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香遠韻 大美茶博 中國茶葉博物館建館25周年
1991年4月24日,西湖畔的龍井茶鄉收穫新發的春茶時,同時也收穫了一座以茶和茶文化為專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
2016年,中國茶葉博物館25周歲了。
25歲的茶博,正如意氣風發的青年,最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古老的文化賜予它濃郁的醇香,恰好的歲月賦予它蓬勃的生命力,一如館中潺潺不息的流水,恰似門前年年冒新芽的茶園。經歷幾代茶人薪火相傳,茶博積澱了無數的茶專家,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茶人走進茶博。
《茶經》中說,啜苦咽甘,茶也。一座博物館的誕生與成長亦如飲茶,得益於幾代茶人的辛苦創立與拓展,才有如今甜蜜的回甘。1986年秋,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提出報告,經杭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將籌建茶葉博物館作為重點項目,開啟了創建之路。
在接下來的28年里,茶博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通過歷年的擴建與環境整治,直至去年,主打「世界茶」的龍井館區開放,茶博獨具江南韻味的「一館兩區」風采自見,成為杭州重要的文化與休閑勝地。
雙峰館區前的潺潺溪水自吉慶山而來,穿過了古老的雙峰茶村,穿過了如茵的鮮花草地,蜿蜒在紅瓦粉牆的館區的大院內,靜靜訴說著源遠流長的中華茶文化。茶博不只是一座博物館,更是一座清靈的山水園林,2003年5月,茶博成為杭州市第一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之一。2004年,茶博打破圍牆,成為全開放式的園林式博物館。當你散步養心之時,悠久的茶文化已悄悄進入你的心中。
茶博近山親水,亦景亦文,每年吸引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愛好者。清麗的茶湯可以饋餞嘉客,寧靜的茶香隨著中國風飄至遠方。自建館以來,茶博通過舉辦西湖國際茶會、中華茶文化展等各類展覽與交流活動,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茶友。同時走出杭州,走出國門,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2009年,「中國茶文化展」在芬蘭成功舉辦,2013年,「斗品團香——中摩茶文化交流展」在摩洛哥成功舉辦……一次次的對外交流中,中國的茶葉香飄四海,各國茶飲也從世界各地飄入了古老的西湖茶鄉,調製出一款千滋百味的龍井館區。龍井館區不但帶來世界各地的茶味道,作為山地園林式博物館,更是帶來了豐富多樣的茶文化體驗和山地戶外活動。
5月18日正值國際博物館日,中國茶葉博物館將在今明兩天開展建館25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今天下午1:30—4:00,雙峰館區將開展「斗品團香,黑白之美」茶之會,邀請市民、茶友現場免費品茶,可選擇不同的茶席,品茶交流。
1986年
茶博選址雙峰村
開館儀式上,時任浙江省省長葛洪升(中)致辭。
7月,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茶葉博物館被列入國家「七五」重點旅遊建設項目。1987年7月,籌建中的茶博正式獲批冠名「中國茶葉博物館」。
1988年4月,中國茶葉博物館籌建處正式成立,開始了創建之路。選址時,籌建處比較了龍井和雙峰一帶,最後定在了背靠吉慶山,面對五老峰的雙峰村。
「這裡的場地非常開闊,又符合龍井茶核心產地要求,前後左右都是茶園,景色煙雨朦朧。」原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局長兼首任館長施奠東非常鐘意現在的雙峰館區所在地,作為風景園林專家,他對西湖周邊的角角落落再熟悉不過了,「雙峰村的緩坡丘陵非常適合建園林式的博物館,同時為未來館區擴建留下了很大發展的空間。」
1987年
茶界專家簽名支持
4月,正值當代茶聖、原農業部副部長吳覺農90壽辰,國內各地著名茶人云集北京,參加壽慶的施奠東當即撰書《關於建設中國茶葉博物館徵求意見書》,以期獲得茶界的支持。
「意見書得到在場的茶界專家和同行的認可和支持。」施奠東回憶,在壽宴現場,吳覺農當即提筆簽名贊同,在場27位國內著名茶專家先後簽名響應。
如今這份簽名意見書依然珍藏在茶博中,風雅的茶人讓刻板的意見書也帶著紙宣墨香,與常見的白紙鉛字不同,這份意見書潑墨撰寫在約兩米長的宣紙之上,而且所有落款都是揮毫簽就。
「我國是茶葉與茶文化發源地,當時的茶界普遍希望有這樣一座博物館來展示我國的茶文化。」浙江大學(原浙江農業大學)原茶學系主任劉祖生教授也名列其中,他被茶博聘為技術顧問,從籌建至今,一直為茶博的發展盡心儘力。
「簽名現場,每個人都很激動,恨不得馬上就能建好。」他說,這次簽名的契機不只是獲得茶界的認可,也起到了動員會的作用,在後續籌建過程中,每當向全國各地尋求幫助時,都得到積極的響應和支持。
西湖茶禮
1991年
茶博隆重開館
4月24日上午,中國茶葉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同時舉辦「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
「那天的天氣非常好,陽光明媚。」劉祖生和師友、學生坐著校車,早早地來到茶博,「開館儀式就在展廳的門口,前前後後都擠滿了人,門外還圍了很多周邊茶村的茶農。」劉祖生用相機拍下了這個珍貴的時刻,現場就像在過一個重大節日,「看著第一個以茶葉為專題的博物館終於成立,作為一個茶人,就像建了一個家的感覺,這是我們的茶人之家。」
在相關領導簡短的發言之後,與會的嘉賓和在場市民紛紛前往茶博各個區域參觀,他們首先被亦館亦園的設計所吸引,博物館簡直就是一個江南園林,有小橋流水,綠樹紅花,甚至有些比建築還高的大樹從室內長出來,突破了屋頂。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堅持與自然環境相融合,既要傳承西湖的文化內涵,又有現代化的新意。」施奠東介紹。館區布局都是採用園林式的設計,屋頂大膽採用了鮮明的紅瓦,因山就勢,因地制宜,原有的大樹都保留了下來,建築設計為大樹讓道,因而有了室內長樹的有趣景觀。
1992年
茶博舉辦首屆西湖國際茶會
茶博自建館開始,就在精心布展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各項社會茶事活動,不但與杭州這座城市保持密切的聯繫,還把市民、茶界專家乃至世界各地的茶人都邀請過來,交流學習茶文化。
這些年年不斷的茶事,在杭州乃至全球茶界都獲得了重大的影響力。例如1992年4月中旬,茶博舉辦了首屆西湖國際茶會,通過表演茶道、插花、詩歌與書畫等傳統文化,從此成為每年4月重要的茶事活動。1995年4月,伴隨著第四屆西湖國際茶會「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碑。
此外,1997年3月,茶博與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日本NHK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第一屆中日友好杭州茶會」。1998年10月,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落成對外開放,並舉辦《國際茶文化交流展》,展出日本、韓國、美國、伊朗、摩洛哥、法國、喬治亞等國家的精美茶具和藝術品。
2002年
茶博榮獲「精品獎」
2002年,為提升博物館陳列的展示功能,杭州市財政專項撥款對陳列大樓主體陳列實施改造。「採取了更現代化的陳列形式、展示手段和視覺效果,利用燈光、多媒體等新技術,使得整個展示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新穎。」茶博前館長吳勝天介紹,增設了多媒體觸摸屏,提高了遊客的參與性和了解茶知識的選擇性,讓博物館變得「更好玩」了。
這次陳列改造後的展覽參選2003年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在全國各博物館送評的展覽中,《中華茶文化展》脫穎而出,榮獲「第五屆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之博物館陳列展覽最高獎項,成為杭州市屬博物館中,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博物館。
宋代點茶
2003年
茶博免費開放
在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中國茶葉博物館與杭州其他市屬14家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放眼全國,取消門票的舉措可以說是開創先河的惠民舉措,在全國迅速引起強烈的反響,並贏得了社會的普遍讚譽。免費開放的舉措使得茶博迎來了更多的到訪者,「免費開放之後,除了專程來參觀學習的,前來茶休閑的遊客也更多了。」吳勝天回憶。
2004年
茶博拆除圍牆
茶博坐落在古老的茶村,前後左右都是茶園,在景色上融合一體,難分你我。9月,茶博實施館區環境整合及補充配套建設,這一次茶博在免費開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除了引水入園,建池設橋,增栽更多的水生植物,添置更多的休閑設施之外,更是拆除了原有的圍牆和欄杆,不再「割裂」茶鄉的景色。
整個館區打破了先前的封閉式管理,使館區融入了周邊大環境,形成了近山親水,亦景亦文,通透亮麗,安全舒適的全開放文化休閑景點。
「打破了圍牆,也就打破了人們心中的距離感,茶博變得更富有親和力,還『借』到了更豐富的景色。」吳勝天介紹,沒有大門後,進出茶博的路更多了,館內的道路聯通了雙峰村的村道,從此這座山水園林式的博物館與周圍茶園和茶村完全融合在一起。
2008 年
茶博啟動「第二課堂」
3月26日,茶博「第二課堂」行動計劃正式啟動,並接待首批1000餘名學生「茶文化體驗之旅」。通過「第二課堂」的形式,引導杭州的青少年學習茶文化,愛上茶文化,傳播茶文化,成為茶文化的傳播小天使,把學到的茶文化知識帶回學校,帶到生活中去,讓更多市民了解茶、愛上茶。
2010年
「宋代點茶」首秀
10月,茶博承辦中日韓三國茶藝交流活動,研究恢復的「宋代點茶」節目首次亮相。
早在1999年,茶博就做過關於宋代點茶的課題研究。2008年,茶博對宋代點茶技藝進行全面系統地復原,對宋代時期的飲茶風俗、品飲方式,宋代茶文化對周邊各國的輻射影響,龍鳳團茶製作技術等都進行了深入研究。不僅成功仿製了龍鳳茶餅,還研創了融歷史原真性與藝術性於一體的「宋代點茶」茶藝。
2013年
茶博赴摩洛哥辦展
「茶博是一個收藏茶歷史,弘揚傳播茶文化,倡導茶生活的地方。我們不但在館內、全國各地辦展覽,也走出國門辦展覽。」茶博前館長王建榮介紹,1995年至2016年間,茶博舉辦了近100個臨時展覽,包括赴法國、英國、芬蘭、美國、澳門等地舉辦的展覽。
對外交流中,豐富多彩的展覽很受當地觀眾歡迎,影響比較大的如2009年,在芬蘭最大的博物館埃斯堡現代藝術館舉辦的《中國茶文化展》。
2013年11月,作為文化援助非洲項目,茶博在摩洛哥索維拉城市博物館舉辦《斗品團香——中摩茶文化交流展》。時任摩洛哥文化大臣斯比希在當時盛讚,展覽把兩個地理上相距遙遠的數千年文明古國聯繫在一起,是中摩雙邊合作的典範項目。
茶博龍井館
2015年
龍井館區開館
5月1日,經過5年籌備建設的茶博龍井館區開館,現任館長吳曉力介紹,憑藉「一館兩區」的特色,兩大館區進行差異化發展,雙峰館區側重於陳列展覽,龍井館區則成為一座茶生活的體驗館,在這座山地公園式的館區里,還能參與豐富的戶外活動。
龍井館區的山林覆蓋率達到了70%,除了山地原始林,還有散落在林間的17.52畝龍井茶園。龍井館沿襲了雙峰館的設計理念,江南民居建築風格,為了盡量保護特色山體風格,很多建築都給「石頭」讓路,還有山石「鑽」進了屋子裡,成為館區里獨特的風景。
龍井館主要有3個展區:一是茶世界茶文化展區,二是中國茶業品牌展區,還有一個展區是西湖龍井展區。此外,龍井館還有茶友以茶會友的交流場所、有自己動手拼茶、評茶的個性場所,還有茶園探茶、制茶品茶、茶具製作、茶書閱覽、茶藝培訓等各種「茶事活動」區域。
茶博在繼續成長
時光荏苒,25年過去,經歷幾代茶人薪火相傳,茶博的兩個館區從最初的普通茶園,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後,變成了與西湖一脈相承的山水園林,成為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重要文化設施和專業博物館。
25年間,茶博沉澱了無數的茶專家,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茶人走進茶博,接過溫潤如初的茶席,與前輩們一起為傳播茶文化而努力。
「當初我也是參與籌建的工作人員之一,現在我有幸回到這裡,成為團隊的一員,和大家一起為茶博的發展而努力。」立足25年的發展成果,吳曉力期待,和茶博的所有同仁一起,繼續把茶博建設為最美博物館,打造茶文化的學術樞紐,加強中外交流,適應社會需求,舉辦更多更豐富的社會教育和公眾文化活動。
推薦閱讀: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玉器
※「國畫精賞」元 · 倪瓚《谿山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李昌鈺法庭科學博物館開館?
※殷墟博物館講解
※土火之藝——廣東省博物館藏曆代陶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