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代女性如何接受《紅樓夢》

清代女性如何接受《紅樓夢》 作者:王力堅 《光明日報》( 2017年03月13日13版)

  清代女性社會對於《紅樓夢》的接受主要體現在題詠、繪畫、戲曲、續書等四個方面,其中又以「題詠」為主要的表現方式。

  晚清女性紅樓題詠中所展示的種種生活、社會、情感、文學形態的表現,似乎是強化、放大了《紅樓夢》的言情、虛幻元素乃至頹廢、誨淫元素,或許折射出一種中國式的舊時代世紀末情緒,而其間亦不免醞釀著某種新時代創世紀的潛在意蘊。晚清女性社會形態從傳統閨閣文化的主流,分化出都市化或者青樓化的支流。這麼一個趨向,其實也是當時《紅樓夢》接受文化的發展大勢。

  通過對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現象及其過程的研究,可更廣泛地掌握清代中後期女性的生活、交遊與創作的文化生態,為有關清代歷史、社會、家庭、教育、倫理、性別不同方面,進行更為深入的文化詮釋。其研究意義至少可體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清代女性對於《紅樓夢》的接受,事實上是在動態發展的歷史時空場域下所進行的社會文化詮釋與再創作。也就是說,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的題詠、繪畫、戲曲、續書等四個方面,不僅是清代女性對於《紅樓夢》接受的文本體現,還更是再造了一個別具性別意涵而又豐富、複雜的歷史、社會、文化語境。從其與外部的聯繫看,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與主流(男性)社會的紅樓接受密切相關,無論是理解、詮釋、批評乃至再度創作,皆可在不同程度上與主流(男性)社會的紅樓接受形成對話互動關係。從其內部相互關聯性看,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諸多方面的表現,亦形成各具相對獨立性卻也具有密切內在聯繫的勢態。因此,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的研究對象應置於較為寬泛的文化背景之下,與文學藝術、地域(地緣)、家庭(家族)、婦女教育、社會風俗等諸多方面聯繫,進行諸類文本互動交集的探討。

  其次,清代女性社會文化與《紅樓夢》接受脈絡、譜系之交集研究,二者關聯性密切,若能互相參照、交集研究,有助於還原當時的女性社會風貌及其間所展現的女性意識。此外,清代女性有關紅樓題詠、繪畫、戲曲、續書等,不僅體現紅樓接受的文學、學術意義,還更體現了當下現實的社會文化意義。換言之,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應廣泛影響、參與了當時女性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建構、發展與變化。

  再次,與前代女性相比較,清代中晚期的女性有較大的空間獲得教育及發展的機會,她們大都多愁善感而又才華洋溢,知書達理而又見多識廣,謹守閨閣禮儀而又善於交遊結友,敢於追求自我理想而又不忘社會、家庭職責,珍惜姐妹情誼而又執著閨閣風範,體現為既具有時代色彩,也秉持傳統內涵的「新一代」女性。因此,清代女性對《紅樓夢》的接受基本上能做到主體性與原著文本交融為一,以自己的主觀理解、體驗與原著文本的客觀存在形成積極互動的對話關係。

  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牽涉女性文化生態的諸多領域,因此,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既要以文學為本位,亦必須採取「跨領域」的研究方式和多維視野,在更為寬泛的研究場域中,把社會、歷史、文化等圍繞「著作者-讀者-批評者-再度創作者」之種種問題納入探討研究範圍。在理論、方法的運用上,至少如下四者值得重視:

  一是接受理論。結合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的特點,重視由接受理論所歸納出的三個重要層面:其一,文學作品必須經過讀者的閱讀才能獲得價值,文學作品需要有讀者,需要被閱讀、被接受,因此「讀者-閱讀方式-閱讀」過程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其二,在接受過程中,讀者即批評者亦即再度創作者,他們與原文本形成密切相關的多重對話關係。其三,作為接受史的研究,更應該注意到這麼一個過程及其結果:由對原文本(《紅樓夢》)的接受到新文本(題詠、繪畫、戲曲、續書等)的再創作;同時也要注意這個過程與結果在(女性)社會與(接受)歷史中所產生的意義,以及從動態及多層面的視角去認識、詮釋清代女性紅樓接受過程中的時代變遷與發展。

  二是詮釋學方法。詮釋學認為,歷史是過去、現在和將來之間一種活的對話;詮釋關係到三種「意圖」,即「文本意圖」「作者意圖」和「讀者意圖」。詮釋學在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中的應用,尤其要注意「詮釋循環」的理論運用:本文與詮釋者之間問題意識的循環性,詮釋者的主體性與原著文本交融為一,在問題意識上與原著文本有往有返,互為終始,形成一種或多種對話關係。清代女性對《紅樓夢》的理解、詮釋,總帶著自己特定的歷史時代色彩,她們總是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秉承著當時的社會觀念和文學觀念去理解、詮釋《紅樓夢》。所以,不同歷史環境中的女性對《紅樓夢》的詮釋不盡相同,其接受的表現與結果亦不盡相同。這也就是所謂的「視域交融」——歷史的視域與詮釋者的視域交融,前者融入後者,後者置入前者。這事實上也就是一種體現著互動關係的文本接受現象。

  三是性別理論。性別研究在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中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無論是研究主題或是研究方法,都有重要的發展及運用。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若能從性別認知、女性意識等涉及性別理論的課題入手,將能更為著意探析男女性別的不同對《紅樓夢》所產生的不同關注、理解與接受;而女性紅樓接受在女性本位上對《紅樓夢》女性書寫同構發展的優勢,亦必將得到更為深入且深刻的認識與分析,並對探索清代女性文學在文化、歷史中的演變與影響有極大幫助。

  四是互文性批評。以結構與解構主義的觀點看,沒有一個文本是初始的,獨創的,任何文本都依賴於先前存在的文本和釋義規範,都是對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轉化。《紅樓夢》及其接受史中所呈現的種種文本,體現著相當明顯的文本互涉現象。換言之,《紅樓夢》及其相關的接受與詮釋性的文本同一切文本一樣,都存在著文本與前文本,乃至與非文學文本等各自不同的互文關係。如《紅樓夢》與各種續書、紅樓戲、題詠詩詞、繪本畫圖,以及跟《紅樓夢》有關的繪畫與題詠、戲曲與繪畫、小說與插圖,乃至文學藝術與現實生活,如此等等。因此,互文性批評亦應是清代女性紅樓接受所要藉助的重要方法之一。

推薦閱讀:

心塞20多年!說說87版紅樓夢的神改編
紅樓夢中升遷最快的丫頭
解讀《紅樓夢》里的三世界
《紅樓夢》中48個動人卻不易察覺的小細節 | 長卷
紅樓夢影射康熙皇帝大紅人明珠家族盛衰?

TAG:女性 | 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