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策略:激勵員工10原則

人力資源顧問昆賓(Nido Qubein)近日在財務主管雜誌(Financial Executive),提出關於激勵的10原則。掌握這些原則與方法,也許可以為目前正處於低潮的企業注入新的力量:所有人都是可以被激勵的 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被激勵的因子,只是有沒有機會而已。主管的角色,就是提供機會,激發員工努力達成企業目標。人是為自己不為別人工作的 管理就是讓員工看到,他們為企業付出努力,也同時得到回饋。這些回饋可以是獎勵,也可以是認同,更可以是成就感。人是因為痛而改變的 如果維持原狀比尋求改變更痛苦,人就會願意改變。舉例來說,美國人一直等到油價高到難以負荷,才願意購買省油的小車。有效溝通的關鍵在認同 如果事情與切身有關,就會增加重要性。當你的員工或客戶開始找尋自我價值時,正面的循環就會開始。僅僅讓員工了解企業的誠意並不夠,還要讓員工找到說服自己為企業效命的理由。要員工為企業打拚,從關心員工開始 真心關照員工的生活,而不是虛應故事。如果你願意花時間聽員工說話,你會聽到意想不到的故事,包括他們生活的問題與擔憂。自尊是強而有力的激勵 經營企業的秘方就是建立員工的自尊。因為他們看待自己的感覺,與顧客看待他們的感覺相同。如果你的員工不喜歡他們的工作,你的顧客也會跟著轉身離去。你不能改變人,只能改變人的行為 想要改變別人的行為,就得改變觀感。這需要的不只是訓練,而是教育,從影響人的想法與信仰著手。主管與員工的認知要協調 我們習慣依照所理解的信息做事,但是理解的信息並不等於聽到的部分。舉例來說,員工期待主管每個月都能發放績效獎金,不是年終領取一大筆。若主管採行後者,即使發了獎金,員工受到的激勵程度也大打折扣,因為雙方的認知不協調。員工會依照你所期待與強化的行為做事 企業對於員工好的表現要有所鼓勵。同樣地,如果員工了解某些特定行為不會受到肯定,他們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我們依據自己的動機來評斷自己,卻依據他人的行為評斷他人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做了不被別人接受的行為時,通常我們會傾向為自己找借口。譬如,我們很容易將員工的遲到歸因為不負責任,或是對工作不感興趣。但是,當 我們自己遲到時,就會為自己找「被必要事情」耽誤的理由。如果員工出現失當的行為,切忌猜測員工的動機,只要設法針對問題,改變問題,透過正向或負向的反 饋來影響員工。(文/石丹)
推薦閱讀:

老闆讓員工不爽的6種行為
中秋給員工的簡訊
前高管陳志雲涉貪獲刑 無線:員工不可接私活
超市new員工培訓教材 (顧客服務)
銀行員工如果是這樣,請立馬辭職!

TAG:職場 | 策略 | 原則 | 員工 | 激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