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脹上升對世界是好事
核心提示: 通脹上升是一個跡象,它表明中國的國內需求正在提升,這是經濟再平衡之路上的另一個重要步驟。
2013年10月18日圖表:9月份中國CPI同比漲幅突破3%。 新華社記者 陳琛 編製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道外媒稱,中國的通貨膨脹正在加速。說到底,這對整個世界來說是件好事情,儘管在較短的時期內它完全可能導致某些零散的痛苦。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2日報道,主要受到食品價格大幅上升的拉動,中國9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了3.1%,而上月的漲幅為2.6%。最近的價格上漲勢頭表明,政府制訂的3.5%的通脹目標可能會在明年新年期間被突破。
報道指出,這意味著中國通過信貸途徑刺激經濟的努力正在變得不那麼有效。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決策者對於經濟放慢的速度感到驚恐——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官方推出了專門抑制信貸的措施,他們所作出的反應是放寬信貸限制。自從金融危機以來,這一直是中國政府促進增長的主要機制。這種做法再一次奏效了。增長出現了加速。
但是一定數量信貸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一直在縮小。這種信貸擴張的影響越來越多地轉化成了通貨膨脹、而不是GDP的增長。
那麼為什麼這種情況是良性的呢?因為這意味著中國可能正在接近其重商主義增長模式的極限——在這種模式下,投資(尤其是出口製造業的投資)被認為是經濟的主要驅動力。
與此同時,通脹上升是一個跡象,它表明中國的國內需求正在提升,這是經濟再平衡之路上的另一個重要步驟。因為國內需求在經濟中所佔比例十分低,因此把重點從投資轉向家庭消費將意味著GDP增長的放慢。
報道稱,這就是產生痛苦的地方。儘管中國國內消費的上升對於外國的消費品出口商來說是件好事,但同時出現的投資增長減弱(以及由此帶來的GDP增速放慢)對於工業用大宗商品生產商來說卻是壞消息。
華爾街日報:通脹攀升使中國政策空間「變窄」
美國媒體稱,中國正努力在保持增長和改革經濟之間取得平衡。但中國還面臨另外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通貨膨脹。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5日發表文章,14日發布的數據表明,中國居民9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3.1%,高於8月份2.6%的漲幅,是7個月來上漲速度最快的。
文章稱,分析人士將這一局面歸咎於一些常見的可疑因素。2013年的中秋節來得早了一些,刺激了9月份的食品需求。中國南方遭遇的颱風可能也影響了農作物的收成。但是根本的原因是,自2013年年初以來,貨幣供應量和信貸數量出現了增長。
文章指出,用來衡量貨幣供應量的M2的同比增長幅度在2013年4月達到頂峰,漲幅為16.1%,不過自6月以來,由於銀行的現金短缺影響到了流動性,M2的上漲速度放慢。包括各種非銀行信貸形式在內的社會融資總量是衡量信貸規模的一種寬泛的指標,2013年前9個月,社會融資總量增加了19%。
文章稱,在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價格不斷上漲也就不足為奇了。食品價格正帶動著物價上漲,而這幾乎是中國在通脹時期的「常態」。但是額外增加的流動性也對其他方面產生了影響:從全國來看,8月份的房價同比上漲7.5%,北京的漲幅更是高達14.9%。
文章認為,通脹壓力會削弱北京在經濟惡化的情況下,再通過刺激手段介入經濟的能力。雖然像汽車銷售這樣的指標表明,國內消費依然強勁,但日前疲弱的出口數據凸顯了經濟增長速度還會進一步放慢的風險。[詳細]
相關閱讀:中國經濟通脹通貨膨脹CPI
推薦閱讀:
※世界的神和通過基督進入世界的神
※日露真面目:瞞足世界一個月 核災升至7級
※世界玩具大!聯!萌 !丨兒童節了沒
※他是世界首富:敢叫板皇帝 凌遲3357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