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GDP那麼高,為什麼很少看到美國製造?
紅谷新視界 江西省財政廳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科員 04-23 14:54 60贊 踩
需要強調兩點。第一,美國經濟已經是後工業化階段,製造業不再是最大產業。第二,美國的製造業技術依然世界領先,尤其是高端製造業。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製造業國家
2017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93906億美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34億美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6953億美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5219億美元。三次產業的比重為0.9:19.1:80.0。其中製造業增加值22443億美元,佔GDP比重為11.6%。可見,美國已經是後工業化階段,工業不再是經濟的主導產業,以商業、信息產業和金融業為代表的服務業成為經濟的主導產業。
雖然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只佔了GDP的11.6%,但依然高達22443億美元。從規模上看,依然是全球第二大製造業國家,僅次於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中國2017年製造業增加值為35947億美元,高出美國60.2%,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
美國製造業集中在高端行業之所以很少看到美國製造的產品,主要原因是美國製造業很少生產供一般消費者直接使用的產品。他的製造業主要集中在附加值高和科技含量高的高端製造業,比如集成電路(高通、英特爾)、航空發動機(通用)、火箭、導彈、醫療器械、藥品等產品。這些產品不再直接供消費者使用,因此一般人很少看到MADE IN USA。
我們以集成電路市場為例,全球三大晶元生產商有分別是英特爾、三星電子、高通。其中有兩家位於美國,合計市場佔有率約20%。
消費者使用的產品中也可以看到很過美國產品,如美國汽車(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等)、蘋果手機、戴爾電腦、惠普印表機。
81評論首席投資官 天閱教育官方頭條號 04-23 16:07 10贊 踩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檸檬認為,很少看到美國製造主要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經濟全球化後,各國根據不同的生產要素稟賦發展不同的產業。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和老牌發達國家,其稟賦在於資金和技術,並不是資源和勞動力。因此美國選擇了向全世界輸出資金和技術,獲取投資收益和服務費。
一部由中國製造的蘋果手機,中國賺取的利潤可能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積极參与全球市場經濟活動,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且中國人重視教育,勞動力素質和總量遠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因此順利承接了世界的加工製造業。
表面上看我們是世界最大製造基地,但本質上講我們的製造業還是以初級製造為主。比如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中興通訊,一直以來號稱有全球領先的5G技術,然而美國一停止對中興提供原材料,中興的多數業務都沒辦法繼續開展。
所以雖然很多產品上寫著中國製造,但是可能離開了美國就不能生產,實力的差距一目了然。大力培育人才,耐心發展科學技術,是中國最佳的選擇。
2評論
雁去無痕ty 汽車問答達人 01-06 00:16 108贊 踩
是GDP,不是GDB。
世界上的產業非常多,但美國人口畢竟有限,只有三億,美國又是唯一的超級大國,自然可以選擇一些輕鬆、環保、來錢快的產業,如金融、信息、娛樂,而將那些污染大、辛苦、利潤微薄的產業(如製造業)轉移到其他國家。
所以,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就逐漸開始了產業轉移,本國「去工業化」,由此催生了日本、四小龍、東南亞及中國的經濟騰飛。
現在,美國本土的製造業基本只剩下高科技產業和軍工了,之所以留下它們,因為前者利潤高,後者則事關國家安全和美國霸權。
國際上,產業層次大概分為幾種:
第一層,信息業,代表國為美國(誰讓人家是超級大國);
第二層,金融業,代表國為英國(前任世界霸主,與美國關係非同一般);
第三層,裝備製造業,代表國為德國;
第四層,高端產品製造業,代表國為日本;(可憐還有人在爭論德日兩國誰更發達,產業層次德國都比日本高一級。)
第五層,低端產品製造業。
第六層,能源原材料提供者。
不單是美國,產業升級,將落後產業向外轉移是正常的經濟規律。
例如英國,英國曾是「世界工廠」,單是汽車行業就有許多赫赫有名的品牌,而隨著「去工業化」,勞斯萊斯現在歸寶馬,賓利歸大眾,捷豹路虎歸印度塔塔,羅孚MG歸上汽……英國本土幾乎已經完全放棄製造業了,相對應的,倫敦卻超過紐約,成為了世界第一的金融中心。
香港、新加坡也是靠製造業起家的,而現在卻靠金融、服務行業為支柱。
中國的特殊性在於,中國太大、人口太多了,導致中國在向高端產業擴張的同時,低端產業也沒有放棄。原本在國際間進行的產業轉移,在中國卻從城市向農村、東部向西部,在一個國家內部進行了轉移。(知道原本有多少發展中國家等著承接中國淘汰的產業嗎?只是中國讓他們失望了,呵呵。)
同時,由於中國規模大,積累下來的相對數不大,但絕對數卻很高,使得可以有資本發展高端產業。
例如在最高端的信息產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已進入世界一流,而低端製造業仍然有存活的空間。
08年的金融危機,讓世界突然醒悟,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虛擬經濟也無法做的長久,所以美國又提出「製造業迴流」。只是,畢竟離開的太久,進行的不算順利,例如,奧巴馬就問過喬布斯,能否把蘋果的生產線搬回美國?喬布斯說,理論上可以,但需要足夠的工程師,在美國招滿足夠數量,需要半年,而在中國,只要一周。
現在,美國希望以信息化與自動化來重整美國製造業,中國又提出工業2025。未來誰能勝出,還有待觀察。
80評論東之水32552593 01-07 23:35 12贊 踩
美國製造還是很多的,主要集中在高端產業上了,集中在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上了。波音飛機、蘋果手機……許多高科技產品的核心技術(值錢的部分),由美國自己設計製造,零配件就外包,按他的設計標準給別人加工。比如1部蘋果手機,美商拿走80%利潤,日 韓(配件商)拿走15%利潤,加工組裝商只拿到5%的利潤。
美國70年代就去工業化,玩科技、設計、創意的高端,掙大頭錢。這就是看起來沒多少「美國製造」,實際上GDP還很高的原因之一。
不過,美國發現這麼玩高端,荒廢了製造業,尤其基礎製造業都沒了,美國民眾衣食住行等產品大多依靠進口。這沒有實體經濟,危機來了是不行的。所以現在又要重整製造業,增加就業,做強實體經濟。可是恢複製造業哪那麼容易?美國人享多年的高福利,誰願意再當工人?工廠也給不起工人高工資了。
加上美國金融服務業、娛樂大片遊戲(文化產業)、軍工業,特別是美元霸權吸血世界,美國的GDP很高。可是,金融服務業是虛的經濟。比如美國服務業收費大大高於中國。舉例,在等距離情況下,美國運送1張桌子可能要收費50美元,而中國可能只花20元人民幣(3美元),差價多少?而50美元服務費已統計進美國GDP。所以,服務業高費用也虛高了美國經濟。
美國現在急著要重振製造業,搞實體經濟了。可是中國已是製造業大國了,大到什麼程度了?工業總產值是美日德三國的總和!
4評論
史圖行者 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教師 01-07 22:58 62贊 踩
2017年美國的GDP總量為18萬億美元,依然是世界第一。
歷史上,美國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大到飛機、汽車,小到一瓶可樂、一罐午餐肉,都是美國製造。
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的製造業大量外移,產業空心化愈發嚴重。低端製造業如耐克運動鞋,已轉移到中國或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方,中低端的IT設備轉移到台灣或新加坡進行組裝,如早期的蘋果電腦都在新加披製造。汽車產業由於養老金成本高企,愈發不是德系、日系甚至後起的韓系車的對手,大量的美國產汽車滯銷,日系車大行其道,僅1984年日本即向美國出口了230萬輛汽車。
8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的重點愈發轉移到金融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上,90年代新經濟興起,信息產業成為美國的支柱產業,軟體和文化產品的出口成為主流,僅1996年美國軟體和文化娛樂產品的出口即高達600億美元。美國製造越來越由有形向無形轉變。
特朗普上台以來,針對美國嚴重的產業空心化,大量失業人口聚居的「鐵鏽地帶」,提出了「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口號,吸引投資迴流美國,提出再工業化的方針。日本豐田已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新建工廠,蘋果部分高端筆記本的製造已遷回美國,而富士康亦打算在美國投資設廠。今後,美國製造可能進一步回歸人們的視野。
30評論月關換視界 歷史問答達人 04-23 17:35 6贊 踩
所謂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三流企業做產品的姿勢就是製造業,因為製造業不需要技術,大多數時候只要會組裝就可以。
美國現在大多數的企業都不在從事組裝工作,所以市面上也就很少看到美國製造的商品。多數時候美國的公司都是在製作標準上。
像我們所熟知的高通,高通公司擁有數千件CDMA及無線通信領域相關專利,其中相當一部分專利已經被全球標準制定機構普遍採納。可以說高通是整個無線通信領域的標準制定者。高通公司向全球100多家通信設備製造商進行了專利使用許可,涉及了世界上幾乎所有品牌的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世界上出售的任何3G和4G手機都需要向高通繳納專利費用。還有像是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等公司也都在扮演者各個行業的標準制定者。所以美國大多數製造業都是外包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工人工資高,所以導致了收入較低的製造業的外流,像是蘋果公司就是找富士康進行代工,這樣可以降低成本,一部蘋果手機的利潤在3500元左右,而富士康僅僅獲得了25元人民幣。所以很多市面上見到的東西都不是美國製造。
近年來我國很多公司也在朝著標準制定者的身份走去。國家電網就是世界電力系統標準制定者。還有華為就是將要來到的5G標準制定者之一,諸如小米、中興等公司也在向著這一方面轉型靠攏。
據說美國的槍支和吃的所有食物都必須嚴格的挑選,導致這一方面大多數都是美國自己製造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1評論
歷史驛站 房天下高級職業顧問 04-23 18:08 4贊 踩
很少看到美國製造,兄弟,你是在說笑嗎?
美國的產品可說無處不在,就說大家最熟悉的吧:蘋果手機,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蘋果電腦,惠普電腦,通用汽車,福特汽車,CK,微軟,英特爾,高通,波音飛機,雅詩蘭黛,百事可樂,可口可樂,沃爾瑪,安卓系統的谷歌,寶潔公司,耐克,甲骨文公司,星巴克咖啡,……這些生活中常見或常用的可都是美國品牌,像富士康這種大廠都只是為美國蘋果打工而已,理論上講,如果蘋果手機不讓富士康幫忙做,那富士康什麼都不是了,因為所有的技術都是屬於蘋果公司的,富士康不過是相當於組裝廠,這也是為什麼蘋果公司拿走世界上手機行業80%以上的利潤的原因。
還有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中興通訊事件,沒有美國製造的產品,營業1000多億的中興通訊馬上癱瘓處於「休克」狀態,你現在明白美國製造的厲害了。
所以說美國製造是無處不在,不止高科技產品,現在很多農產品在市場上都經常見到了,比如每年進口最多美國大豆,超市裡都可以看到很多美國水果,價格還超貴,現在都有很多公司專門做進口商品,美國的洗髮水都賣到100多兩百多一瓶,美國奶粉等等也是很多家庭的首選。
不是吹捧,不過生活中美國製造其實隨處可見,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是美國的製造而已。
2評論海匯觀潮 財經問答達人 01-09 18:31 2贊 踩
其實不光是美國,很多發達國家GDP都很高,但是都很少看到它們生產製造的產品。這是因為發達國家第二產業比例逐年下降,第三產業逐漸上升,製造業外遷,第三產業構成了它們的GDP。
戰後發達國家的第一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持續下降,到20世紀90年代約佔2%左右,2001年僅佔1.8%;第二產業的比重在50至60年代有所擴大,到70年代中期後趨於平穩或下降,從1980年至90年代末其比重由33%-43%下降到26%-28%左右,2001年為26,9%;而第三產業的比重則不斷上升,1980年至1998年,其比重約上升4到10個百分點, 2001年所佔比重達71.3%。其中,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分別為75.3%、72.4%、 72.8%、69.4%、69.5%和68.3%。
其中很多第三產業都是領先的高新技術產業,但是生產環節都放在了國外。比如全球手機利潤率最高的是蘋果公司,它就是美國品牌,但是它的手機生產外包給了國外,比如組裝就在富士康。
還有一些第三產業則是金融業,美國的金融業十分發達,可以說是世界金融的中心。
在這個趨勢下,近年來美國第三產業僱傭比例已超80%,而近30年來農業的就業比例最高不超過3.6%,近年來更降至1.5%的水平,工業僱傭的比例穩步下降,這表明美國已步入後工業化時代。
所以美國直接製造的產品已經不常見了,常見的是iphone這樣的美國品牌。
評論而知而行 歷史問答達人 04-23 19:00 3贊 踩
美國2016年GDP為186244萬億美元,2017年GDP絕對額增加7624億美元,名義增長率4.1%。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2017年GDP為827122億元人民幣,約為122503億美元。截止到2017年,中美兩國GDP之比為63.2:100,絕對值美國仍然大幅領先71365億美元——約相當於日本和英國的GDP總和。
2017年,美國第一產業增加值1734億美元,同比下降9.4%;第二產業增加值36953億美元,同比增長2.3%;第三產業增加值155219億美元,同比增長2.4%。三次產業的比重調整為0.9:19.1:80.0,其中製造業佔GDP比重為11.6%。
2017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22443億美元,佔GDP的比重為11.6%,同比實際增長1.9%,增速比上年回升1.4個百分點。2017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為35947億美元,高出美國60.2%。
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早在2013年就要比美國多了,第一次超過了美國。以後差距越來越大,但是也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個是美國的製造業雖然規模沒有中國的那麼大,但是美國的製造業更多關注的是技術密集型,像飛機製造和高科技領域,而中國的製造業還是更多關注低端。
另一個從公司的盈利角度來看,美國製造業它的盈利能力要比中國的公司高很多。以世界500強公司,雖然中國追趕的很快,但是現在美國還是最多的。中國上榜公司115家,美國上榜132家。而且,平均盈利水平美國的500強利潤更高中國的500強只能勉強達到平均值。
所以,中國製造業的規模雖然大,但是盈利能力遠不如美國的製造業,所以不能說美國的製造業衰退,它只是朝著價值鏈更高的方向去發展去了。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Made in China」,這是因為此前承接了大量的低端工業,比如成衣、鞋子等,這些是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這樣的標識出現的頻次高。
美國的製造業,集中在集成電路、軟體系統、軍工等領域,這些要麼是日常消費品的核心零部件或者軟體,不會出現在使用者的眼前,要麼是軍工出口,不會出現在普通民眾的視野里。但是無一例外,這些領域全部都是高利潤,甚至是暴利的行業。
以led燈的發光元器件為例,在十年前,中國沒有能力研發晶元,只能靠人工封裝。能夠製造晶元的國家,只有兩個,美國和德國。而利潤分配呢,晶元企業分走了這個行業里的90%。後來中國的一個企業技術攻關成功,幾乎所有led燈具企業的採購都提著現金收在那個企業門口提貨。可見,多年來受了多少外國人的氣。
晶元領域一直是中國的短板,號稱是尖端科技里的尖端技術。這個領域一直都是國外企業的長項,中國在2014年立項攻關,最近看到報道,已經有突破了。
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會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問題,因為工業作為原始的資本積累的使命完成以後,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走向金融與信息服務。以前的英國和法國是這樣,現在的美國也是這樣。落後的、低附加值的、有污染的工業產線都轉移到國外去,做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在利益鏈條上,這才是高附加值領域。所以,美國的高端服務業,第三產業佔比超過了80%。
美國的所剩不多的製造業,也要比世界上其他國家要發達,而且,美國的製造業集中在兩個領域:尖端技術、軍工。尖端技術用來進行科技壟斷來掙錢,軍工用來保持美國的軍事霸權。
高端製造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美國雖然教育發達,但是也有很多藍領,他們失去了工作機會,造成了美國老工業基地的退化現象。
前幾年的金融危機和底特律城市的退化和失去活力,給美國政府敲響了警鐘,美國政府開始大談特談製造業迴流。但是製造業空心化非一日之功,重新工業化,需要配套的項目非常多,美國社會需要對此進行多方位的調整。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美國人過慣了華爾街的生活,還能習慣東莞厚街的節奏嗎?特朗普上台後,精明地算了很多賬,取消或者補貼了很多稅,使得中美兩國的製造成本指數相差不大,也有一些企業真的迴流到美國去了。
看來,不管是地主還是佃戶,家裡有糧,心裡不慌啊!
所以,我們平常很少看到美國製造,不能說明美國製造不行了,相反,美國製造依然強大,只是我們看不見它。在以後,我們也可能會經常看見它的身影,那對國人來說,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損失。
1評論火星人JamesLiu 01-06 00:09 23贊 踩
你真是小看美國了,去看看世界500強里有多少美國公司就知道了。軍事工業都是世界最強的,而且關鍵零部件供應商都在美國本土; 波音飛機製造,燃氣輪機,重型化工企業,機算機領域的IBM和DELL, 太多了,美國製造業以高端為主,零部件供應商多如牛毛,中國暫時是望塵莫及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