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 當孩子出現抑鬱之後,父母該怎麼辦?

青少年抑鬱症就象是一匹闖入叢林的野馬,踩踏了原本該逐漸茁壯的樹苗,父母看著自己呵護的樹苗受到傷害,無不驚慌失措,也不知為何野馬要闖入,這是一種失控、不在規劃內的意外。驚慌之餘,是找到方法安撫野馬、或是展開一連串驅離、拉扯野馬的過程,對父母真的是難為的考驗。

有的父母開始四處求醫或者查閱資料,開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錯誤,有的開始向孩子認錯檢討,有的不敢再向孩子發脾氣,可是,父母的這些改變都是為了「治療孩子的病」,按照某些孩子的話說「他們都是暫時的改變」「他們都是裝模作樣」「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也有一些孩子無論藥物治療還是心理干預效果都不好,情緒不穩,不能出門,不能復學,常常出現嚴重自殺想法,父母只好有一人陪同,日夜監護。

有些孩子,常常會沉浸在網路遊戲世界,不願出門,不願看醫生,更不願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這些都讓父母心急火燎,而又無可奈何。

有的父母不再逼孩子上學,可是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錯過上學時機,父母內心又無比著急。

總之,這類青少年抑鬱症會讓整個家庭陷入困頓和無奈之中。當孩子出現抑鬱之後,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見事於機先:關注青少年抑鬱症的特異性表現

孩子都抑鬱症了,當父母的你們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當孩子患上抑鬱症,父母可能會面臨這樣的質問。但中國父母一般都是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可能真還看不出來。

青少年抑鬱症的種種表現,在非專科人士的眼裡,與思想品德、個性問題相混淆,或誤診為腦供血不足、神經性頭痛、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疾病。

抑鬱症重在預防,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家長首先應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特別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特異性表現。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表現,家人應予以重視,儘快帶孩子就醫。

一、要換環境。

可能在學校或單位發生過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沒什麼原因,患者便深感所處環境的重重壓力,經常心煩意亂,鬱鬱寡歡,不能安心學習工作,迫切要求父母為其想辦法,調換班級、學校或工作單位。當真的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患者的狀態並沒有隨之好轉,反而會另有理由和借口,還是認為環境不盡人意,反覆要求改變。

二、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時對父母的管教言聽計從,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會後,不但不跟父母溝通交流,反而處處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跟父母翻過去的舊賬(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離異再婚對自己的影響等),要與父母一刀兩斷等。

三、坦途無悅。

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坦途,患者並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學卻愁眉苦臉、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學學習期間,經常無故往家跑,想休學退學。

四、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齡較小,不會表述情感問題,只說身體上的某些不適。如有的孩子經常用手支著頭,說頭痛頭昏;有的用手捂著胸,說呼吸困難;有的說嗓子里好像有東西,影響吞咽。他們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覆發作,但做了諸多醫學檢查,又沒發現什麼問題,吃了許多葯,「病」仍無好轉跡象。

五、不良暗示。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潛意識層的,會導致生理障礙。如患者一到學校門口、教室里或工作單位,就感覺頭暈、噁心、腹痛、肢體無力等,當離開這個特定環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種是意識層的,專往負面去猜測。如患者自認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己不會與人交往;自認為某些做法是一種錯誤,甚至是罪過,給別人造成了麻煩;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麼辦等。

六、自殺行為。

重症患者利用各種方式自殺。對自殺未果者,如果只搶救了生命,未對其進行抗抑鬱治療(包括心理治療),患者仍會重複自殺。因為這類自殺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學因素的,患者並非甘心情願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接受他/她的抑鬱,抑鬱其實是一種生理癥狀。

生病後的自己,能不能被接納,是支撐抑鬱症患者持續面對痛苦的重要因素之一。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愛這個孩子的,只是,面對抑鬱,父母也有自己的關卡要過。

...... ......


推薦閱讀:

喝茶新物種:茶性拯救你,亦會折磨你
凈空法師:拯救今天的社會問題有方法,但要從自己做起
如何拯救你的少女心?這些高顏值日劇伴你撒嬌!
女人胸部的保質期30年!過保後如何拯救?
拿什麼拯救你,女神的肩周炎?

TAG:孩子 | 父母 | 抑鬱 | 拯救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