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開了26家店,卻要打敗星巴克,號稱咖啡界的蘋果,就靠兩個字!|毒創新
文/金錯刀頻道 李洋(微信公眾號:金錯刀)
說到咖啡,估計絕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都是星巴克,那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已經在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開了近2萬家門店,市值800億美元,已是難逢敵手。
▼
美國有一個精品咖啡店品牌,目前全球只有27家店,雖然規模遠不及星巴克,但非常火爆,業內都說它有挑戰星巴克的潛質。
▼
這個咖啡店品牌名叫Blue Bottle Café,來自於美國加州奧克蘭,成立於2002年,至今完成了3次融資,總融資額1.21億美元,投資人中不乏Twitter、Instagram創辦人等矽谷科技大佬,摩根斯坦利也有投資,估值不明。但卻被認為是將手工咖啡館商業化、開展規模經營的最成功的案例。
儘管成立的時間不長,但是Blue Bottle這個名字可是有著幾百年的歷史,那是1683年歐洲第一間咖啡店的店名。
咖啡狂熱愛好者的屌絲逆襲
創始人兼CEO名叫詹姆斯·弗里曼(James Freeman),今年49歲了,他曾經一度要把吹單簧管當做自己的事業干一輩子,結果他只幹了8年多古典音樂。他更是一個對咖啡極度狂熱的人。
▼
弗里曼從很小的時候就著迷於咖啡,最初關於咖啡的記憶來自於四五歲時第一次聞到咖啡豆的味道。他一直都認為「用自動咖啡機做咖啡太沒逼格」。在創立Blue Bottle之前,他先後在交響樂團及一家音樂軟體公司從事單簧管演奏工作,期間弗里曼做手工咖啡的業餘愛好逐漸發酵。
終於他放下了音樂的工作,專心投身咖啡事業。
起初並不順利,當他將自己售賣獨家研製的烘焙咖啡豆理念告訴專業人士時,遭到了拒絕。不過弗里曼並沒有就此放棄,他自己掏錢以每月600美元的費用租下了一套烘焙設備自己研發產品,嘗試各種咖啡豆和不同的烘焙技術,並且逐漸開始向當地商家推銷。
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店,是位於舊金山海斯谷(Hayes Valley)一個農貿市場里的貨攤。
生意的真正開啟源自於弗里曼與一位設計師的合作,他以持續一年每周免費提供1磅咖啡豆為報酬,請優秀平面設計師為Blue Bottle設計了一個親民風格的Logo。
回報就是,一家名為Miette的咖啡館老闆注意到Blue Bottle,並決定嘗試使用弗里曼烘焙的咖啡豆。後來,這位「老闆」成了弗里曼的現任老婆,一箭雙鵰哦!
▼
跟星巴克反著來:不做人人都愛喝的咖啡
弗里曼不想開一間跟著流行走的咖啡店,更不是成為一家連鎖速食咖啡店,與星巴克的路線不同,他走的是深耕小眾市場的路線,並開創了一個手工咖啡規模化運作的先例。
不走規模經濟,不把一個產品做到所有人都愛,只討好某領域的狂熱者,其中的風險很大。
開始時,有人質疑手工咖啡本身的屬性不適合規模化擴張。事實證明,弗里曼是對的。Blue Bottle與其它主流咖啡連鎖靠批發分銷咖啡豆盈利相反,其核心業務聚焦在零售店的手工咖啡及咖啡器具銷售上,這是一個高投入換取高回報的邏輯。投資人更是看中這一點。
行內對於Blue Bottle的評價甚高,說它是第三波咖啡文化的黑馬。
現在Blue Bottle的精品咖啡文化,已經深入人心,更是深受美國科技從業者的青睞。
那麼Blue Bottle究竟是如何火起來的?
細節,決定了弗里曼與Blue Bottle的成功。
細節控:寧可慢,不能濫
第一波咖啡文化指的是,只要是咖啡就去喝,速溶咖啡是其中的代表。
第二波咖啡文化就是以星巴克為首的咖啡飲料化。
現在被稱為第三波,是主推優質原料、優質篩選、優質烘焙以及優質沖煮的產地咖啡文化。
在一切都講求一個「快」字的今天,弗里曼依然堅守細節,堅守他的品味。
只提供烘焙後放置超過48小時的咖啡豆,這是弗里曼的第一原則。
▼
使用昂貴的咖啡機,日式虹吸壺,現點現做,寧願讓客人多等幾分鐘,也要保證咖啡的多層次口感!
▼
比如Blue Bottle 的Cold-Brew(冰滴咖啡),它需等待咖啡與水相融合後,在低溫環境下一點一滴萃取完成,整個製作過程前後一共需要十幾個小時的時間。
從咖啡豆選取,到咖啡製作、出售,店面設計,只要與產品有關,弗里曼每個細節都不放過,讓Blue Bottle有著咖啡界Apple的美稱,沒有讓Blue Bottle成為連鎖速食咖啡店。
▼
對於每家門店的裝修設計,弗里曼都親自上陣,比如布魯克林的一家店靈感來自法國作家普魯斯特(Proust)的卧室;曼哈頓切爾西區的一家店靈感來自美國作曲家伯特·巴哈拉赫(Burt Bacharach)。
在總部的時候弗里曼每天都會與咖啡師「盲試」新研發的咖啡,這已經成為一個固定的儀式。
▼
為了日本東京店,弗里曼花費大量時間研究日式手沖咖啡的技術,在擴張店鋪的同時給顧客提供更美味的咖啡。
▼
在東京的咖啡愛好者排隊等4個小時就為了喝一杯Blue Bottle手沖咖啡。
▼
Blue Bottle還自己養蜂釀蜜。
店裡的價格單簡潔明了,每種咖啡只有一個杯號,一個價格。
▼
去年,為了專心經營咖啡店,弗里曼停止了烘焙咖啡豆批發業務,因為弗里曼發現,自家烤出來的豆子再好,放到別家咖啡店裡,指不定做出什麼樣的咖啡來,一定會影響顧客飲用Blue Bottle咖啡的體驗。
在進入 Blue Bottle 咖啡廳工作之前,所有員工都需要通過嚴格的訓練。
弗里曼Blue Bottle的成功,源自於他對細節的掌控,更重要的是他對喝咖啡這件事的極致追求。如果拋開這些,只求快速賺錢和擴張,Blue Bottle現在規模一定是現在的N倍,但一定只是個賣咖啡的連鎖店,無法成為真正的弄潮者。
弗里曼說過一句話:「我並沒有把一切都做得很完美。但是我認為直覺很重要……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是了解人們的新機會。」
看完我竟無言以對。究竟怎樣才算完美,無解。
但是要把一件事做好
唯有對於細節的極致追求
唯有對自己近乎瘋狂的狠
創業即是如此!
推薦閱讀:
※蘋果型和梨型身材,哪個更健康?
※自製蘋果醋,就愛這一口(小日子er)
※蘋果會重蹈三星覆轍嗎?誠實是最好的危機公關
※婚姻要避免「蘋果皮式的和諧」
※蘋果Ipad TV電視棒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