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內鬥、人吃人,中國歷史繞不過去的坎兒
中國歷史版圖經歷一直在經歷分分合合。在每一次合久必分或分久必合的過程里,都伴隨著血腥的戰亂與殺戮。
在一個小農社會裡,人丁和耕地是生命的源泉,戰亂會破壞這一切。所以,中國人最夢寐以求的是統一與安定,「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可是統一與安定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
曹操之子曹丕死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滅了曹氏的權力,司馬氏家族開始在曹魏掌權。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連續統領朝政。雖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並沒有「篡魏」,最後的動作由他的兒子司馬炎完成。
司馬炎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建都洛陽,滅了三國之一的東吳,統一了全國。
三國歸晉之後,中國好不容易結束了戰亂紛爭,實現了全國大一統。可是誰也沒想到,幸福是短暫的,中國很快進入了比三國時期更加混亂的局面。
我們來看看,只堅持了半個世紀的西晉王朝是如何從立國、統一,然後走向崩潰的。
晉武帝司馬炎剛登基時,一改曹魏末年的浮誇作風,整頓綱紀,「承魏氏刻薄奢侈之後,矯以仁儉」。
他為人大度,「宇量弘厚,容納直言」,聽得進去批評。
有一次,他跟將軍皇甫陶爭論了起來。某官員聽到兩人吵架後,藉機彈劾皇甫陶,晉武帝回應道:「忠讜之言,唯患不聞」,我唯恐聽不到大膽的聲音,你純屬沒事找事。他直接把該官員免職了。
晉武帝大病痊癒,拒絕所有來送禮的人,「諸上禮者,皆絕之」。他的理由是:「豈以一身之休息,忘百姓之艱難」!
相反,南邊的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濫殺無辜、嗜血成性、妒忌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忌勝已者」,只要有任何諫言令他不高興,有任何建議引起他懷疑,他就找個借口把對方殺了。同時,那些喜歡搬弄是為的小人,卻「甚見寵任」,加官封侯。
孫皓甚至還專門找人記錄下大臣喝醉之後的言論,嚴重的施加刑戮,不嚴重的記錄在案,有的人被剝了皮,有的人被挖了眼睛。讀到這段歷史,央視的畢姥爺現在應該偷著樂才對。
「由是上下離心,莫為儘力」。既然不能說真話,那麼誰也不想管這個政權死活了。
當晉軍大舉南下,吳國的丞相這才說道:「吳之將亡,賢愚所知,非今日也」。
孫皓眼看國家將亡,老百姓卻不願意拿起武器抵抗,就命令手下把自己的寵臣岑昏殺了,表示:「當以奴謝百姓」,以為這樣可以就自己的命。
像岑昏這種平日趨炎附勢、為當朝權力體制辯護的小人,每當權力不保的時候,就會拿他第一個開刀祭旗,「當以奴謝百姓」。你不是整天高喊吾皇萬歲嗎?當皇上有難,第一個被獻身就是你。反正在老大眼裡,你就是一個沒有絲毫尊嚴的狗奴才。
最近有人在網上調侃,在八一節ps軍裝照的網民應該報名去中印前線作戰,也是相似的理由。
為國盡忠才能體現真正的愛國之情。整天在鍵盤上耍嘴炮裝樣子,毫無成本付出,算什麼英雄好漢?某些人的愛國也太廉價了一點!
總之,在晉武帝的治下,社會生產逐漸回復,出現了張華、杜預「杜武庫」這樣的名臣,實現了「太康之治」。
還是那句話,中國曆朝歷代的動亂禍根總是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晉武帝的太子智商有問題,但是為了按照規矩辦事,沒有輕易改變太子嗣位。
智商堪憂的晉惠帝司馬衷登基。他最為後世熟知的一件事是,當天下荒亂,百姓餓死,他還疑惑不解的問道:「何不食肉糜」?為什麼不吃肉沫?
這樣的皇帝當然管控不了局面。逐漸坐大的外戚與保衛權力的皇族之間,發生了不停的爭鬥,史稱「八王之亂」。
有的歷史學者,如祝總斌認為,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不是武帝的封建制給了八王權力,而是惠帝非所託之人,乃扶不起的阿斗。在我看來,就算武帝選擇了當時聲望最高的齊王司馬攸接位,也難以保證這個爾虞我詐的政權內部不發生動亂。
武帝寵臣賈允之女、又黑又丑的恐龍皇后賈南風,借著宦官和楚王司馬瑋之力,將專權的外戚楊駿等人夷三族。後來賈后繼續借用司馬氏之力,拉一派打一派,最後汝南王司馬亮和司馬瑋先後被殺,賈后初嘗勝果。
賈后外戚家族掌權了幾年時間,重用名臣張華、賈模等人,國家暫時安定了一段時期。可是司馬氏的勢力仍在,當年武帝分封了許多王侯,給諸王下放了權力,他們並不善罷甘休。
果然,賈后信任的趙王司馬倫終於給了賈后一個回馬槍,殺了賈后和其黨羽,自己稱帝,「狗尾續貂」,任用孫秀專權,朝政開始走向混亂。
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等人起兵反抗。「自兵興六十餘日,戰鬥死者近十萬人」。
在幾個司馬氏打的不亦樂乎之時,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也卷了進來,並涉及十幾個王,一眼望去全是司馬,不停地相互攻伐,過程愈發混亂,具體的過程不在此細表。
如果對故事梗概沒有基本了解,貿然去讀《資治通鑒》的晉紀六之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寧元年到晉紀八之永興二年這三個章節內容,一定會讀得暈頭轉向。
總之,在八王之亂期間,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殺戮極為頻繁,知識分子人頭落地,老百姓也鬧饑荒流離失所。
最後大家基本死光光,司馬越殺惠帝,立懷帝司馬熾,八王之亂才結束。
《晉書》對八王之亂的評價是:「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這是最亂的時代了嗎?還不是。八王之亂結束沒幾年,更恐怖的「五胡亂華」又來了。
在八王之亂之際,匈奴、鮮卑、羯、氐、羌等蠻族勢力給司馬氏當外援,一起進軍中原。「中原之人,眾心不齊,故夷狄少而強,華人眾而弱」。外族進來之後立刻翻臉不認人,紛紛自立為王。
蠻族多年來在邊境地區被漢族人欺負得夠夠的了,「怨恨之氣,毒於骨髓」,這回趕上漢人內鬥,可逮到機會報復了,根本就不把漢人當人看,殺了你都不解氣,誰跟你做同胞?
惠帝時期,江統在《徙戎論》警告過蠻族會對中國造成危害,「四夷交侵,與中國錯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當時朝廷內鬥不止,根本沒心思去對付這些已經依附的少數民族。
呂思勉認為,江統等人給出的辦法沒多大用,甚至更糟糕。至少,人家發出了「五胡亂華」的預警。
最近有人在微博上說,國內中學歷史課本為了民族團結,要把「五胡亂華」改為「少數民族南下」,就好像劫匪來你家入室搶劫了一通,警察卻說他只不過來串個門。
公元311年,五胡之一的石勒帶兵攻佔了都城洛陽,造成「永嘉之禍」(永嘉之亂),一口氣屠殺了三萬多人,包括全城的皇族、官員、老百姓。
首都都開始鬧饑荒,人相食了。至此,西晉王朝氣數已盡,名存實亡。
五胡亂華不僅僅是民族浩劫、國家浩劫,更是一場人類浩劫。五胡在包括中國的大半個東北亞地區,前前後後建立起二十個政權,相互混戰與吞併,史稱「五胡十六國」。
網上有一篇講漢人被胡人當做「兩腳羊」姦淫、屠殺、蒸食的文章。作者說,五胡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屠殺20萬胡人的漢人冉閔是偉大的民族英雄。
這麼說明顯是在歪曲歷史,故意挑撥種族間的仇恨。
首先,吃人肉不是蠻族的專利,漢軍也一樣。以人肉填補軍糧,一直以來都是行軍傳統,不分民族和國界。
中國古代太多血腥的戰爭,在你死我活的時候根本不分人性的高低。後來《滿江紅》里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指的不就是吃人肉、喝人血嗎?
蠻族也不光是殺漢族人,漢族人也不光只殺蠻族,他們內部也都有相互殘忍的屠殺。
其次,冉閔屠殺的主要是羯,可是屠戮中原的遠不止羯。比如鮮卑北魏南下時,跟羯人的做法一樣,把一群漢族女子綁起來行軍,叫做「雙腳羊」,白天殺掉幾個烤「羊」肉吃,晚上當慰安婦來洩慾。
再次,如果說中國人抗擊外國侵略者,可以叫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那麼用民族血統來整體劃分敵我關係,那就屬於狹隘的種族主義者了。
蠻族裡也有相對善良的人,漢族裡也有沒人性的東西。
五胡到底是誰呢?
他們是匈奴、鮮卑、羯、氐、羌,屬於偏遠地區的游牧民族,與農耕漢族有長期往來及混居。
如錢穆所言:「鮮卑之染漢化,淵源既久」;如《魏志》所載:「氐人各自有姓,亦如中國之姓,多知中國語,由與中國雜居故也」;三國袁紹的後代還曾經投靠過鮮卑的分支烏桓。
再例如,匈奴首領劉淵曾被漢室收養,建立了漢,實行的是漢制,嚮往大漢王朝。還有,鮮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多次進攻漠北的柔然,把對方叫做「北狄」,儼然自居為中原王朝,用海外漢學家的辭彙來說,這叫做「征服者王朝」。
「征服者王朝」的建立,說明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也可以是少數民族,不一定非要由漢族人來當,後來的隋朝和唐朝也都是中外混血兒建立的。
從當時的情形看來,胡人固然不是中國人,但也不能說是純粹的白種人。他們大多數有蒙古血統,其中羯族有高加索血統,鮮卑有維吾爾族血統,「高鼻多須」是他們的相貌特徵,但史書上也沒寫過什麼「金髮碧眼」。
今天許多中國人也有不少高鼻樑或連鬢胡的特徵,很可能帶有胡人血統,祖上屬於「當時的」外國人。相貌差異更明顯的維吾爾人和藏族人就更是了。你能說他們都是白種人嗎?
陸威儀在《哈佛中國史》里總結得好:所有的中國王朝都是建立在軍事力量的基礎上。從東漢起,外族軍隊及其文化便成為這種力量的基礎,並從民族國家的角度出發,「中華」帝國從來就不完全是「華人」的。
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就說過,中華和夷狄,我都愛之如一,都看作父母一樣,「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這次胡人養子冉閔「大誅胡羯」,看臉殺人,一次屠殺了20多萬無辜的胡人百姓,「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其中有很多漢人因為相貌被誤殺。胡羯一族基本快被殺光了,從此一蹶不振。
關鍵是,解決問題了嗎?胡人都被滅掉了嗎?漢人不再被屠殺了嗎?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
希特勒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教訓難道還不深刻嗎?今天居然還有中國人為種族屠殺的行為叫好?!
如果中華兒女真的把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當成民族英雄,那華夏民族就不會有任何希望。
有意思的是,今天美國左派為了宣揚種族平等,到處撤掉南北戰爭時蓄奴州首領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他們要知道中國的河南省有冉閔紀念園這種地方,還在紀念一個造成種族滅絕的大屠殺者,肯定會氣得暈過去。
「五胡雖雲擾,而北方儒統未絕」。前趙的匈奴人皇帝劉淵、前燕的鮮卑人皇帝慕容儁、後趙的羯族人皇帝石勒、前秦的氐族人皇帝苻堅、北魏的鮮卑人皇帝拓跋珪,一個個漢化程度都不算低。
現在再純粹以血統不一樣,來解釋他們殘暴的行為,並不準確。就算漢族被他們統治了,也不代表華夏文明會遭遇滅頂之災。
殘暴者如石虎、苻生,屬於蠻族裡的特例,如同殘暴的冉閔屬於漢族裡的特例一樣。
漢化很深的匈奴人劉聰抓到晉懷帝,問他說:「為什麼你們漢族皇室骨肉相殘這麼嚴重」?漢族人之間骨肉相殘都殺人不眨眼,搞起民族屠殺更不在話下,連匈奴里的文明人都看不下去了。
看來,漢族人比人家蠻族也文明不了哪裡去,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西晉滅亡後,北方人「衣冠南渡」,向南逃難,司馬懿曾孫、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方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東晉政權;北方則繼續處於五胡十六國的混戰時期,細節跟八王之亂一樣千頭萬緒,在此略過不表。
南方東晉政權雖然沒有北方那麼亂,但也不安定,104年之間內鬥頻發。一開始,南渡的王導和王敦兄弟獨攬大權,輔佐晉元帝司馬睿,號稱「王與馬,共天下」,不過倒是大大的促進了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和建設。
東晉後來又經歷了王敦之亂、蘇峻之亂、桓溫圖篡。接著暫時統一北方的前秦大舉進犯,謝安招募的北府兵在淝水之戰打敗秦軍。劉禹錫詩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指的就是東晉的王導和謝安兩大家族。
後來東晉又發生孫恩之亂、桓玄之亂、盧循之亂,最後宋王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劉宋,東晉滅亡。
劉宋建立的第十九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了北方,南北正式形成了對峙,進入南北朝時期,全國的政局相對穩定了下來。
從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一直到南北朝並立形成(劉宋建立和北魏統一),期間經過了大約120年至148年的割據、戰亂、饑荒、天災的混亂局面。
想一想,今天我們距離建國也不過只有68年時間,可當年晉朝發生一次混亂,就持續了近150年。
你現在還會為短暫的安定沾沾自喜嗎?你還敢一直不停高唱「明天會更好」嗎?
讀過歷史,你才能真正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
即使有了居安思危的意識,也不一定能扭轉歷史的進程。只要因果關係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我們就處在歷史的循環往複之中,該來的終究還會再次到來。
後來蘇東坡評價這段歷史道:「晉病由於士大夫自處太高,而不習天下之辱事」。他把西晉的滅亡怪罪於官僚階層沒有社會擔當,不食人間煙火。
錢穆更進一步指出,西晉朝廷首先權貴門閥階層嚴重腐化,他們只重視自己名和利,表面都是裝樣子;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只知道享樂或避世,沒有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光明的理想」。
換句話說,兩晉時代的管理者只在乎自己升官發財,根本沒有什麼「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
當時社會上流行「清談」,就白了就是漫無邊際的侃大山。文人墨客「清談」無傷大雅,可是許多官員也不好好辦事,到處參加飯局,在台上只會說一些自己都不信的假話、空話、大話。
最後用易中天的一段話來總結:「這個靠陰謀詭計和巧取豪奪建立的帝國,可謂集貪婪、奢侈、殘忍、狡詐、荒淫於一身,高高舉起的確是儒家倫理的道德旗幟」。
這樣的政權,為天理所不容。
公子沈
個人微信號:gongzishen2016
2017年8月28日
推薦閱讀:
※白宮要「關門內鬥」?庫什納、班農一致同意言歸於好
※內鬥加劇將把美國帶向何方
※內鬥川普,外斗普京,奧巴馬為何不靜靜離去?
※朴槿惠政府文件曝光:三星內鬥堪比步步驚心
※2016年蘋果最大壓力:自家產品內鬥|產品線|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