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大古方,補益氣血從脾胃入手,有奇效!

流傳2000多年的八大古方,補益氣血從脾胃入手,有奇效!

經常有人問,醫生我要吃什麼來補一補啊?那前提是你有虛啊!提到補益氣血,你到底要不要補?看看以下情況你有沒有:

一、氣血不足的三表現:

1、氣虛

氣血不足的第一表現:沒氣質、沒氣場、整個人如秋後的茄子---有這些癥狀: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形體消瘦或偏胖。

氣虛的特點:無力感。

諸如心有餘而力不足、整個人被掏空了一般...吃飯累、講話累睜開眼睛都累,心好累!哎呀,我也是心好累。

2、血虛

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筋,心悸怔忡,頭髮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女性月經量少。

血屬於陰,血少癥狀主要特點是干。頭髮干、口乾、皮膚干,往往合併淤血的皮膚干(癢)、開裂。

血虛一定程度就會陰虛,陰虛那就更嚴重了,一般陰虛都有虛火。臉、舌頭色偏紅,血虛則偏白。

臉色偏白,俗稱無血色。另外不是蠟黃、青黃色又或青灰。廣東嶺南地區尤為多見。幾乎是從小孩起,很少看到傳說中的紅撲撲的蘋果臉。

3、氣虛引起陽虛

氣屬於陽,氣虛到一定曾度就是陽虛。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陽虛則是既有無力感又有手腳涼和怕冷感。陽虛的特點:寒、怕冷,手腳冷,肚子冷(摸一摸自己的肚子有沒有涼?)

二、古代聖人的八大經方:

脾胃是氣血之源,補益氣血要從脾胃入手,調理脾胃才是關鍵。看看醫生留給我們調理脾胃的經方:

1、理中湯:人蔘10g 炙甘草10g 白朮10g 乾薑。補益宗氣最好的方子沒有之一!

後世有

四君子湯:党參10茯苓10白朮10甘草9 ,這個就比較平和,可以煲雞湯或者直接煮水當茶喝

2、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5:1,這條方從金匱要略來,被後人發揚光大。

記住這個比例很重要,比例對,煮水、煲湯都行。補血的關鍵在於補氣開始。

3、四物湯:這條方子也是從經方而來,是補血的最好方子之一。被現代人誇大了來用了。

熟地15白芍15 川芎10 當歸10 單位:克,

用法:煲雞、脊骨湯(女性月經少必備,前提是脾胃要好,脾胃差可以加陳皮9g、茯苓10g)

4、十全大補湯或者中成藥十全大補丸:。這條方就是傳說中的十全大補湯了補氣補血同時進行,適合純需的體弱之人,「」太虛真人」的救命方。

組成:四君子湯+四物湯+生薑

党參10茯苓10白朮10甘草9 熟地15白芍15 川芎10 當歸10 生薑一塊,可食療。

5、小孩子氣血虛

黃芪建中湯/小建中湯:

藥物:(黃芪)桂枝15白芍30 紅棗15生薑15 炙甘草12g

這條方式調理體質差的小孩,抵抗力差,不張身體,體型瘦小的小朋友最適合。最最適合調理小朋友的方子,沒有之一!

關鍵:藥物煮好後加飴糖(麥芽糖)一大勺溶於葯汁、溫服。小孩福利,口感超好!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小朋友不吃中藥!

P.S:我個人比較推薦小建中湯為底方來補氣血,以健脾胃為根本,從源頭上補,這樣補充的氣血效果更好。

6、妹子補氣血

妹子氣虛不夠,不僅僅是臉上差,最重要的經常會大姨媽痛,痛得死去活來,下輩子再也不做女人!

脾胃差伴宮寒痛經的氣血虛證:伴隨經常容易感冒、怕冷,手腳涼、痛經、月經量少、臉色白、口唇無血色,脾胃差、容易胃脹拉肚子等。

輕症:用黃芪建中湯+當歸

方葯:黃芪25 當歸5 桂枝15 白芍15 紅棗15 炙甘草12 生薑一塊(30g)

這條方子比較柔和哦,如果是身體太寒的特別是宮寒的妹子,就用下面這條方吧。

7、陽虛冰雪公主

主要表現:手腳冰涼、宮寒、不孕、痛經、月經量少、各種婦科病、怕冷的:

方葯--當歸四逆湯:當歸10 白芍15 桂枝15 細辛5 炙甘草10 通草10 吳茱萸5

此方為氣血虧虛寒症的經方,非常有效。手腳冰冷一劑可以見效。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8、陽虛通經不育:

溫經湯--月經神方,幾乎所有姨媽病都可以用,也是出至醫聖張仲景之手。

吳茱萸、麥冬(去心)各9g,當歸、芍藥、川芎、人蔘、桂枝、阿膠、牡丹皮(去心)、生薑、甘草、半夏各6g。

這條方停適合現代的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塊,淋漓不暢,或月經超前或延後,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經停不至,而見少腹里急,腹滿,傍晚發熱,手心煩熱,唇口乾燥,舌質暗紅。

要點:血虛+血瘀+陽虛

氣血虧虛了,首先臉色會變差,身體狀態會變差,輕一點的整個人都不好了,嚴重的直接燈枯油盡。

重要的話重複三遍!!!這些都是食療的古方,根據自己的情況,沒有效是沒有用對方子!

虛 症: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

天氣已進「三九嚴寒」,正值進補時節,不同的人體質不同,怎樣進補才能不錯、不過?「進補首先講究的是"糾偏』,無虛不補是原則。」

劉建華解釋,進補是中醫通過藥物、食物的偏性來平衡人體的氣、血、陰、陽,使人體恢復健康。但進補並非多多益善。同一道葯膳,有些人吃後覺得滋 補,而有些人則會吃出毛病,這是因為病性與體質間有一個匹配度。一般而言,體虛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類,相應就要補氣、補血、補陰、補陽。「所以 在進補之前,首先要弄明白自己虛不虛?是什麼類型的虛?然後對症進補才能有效。」劉建華提醒消費者。

1.氣虛癥狀:容易感覺累,沒有精神,常常覺得全身乏力,整天像沒睡醒一樣,稍稍動一動就覺得累得不行。一般舌苔較淡,舌體較胖有齒痕。如果氣虛癥狀嚴重,一動就會氣喘吁吁,甚至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說話聲音也很小,有這樣癥狀者應該趕緊去看醫生。

氣虛進補:選擇一些性平的食物,比如有補氣健脾之功的山藥、蓮子、胡蘿蔔、糯米、小米、栗子等。在藥物中,人蔘是補氣的代表補品。不過,用人蔘 時一定要有所選擇。如果氣虛而稍偏熱,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則用西洋參比較合適;而氣虛偏寒者,可以服用紅參;單純氣虛者用生曬參;氣虛嚴 重的則要選用老山參。由於藥物的藥性與藥力不同,用人蔘進補時最好先向醫生諮詢。

2.血虛癥狀:除了具有氣虛的癥狀以外,血虛患者還會表現出頭暈、臉色蒼白、口唇和指甲發白沒血色、失眠等癥狀。女性還會表現出月經量少、色淡等癥狀。當出現頭暈、心慌等嚴重的血虛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血虛進補:對血虛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補血,像桂圓、大棗等食物,可以每天當作零食來吃,每天半兩左右。烏雞、黑芝麻、紅糖、赤豆等也有補血的 功效。需要注意的是,阿膠並不適用於所有血虛患者,如果有食積、淤血、氣滯、濕邪等問題,服用阿膠只會使癥狀加重;特別是脾胃虛弱的女性,由於阿膠滋膩的 特性,很容易讓人出現食欲不振、胃部飽脹等癥狀;此外,上火的人也不建議服用阿膠。

3.陰虛癥狀:陰虛患者除具有氣虛的癥狀外,還有一些熱象,如口眼乾燥、口苦、手心腳心熱、大便乾結、脾氣暴躁等。陰虛患者最怕熱。

陰虛進補:陰虛自然要滋陰,儘管狗肉、羊肉是冬季的頭號進補食物,但這兩類肉食補陽氣,對於身體虛火大的陰虛體質來說,越吃會越虛。陰虛體質患者應該多吃鴨肉、甲魚、銀耳、山藥等滋陰食物,同時遠離辣椒、花椒等辛辣佐料,在烹飪手法上也要避免煎、炸、燒類做法。

4.陽虛癥狀:陽虛患者與陰虛患者正好相反,在氣虛的基礎上還多了手腳發涼、心慌怕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癥狀。

陽虛進補:與陰虛患者的進補正好相反,陽虛進補不僅要吃羊肉、狗肉、鱔魚、泥鰍、枸杞、核桃等濕補食品,還應該在做飯時加入辛溫的蔥、姜、蒜等 調味品,同時少吃生冷食物。冬季里,鹿茸等壯陽物品深受青睞,但有些人服用後會出現煩熱不安、甚至內出血等不良反應,有此癥狀者應及時停止進補。

對於冬季進補,專家提醒,食補由於食物的偏性有限,不容易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在用中藥和葯膳進補時,最好循序漸進,以免出現「虛不受補」的情 況。在用藥膳時,先放少量進補藥物,或者先少量進食葯膳,如果身體適應,再加大用量。通常一周進補2~3次即可,最好不要天天吃。如果出現流鼻血、腹脹、 口舌生瘡、上火、小便黃、大便乾等情況,應及時停止進補並去醫院就診。

血虛

定義:

血液虧虛,血的營養和滋潤功能減退,以致臟腑百脈、形體器官失養的病理變化。

基本概述

  血虛:是血液失常的一種表現,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的一種病理狀態。引起血虛的原因很多,現分述如下:

病因

  失血過多:因外傷失血過多、月經過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虛證。由於出血過多,日久則導致瘀血內阻,脈絡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響新血的生成,繼而加重血虛。

補血食物1

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饑飽不調,嗜食偏食,營養不良等原因,均可導致脾胃損傷,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氣血來源不足,而導致血虛。

  慢性消耗:勞作過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嘔吐下利等耗傷陽氣陰液;勞力過度易耗傷氣血,久之則氣虛血虧;勞心太過,易使陰血暗耗,心血虧虛等,均可導致血虛。

臨床表現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可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於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症。

  臟腑失於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髮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補血食物2

血不載氣: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癥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癥狀。 

  血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在心肺之氣共同作用之下,內至臟腑,外達筋骨,對全身各臟腑組織起著營養作用。但如果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氣血虧虛則可出現一系列的病證。主要可歸納為臟腑失於濡養、血不載氣兩方面引起的病證。

(1)臟腑失於濡養

  臟腑失於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髮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由於心主血,肝藏血,所以臨床上血虛主要表現在心肝二臟。心血不足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榮則面色無華,眩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養筋脈,則肢體麻木,筋脈拘急,肌肉?動;由於中醫認為肝主筋,爪為筋之餘,肝血不足,爪甲失養,枯薄脆裂。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心為肝之子,肝為腎之子。根據虛則補其母和陽生陰長的道理,在治療時補心常兼補肝,補肝常兼滋腎。在血虛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補血方內還常加入補脾肺之氣的藥物。

(2)血不載氣

  中醫認為,血為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癥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癥狀。臨床常見血虛而致氣虛的慢性失血證。特別是在大失血情況下,氣隨血亡而脫,此時氣脫反而成為主要矛盾。大氣下陷則出現氣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氣喘,或氣息將停,危在頃刻。

治療原則

  首先,「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運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

  其次,氣可以推動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如氣的功能減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減退,又因「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虛均伴不同程度的氣虛癥狀,故在補血時不宜單用血葯,而應適當配伍補氣葯,以達到益氣生血之效。

  再者,血為陰液,易生滋膩,淤阻血脈,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補血同時應配伍活血生血之品。

  血虛最簡單有方便的中藥是四物湯。另可一星期煮3次的中藥材當歸15克,杞子15克,首烏10克,紅棗8粒來當開水喝,能達到補血的作用.

血虛與其它虛症

  什麼是陽虛什麼是血虛?什麼是氣虛?這對中醫專業人士來說不是很難辨別的問題。但對多數患者來說卻很茫然。著名學者聶文濤先生總結四句科普:「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這四句話雖然不能涵蓋辯證的全部,確實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虛症。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血虛的原則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氣生血、補腎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常用的方葯有四君子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參苓白朮丸等。每餐飲用少量啤酒,有健脾開胃之功;少量飲用紅酒,也可以開胃。

(2)益氣生血

  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清代李中梓《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溫病條辨》說:「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岳全書》則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在臨床用藥時,依據「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常用的方劑有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常用的補氣葯有黃芪、人蔘、党參、白朮、黃精、山藥、大棗等;配以養血之葯,如當歸、白芍、阿膠、熟地等。

(3)補腎生血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臟六腑後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時,腎中之命門為原氣之所系,十二經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溫熙、促進血液生化的原動力之所在。所以,中醫有「生血根本在於腎」。臨床上,治血虛,必當補腎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劑有菟絲子飲、二仙丹等。常用補腎葯有鹿茸、鹿角膠、阿膠、龜板膠、巴戟天、鎖陽、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附子、肉桂、首烏、熟地、枸杞子、紫河車等。

(4)祛瘀生血

  無論脾胃所化之營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須通過經脈和髓道進行釋放和傳輸,並循環全身。精髓化血,稟於先天,而養於後天,後天水谷之精微,五臟六腑之精,亦賴經脈輸送,匯於沖脈——血海,與腎之大絡相會以滋腎,以營骨髓。如氣血瘀阻,脈道不通,就會造成骨髓乏養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無由。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常用活血化瘀葯,如當歸、川芎、丹參、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醫認為,不管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熱之氣最易耗血傷陰。再者,象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內陷,下及肝腎,可直接造成精髓虧乏,以致生血無源。內陷邪毒或七情鬱火,又可阻絡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熱解毒。常用方劑有犀角地黃湯、三黃石膏湯、茵陳蒿湯、五味消毒飲、清營湯、清瘟敗毒飲等。常用清熱解毒藥有蒲公英、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板藍根、大青葉、黃連、黃芩、黃柏、紫花地丁、大黃、紫草、茵陳、半枝蓮等。臨床多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貧血等。

(6)補鐵生血

  鐵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血紅蛋白參與氧的運輸和存儲。由於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一般會在持續缺鐵3~5個月時發生。補充鐵劑,一定要與餐共食或餐後服用,可以降低鐵質對腸胃到的刺激性,同時食物中的蛋白質,更可以提高鐵質的吸收率,可服用含有乳酸亞鐵的補鐵製劑,如果能夠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服用,吸收率會更佳。

  血虛大致相當於西醫貧血一詞,貧血患者可選做哪些氣功鍛煉?

  氣功是一種獨特的自我鍛煉方法,是醫療與體育相結合的健身活動。它能發揮人體潛能,通過調身、調心、調息,鍛煉人的精、氣、神,培植和增強真氣,調整身體內部的功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目前中西藥物治療均為被動治療,是靠藥物而發揮治療作用,而氣功是一種主動療法,它靠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依靠自己的力量來調節和增強自身的生理功能。練功無副作用,而且節約,隨時可以鍛煉。

  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可選用劉貴珍編創的內養功、強壯功、保健功和行步功,以及簡化太極拳。

  (1)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

  主要功法:內養功,第一種呼吸法,坐卧兼用,意守丹田。

  配合功法:強壯功,自然盤膝式。自然呼吸,意守丹田。簡化太極拳或行步功。

  (2)再生障礙性貧血

  主要功法:強壯功,坐站兼用,意守丹田。按病情選擇或加減功法。

  配合功法:保健功,簡化太極拳。

  其他貧血原則上亦可選練具有保健養生作用的功法,可參考有關氣功書,或請教氣功師。

養血中藥方

  ①桑椹50g,枸杞子20g。水煎服。

  ②黃芪50g,大棗10枚,當歸9g,枸杞子9g。水煎服。

  ③人蔘6g,大棗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貧血,大出血後引起的虛脫和身體虛弱。

  ④熟地12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水煎服。

  ⑤生地30g,麥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湯,再煮雞、鴨血湯,放調料。用於缺鐵性貧血陰虛型患者。

  ⑥熟地12g,首烏12g,黃精12g,靈磁石30g,代赭石30g,麥飯石30g,大棗5枚,水煎服。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⑦黃芪30g,當歸12g,水煎服。用於氣血兩虧型的貧血。

中成藥

  ①八珍丸: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地黃、當歸、白芍、川芎組成,具有氣血雙補的作用,對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婦女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失血性貧血引起的形體瘦弱、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動輒氣促等氣血不足的癥狀尤為適宜,久服無妨,並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人蔘養榮丸:由人蔘、黃芪、白朮、茯苓、甘草、熟地黃、當歸、白芍、肉桂、陳皮、五味子、遠志、生薑、大棗組成,具有補益氣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適用於貧血兼有失眠症者。

  ③歸脾湯:由人蔘、黃芪、白朮、茯神、甘草、當歸、龍眼肉(桂圓肉)、酸棗仁、遠志、木香、生薑、大棗組成,具有補脾養心,益氣生血的作用,適用於貧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④七寶美髯丹:由何首烏、茯苓、牛膝、枸杞子、當歸、菟絲子、補骨脂組成,具有滋補肝腎,補血烏髮的作用。適用於貧血屬肝腎陰虛者。

  ⑤龜鹿二仙膠:由龜板、鹿角、人蔘、枸杞子組成,具有補陰填精,益腎壯陽的作用,適用於貧血屬腎虛精虧者。

  ⑥河車大造丸:由紫河車、熟地、杜仲、天冬、麥冬、龜板、黃柏、牛膝組成,具有補腎填精,滋陰瀉火的作用,適用於貧血屬陰虛內熱者。

血虛體質如何養護

  飲食調養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精神調養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葯補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阿膠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葯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當歸、熟地、川芎、白芍燉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眼睛調養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血虛體質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

抓住健康自我養生法--中藥養生

中藥養生是通過補益中藥或具有治療作用的中藥來補益或治療虛弱體質的人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就是說補益中藥的合理應用主要適用於體質虛弱或有疾病的中老年人。

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講,保健品的價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所選購的保健品或補益中藥是不是適合自己。中醫理論認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意思是說只有虛弱體質的人才適合於服用補益中藥,而體質強壯或患有實證疾病的人不但不能用補藥,還要適當地應用瀉藥才會有益。中醫還非常講究「辨證論治」,人體虛弱的體質主要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大類。

氣虛的癥狀也就是外在表現主要有三方面特徵:1、氣的推動作用減弱使臟腑機能衰退以及物質運輸、排泄發生障礙。如,心跳慢搏動無力,心悸心慌心神不安,胃口不好飲食乏味,大便溏瀉飲食不化,呼吸氣短聲音低微,排便無力大便秘結,血流緩慢血液淤滯;等等。2、防禦作用減弱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出現短氣自汗、容易感冒等癥狀。3、氣的固定作用減弱,會導致臟腑無法正常固定原來的位置而出現臟腑下垂;氣的攝納作用減弱,會引起人體血、津液等物質異常丟失,出現月經過多出血不止自汗盜汗等癥狀。

血虛,有一個很形象的說法概括了血虛的癥狀,叫「一黃五白四不養」,「一黃」指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肌膚淡黃枯槁無光澤是血虛的信號!「五白」,指面色蒼白、嘴唇淡白、爪甲淡白、舌體淡白,這5種白都是血虛導致供血不足引起的。「四不養」,指血不養心、血不養肝、血不養頭目、血不養肢體。造成血虛的原因,除了大出血,久病耗損,思慮過渡引發外還有生成不足如長期營養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導致人體沒有足夠的精微物質來生長血液。另外,氣虛也會導致血虛的產生,有「氣能生血」的說法,氣不足自然不能保證血液的正常生成了。

陰虛就是指人體元陰虧損而導致的虛證。在前面介紹「元陰」的時候提到,元陰有滋潤人體器臟和限制元陽過度亢奮的作用,所以元陰虧損會導致陰虛證,陰虛證的兩個明顯特徵是:乾燥和元陽偏旺。這就是很多網上介紹陰虛證都會提到皮膚乾燥、口乾舌燥聲音嘶啞、眼睛乾澀視力模糊、大便乾結(便秘)等癥狀。因為元陰虧損元陽過度亢奮,還會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等陽亢癥狀。

陽虛是人體元陽虧損而出現的一種虛證。人體的陽氣和太陽一樣有周期性變化的,在人體中有每日和每年的變化更替,白天陽氣外出,實現人的各種活動,夜晚陽氣歸藏,使人逐漸休息進入睡眠狀態。此外,陽氣還隨著四季的更替,在體內存在著四季的更替,在體內存在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周期性變化。氣虛就應該用補氣中藥,血虛用補血藥,陰虛用補陰葯,陽虛用補陽葯,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人體的健康。如果陰虛者用了補陽葯,而陽虛者用了補陰葯,恰似火上澆油、雪上加霜。所以,購買保健品時一定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做出選擇,以達到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目的。盲目選購和服用那些被廣告吹得天花亂墜或價格昂貴的保健品,不但浪費了錢,沒有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還常常會引起某些不良反應。近年來,經常有因誤服保健品而出現內分泌紊亂、血壓升高、煩躁失眠等副作用的報道。

還有一些中老年人認為經常服一些補益中藥、營養葯或保健品,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目的。其實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並不是所有的中老年人都可以應用中藥進行養生保健,而是要根據體質情況來決定。中醫認為,老年人的體質一般說來可以分為正常體質、疾病體質兩大類,疾病體質又可分為虛證體質、實證體質和虛實夾雜性體質三類。正常體質的老年人身體處於健康狀態,沒有必要服用補益中藥。切不可做那些「無病吃藥,花錢買病」的蠢事。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羸弱,而是保持形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完好的整體狀態」。同時還指出,人的健康與壽命,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先天因素、社會因素和醫療條件等,但最重要的、占約60%比重的是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後天調養,也可以說健康與長壽的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防治疾病的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但令人遺憾的是並沒有因此而有效地控制各種疾病的發生。其原因主要是預防保健工作沒有做好,「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沒有落實。當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各級政府在組織力量給予加強,但個人衛生則必須由自己來料理。具體地說,就是要認真學習防病知識,懂得養生之道,並身體力行去實踐。同時,醫務工作者也應該以對人民大眾健康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投身預防保健工作中去,通過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健康教育,把養生之道、 衛生保健的知識和方法,推廣普及到大眾。

一.中藥養生的原則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補。所謂「整體觀念」,是指當我們應用中藥養生保健時,要考慮中老年人全身情況而採取不同的養生保健方法。整體狀況包括精神狀態、形體功能、面部氣色等諸方面,然後再考慮具體的中藥養生方法。同時,還需要考慮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而適當地調整中藥的品種和劑量。針對中老年人易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消化功能減退及性功能衰退的實際狀況,我們推薦一些具有滋陰潛陽,平肝通脈,健脾和胃,養心健腦,益精補腎,清肝明目,補腎壯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強身健骨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養生類中藥。一般來說,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體質的需要,分別選用下列幾類中藥進行調養。

1?滋補強壯,扶正固本的中藥:如人蔘、黃芪、黃精、枸杞子、天門冬、玉竹、茯苓、蓮子、桑椹、芝麻、胡桃等。這些藥物純和、無毒副作用,能夠強壯身體,延緩衰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2?健脾養胃的中藥:如芡實、茯苓、苡仁米、党參、白朮、山藥、大棗等中藥,著名的滋補方劑「四君子湯」(党參、白朮、茯苓、甘草)經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驗證,確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衰防老,防治多種疾病的作用。

3?降脂通脈的中藥:如菊花、天麻、白芍、玫瑰花、山楂、決明子、荷葉、鉤藤等。其中天麻含有天麻素、維生素A、粘液質等,有平肝熄風、去風定驚、降低血壓的作用。白芍有柔肝平肝的作用,菊花含有揮髮油、膽鹼、腺嘌呤、菊甙、氨基酸、黃酮類及微量的維生素B等。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山楂含有黃桐類、甙類、有機酸、內酯、糖類、蛋白南、維生素C、脂肪等,可擴張血管、增加冠狀支脈血量、有降血壓、強心、降血脂及膽固醇等作用。

4?滋補肝腎類的中藥:如枸杞子、生地、淫羊藿、肉蓯蓉、菟絲子等藥物,它們都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煙酸、鈣、磷、鐵、亞油酸等成分,具有補腎養肝、補血明目、補腎壯陽的作用,可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膽固醇、降低血糖,還能治療性功能衰退。

中醫素有「葯補不如食補」這說,所以除了上述滋補養生中藥之外,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還宜經常食用:魚、雞、鴨、鴿、鮮貝、瘦肉、海蜇、泥鰍、黃鱔、田螺、牡蠣、芹菜、菠菜、蘿蔔、冬筍、香菇、鮮蘑、紫菜、玉米、蕃茄、青菜、瓜果等副食品。最好要多吃一些豆腐、豆乾、豆腐衣、豆漿等。因為這些豆製品中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十分有益於中老年人的健康。

二.專門調治婦科疾病,改善女性體質的養生中藥.它們是蘆薈、珍珠、枸杞子、白芍、川芎、當歸、黃芪,因此這幾味葯能夠給女性帶來美麗和健康。其中,白芍、川芎、當歸外加一味熟地,是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婦科名方「四物湯」中的四味葯。 《中藥大辭典》中對這幾味葯作用機理的描述,可讓更多女性深入了解,並從中汲取營養,為健康和美麗打好基礎。

從我國南北朝開始,當歸就被視為補血活血珍品。它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澤顏潤膚、生肌強體、延年益壽。在保護女性健康方面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李時珍認為,當歸是女人調血的要葯。

黃芪能夠增強皮膚營養和皮膚的抗菌能力,防止皮膚老化,促進毛髮生長,防止脫髮。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及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葉酸等,具有全面營養的作用。中醫認為它能夠補中益氣,對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有療效。

白芍,《日華子本草》評價它:「治風補澇,主女人一切病,併產後諸疾。」《唐本草》說它「益女子血。」現代中醫認為它能夠養血柔肝、緩中止痛,對月經不調,崩漏,帶下有效果。

川芎在唐朝《日華子本草》中有著很高的評價:「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行氣開郁,活血止痛,對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等有效。壯筋骨,調眾脈,養新血……」《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珍珠歷來是名貴的中藥材,對皮膚有特殊的滋養保健作用,能保持顏面細膩白嫩,並可促進人體細胞再生,防止衰老,延緩皺紋的產生。中醫認為它具有養陰安神、鎮心熄風清熱、解毒生肌等功效,可治眩暈、頭痛、耳鳴、煩躁、失眠、驚悸等病症。

蘆薈對女性來說,蘆薈是最熟悉不過的美容品。中醫看來,蘆薈能治療清熱、通便、熱結便秘、婦女閉經等症。

枸杞子是我國最早記載的一味婦科用藥,可滋陰養血,益肝補腎,能明目潤膚,烏髮養顏。《重慶堂隨筆》評價它:「專補心血,非他葯所能及。」《中藥大辭典》認為它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三.中藥養生抗衰老藥物和方劑.歷代醫藥學家給我們留下傳統抗衰老藥物約400種,抗衰老方劑千餘首。經過建國50多年來的科學研究,目前網路上所提示的概況是:

(1)延長細胞壽命和整體壽命的藥物有:人蔘、枸杞、党參、黃精、蜂花粉、珍珠等。

(2)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有:靈芝、香菇、銀耳、海參、大蒜、黃芪、龍眼肉、大棗、桑椹、鈴羊角,龜板,鱉甲、肉桂、大黃等。

(3)改善機體代謝、調節內環境平衡的藥物有:當歸、山楂、胡桃、杏仁、冬蟲夏草、茶葉、刺五加、蜂蜜等。

(4)改善內臟功能的藥物有:丹參、銀杏葉、胎盤、海馬、蜂乳、阿膠、百合、黑芝麻、山藥、菊花、生薑、車前子等。

(5)具有抗感染作用的藥物有:金銀花、蒲公英等。

這些藥物中有一部分兼具療效食品的特點,凡需要保健的老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古今常用的延緩衰老中成藥有:四君子丸、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七寶美髯丸、龜齡集等。

我認為,李振德先生所做的中藥養生歌值得一讀,附錄如下:

附: 中藥養生歌

中藥養生自古傳,枸杞補身還童年。五味提神又保肝,健脾益氣用懷山。當歸補血又通脈,人蔘扶元把氣轉。

白朮利濕脾胃健,八仙長壽熟地填。返老還童黃精見,首烏黑髮又延年。澤瀉能把血脂減,鹿茸又把精血添。

紅棗益氣脾胃健,蜂蜜潤肺氣還原。甘草益氣毒氣減,菊花明目治頭眼。紅花丹參瘀血散,三七活血能擴冠。

女貞能把真陰還,麥冬生津除虛煩。山楂降脂血壓減,毛冬關心腦血栓。頭痛天麻與蜜環,杜仲強腰筋骨健。

阿膠止血補血源,有刺五加扶正堅。青木香降血壓顯,茯苓利水治失眠。養生之經記心間,抗衰防老壽延年。

十人九脾虛,調理脾虛兩件寶,你可一定少不了!

陳明

北京中醫藥大學 教授本期健康看點1、你的脾氣足不足?腿、拳、眼、肚,四大部位教您自測!2、不光補脾氣,還補脾陰,氣陰雙補的補脾食物究竟是什麼?3、十人九脾虛,脾虛通常伴隨著脾濕,我們怎樣做,化脾濕升清陽?脾胃不好這四處有癥狀

山藥蛋補脾氣陰雙補

山藥蛋是山藥葉蔓之間的球狀的芽,又叫零餘子,小孩子愛吃,外形很可愛,圓滾滾的。

山藥蛋補脾非常好,氣陰雙補。補氣的葯最大的毛病就是上火,為什麼上火,就是它只補氣不養陰,山藥包括山藥蛋,是氣陰雙補,不光補脾氣,還補脾陰,就是它吃了不上火,可以常吃,這樣的話,它的補力就強了。

為什麼說它對孩子有好處呢?因為孩子的脾胃系統發育不完善,他又貪吃,小孩子管不住嘴,所以他往往脾虛,你給他補脾,一般的補脾葯上火,用這個山藥蛋就非常好。尤其是這個山藥蛋,它還可以促使孩子的生長發育。

過去經常說,這個陽光雨露育青松,一個植物,它要長起來需要兩個條件:

  • 第一,有充足陽光

  • 第二,有充足水分

  • 山藥蛋,既補氣,又補水。補氣就相當於陽光,它又養陰,相當於水分,所以你給他陽光,同時又給他水分,不但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促使他生長發育,補足孩子的脾虛。

    神仙水化脾濕升清陽

    身上黏黏糊糊,而且頭很沉,不清爽,食慾不好。什麼原因呢,脾虛了!

    脾跟濕是通著的,脾主濕,脾虛本身又會產生濕,脾不能運化你喝的這個水,它就產生濕。

    體內濕氣大,外邊又濕氣大,里外全是濕的,我們叫清陽不升,升不上去了,甚至會發展到嗜睡,坐到哪兒睡到哪兒。

    神仙水,就是治這些癥狀的,佩蘭、藿香氣味芳香,荷葉長在水裡頭,從污泥裡邊能竄出水面,到上面接到陽氣,那是純陽的藥物,它昇陽升得特別好,這三個藥物,既化濕又升清陽。

    國粹

    陳明老師的小藥方,一向很受咱們「火粉」的歡迎,以下就是咱們「火粉圈」里的留言。

    國粹

    我們也把本期節目中陳明老師提到的其他幾個小藥方發給大家~

    本文根據《萬家燈火》陳明《人活一口「氣」》節目整理脾氣虛消瘦吃什麼葯 脾氣虛會消瘦嗎

    脾氣虛會引起消瘦嗎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

    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葯、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脾氣虛會引起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等癥狀,所以說脾氣虛的人要麼很瘦,要麼就是虛胖。

    脾氣虛消瘦吃什麼葯

    1、白朮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於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濕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症。

    2、党參

    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於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症,以及病後體虛、營養不良。

    3、西洋參

    補氣養陰、清火生津,適用於肺虛勞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動後疲勞乏力、大汗虛脫者服用不錯。

    4、人蔘

    大補元氣,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於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5、黃芪

    補氣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症者忌用。

    從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脾氣虛確實會引起消瘦、虛胖等病症,所以脾氣虛的朋友一定要好好進行調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保健身體。》》推薦閱讀:脾氣虛還會引起口臭

    白朮配伍白芍 白朮甘苦溫燥, 入脾經, 功能健脾燥濕以助運化, 兼能補氣安胎;白芍酸寒柔潤, 入肝經, 長於柔肝養陰以藏血, 並能緩急止痛.二葯相使為用, 共奏調肝和脾、補氣養血安胎之功效, 用於治療脾虛肝旺之腹痛腹瀉、脘悶脅脹、食欲不振;肝鬱脾虛之胸脅鬱悶不舒、善太息、經行乳房脹痛、月經不調以及氣血不足之面色萎黃、胎動不安等症.

    白朮的常用臨床配伍

    白朮配伍蒼朮白朮甘溫, 益氣健脾、燥濕和中, 功擅健脾, 補多於散;蒼朮苦溫, 燥濕化濁、昇陽散郁, 長於燥濕, 散多於補.二者伍用, 其燥濕健脾之功效更著, 用於治療寒濕內停之帶下清稀、色白量多;脾胃不健、濕邪中阻之食欲不振、納差嘔吐、胸脘滿悶以及濕邪下注、水走腸間之腹脹、腸鳴、泄瀉等症.

    白朮配伍陳皮白朮健脾燥濕、益氣固表;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二者伍用, 共奏健脾燥濕、理氣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療脾虛、濕阻、氣滯之脘腹脹滿、噁心嘔吐以及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症.

    白朮配伍大腹皮白朮甘苦性溫, 補中益氣、燥濕健脾, 功擅補中而利水;大腹皮辛溫, 行氣消脹、利水消腫.二者伍用, 有健脾燥濕、行氣開壅、利水消腫之功效, 用於治療脾虛失運、濕阻氣滯之胃脘脹滿、食少倦怠、腹滿水腫等症.

    白朮配伍防風白朮健脾燥濕和中, 固表止汗;防風祛風散邪、舒肝散郁理脾.二者合用, 共奏舒肝健脾和中、益衛固表御風之功效, 用於治療肝鬱侮脾之腹痛、腹瀉以及衛氣虛弱易於外感之自汗、惡風等.

    白朮配伍茯苓白朮苦甘性溫, 補脾益氣、燥濕和中, 功擅健脾燥濕;茯苓甘平, 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 長於利水滲濕.二者伍用, 其健脾燥濕之功效更著, 用於治療脾虛濕困之頭暈目眩、胸滿腹脹、四肢倦怠、口淡不渴、便溏泄瀉以及水腫、小便不利, 或婦女帶下清稀.

    〖注意事項〗

      宜忌: 燥濕利水宜生用, 補氣健脾宜炒用, 健脾止瀉宜炒焦用.本品燥濕傷陰, 故只適用於中焦有濕之證.如屬陰虛內熱或津液虧耗燥渴及氣滯脹悶者忌服.

      毒副作用: 白朮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3.3±0.7g/kg.

      白朮煎劑0.25g/kg 給麻醉犬靜脈注射, 多數血壓急劇下降, 平均降至原水平的52.8%, 3~4小時內未見恢復.每天給大鼠灌服白朮煎劑0.5g/kg, 共1~2個月, 未見任何明顯的毒性反應, 但在用藥 14天後, 有中等度白細胞減少, 主要是淋巴細胞減少;服藥2月, 有輕度貧血, 腦、心肌及肝組織無任何變化.某些動物腎小管上皮細胞有輕度顆粒變性, 腎小球則無任何改變.

      臨床應用本品, 未見有不良反應的報告.

    專家視點:補氣血關鍵——養脾胃

    現在很多養生專家說的最多的不是如何養護脾胃好好吃飯,而是天天在講虛和補—補血補氣補腎補心,總之養生就是一個字「補」。令老百姓歪曲和誤解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其實「補」,在中醫理論中的解釋就是固攝。是將自身的精氣神與氣血能量固攝住,保持動力,不無謂的失散。比如你是先天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只要固攝方法得當,平衡陰陽,疏導血脈,就是補就是養。而一個身體先天很好,飲食無度、淫慾無度,每天都吃補品補藥,就像服用興奮劑一樣,給身體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其實他自身的機體已經難以平衡陰陽,也無法固攝能量。

    怎樣補養氣血固攝能量呢?很多朋友認為血從心臟里來,這是片面的,心臟只是管理血脈的而非血的源頭。《黃帝內經》講胃經主血。就是說胃是氣血生化的源頭,然後經過脾來將全部精華上輸給心肺等臟器。所以脾在《黃帝內經》中被稱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又被稱為倉廩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髒的後勤部長,胃是氣血原料的製造者。脾胃合起來就是氣血的來源。

    在中醫診斷中對胃氣的強弱非常重視,胃氣的強弱直接關乎到病情的輕重。《黃帝內經》在平人氣象論中寫道: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者曰逆,逆者死!就是說正常人的脈氣都來源於胃,所以說胃氣就是正常人的脈氣。如果沒有胃氣,就叫「逆」,逆就會死亡!所以胃氣虛弱就可以直接引發多種疾病,因為胃氣虛弱直接的結果就是氣血不足,氣血不足會百病纏身。

    《黃帝內經》中的原文:「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就是說人生存是依靠飲食水谷為根本。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製作成氣血輸布到全身的,所以斷絕水谷,就要死亡。沒有說肉、蛋、奶、補藥…….就是說糧食,五穀雜糧!糧食都是植物的種子,最精華最有生機的部分,生成血。

    祖先告訴我們的飲食法則:「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五畜為益,」就是最好的說明。五穀是養命之本,蔬、果、畜都是輔助和補充。多吃五穀雜糧、豆類,少吃精加工的東西。用小米、江米、大米、黑米、麥仁、玉米仁單獨或搭配,加入些豆類、蓮子、薏米、芡實、百合或是花生、核桃、杏仁等堅果熬粥,或是用打糊機打成米糊來食用,更有利於消化吸收。豆類和堅果不要太多否則油脂太大,腸胃負擔也會增大,反而無法吸收。

    再搭配一些應季的,新鮮的,最好是本地生長的蔬菜和水果。反季節的蔬菜水果,都會讓您吃過之後不太適應。因為人體的五行要順從天地四季的五行,而且地域性的飲食也是為了適合當地人的人體對五行的需求所產生的。不單是植物,天地萬物都是如此,要分五行屬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五行特性,如果五行生剋平衡,身體狀態就會平和,反之相衝相戰,體現在臟腑器官上,就會產生疾病。

    便秘可以分為氣秘和血秘。氣秘是因為肺腎氣虛造成的,因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腎司二便,所以這兩臟氣虛造成推動無力就會形成便秘,這樣的便秘大便並不幹硬,但是排出困難,排便後還會覺得氣短、心慌、疲倦。血秘是因為血虛腸燥,津液匱乏造成排便困難,這種便秘的大便干硬,很多老人或是產後、病後血虛的人會有這樣的情況。這兩種便秘的治療方法都必須是調氣養血才能見效,如果亂吃生冷和寒涼葯,只會雪上加霜的。

    脾為後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脾旺者,氣血亦旺;生機不絕,雖病可愈。若脾虛,不欲飲食,則「谷氣竭,命乃絕」。凡病:能食者,易愈;惡食者,難療。

    常用的補脾方劑有六首,即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小建中湯、理中湯、歸脾湯等。要想準確使用這些方劑,需知各方劑之間的共性與差別。

    土者,滋生萬物,養育萬物。五臟之中,脾居中,屬土,生化氣血,灌溉四方。人體各部所需之氣血,皆受供於脾胃所運化之水谷精微。脾氣一虛,諸臟亦損。

    氣血兩虛者,責之於脾;陰陽兩虛者,責之於腎。

    脾之為病,氣虛為先。少氣則無力,故周身倦怠乏力乃氣虛第一主症,並可兼見氣短、胸悶、低聲懶言等症。脾氣虛者,首選補中益氣湯。此方單刀直入,以人蔘、黃芪大補中氣,佐柴胡、升麻等輕靈之品升舉清陽,補中有升,補而不滯,乃補氣第一要方。

    四君子湯與參苓白朮散亦補脾氣,然重在健脾運脾,通過補脾之虛以化生脾之氣。其病機特點在於脾虛不運,以食少納呆、食欲不振、大便不調為主症。四君子湯氣味濃烈,健脾燥濕,適合脾虛濕滯,便溏、苔厚之症;參苓白朮散氣味甘淡,偏於脾陰不足,大便成型,欲飲、少苔之症。另:久病脾虛之人,聞香氣則欲嘔,此時,補脾宜選用氣味柔和之品,宜參苓白朮散之類,而不宜選用四君子湯或香砂六君丸之類,以其香燥故也。

    小建中湯與理中丸皆能溫補脾胃。凡飲食喜熱,遇生冷則腹脹腹瀉者,宜選此二方。小建中湯藥性溫潤甘緩,在治療脾胃虛寒的同時,還能緩急止痛,理中湯則專溫脾陽。論「補」之力,理中湯不及於小建中湯,論「溫」之力,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中焦虛寒兼氣血不足以致胃痛、腹痛、心悸者,宜小建中湯;脾陽虛,完谷不化,大便溏薄,腹部脹滿者,宜理中湯。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歸脾湯補氣亦補血,補脾亦補心,乃氣血雙補,心脾雙調之方。脾氣虛則倦怠乏力、食少納呆,心血虛則多夢失眠,心悸易驚,遇此症者,歸脾湯主之。

    胖人多痰濕,瘦人多火。能吃不長肉宜參苓白朮散、小建中湯。飴糖可多食之。 總是上眼皮腫 下長眼袋與脾肺氣虛關係較密切。


    推薦閱讀:

    十二經穴氣血流註解
    人體的「精、氣、血、津液」中以氣血為要(修行與養生必知的概念)
    血瘀體質怎樣調理?
    一個簡單方子搞定氣血不足失眠,十分鐘入睡,在家可做
    冬補氣血

    TAG: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