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吵架,就算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每日商報
「隔代教育」是老人和父母都關心的問題。為滿足讀者需求,樂活老年聯合文暉街道春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永和家庭服務中心打造「隔代教育」課堂,為大家答疑解惑。每期我們將圍繞一個問題全面探討。下期主題是「孩子不滿意就哭,到底該不該理?」歡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電來信,講述自己的困惑與經驗。參與方法:掃一掃版面右上角的二維碼,關注「樂活老年」微信號,回復「隔代教育+聯繫方式+具體內容」。或者撥打熱線85188518,留下您的問題和聯繫方式,我們將儘快和您聯繫。商報訊 (見習記者 周一) 「我家沒有和諧這個問題啊,我從不和兒子媳婦吵架的。」上周,「隔代教育」課堂在現代實驗小學開課,浙江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協會會員(AGPA)、多家媒體心理欄目特約專家孫晴想和大家談談家庭不和諧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些老人卻不覺得這是大問題。「不吵架並不意味著沒問題,更不代表不會傷到孩子。」孫老師接著說,「其實剛才大家討論時的一些細節,就暴露了不少問題。我們可以分析分析。」相互「看不慣」細節:「媳婦的愛好就是化妝。」「兒子總是電腦、手機。」「他們自己都管不好自己。」分析:老人和兒女畢竟是兩代人,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別,有時難以相互理解。這一問題延伸到對孩子的教育中來,就出現我們常見到的情況:年輕人覺得老人是「老習慣」「老思想」,而老人覺得年輕人幼稚、沒經驗、紙上談兵。建議:「長幼有序」還是必須的,但老人也要明白年輕人的生活、思想和自己那代人不同,但未必有「好壞」之分。很多老人知道對孫子孫女要像朋友那樣,卻忘了對兒女也要像朋友那樣去尊重和理解。有情緒就「憋著」細節:「他們一到家就到房裡去了,怎麼吵,根本吵不起來。」分析:現在吵架的家庭越來越少,更多時候大家是「憋著」。這就意味著長期缺乏溝通,負面情緒越積越多。而孩子其實能敏感地察覺到這一點,有時孩子的抑鬱、焦慮是被這種「低氣壓」「感染」了。建議:首先要去察覺自己開不開心,家裡氛圍好不好。有什麼不對,可以和兒女說,不要都憋在心裡。一旦發現家裡大人有把情緒「轉移」到和孩子的相處中,就要給自己亮起「紅燈」。當然,老人們主動,年輕人就更該反思。和兒女「爭寵」細節:「我做的菜從不聽到孫女說聲好吃,媽媽做的,她就吃得有滋有味。」分析: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有這樣的抱怨。孩子聽父母的,對自己無所顧忌;孩子一見父母就撲上去,對自己沒那麼熱情……這或許是事實,但老人們發現沒有,自己也許是在和孩子爹媽「爭寵」呢?建議:孩子的這些表現,未必是壞事。對父母更服從,說明和老人更親近,所以才不刻意「討好」。對父母更熱情,可能是因為平時見父母太少。不過老人們也要擺正心態,父母的地位無可取代,自己還應該幫他們拉近距離。聽了這些分析,有人若有所思,有人被「戳穿」了,還有點不好意思。孫老師說,家庭不和諧,可能反映在孩子身上。比如父母、老人各有各的觀點,孩子會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變得「縮手縮腳」。甚至有些孩子早戀,也是一種「補償」心理。不過,「家庭和諧」,並不意味著大人做什麼都要圍著孩子轉。孫老師建議,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除了照顧孩子,愛唱歌、愛跳舞就去。每個家庭成員都開心了,鬧矛盾的可能性就降低了。」「隔代家長」怎麼當?
推薦閱讀:
※因為在乎所以跟你吵架
※我媽去世不久,爸就把繼母帶回家,幾年後聽到他們吵架時說的話,我拿刀趕走我爸!
※不怕吵架,就怕不好好說話的星座配對
※情侶吵架,說了這8句話基本就完了
※聾啞人夫妻吵架的時候是不是比非聾啞夫妻溫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