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活命線」當貧困線是一種恥辱
昨日新政策出台,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一標準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可事實上中國的貧困線標準依然偏低的。…【詳細】
2010年,中國GDP位居世界第二。據據世界銀行報告,中國貧困線標準在被調查的75個國家中是最低的,甚至不及人均GDP遜於中國的印度。雖然這次貧困線標準上調,增幅很大,然而還是被低估了。那麼,這個被低估的中國的貧困線,劃定依據究竟為何?中國特色的扶貧線又是怎麼回事?
中國貧困線標準一直很低
工資分布圖,我國以收入平均數算貧困線
標準上調到人均年收入2300元仍然偏低
2008年世界銀行重新計算了極貧人口的數量,制定了兩條貧困線:日收入2美元才是貧困線,用於小康社會;日收入1.25美元的那條,叫作絕對貧困線或極端貧困線,用於黑非洲等二十餘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
在先行匯率下(11月29日),2300元相當於361.36美元,日均0.99美元,僅為聯合國絕對貧困標準1.25美元的79%,遠低於國際貧困線標準。而且與發達國家比,聯合國的標準並不高。雖然相對於1196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們的貧困線標準仍然沒有達到國際極端貧困線。…【詳細】
中國採用熱量推演算法,其實是「活命線」
事實上,我國的貧困標準有兩個,一是農村貧困標準,二是農村低收入標準。而公眾熟知的「貧困線」是前者,即學術上的「極端貧困標準」。這一標準我國採用了熱量推演算法。
熱量推演算法,以每人每日所需攝入的熱量為基準,按人均生活費用分組,算出各個組的熱量攝入量,再找出攝入熱量最接近於基準熱量的組,該組的人均生活費用即為貧困線的標準。1985年的貧困線標準,是國家根據當時最低收入農戶的食品消費清單和當時的食品價格,推算出的「達到人體最低營養標準所需的最低食物支出」,並採用了2100千卡的熱量攝入最低限。
保證基本溫飽是其測算的基準,其中食品消費佔到60%、非食品部分僅佔40%(在1997年的調整中,食品開支比例高達85%)。後來長期都依據每人每天(攝入熱量)2100大卡路里的標準來推算出貧困線,「健康生存」的提法是近幾年才提出。所以很大程度上,中國貧困線仍只是一條保障吃飯的活命線。…【詳細】
中國採用收入平均數比例,而非中位數比例
貧困線的制定也與人均收入關係密切,國際上通行的貧困標準實際也是一種收入比例法。國際上廣泛使用的方法,是以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中位數(高於此收入的家庭數量與低於此收入的家庭數量相等)的50%劃定貧困線。美國07年的貧困線是21203美元,為中位數收入50233美元的42%。美國的反貧窮組織,曾指責美國政府將貧困線定得太低。
而我國採用的卻是平均數。08年統計局公布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為29229元,遭到質疑原因之一就是採用了平均數,而非中位數。有學者曾估算,在目前的平均演算法下,即使將中國貧困線提高到城鎮人口平均工資的1/4,才勉強能讓一個擁有兩個勞動力的三口之家達到世行人均日收入2美元的貧困線。…【詳細】
貧困線標準之所以低,主要是與扶貧線相混
中國貧困線其實被「特色化」了
貧困線成中國特色的「扶貧線」
事實上,我們國家現有的貧困線,更多是一種「扶貧線」。換言之,從最低收入人群算起,國家財力能夠承擔扶貧到哪條線,就以此作為我們國內的貧困線——這個扶貧線是扶貧能力本位的,是政府可以討價還價的。
對於中國貧困標準長期偏低的原因,接近決策層的學者分析認為:一是1986年剛開始扶貧時,中國貧困人口規模大而政府財力低,標準定低一點,有利於將有限的資源用到最需要扶持的人身上;二是擔心調高貧困標準導致貧困人口數量增加,會引起不了解內情的人誤以為中國政府越扶貧貧困人口越多;三是中國扶貧被國際機構公認為世界減貧成功的典範,擔心調高貧困標準增加了貧困人口數量和比率,會影響政府在國際上的形象。…【詳細】
貧困的評定,更多的是一種政治決斷
貧困線標準提高帶來的不僅是窮人數量的增加,還有更多中國的扶貧資金投入。而貧困資金的發放,採取定名額分配及認定貧困縣的方式。目前,中國共有592個貧困縣,其認定是在1990年代完成的。這不僅造成地方與中央在資金分配方面博弈,引發腐敗。而國家級貧困縣所覆蓋的貧困人口比例逐年下降,超過一半的貧困人口已不再集中於貧困縣。
20世紀初,農村貧困人口多、而國家扶貧資源有限,而確定低貧困線,並未隨著GDP增長而跟著動。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是:甲縣和乙縣爭國家級貧困縣,甲縣失敗,縣長含淚說:我們這次沒爭取到貧困縣的原因是我們縣真的太窮了。不能讓扶貧成為滋生腐敗的陣地,特權掌握貧困的標準……【詳細】
給貧困一個有尊嚴的標準
該如何讓中國窮人脫貧
今日之「貧困」尚不及30年前的「貧困」
「我國農村貧困人口10年減少6700萬」,「全國貧困人口數量由2010年的2688萬人擴大至1.28億人」等新聞中,關注最多的是貧困人口的數量和貧困標準的錢的數量,卻沒有在整體經濟狀況中看貧困的發展情況。
從1978到2008年,農村貧困線增長了7.83倍,而CPI則增長5.26倍。從表面上看,農村貧困線「跑贏」了CPI,窮人的購買力在上升。然而,這種調整方式卻存在陷阱:CPI反映的是八大類消費品的綜合價格指數,但在貧困線的計算中,最主要的依據卻是食品,而食品的價格上漲速度恰恰遠超CPI。因此,窮人的實際購買力其實大不如前。從1985年至今,農村人均純收入已經增長了近14倍,貧困線卻僅提高了5倍,二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貧困線」敢不敢與國際接軌?
「絕對貧困線」,只能滿足人們生存的最低標準,溫飽為標準。「發展貧困線」,包括用於教育和醫療等的基本支出,涉及到更多人、更多權益。2004年我國城市貧困線的平均值為2985元,而當年農村官方貧困線為668元,前者比後者高出4.47倍。除生活費用差別外,也受兩種貧困標準觀念的影響。應促進貧困線往「發展貧困線」上傾斜。
西方國家以一個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來衡量個人的貧困狀況,為貧困水平設置了一系列福利指標,如:健康與獲得保健的機會;就業與工作條件;知識與教育;家庭與社會關係;住房;閑暇;生命與財產安全等。在他們看來,如果一個人沒有達到體面人應該過的那種生活水平,那麼他仍然可能被認為是窮人。發展貧困線才更為人道和寬容,讓窮人活得有尊嚴才是扶貧的根本。…【詳細】
比一比貧困線,我們貌似很幸福;逛一逛菜市場,原來我們被忽悠了。建議福布斯做一個「貧困線排行榜」,讓那些排名靠後的低福利國家戴「綠領巾」示眾。
推薦閱讀:
※不要逃離城市:要致富進城市,愛自然建高樓
※[轉貼]比照美國人民的貧困線標準,我是一個十足的窮光蛋 【貓眼看人】
※十二萬元收入還達不到美國的貧困線?
※李小云:為什麼中國如此慷慨地援助非洲貧困國家?|文化縱橫
TAG:貧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