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格律詩寫作技巧

格律詩寫作技巧 整理:天外人詩的格律是根據民族語言的特點,由詩人、詩理論家長期實踐、探索、總結出來的一種高度藝術化、音樂化的民族形式。由這種格律構成的格律詩,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它的音韻迴環流轉之美,聲調交替抑揚之美,句式駢散變幻之美,詞語精鍊含蓄之美,構成了世界上最燦爛、最富內涵的詩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瑰寶。我國古今多少偉大詩人都能嫻熟地運用這種格律,施展他們的文學才華,寫下了無數光輝燦爛、千古不朽的詩篇!格律詩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它規定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押韻。格律詩分絕句、律詩、排律三種,現以絕句為例,簡述其寫作技巧。 絕句共四句,第一句稱作上句,第二句稱作下句,第三句稱作上句,第四句稱作下句。第二句與第三句稱作鄰句。七絕有四種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字和末一字的平仄來定。第一句第二字是平聲,就叫平起,是仄聲就叫仄起。如第一句末一字是平聲,就叫平收,是仄聲就叫仄收。以上第一個叫平起平收式,下一個則叫仄起仄收式。依此類推。七絕有四個式子: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五絕也有四個式子,與其相同。格律詩中每兩個字音為一個節奏,五言句有三個節奏,七言句有四個節奏,最後一個字音也是一個節奏。一個節奏內兩字的平仄最好相同,一句中相鄰的兩個節奏的平仄應是交替的。漢字的平仄規定為:漢語拼音四聲的一聲、二聲為平聲,三聲、四聲和古入聲字為仄聲。這裡以○代表平聲,以●代表仄聲,以◎代表按格式應為平聲而此處平仄不拘,以⊙代表按格式應為仄聲而此處平仄不拘,符號右邊加*代表此字為韻腳,以☆代表空格(即這裡有個字)。一般講,律句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提法。即每句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講究的,(但也有例外)。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要嚴格掌握的。因為第二、四、六字是節奏的重點,除不得不使用拗救法外,其平仄是格律規定的,不能任意更改。第一步:根據上下句相對應的字平仄要對立,鄰句相對應的字平仄要粘連(平仄相同)的規定,現確定每句的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以七言為例: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聲,那即為下式: 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 這樣就確定了每一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去掉每一句前面的兩個字,就是五絕。第二步: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防孤平。即七言第四字、五言第二字是平聲時,它前面的一個字也必須是平聲。也就是說它的前後兩個字如果都是仄聲,成為● ○ ●就是犯孤平了。「孤平」是古人寫格律詩的大忌。七言第二字不忌諱孤平。根據這一規定,在第一步式子的基礎上,把第四字是平聲的字前面各加一個平聲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聲,即為下式: 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 這樣就完成了第二步。去掉每一句前面的兩個字,就是五絕。第三步:解決每句末一字的平仄和押韻問題。按規定,第二句和第四句末一字,一定用平聲且要押韻;第三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聲;第一句末一字可平可仄,如用平聲,一般要押韻。七言第一句末一字,以平聲為常格,以仄聲為變格;五言第一句末一字,以仄聲為常格,以平聲為變格。在第二步式子的基礎上,每句末加一字,即成下式: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 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聲,那即為下式: 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 這樣就完成了第三步。去掉每一句前面的兩個字,就是五絕。第四步:每句末三字,防止三連同。每句最後三字,不準平平平(三平調),也不宜仄仄仄(三聯仄,古人詩中偶爾有之)。按此規定,在第三步式子的基礎上,各句增加第五字,即成下式: 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此式中第二句第五字以用仄聲為宜,但要求不嚴,古人也有用平聲的。此式中第三句第五字是平聲時,第三字就成為可平可仄的了,這樣第四字也不會犯孤平,因它後面的一個字已經是平聲了。如果第一句的第二字是仄聲,那即為下式:第一句:☆ ● ◎ ○ ○ ● ⊙ 第二句:☆ ○ ☆ ● ● ○ ○* 第三句:☆ ○ ☆ ● ○ ○ ● 第四句:☆ ● ○ ○ ● ● ○* 此式中第四句第五字,以用仄為宜,但要求不嚴,古人也有用平聲的。此式中第一句第五字用平聲了,那第三字就成為可平可仄的了。這樣就完成了第四步。去掉每一句前面的兩個字,就是五絕。 至此,以上各式中其餘空格都是可平可仄的了(當然,一個節奏內的平仄,最好一樣)。 OK!全詩完成!在此,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在各句末三字成為● ● ○時,其第五字以用仄聲為宜,若用平聲,也不會出現「三平調」,所以此處古人也有用平聲的。例如: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其一)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的「花」字,《望廬山瀑布》第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生」字,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第四句「前度劉郎今又來」的「今」字,都應該用仄聲字,卻用了平聲字。可見,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在用平用仄都不會出現「三聯同」的情況下,對格律規定用仄聲字,要求是不嚴格的,是可以通融的。在唐詩中,此處用仄聲的較多,用平聲的較少。以上說的是絕句,但也完全適用於律詩。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所以,只要將上面四個步驟重複一遍,就成了律詩。不過,有一點必須明確指出,律詩第五句末一字一定要用仄聲,不像絕句第一句末一字是可平可仄的。 簡述拗救法:詩中凡平仄合乎組合規則的句子叫律句,平仄違反組合規則的句子叫拗句,如格律詩中出現了拗句,即在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那就要在本句或者對句的適當位置,把該用仄聲的字改用平聲,這就是拗救,仍算合律。拗救,除了格調張顯高古之外,就是給詩人在遣詞造句上更多的自由。舉例來說,像「馬蹄殘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這樣優美精練的詩句,只有用拗救才能寫成,才能使「六七」巧對「三四」。因為六、七二字屬古入聲字,都是仄聲,而此處按律應該用兩個平聲字,這樣該句就成了拗句,必須在對句第五字的位置用個平聲字「三」字,這樣就算合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也屬此類,「八、十」屬古入聲字為仄聲,而此處應為平聲,也是在下句第五字該用仄聲的地方,用一個「煙」平聲字予以拗救。這一類叫對句相救。本人小詩<七絕 望菊>:「東籬把酒又重陽,一夢黃花別日長。魂斷當年古城下,今秋依舊更凄涼」,「古城下」此處安律應是平仄仄,而現在則是仄平仄。但拗救規定此種句型的第五第六字可以互換位置,這是本句自救的一種形式,或者叫「特拗拗救」,這種特殊句式,在唐詩中很常見,幾乎與常規的詩句一樣常見。宋代詩人在尾聯的上句使用這種特定句式,更感到妙趣橫生。關於拗救的問題,就簡述到此,如有可能,以後再說。——根據本人跟王永義老師學習古典詩詞〈學習筆記〉之「律詩篇」整理。七 絕 ··· 醉 荷 香 天外人水上誰家遊冶郎, 裁來綠葉做時裝。 荷香醉倒難識路, 直把凌波作故鄉。七 絕 · 望 菊天外人東籬把酒又重陽, 一夢黃花別日長。 魂斷當年古城下, 今秋依舊更凄涼。
推薦閱讀:

不會穿襯衫?史上最帥的男神穿搭技巧都在這裡!
我有3個法則、10個技巧,讓你穿衣瘦瘦瘦瘦瘦!
我的電話營銷之「錦囊妙計」|電話營銷|電話營銷培訓|電話銷售|銷售技巧|談判技巧 - 電話...
拍攝過程中相機測光和快門使用的一些小技巧
行測蒙題技巧,光蒙就可以撿個十幾分!

TAG:寫作 | 寫作技巧 | 技巧 | 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