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宗問答】怎樣做到「彌陀如何為我 我便如何為人」
(一)如何正確看待善惡是虛假無常的
問:
師父提到善惡之心是空相,善惡業是虛假的、無常的,無關乎我們往生;親鸞上人則說善惡業是宿業所成,凡夫如果體會不到自己是個惡人,他可能沒辦法往生。我們和凈土真宗在善惡上的分辨好像不一樣?
答:
首先從結論來講,目前大家所了解的親鸞上人的思想是不正確、不徹底的。剛才你所問的,應是出自《嘆異抄導讀》這本書,但是其看法是錯誤的,這一點我們等一下再解釋。
此前曾提到,在娑婆世界六道輪迴中,善惡本身是虛假的、無常的,這樣的說法是從佛的境界來看的。凡夫還有善念、惡念,沒有證悟到佛的境界,尚未破除見惑,對他來說,一切善惡所結的果報、苦樂,點點滴滴都是真實的。如果有人因為聽了我那樣說,就以為「善惡都是虛假的,不須要去惡行善,甚至可以無惡不作,盡情享樂」,那就是天大的誤解了。
《永嘉證道歌》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就我們生死凡夫來講,必須去惡行善,才不會受到痛苦的果報。我那樣講的目的,是說從彌陀的救度來看,眾生曠劫以來生生世世所累積的惡業對彌陀的救度是沒有障礙的,因為就彌陀來講,我們的惡業都是虛假的,障礙不了他真實的救度功德。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談到「帶業往生」,所謂帶業,在娑婆世界是帶業,到極樂世界就無業可帶。極樂世界是真實的境界,我們虛假的業到那裡就好像黑暗遇到了光明,當下就消除了。有人疑惑「我們生生世世累積的十惡五逆的罪業到哪裡去了?這些果報誰來償還?」其實「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到了極樂凈土,我們馬上由之前的「未了」轉化為「了」,當下佛性現前,證悟本具的空性,就是證悟佛性、覺性、真如、一真法界,所以我們生生世世的業障是不成為往生障礙的。
至於親鸞上人在《嘆異抄》一書中說「若過去的業力現行,我們可能作出任何的惡業」,這句話的背後懷有對自己罪惡的慚愧、懺悔之心以及對彌陀救度的信受之心,並不是認為「一切都是宿業所致,不必刻意懲惡勸善」。如果抱持這種觀念,不單是錯誤,而且是外道的見解。
外道的見解分兩種:一種是「常見」,一種是「斷見」。「常見」認為一切都是過去的業在運作,所以這輩子不必刻意做什麼,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宿命論」。「斷見」認為沒有過去世,也沒有未來世,這輩子的苦樂並非過去世所帶來的,這輩子的善惡也不會導致未來的果報。
(二)怎樣做到「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
問:
《宗風·俗諦》提到「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的正面心態,可是這樣是不是有些自力的作為?在罪惡凡夫的心態中,並沒有真實心,「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這樣的真實心應如何培養?
答:
所謂自力與他力,是就真諦而言的,也就是以往生極樂世界為目標的。為了往生極樂,認為念佛還不夠,還要憑自己的功夫、功德,這就是自力之心。而《宗風·俗諦》是用來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的,與往生無關,所以談不上自力與他力。
凡夫沒有真實心,要如何做到《宗風·俗諦》所講的「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呢?
學習凈土法門,重要的是要有「機法兩種深信」的深刻體認,知道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是卑劣、卑微、渺小、無能無力的凡夫。這樣,自己的心就會「謙卑柔和」。同時,領受彌陀的救度,就會「恩慈體貼」,因為彌陀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我們體會彌陀的大悲心,知恩報德,就會有「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的心情,這是自然會有的嚮往之心;有嚮往之心,自然就會一點一滴往這方面前進。
《宗風·俗諦》的內容,都是從「機法兩種深信」開展出來的,雖然沒辦法全部做到,但就像面對一片大水,大象能吸的水就較多,馬能吸的水就較少,鹿能吸的就更少,而如果是一隻蚊子,所吸的水就少之又少了。總之,隨每個人的根機,儘力去做就對了。
(三)三輩九品是否往生邊地胎宮
問: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如果信解「本願稱名,凡夫入報」,信此行此,往生直入報土,花開見佛;而《大經》或《觀經》所談的三輩九品都是花未開前的狀況,經典就形容那樣的情形是邊地或胎宮?
答:
是這樣,沒有錯。當然,後來的人分判也各不一樣。因為善導大師在其著作中對報土的說明並不是很詳細,所以有人認為九品當中,上品上生是在報土,上品中生以下是在邊地。但是,不論上品上生還是以下諸品,都是屬於九品的範疇,所以還是歸類在九品裡面。九品既然在邊地,上品上生雖然快速見佛,但也只是快一些而已,與一往生便入報土還是有差別。「凡夫入報」是因為「本願稱名」,而上品上生的因是三福中的行福,善導大師判定此為要門,非弘願,要門最後是要廢舍而入弘願的。
當然,不管怎樣的因,到最後果都會一樣,只是時間上不同而已。
作者:慧凈法師
推薦閱讀:
※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必定能做到慎言
※有這10種習慣的夫妻一定能幸福長久 你做到了幾條?
※知道更要做到的【解讀男女】
※提升生活品質,你只需要做到這幾點
※要贏得女人的芳心,男人要做到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