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讀後感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讀後感
一、馬克思主義在新世紀的復活
1999年的秋天,英國廣播公司通過國際互聯網開展了評選「千年最偉大思想家」的活動。卡爾·馬克思位居第一,被評選為即將過去的一千年里最偉大、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千年偉人」。愛因斯坦、牛頓和達爾文、康德、尼采等人緊隨其後。有的投票者寫道:「馬克思對資本主義運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由於資本主義在20世紀末實際上已成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學說對於幫助我們認識當今世界,仍極具重要意義。」英國《觀察家》雜誌曾發表評論感慨地說:「自從20世紀柏林牆倒塌起,很多資產階級學者就不斷宣稱馬克思已完全與時代無關了,可是資本主義固有的危機的不斷爆發卻又把馬克思帶回歷史舞台。」(轉引自顧海良主編《馬克思主義如何改變世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174頁)
2005年7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在《我們這個時代》欄目中,開展了一項題為《誰是現今英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哲學家》的調查,結果馬克思的得票數遠遠超過休謨、康德、柏拉圖等人,榮登榜首。欄目主持人布拉格宣布說:馬克思當選為最偉大哲學家有諸多因素,但是能夠解釋一切的理論是他奪冠的最重要原因。(同上,第16頁)
2005年8月22日,《明鏡》周刊刊登題為《多數德國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仍有現實意義》的封面文章,在國內外引起轟動。該周刊記者問不來梅大學勞動和經濟研究所所長魯道夫·希克爾和柏林自由大學歷史學家保羅.諾爾特:為什麼馬克思的思想和著作現在還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希克爾的回答是:作為社會理論家,馬克思揭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規律以及物質基礎——上層建築模式,並勾畫出一個現代社會發展的遠景。這些在過去都非常吸引人,現在仍令人神往。這兩位學者都認為:馬克思改變了世界。(同上,第16頁)
2008年12月10日,在馬克思紀念圖書館成立75周年的紀念活動上,英國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政治學教授戴維·麥克萊倫致辭說:隨著冷戰的結束和人們對經濟和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人們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也隨之更為客觀。大家已經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對資本主義作出了最為有力和深刻的分析。(同上,第13頁)
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時,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方受到了廣泛的質疑,馬克思和他的《資本論》熱銷了。在德國,專門出版學術著作的卡爾一迪茨出版社經理稱,2008年10月的頭3個星期,《資本論》售出417本,1—10月售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銷量的3倍,是1990年銷量的100倍。購買者以20—25歲的年輕人為主。在德國,《資本論》成了2008年聖誕節最佳的禮物。因為金融危機而焦頭爛額的時任德國財政部長的施泰因布呂克,開始閱讀《資本論》,他在接受《明鏡》周刊採訪時說,「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承認馬克思理論的相當一部分是不錯的。」德國馬克思故居展覽館館長比特里克斯則說:「我記不清聽到人們這樣講了多少次:『這個人是對的』。」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在讀完《資本論》之後發表評價說,長久以前,馬克思就窺探到了資本主義的運轉之道。(同上,第41、174頁)
路透社專欄作者貝恩德在《卡爾·馬克思和世界金融危機》的文章中指出,我們熟悉的資本主義正在死亡,現在有一種共識正在達成,即資本主義需要在21世紀得到全面修正以拯救自身,馬克思對不受約束的資本主義的批判正在得到確證。美國《每月評論》雜誌編輯埃倫·克米辛斯·伍德,在他的《回到馬克思》一文中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歷史時刻是回到馬克思最佳、最合適的時期。」他認為,今天全球化或普遍化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資本邏輯發展的結果,這個邏輯就是積累、商品化、利潤最大化和競爭的邏輯,而且它們幾乎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和自然本身的所有方面。所以,伍德認為,馬克思的學說比以往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因為馬克思比任何人都更有效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規律。無獨有偶,在伍德之後,美國《紐約時報》也發表了名為《回到馬克思》的長文,該文引用了美國某證券交易所領導人的一段話:「我長期待在華爾街,我越來越相信馬克思是正確的。現在我絕對相信,馬克思的方法是理解資本主義的出色方法。」(同上,第41-42頁)
二、伊格爾頓的《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值得一讀
就在這種背景下,著名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文學理論家、文化批評家特里·伊格爾頓教授的《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一書問世了,再一次地表明了在西方力挺馬克思主義的力量還存在著,並且還很活躍。《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一書的中譯本由國內的新星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作者特里·伊格爾頓1943年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附近的一個愛爾蘭工人移民家庭,後任曼徹斯特大學文學理論教授、蘭開斯特大學教授,2009年在美國聖母大學擔任一個五年的客座教授。特里·伊格爾頓在西方理論界影響極大,「以至於有人把他和美國的詹姆遜、德國的哈貝馬斯並稱為當今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三巨頭。」(薛稷《伊格爾頓: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的文化政治批判》,載喬瑞金等著《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93頁)伊格爾頓在他的著作中始終「認為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種解釋工具,而應當是批判和摧毀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實踐指南。」(同上)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一書包括英文版前言、正文10章、結論三大部分。
作者在《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英文版的出版前言中有一段話說得非常好:「與政治家、科學家、軍人和宗教人士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變歷史的進程,而《共產黨宣言》的作者恰恰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建立在笛卡爾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圖思想武裝起來的游擊隊,或者以黑格爾的理論為指導的工會組織。馬克思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人類歷史的理解,這連馬克思主義最激烈的批評者也無法否認的事實。就連反社會主義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也認為,社會主義是『有史以來影響最深遠的社會改革運動;也是第一個不限於某個特定群體,而受到不分種族、國別、宗教和文明的所有人支持的思想潮流』」。(特里·伊格爾頓《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第2頁)
作者著重從十個方面(共十章),也就是西方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的十個觀點入手,逐一進行了剖析。作者在第一章有句話很有哲理:「只要資本主義制度還存在一天,馬克思主義就不會消亡。只有在資本主義結束之後,馬克思主義才會退出歷史舞台。」
本書的《結論》雖然文字很短,但內涵很豐富。作者在《結論》里,提示的觀點很精準、很辨證,這些觀點對於我們這些五六十歲的、年輕時就做過理論工作的人極有啟迪意義,消除了我們過去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讀。比如作者寫到:「他(指馬克思,下同)把社會主義視為民主的深入,而不是民主的敵人」,顯然馬克思並不認為實行民主僅是資本主義的特權,而我們過去對民主懷有疑慮,甚至恐懼;「他認為有些革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取得勝利,也絲毫不反對社會革命」,顯然我們過去誤把馬克思主義僅僅理解為暴力革命,把階級鬥爭推崇到了極致,而把改良斥為「階級立場不堅定」,這是一種偏見;「他的理想在於休閑而不是勞動」,「他慷慨地讚美中產階級,並將社會主義視為自由、人權和物質繁榮偉大遺產的繼承者」,顯然馬克思對普世價值、普世思想是完全認同的,對發展中產階級是贊同的。作者在《結論》部分的觀點,對當今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有參考價值。
作者在分析了馬克思的著作中關於生態的一系列論述後,指出「維多利亞時代的思想家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驚人地預言了現代環保主義」,(第224頁)認為馬克思的生態思想對人類的貢獻鮮少有人比擬。
三、對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質疑
西方拒斥馬克思主義的聲音從未斷過,「過時論」也一直存在,今後還會存在,我們要正視并力求回答這種論點。筆者的看法是:
第一,反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人,是因為馬克思首先是個革命家。反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人,主要是這是這些人的階級立場和階級意識所決定的。因此,今後仍然會有反對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力量,對此我們不必大驚小怪。
第二,「過時論」是一種機械的、僵化的看待馬克思主義的論點。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人理由是說馬克思的學說,特別是《資本論》回答或者解釋不了今天世界出現的新情況、新成果。馬克思沒有看到電子計算機技術、宇航技術、3D印表機技術等,也沒有見過WTO,那決不是馬克思主義錯了,而是我們自己太教條主義了。持有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握馬克思主義自身具有的批判精神和創新的理論本性,反而把馬克思主義看成了千古不變的「教義」和固化的原理、現成的歷史藥方。任何思想智慧,一旦成為僵化的教條,特別是政治的符咒,就會喪失生命力,甚至成為思想的束縛、進步的障礙。在當今中國,尤其需要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自有的邏輯關係和科學方法論的力量,並活用到社會現實之中,這樣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尊重。
第三,馬克思主義吸收了人類優秀思想和文化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系統的、獨立的思想體系,因此它是一種學術和思想流派,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絕不會有人詆毀而失去歷史價值、思想光輝。資產階級的政客和學者詆毀、嘲諷馬克思的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既有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的原因,也有對學術經典的無知與偏見。他們在抹黑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的同時,也一定要攻擊作為思想家、批評家的馬克思及其學說。在人類思想史上,馬克思的思想和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思想和學術的流派,其理論魅力、思想力量和社會實踐價值都不是一般的學術流派可以相比的。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思想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一種學術或思想的流派至今仍在西方思想界有眾多的信奉者,當然其中許多馬克思主義者也在發展馬克思主義。從這個角度上看,馬克思主義作為學術和思想的流派,就根本不存在「過時與不過時」的問題。如果馬克思主義過時了,為什麼總在社會、經濟或文化出現重大變化或現象時,會有一些人提及馬克思主義呢?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學說的生命力是客觀存在的。近年來,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熱有所升溫,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存的就是合理的」,因此我們得不出這樣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了。
第四,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意識形態之準則,這是政黨的權利,任何國家、任何政黨是沒有理由對此說三道四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執政黨的指導思想,但不能因此在學術的思想流派方面,成為只允許一家獨尊的理由。著名學者余英時是個非馬克思主義者,但他也承認「馬克思在西方史學影響很大,但只是千百家之一,並未定於一尊」。(《余英時探訪錄》,訪談者陳致,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42頁)如果承認馬克思主義也是一門學術,那麼,學術民主、學術平等的規則也對馬克思主義適用的:馬克思主義的某些論點、結論是可以探討和爭鳴的;對馬克思主義解讀、引申的文字也是可以不問其地位而進行平等討論的。因為這是弄懂馬克思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研究之必然的要求,否則人們僅靠被動「灌輸」,豈能發展馬克思主義?
在本文結束前,我想引用三位學者的話:一位是20世紀中葉西方著名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頑固的馬克思經濟學的反對者約瑟夫·熊彼特;第二位是當代西方著名馬克思主義學者、法國人湯姆·洛克曼;第三位是當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海爾布隆納。
熊彼特在感嘆於馬克思經濟學的「偉大」時曾說:
大多數智力或想像的創作,經過一段時間,短的不過飯後一小時,長的達到一個世代,就完全湮沒無聞了。有些卻不。它們遭受了晦蝕,但是又復活了,不是作為文化遺產中不可辨認的成分而復活,而是穿著自己的服裝,帶著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自己的瘢痕而復活了。這些創作,很可以稱之為偉大的創作——我們的定義把偉大和生命力聯結在一起,是沒有弊病的。按這個意義來說,偉大這個詞無疑適用於馬克思的道理。(〔美〕約瑟夫·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9頁)
湯姆·洛克曼說:
馬克思是現代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馬克思的理論和其他所有理論一樣,都是可以討論和批判的。馬克思深刻關注其所處的歷史時刻,他活動於十九世紀下半葉,那個時代的世界同今天相比有著巨大的差異。正如人們所理解的那樣,馬克思的理論是建立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基礎之上的。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倘若馬克思今天仍然活著,他一定會修正自己的論點以反映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變化。這種想法不僅是合理的,也是符合馬克思本人的信念的。儘管馬克思的理論應該得到修正,但是簡單認為它們已經過時或者應該擯棄的想法是荒謬的。恰恰相反,只要經濟因素在人類生活中扮演主角,馬克思的理論就仍然非常重要。(〔法〕湯姆·洛克曼《馬克思主義之後的馬克思》,東方出版社2008年版,「中譯本前言」第1—2頁)
海爾布隆納說:
我對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是什麼的分析所持的態度要更肯定得多,不管這種分析在說明資本主義將變成什麼方面有什麼問題。這個從簡單商品開始的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分析,我認為是我們所曾見過的最值得注意和最發人深省的敏銳思維之一,我常把它同柏拉圖和弗洛伊德的學說相比,它是完全當之無愧的。這種分析的洞察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獨特的,也許是最突出和最不朽的成就。(〔美〕海爾布隆納《馬克思主義:贊成和反對》,第62頁,中國社會科學情報研究所,1982年)
海爾布隆納還指出:
只要資本主義存在著,我就不相信我們還能在任何時候宣布他關於資本主義內在本性的分析有任何錯誤。(同上)
推薦閱讀:
※馬克思盤的使用詳解
※堅持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指導地位
※三分鐘愛上馬克思
※何中華:馬克思哲學的物質本體論詮釋之謬
※《馬克思恩格斯要論精選》第六章 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