國生別具特色的「抓筋療法」

中華傳統武醫研究院 劉合斌

2008年12月20日下午,一個中年女性腰疼患者,彎腰駝背,非常艱難走到惠東武醫養生堂。我與溫國生師傅正在探討武醫的發展之道,見此情景,忙問患者是怎麼回事、怎麼找到武醫養生堂的?她說前幾天突然扭傷,連續在醫院治療一周,仍然是無法行走。聽朋友說武醫對正骨、整脊有獨到的治療方法,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慕名而來的。溫國生師傅對患者端詳一會兒,告訴徒弟先把患者扶到治療室,休息片刻,然後用牛角疏通膀胱經。

見此重症,我同行的朋友也非常擔心,一個連走路都如此辛苦的患者,僅靠抓筋療法會有什麼效果呢?

溫國生看到大家的疑慮,告訴我們,不要擔心,咱們武醫就對這種急性扭傷最有辦法。半個小時過後,來自武漢的一個女弟子告訴溫師父,已經放鬆完畢。溫師父告訴客人「大家慢慢喝茶稍坐會兒,我馬上回來」。筆者處於好奇,尾隨溫師父去了治療室。

患者躺在按摩床上,輾轉反側都非常艱辛。溫師父說,「不要擔心,你來武醫養生堂就對路了,這種病症不算什麼,請放鬆身體。」只見溫國生師傅在患者身上從腳到頭,點壓了十幾個穴位,又抓了幾處大筋,溫師父想玩雜技一樣,把患者的雙腿交叉疊折幾次,儘管很痛,但瞬間恢復。之後扶患者坐在一個凳子上,溫師父拉著患者右手向左用力、別著右腿向右用力,左右對稱用力一拉,嘎吱一聲,患者複位,疼痛嘎然而止。患者試著挺直了腰,邁出步子,恢復了正常,患者臉上露出了笑容,翹起大拇指連連說:「太神奇了、太神奇」。筆者與溫師父的弟子們也都趕到非常吃驚,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傳統武醫有如此臨床的效果!

筆者經過近一年的觀察、體驗與感悟,對南少林龍形拳第五代傳人溫國生這種非藥物的治療手法進行小結,以下簡稱「溫氏抓筋療法」,與大家分享。

南少林龍形拳點穴抓筋療法(「溫氏抓筋療法」)與一般點穴按摩法不同,溫國生師傅是對經穴有獨到的理解與探索運用,突出體現南少林武醫對經脈穴位在氣血運行中的重要性。「溫氏抓筋療法」可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有助於解除頸部及肩關節軟組織粘連現象,有效地恢復頸椎及相關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解除病變部位的無菌性炎症,減輕頸項肩枕後等部位的疼痛、酸脹、麻木等。

「溫氏抓筋療法」的概念

抓筋療法,是指運用徒手的施治方法,或運用簡單的治療工具,對軀體肌筋施行物理性的科學調理,達到醫治疾病目的的醫療手段。抓筋療法屬於民間常用的非藥物療法的傳統醫術,歷史悠久。

「溫氏抓筋療法」作用機理淺析

抓筋手法治病,是通過科學的物理調理方式,直接作用於軀體結構最龐大的筋肉系統,產生肌筋、腠理,從病理性的緊結、氣血閉阻狀態,逆轉為生理性的形態並氣血通暢;與此同時,肌筋攣縮對周圍組織產生的牽拉、壓迫獲得解除,肌筋本身和周圍組織,恢復了生態平衡。這便是實用抓筋手法總的作用。

溫國生師傅先根據患者的手掌經筋,查找病症,簡稱「手診查病」,然後根據對不同病症進行筋骨、經絡抓、涅、點、按、拿等手法,直達病所。由於施治直達病所,解結、消灶功效突出。在緩解經筋攣縮病態的同時,具有解除經筋攣縮對周圍組織產生牽拉、壓迫的效能。

抓筋手法治病,具有調節整體機能平衡的作用。科學的、適宜的理筋手法,對病者施治,病者獲得舒適感顯著、全身舒適、病痛緩解、代謝旺盛等,這無疑是整體機能生態平衡的標誌之一。在臨床實踐中,不少的患者,在施治過程中,都感到疼痛緩解、渾身輕鬆,舒適。

「溫氏抓筋療法」的調治適應症

經筋性疾患,包含肌性疾病、筋性疾病、韌帶疾病、隱筋症、進行性肌萎縮等。凡腰椎、頸椎、肩周炎及腰錐間盤突出、各種跌打損傷、內傷等疾病患者均可進行有效調治。

「溫氏抓筋療法」的施治要求

抓筋手法在施治過程中,要求診療對象及適應症明確,採用因人、因病、因症施治;選擇醫術項目適宜、運用手法適當,治療程度切合實際,間隔時間適衡;調動醫者及病者的積極性、教予患者力所能及的輔助療法,加強自我調理,以促進病情的儘早恢復;認真觀察治療效果,作好療效如實記錄,不斷積累和總結臨床經驗,將經筋綜合療法診療質量,不斷推上新的台階。

「溫氏抓筋療法」的手法

抓筋手法的實施,有單項手法、聯合手法,還有配合簡便的藥物擦療等。下面介紹幾種常見手法。

1、滾動手法:手半握空拳,以掌側的小魚際部位置干施治部位皮膚上面,進行往返滾動運動的施治手法,稱為滾動法。

(1)操作要領:患者取卧位或坐位。醫者以面向病人的適當位置,用單手或雙手的自然半握拳的掌尺側,著於施治部位懸腕;腕肘略呈輕度屈曲,肩背放鬆,藉助臂腕之力,於施治部位進行往返滾動。著重運用小魚際及小指至中指根的壓力,推動向前。掌略呈半伸,返回滾動,掌呈回收半握拳。小魚際仍然保持回收壓力。動作連續而均勻,不可忽快忽慢及跳動,或時輕時重。

(2)注意事項:本法是以腕部自主滾旋,帶動前臂及掌背呈滾動活動的一種手法;不應以手或臂的拖動進行操作,以避免術者的手與施治部位的擦傷。

(3)功效:本法適宜於頸肩、背腰、臀腿部位的施治使用。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松解肌筋,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及消除疲勞安神定志等作用。

2.按揉手法:按揉法,為常用的實用理筋聯合手法,即按法與揉法的聯合運用。按,是使用一定的按壓力,對施治部位的按壓;揉,是在按壓基礎上的揉動。按與揉相結合施治的手法,稱為按揉法。

(1)指尖按揉法:以拇指的指腹作為按揉工具,對施治部位施以按而揉動(作前後、左右或旋轉揉動),適宜於較局限的治療部位。運用指尖按揉手法施治時,注意切去過長的指甲,及指合力的配合使用。

(2)掌根按揉法:以手掌根部、著於施治部位,進行按與揉的動作。可使用單手按揉或兩掌重疊的雙手按揉。適應於施治部位稍寬的治療。

(3)臂部按揉法:以前臂近端的尺側,著於施治部位,作按揉手法活動,適宜於廣泛性治療部位的使用,如肩、背、腰、臀、腿部的治療。

(4)肘尖按揉法:屈肘,取肘尖作治療工具,置於施治部位,進行按揉手法治療。適用於肌肉豐厚的治療部位,及「筋結」較深部的治療。

按揉法適應於「筋結」較重,面積較廣泛,有連鎖反應的治療。運用按揉手法施治時,應因人、因病、因部位,而以適宜的治療量度;避免使用力量強度過大而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

3.切療手法:切療手法,是以拇指指尖作為治療工具,著於施治部位,運用指合力、腕力作用,對施治部位,作切壓、切撥、切彈、切揉等適量的施治。

本手法適宜於頭部、關節、骨粗隆等的傷筋「結灶」的治療。

4.揉捏手法:揉捏法,是運用指掌作為治療工具,對施治部位進行捏治之中加以揉治的動作,常用旋揉動作,使施治部位更為舒適,療效顯著。適用於指掌可以拿捏部位的治療,如頸肩、上肢、下肢及腹側等。可採用單手或雙手的揉捏療法。

注意事項:①揉捏頸部時,重點揉捏頸後項及頸後側;避免對頸前側的動脈部位的壓迫及施治。②揉捏動作,由輕而重,連續操作,治療量度以病者能夠接受為準則。

5.揉搓手法:揉搓法,即揉法與搓法的聯合使用手法。運用於局限性的經筋病灶施治時,常以拇指的指腹作用為治療工具,以「指合力」作為增強揉差力的功效;揉搓較廣泛病變部位時,常以手掌掌面根部為治療工具,對施治部位,施行往返性及旋轉式的揉搓;對肢體的揉搓,常需雙手的配合,左手著重於固定肢體,並協助提供右手的方便尋查「病灶」及施行揉搓手法。揉搓手法在治療經筋病灶中,只要求對病灶起到初步的松解作用,為進一步「清灶」打下基礎。

6.彈撥手法:彈撥法是在揉搓等基礎上實施,其主要針對經筋「結灶」,作分筋離筋的施治;對局限性「結灶」,運用雙手的「指合力」,以兩拇彈,首先施行平衡性的揉撥,繼之以垂直揉百彈撥的手法,將經筋「結灶」松解。

彈撥法的基本手法要求是①施治的「結灶」部位準確。②對連鎖反應的「病灶」,同時進行「解鎖」的施治。③邊彈撥、邊查灶,主要針對「結灶」彈撥,由淺而深地逐層將「結灶」解除。

7.點穴手法:醫用的「點穴」,具有治病強身作用,是醫療保健的一種醫術。「點穴」療法之基本內容,是一具有明確的點治穴位,二是對穴位施行點治手法。溫氏抓筋療法的「點穴」療法,是民間的經驗點穴。其穴位有針灸腧穴、部穴等,但更主要的是「盡筋頭」的點穴施治。所採用的手法,有點摸、點切、點按、點撥、點揉、點捋、刮捋、點捏、點扣、點拍、點捶等。

8.拍打手法:拍打療法,是用徒手或自製的簡便醫療用具,對施治部位施行拍打,使治療部位潮紅充血、血脈舒通,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醫療方法。

使用徒手拍打時,常用右手的掌指背作拍打工具。施術時,患者取坐位或卧位,術者採用站位,稍向左側身,用右上肢指掌背,對施治部位施行拍打。拍打的施術要求;一是四小指合攏;二是善於運用掌力;三是腕部活動靈活,使指掌背真正地成為拍打工具。拍打療法,常府幹頸肩、腰背及肢體等部位的治療。

9.擦療手法:擦療法,是傳統醫術中的常用方法。其方法是,以手掌的大魚際或小魚際著力於施治部位,施行擦拭動作。

動作要領:患者卧位或坐位,醫者以魚際部或掌心,著力均勻地緩慢移動、往返擦試;用力持續,動作連貫,實而不滯,滑而不浮,直線擦拭,並施加暗力的內動功,重點施於緊弦的「筋結」部位。

擦療法除施行徒手的擦試之外,可適當配合使用功效良好的外用藥酒塗擦,再行擦療。此外,運用薑片、生木爪等作為擦療工具,既可對於部位面積較細病灶施冶,又可獲得藥物外用協同的功效。

10. 掐治療法:掐就是以手指用力夾持之意。抓筋手法中的掐治療法,即運用拇指與四個小指的合力掐夾,對施治部位施行掐治手法。本手法用力點主要於指尖。運用詣尖的合力,對經筋病變部位施行松與緊交替的掐夾,並於掐夾之中作適當的掐撥滑動。

本手法適宜於指掐力可以掐及的治病部位,如肩、背、股及小腿等,所達部位較深,作用力較強,消除經筋「結灶」的功效較好。

注意事項:明確掐夾的組織,用力強度要適當。

11.轉扳手法

(1)扳頸法:操作要領:患者正坐位,頸項放鬆,略低頭、前傾,醫行立於患者一側,一手扶其枕後,另手托其頜下,將患者頭部緊貼於醫者胸前,爾後雙手協調、輕輕左右搖動患者的頭頸部;侍頸項充分放鬆,於瞬間以巧力、寸勁,施行頭部與頸部活動反方向的轉扳(即突然加大兩手反方向之力,但轉動不能超過40度)。本手法適宜於治療須項扭傷、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病、頸肩綜合證等。

(2)板腰法:本法常用三種手法。

肩臀板腰:患者取卧位(患側在上,並取屈膝姿態)健腿伸直,醫者立於患者背後,一手膚患者肩部,另一手扶於患者臀部,然後兩手同時作方向相反的轉扳手法,便臀部旋轉(本法俗稱椎肩攏臀法或攏肩椎臀法)。

側卧後伸扳腰:患者取俯卧位,醫者一手托住患者膝部,另一手置於患者臀部。施行手法時,扶於膝部之手,緩慢向上提,一提一放;置於臀部之手,行按壓。

提踝板腰:患者側俯卧或側卧,醫者單手扶腰,另一手提踝,兩手作相反的施力手法。

12.綜合運用法綜合運用,即根據患者所患經筋病症的需要,針對不同部位病症的使用方便,選用相應的實用理筋手法,進行綜合施治。


推薦閱讀:

特色網店錢途無量,市場營銷就是戰爭!
逛街也文藝丨「9·3」小長假探尋武漢特色小店
好萊塢女星惹火舞娘造型逐個看 或清純或嫵媚各有特色
糯米的6種特色做法,軟糯可口,口齒留香!
在科學和法治的軌道上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法學學科建設——張文顯教授訪談錄

TAG: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