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車流軌跡」——慢速快門拍攝車流夜景教程

如何拍「車流軌跡」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家裡一張明信片上的漂亮照片曾經讓幼小懵懂的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是一幅繁華都市的夜景,照片主體是一條伸向遠方的馬路,奇怪的是,路上除了幾條長長的彩色光軌外,卻看不到任何一輛車、一個人;在我的記憶中,似乎從來沒有在馬路上親眼目睹過如此奇特的景觀!那些光軌究竟是在什麼時候才會出現?是不是只有外國的城市才會有這樣的景象?這些問題一度「困擾」了我很久。當然,後來終於知道這樣的場景根本不是什麼外國城市的專利,而僅僅是一種攝影特效而已,那一條條光軌其實是車燈留下的軌跡;再後來等有了自己的相機後,又通過親手實踐,掌握了具體的拍攝方法與技巧。

在某些初學者看來,拍攝車流軌跡肯定是個「技術活兒」,從某種程度上可能的確如此,因為要拍出這種效果,使用相機的自動擋是不靠譜的。也有朋友認為,想拍出這類效果肯定需要高檔相機、高檔鏡頭才行,這卻是一種誤解。其實只要明確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相機的各項參數對於曝光效果的影響,加之一些輔助設備的幫助,用普通相機同樣也能拍出「明信片級」的車流軌跡景觀。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使用慢速快門拍攝下的「車流軌跡」並經後期處理後的作品(攝影-BenHeine)

第一步:了解技術要點

首先,我們要明確拍攝「車流軌跡」的關鍵技術要點,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使用相機的慢速快門進行長時間曝光。道理很簡單,只有使用慢速快門,拉長曝光時間,才能記錄下曝光時段內車輛行進的軌跡,從而拍攝到車燈移動的光軌。但這並不意味著長時間曝光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在使用慢速快門的同時,還要控制好光圈和感光度,否則很可能因為進光量過小或過大而無法獲得最佳拍攝效果。

這種情況下,使用相機的全自動檔(Auto檔)或程序曝光檔(P檔)顯然是不行的,因為自動曝光在進光量足夠時,決不會刻意拉長曝光時間;而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拍攝車流,只能收穫下圖這般死氣沉沉的圖景。所以拍攝車流軌跡時,通常使用的是快門優先模式(S檔)或光圈優先模式(A檔),最好使用手動曝光模式(M檔)。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程序曝光模式下拍攝的失敗圖景

影響相機曝光強弱的因素主要有光圈大小、快門速度和感光度三方面(光圈、快門相關基礎知識可閱讀《數碼相機入門 成像原理關鍵詞·中》[作者: 劉恩惠 ] ),所以對於「車流軌跡」拍攝而言,調節好這三個參數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基本設置原則如下:

  • 1、將相機的感光度設置為最低值,這既能對拉長曝光時間起到作用,也能夠確保畫面質量處於最優狀態;2、如使用快門優先模式,應把快門速度調到慢速檔(具體參數視場景而定);3、如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應把光圈係數調到較小口徑上(無統一標準,需視鏡頭最小光圈參數);4、最好使用手動曝光模式,視器材和場景條件自行調節快門與光圈的參數組合。
  • 如果您對上面這些說明文字感到頭暈,先別著急放棄,我們會在第四步教您最簡單、實用的拍攝方法。

    第二步:準備拍攝器材

    拍「車流軌跡」顯然並不需要什麼太高檔的器材,一般的數碼相機基本都可勝任,只要能手動調整曝光參數就行;但如果您的相機沒有快門優先模式或手動曝光模式,那估計有點困難。至於鏡頭,廣角端擁有28mm左右的等效焦距就基本夠用;當然在某些場景下,廣角大一點拍出來更有氣勢。不過,三腳架基本是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於涉及長時間曝光,靠手持拍攝顯然風險很大,即便再厲害的「鐵手功老師傅」,面對長達數秒乃至數十秒的慢速快門也定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下圖中,數碼多網友Andares手持拍攝挑戰2秒慢速快門,即便他的手已經夠穩,但效果上仍欠完美,一方面曝光時間稍嫌短了一些,另一方面車流光軌也有些雜亂。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手持拍攝挑戰2秒慢速快門(攝影-Andares)

    所以要想收穫比較完美的「車流軌跡」靚照,最好帶上三腳架和快門線。三腳架並不需要很高檔的那種,能穩定支持自己的相機就可以;如果沒有快門線或使用的相機壓根不支持快門線倒也不要緊,可以用相機的倒計時自拍功能來達到類似的功效。總之,目的是為了儘可能確保整個曝光過程中相機處於相對比較穩固的狀態。為什麼是「相對比較穩固」?拍攝實戰中你就會知道,製造出那些「絢爛軌跡」的車流就是穩固的最大敵人——車輛行駛會造成地面震動,三腳架會跟著一起震。好在,這一般不會對照片效果產生明顯的破壞作用。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很多微型數碼相機其鏡頭廣角端的最小光圈只有f/8左右;光圈不夠小,在拍攝「車流軌跡」時可能會成為一個潛在的問題,這意味著曝光必須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否則畫面就可能出現曝光過度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過曝」(如下圖)。相比之下,可交換式鏡頭的最小光圈往往更小一些,因此使用這類鏡頭的單反、微單相機可以獲得相對更長的曝光時間。要知道,同一場景下15秒曝光與6秒曝光所能得到的效果可能有很明顯的差別——更長的曝光時間可以加大光線軌跡疊加的幅度,從而獲得線條更連貫、密度更大的光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使用可換鏡頭相機還是有優勢的。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拍攝「車流軌跡」時曝光過度失敗案例

    此外,某些相機鏡頭在最小光圈時受光線衍射影響會比較嚴重,畫質下降十分明顯,因此通常並不建議為了獲得更長的曝光時間而將光圈置於最小值上,使用中等略偏小的光圈係數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在此基礎上,如果想要進一步延長曝光時間,則可考慮在鏡頭前加裝一塊中灰密度濾鏡(ND鏡)甚至是漸變ND鏡,使用了這片可以起到減弱光線強度作用的小玩意兒後,無疑更加利於我們在拍攝時使用更長的曝光時間。

    第三步:選好時間地點

    「車流軌跡」的本質是車燈在一定時間段內移動的光線記錄,所以只有在夜間才能拍成,白天顯然不行。而最佳拍攝時段其實是是在天色將暗未暗的傍晚時段,這時候天空尚未完全變黑(如果天氣晴朗,且拍攝色溫控制得當,此時的天空會呈現出迷人的深藍色),但地面道路的亮度已經不足,車輛駕駛員都會打開車燈行駛,而路燈、建築景觀燈也基本都已亮起,所以這是很寶貴的一段時間。譬如下面這幅作品就是國外網友在黃昏時拍攝下來的: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黃昏時段拍攝「車流軌跡」的成功作品(攝影-Meowgli)

    與時間同樣重要的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拍攝地點。一般來說,適合拍攝「車流軌跡」的公共場所主要有兩個,要麼在城市中某個十字路口的天橋上俯拍,要麼在馬路邊的人行道上進行。當然,還有一種比較冒險的做法——跑到馬路中間的隔離帶上拍攝(如下圖)。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在道路隔離帶間拍攝到的「車流軌跡」作品(攝影-sevenths)製造商=NIKON;型號=NIKON D100;焦距=12毫米;日期=2007.12.05 19:02:57;光圈=F10.0;測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曝光補償=0.0EV;曝光時間=85/1秒;曝光程序=手動模式

    選擇城市中心的人行天橋作為取景點往往是最常見也最穩妥的一個選擇,不僅僅因為它安全,更重要的是架設有人行天橋的路口通常車流量比較高,較大的車流對於拍攝「車流軌跡」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前提;而在一個荒涼的、鮮有車輛經過的偏僻路口,即便時間和地形再怎麼有利,也不可能拍出有趣的車流夜景。當然,並非所有市中心路口的人行天橋在任意時段都適合拍攝這類題材,如果你登上天橋,看到四個路口的車都被堵得死死的,即便綠燈大亮也無法通行,那最好換地方拍,因為車輛的流動是拍攝的必要元素。

    對於上海,我有一個推薦的去處——延安東路立交橋下的人行天橋(延安東路、成都北路路口,也就在那根著名的「龍柱」下)。本文多張配圖就出自這座天橋上,此路口的日常車流量較大,但又很少發生路口擁堵,同時天橋上行人一般不多,不會遇到什麼干擾;最為突出的優點是——這個天橋的欄杆扶手是方形的,扶手平台的寬度也足夠用於放置普通規格的數碼相機,因此對於那些手頭沒有三腳架但又想嘗試一下的玩家來說,這無疑是個好地方。拍攝時,只需用手將相機按壓固定在扶手平台上,然後再進行長時間曝光,最終效果應該不會很差。當然,在拍攝時請一定要注意安全,建議將相機背帶掛在脖子上,否則一失手照相機不慎從天橋上跌落,後果不堪設想!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拍攝實踐點推薦:上海延安東路立交橋下的人行天橋(延安東路、成都北路路口)

    其實除了城市中心區的人行天橋外,某些橫跨於高速公路、高速幹道上的人行天橋也是不錯的選擇,車流量和車速大多能符合拍攝要求(上面那張Meowgli拍攝的作品所展現的就是一條高速公路上的車流)。各位讀者如果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有適合拍攝車流夜景的路口、天橋或其他公共場所,歡迎您在文章下方的評論欄留言,以便大家有機會前往實踐。

    第四步:投入拍攝實戰

    了解了技術要點、準備好拍攝器材、確定好時間地點,那麼投入實戰吧。到達拍攝點後,首先架好三腳架、固定好相機,然後調整好相機的各項參數,包括:將感光度設到最低、選擇好曝光模式、無快門線的情況下將拍攝模式改為自拍、調節白平衡等。不過,做完這些後也別著急按快門,仔細觀察一下四周的環境,在大腦中設計一下構圖。拍攝這類題材時,我們可以把「車流軌跡」 作為畫面的主體,也可以將「車流軌跡」 作為襯托主體、烘托氣氛的點綴,下面兩個圖例便是不同場景下的不同拍攝思路: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以「車流軌跡」作為畫面主體的作品(攝影-Ryser915)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以「車流軌跡」點綴城市夜景的作品(攝影-angelreich)

    明確構圖主旨並完成取景後,就可以進行實拍了。但請注意,如果是在城市中心路口的人行天橋上進行拍攝,何時按下快門將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橋下的車流受交通信號燈控制,如果你恰好在車輛停滯時段進行曝光,那麼只能獲得類似下面這幅了無生趣的照片: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車輛受信號燈控制停滯時拍下的照片

    所以,按下快門之前不妨先留意一下整個路口的信號燈規則,以便於自己掌握最佳拍攝時機。那麼,拍攝「車流軌跡」的最少曝光時間是多少呢?下面這張照片是1/2(0.5)秒內記錄下的車流軌跡,我們會發現,不但光軌的距離很短,而且車影也沒有完全消失,畫面雖然產生了一定的動感,但美感不足;因此為了能夠獲得連貫的光軌,同時讓車影徹底消失,至少需要4-5秒的曝光才行。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1/2秒(0.5秒)曝光時間獲得的車流軌跡

    對於新手而言,在初次實戰時可以先嘗試使用快門優先模式(相機的S檔),手動調節ISO至最低值後將快門置於5秒檔或6秒檔,看準時機後先試拍一張;然後通過監視屏檢查一下畫面是否有過曝,如果沒有問題,可進一步延長曝光時間;如果畫面整體偏亮,說明所使用的相機最小光圈不夠小,可試嘗試將曝光時間適當縮短。應該說,大部分相機在大多數場景中,於低感光度、最小光圈條件下,應付5-6秒慢門確保不過曝,基本是沒有問題的。此外,也可以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既自主確定光圈參數,然後由程序計算曝光時長;這樣可以避免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一定程度上利於畫質表現。而當你對快門與光圈之間的關係捻熟於心後,則可嘗試使用手動曝光模式,M檔顯然是最「隨心所欲」的。

    相關資料收藏此圖相關圖片奧林巴斯XZ-1「車流軌跡」實拍

    上面這幅照片是我用奧林巴斯XZ-1攜帶型數碼相機,在延安東路立交下的人行天橋上攝下的,曝光長達10秒、光圈f/8、感光度-ISO100,仔細觀察會發現部分細節(如立交橋上的藍色燈光)已出現曝光過度,但好在並未影響到整體效果。事實上,拍攝「車流軌跡」時,由於場景較為複雜、曝光時間又比較長,因此畫面的某些部分難免會出現過曝;而在天橋上進行俯拍時,由於來去兩條車道的光強不同(車頭燈亮度強而車尾亮度弱)、車流量也可能存在較明顯的差異,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畫面效果失去平衡感。這就給拍攝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反覆嘗試以期達到相對完美的效果,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適當改變視角、構圖來進行補償。

    其實,值得嘗試的拍攝手法還有很多。假設在一個畫面內能同時捕捉到停滯的車隊與流動的軌跡,兩者將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如果相機支持圖片合成功能,甚至可以把兩幅同一場景不同時段拍下的「車流軌跡」合二為一,產生更加奇妙的效果(如下圖)。總之,只要掌握了基本拍攝技法,接下來就看大家的創意與靈感了;拍出明信片級的「車流軌跡」並不是什麼難事,準備好就趕緊行動吧!


    推薦閱讀:

    夜景攝影之器材
    Mihai Andritoiu 城市夜景
    怎麼拍出美女的情緒?
    夜景攝影中,注意這幾點,星芒效果會更加明顯
    夜|烏蘭巴托

    TAG:拍攝 | 教程 | 夜景 | 快門 | 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