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基於《黃帝內經》理論探討婦科周期療法

中醫藥周期療法是1963年江式珪等教授為治療排卵功能障礙及月經病提出的。這一療法其深刻的理論淵源從《黃帝內經》出發,結合中醫辨證論治,發展到現在完備的理論體系。到現在已被廣泛運用到治療婦科各項疾病中。女子一生,經帶胎產首要為經。其餘生理階段是否順利進行都取決於月經能否月行規律。根據西醫婦科學的基礎理論,女子月經來潮是由於體內下丘腦-垂體-卵巢這一內生殖軸分泌雌激素作用於子宮內膜引起周期性變化產生的。對應《黃帝內經》中所闡述的女子生殖賴於腎氣-天癸-沖任-胞宮之間平衡以及女子血海盈虧有期的理論。《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闡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古代醫家對天癸各有認識,如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卷》述「天癸,精氣也」,高士宗在《黃帝內經素問直解》中釋:「天癸者,男精女血,天一所生之癸水也。」眾說雖殊,但基本認識一致,即月事是天癸化生髮育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以沖任為本,與精血密切相關,亦是女性發育成熟的顯著標志。而「天癸至」「天癸竭」又是根據腎氣的盛衰決定的,《傅青主女科》謂:「經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腎中。」月經產生過程中,腎精化氣促使天癸成熟,天癸又決定月經來潮,沖任聚臟腑之血輸注於胞宮,依期而下。根據內經藏象理論,腎藏精,肝藏血,精生血,精血相生,肝腎同源。又有脾主中氣而統血和化生營血,心主血脈。所以月經來潮與五臟關係中以腎為主,與其他臟器化生氣血也密切相關。《素問·八正神明論》中說到「月生無瀉,月滿無補。」也就是說需要根據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重視不同臟腑的調理,即中醫婦科周期療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一、行經期月滿無補,重視肝心這一期時間為行經第一天至月經完全乾凈的當天。本期的生理特點是「重陽必陰」,即腎的陽氣催生天癸之陽,增長到一定程度而轉化為陰,在陽氣的推動下使經血從子宮下泄,胞宮由藏轉瀉漸至空虛,氣亦隨血而泄,沖任氣血暫虛,體現的是《素問·陰陽印象大論》總結的陰陽轉化規律:「重陰必陽,重陽必陰」。而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沖為血海,歷代醫家有「治肝即是治沖」之說。如唐容川《血證論·吐血》雲:「血室者,肝之所司也。沖脈起於血室,故又屬肝。治肝即是治沖。」心主血脈,顧松園《顧松園醫鏡·崩漏》雲:「以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即子宮,在女為血室。」若心氣下通,胞脈得以通暢,則心之氣血可下於胞中。」所以本期宜用疏肝理氣、活血調經之法,使月經排泄通暢順利。《素問·八正神明論》云:「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日重實」。因此也可因勢利導,推陳除舊生新,使痰濕瘀血熱毒等順月經依時而下。西醫理論中,這一時期子宮內膜脫落,陰道流血,故子宮內膜炎性及某些輕型佔位性病變可以在此時期得到清除和更新的機會。藥物方面可多用香附、丹參、丹皮、川牛膝、益母草等活血調經之要葯。二、經後期月生無瀉,重視脾腎本期時間為經凈至排卵前,生理特點為「重陰」。經後血海空虛,乃為腎氣漸蓄,精血得育之期,血室需要一個逐漸蓄積恢復的過程。此時治不可妄用泄,以免致虛。《素問·八正神明論》「故曰:月生而瀉,是謂藏虛。」本階段可以通過腎氣的封藏,蓄養陰精,使精血漸長。在腎氣主導的同時,後天的發育仍有賴水谷精微的滋養,即後天之精。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胃腐熟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氣血旺盛,血海充盈,則經水有源。對於本周期備孕的女性,這一時期更需注重脾腎以滋養卵泡生長發育,法取補脾養血,益腎填精,以此提高卵子質量,提升受孕幾率。這一時期可多用山藥、當歸、白朮、熟地、菟絲子、桑寄生等藥物。三、經間期促陰陽轉化,溫腎助陽經間期即排卵期,其生理特點是「重陰轉陽」,是月經周期中至關重要的轉化期。在此期腎之陰精蓄積充沛,沖任氣血充盛。在腎中陽氣的溫煦下,陰長到「重」的階段,卵泡成熟就會轉陽(排卵)。所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述「陽化氣,陰成形」。《傅青主女科》云:「是陰之中有陽,陽之中有陰,所以通於變化」。反應了腎陰腎陽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根互用的複雜的能動性,體現了女性陰陽生化的基本能力。若有本月經周期需要用中醫藥治療幫助排卵以配合受孕而平素經期不規律的女性,治當以理氣活血為主,配合激發興奮腎陽,溫腎助陽以促陰陽轉化,可多用淫羊藿、巴戟天、菟絲子、肉蓯蓉等藥物。四、經前期平補陰陽這一階段時間為排卵後到經潮前。本期以「重陽」為主。經間期之後,陽氣經過一段時間的逐漸增長達到「重陽」的狀態,即陽盛於陰,重陽必陰,治宜平補陰陽、氣血雙調。在西醫理論中,在未受孕情況下,月經再次來潮是否準時取決於上一周期是否正常排卵。如若月經不能按期來潮,或推遲或閉經,則為陰陽不和。王子亨明確地說明了這一點:「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衰盛所致。」即《素問·陰陽別論》所言「陰虛陽搏謂之崩」。婦科周期療法以《內經》理論基礎為綱,以中醫辨證治療為目,結合西醫對於女性生理周期的闡述,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重視不同臟腑,成為治療月經病的基本療法。當代許多婦科大家,如夏桂成、尤昭玲、呂紹光等名醫名家都從《黃帝內經》這一醫學經典中結合豐富臨床經驗運用周期療法治療月經以及婦科其他方面的疾病,療效確切。作為醫學生,我們應更重視經典的學習以及如何將經典與臨床實際相結合,以固所學。(作者系湖南中醫藥大學學生)
推薦閱讀: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內經》論汗

TAG:婦科 | 閱讀 | 中醫 | 經典 | 理論 | 優秀 | 文章 | 黃帝 | 經典閱讀 | 黃帝內經 | 周期 | 內經 | 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