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專欄:老師給孩子製造「羞恥感」以圖鞭策,媽媽如何把壞事變好事
女兒小學的班級老師為了督促學生們養成好習慣,會把那些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沒有帶全學慣用具的同學拍照發到班級群里。女兒不幸「中招」,覺得很沒面子。當媽媽的我該如何幫助女兒走出陰影呢?
文:尹建莉工作室輔導員 舒馨
讓我不要祈求免遭危難,
只讓我能大膽地面對它們;
讓我不要乞求痛苦的平息,
只願賜予我征服它們的勇氣。
——泰戈爾
女兒小學的班級老師為了督促學生們養成好習慣,會把那些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沒有帶全學慣用具的同學拍照發到班級群里。
女兒偶爾也會不幸「中招」,原因是忘記預習或者忘了帶學具。若說我的內心不起一絲波瀾,那是假,我也會有點緊張、難堪的感覺,但我很清楚,我的負面感受和情緒是我自己的,跟孩子無關。再說,孩子偶爾犯錯也在所難免,所以我從來沒有因此而數落過女兒。
我溫和地問女兒當時的心裡是什麼感受。她不好意思地說:感到沒面子。
雖然老師的做法有待商榷,但是,何不把「壞事」轉變為「好事」呢?
我的腦海里浮現出我最喜愛的電影《喜福會》里的一個場景,這是一個給我很大啟發的場景片段。
移民美國的華裔老婦人琳多,回憶起她早年當童養媳的往事。那時她15歲,初婚的夜晚,對於即將到來的生活,她內心充滿了不安和恐懼。坐在屋裡的婚床上,趁丈夫還沒進屋,她扯掉了紅蓋頭,站起身剛走了幾步,突然,窗外一陣電閃雷鳴,嚇得她趕緊縮頭躲避。
這時,她內心的聲音旁白響起:「這一刻,將決定我的一生,是由恐懼操控,還是由我自己。我很清楚地知道我是誰。我答應自己永不忘記。」
緊接著,她抬起頭來,昂首挺胸,雙目堅定地望向窗外,任憑電閃雷鳴,都不為所動!
幾年之後,她運用自己的智慧,終於擺脫了童養媳的命運,移居美國,開啟了嶄新的人生。
照片中的女兒,低垂著腦袋,耷拉著肩膀,神情黯淡。我何不以此為良機,教孩子直面羞愧、直面挫折,從而強大內心呢?
於是,我對女兒說:覺得不好意思很正常。我教她,下次若再次犯錯而被老師拍照的話,試著不再畏首畏尾,而是鼓起勇氣,挺起胸膛,故意盯住老師的鏡頭看,要是能面帶微笑,那就更好了。
後來,女兒果真又被老師拍照了。這次,我不但沒覺得沒面子,相反,我感到歡欣鼓舞,因為我驚喜地發現了女兒的變化——她不再低垂著腦袋,而是睜大眼睛抬頭看著前面!
我問她:你當時心裡是不是還有些難受?女兒卻淡定地說:我沒覺得難受,反正你又不會說我。
我很高興,女兒經由此事強健了內心。
可能有家長會疑惑:讓孩子產生羞愧感,以此警示孩子,避免以後再犯錯,不是挺好嗎?
我覺得這種認識有失偏頗。通常而言,我們把部分的「言行舉止」視為「可恥的」會很有用。人類傾向於通過這種羞恥感,使我們得以適應群體生活,避免做出壞事或反社會行為,這可能也有助於社會及人類的群居生存。
然而,也因為人類有過度概括化(以偏概全)的傾向,我們處理羞愧的做法,不僅將所做的蠢事和反社會行為視為「糟糕」,我們也會將整個人視為「糟糕」或「可恥」。因此,當我們做出自認為羞愧或可恥的事情之後,我們會覺得難過、後悔、不安,進而陷入深深的自責中:「我怎麼能做出這麼愚蠢的事來呢?我真差勁!我真該死!」
羞恥感,是造成我們情緒障礙(如焦慮、抑鬱、恐怖等)的主因之一。
對於通常得不到大眾認同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感到可恥或抱歉,但不要貶低自己,對於自身人格也不必覺得羞愧。「我做的那件事也許很愚蠢,我承認它,我也願意為此承擔責任。但是,我做了蠢事,並不能說明我是個愚蠢的、差勁的人。」
教師或家長刻意給孩子製造羞恥感,試圖以此教育孩子引以為戒,其做法多會適得其反,會降低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孩子遭遇羞恥感,認為自己不夠好時,我們不但不能打擊孩子,相反,我們要幫助孩子承擔責任的同時,重塑信心,增強應對挫折的能力。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
歡迎點贊、留言、順手轉發到朋友圈哦~
—·END·—
推薦閱讀:
※《西蒙周專欄》刮骨療毒
※娘們才用這種手槍!楚雲飛送給李雲龍的手槍什麼型號?|輕武專欄
※生命之初,新在哪裡:我們為何生而不同 | 表觀遺傳專欄
※水晶詩刊 第0115期◆海外專欄 曼無 次韻唐寅落花詩三十首
※【健康專欄】一次紫癜,終身腎病?關於過敏性紫癜,你不可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