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個人——豐田喜一郎
豐田喜一郎,豐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日本汽車工業的先驅者。豐田是世界十大汽車工業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車公司,2016年福布斯全球企業500強中排名第十,穩居汽車行業第一,大眾汽車在銷售額高於豐田的情況下,大眾的利潤還不到豐田的一半,市值只有731億美元,僅僅是豐田的零頭。
豐田喜一郎對汽車工業的重大貢獻在於對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方面。他創造的"豐田生產方式"(just in time)將傳統的整批生產方式改為彈性生產方式,經後來的公司副總裁大野耐一進一步發展之後,成為風靡全球的"精益生產"。
父親遺言——我搞織布機,你搞汽車
相信大家對豐田的汽車其實並不陌生,但是豐田家族最初可不是造車的。1894年,豐田佐吉發明了「自動回線織布機」,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也就是在這一年豐田喜一郎出生。後來豐田佐吉又發明了依靠柴油驅動的「G型自動織布機」,同年,佐吉和他的小夥伴成立了一個名叫「乙川棉布合資會社」的生產作坊。後來在大財閥三井的注資支持下,成立「豐田織布機株式會社」。
大學畢業後,豐田喜一郎來到父親的"豐田紡織株式會社"當了一名機師。經過10年磨練,豐田喜一郎擔任管技術的常務經理。然而,目光遠大的他並不滿足於眼前的成就。當他發現汽車能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時,預感到這一新興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決定將其作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父親的大力支持。1929年底,為了將紡織機專利賣給當時勢力強大的普拉特公司,豐田佐吉派喜一郎前往英國全權代表自己簽訂契約。在國外,他除了完成父親囑託的任務以外,還花費了四個月的時間體驗了英國的汽車交通,走訪了英、美尤其是美國的汽車生產企業,徹底弄清了歐美國家的汽車生產狀況。
不過豐田佐吉並沒有將公司總裁的職位留給豐田喜一郎,而是由女婿豐田利三郎擔任。豐田佐吉臨終前將兒子叫到眼前,給他留下了作為父親的最後一句話:"我搞織布機,你搞汽車,你要和我一樣,通過發明創造為國效力。"他還親手將轉讓專利所獲得的100萬日元專利費交給兒子,作為汽車研究啟動經費。
自立門戶——道不同不相為謀,但車是造定了
正如佐吉當年不被人理解一樣,喜一郎創造、生產汽車的想法也受到了豐田家族其他長輩的反對。"汽車製造耗資巨大,即使是像三井、三菱那樣的大財閥也不敢輕易嘗試。和他們比起來豐田只不過是個在名古屋有點名氣的小財閥罷了"。
豐田利三郎與豐田喜一郎在許多問題上"政見不同"。1933年,在豐田喜一郎的一再要求下,他免費同意公司設立汽車部,並將一間倉庫的一角劃作汽車研製的地點。豐田喜一郎以此為基地,於當年4月購回一台美國"雪佛萊"汽車發動機進行反覆拆裝、研究、分析、測繪。在研究這台發動機的過程中,他認識到:"貧窮的日本需要更為廉價的汽車。生產廉價汽車是我的責任。"1933年9月,他著手試製汽車發動機,拉開了汽車生產的序幕。1934年,他託人從國外購回一輛德國產的DKW前輪驅動汽車,經過連續兩年的研究,於1935年8月造出了第一輛"豐田GI"牌汽車。在此之前的1934年,他擅自作主購買了約180公頃土地,積極準備創建汽車廠。
豐田喜一郎認為能夠守住留下的家業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再加上當時許多人認為從事汽車生產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他不支持大舅子哥搞汽車。而豐田喜一郎則不同,他認為廠子是自家的,自己想作什麼就作什麼,加之父親要他搞汽車的遺言不時地迴響在耳邊,所以他非要從事大規模的汽車生產不可。兩人在意見如此對立的情況下,只好分手單幹。豐田喜一郎於1937年8月27日另立門戶成立"豐田汽車工業株式會社"。
銷售大師——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相信大家對這句廣告詞並不陌生,一句出彩的廣告詞,或許就成為銷售的關鍵,造出了好汽車,如果賣不出去,也就沒有意義了。立志要造出日本國產汽車的喜一郎縱觀美國、歐洲汽車界的狀況,結合日本的實際情況,很早就認識到:"製造汽車難,銷售汽車更難。"因為,早在本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的福特、通用兩大汽車公司就已經在日本全國建立了各自的銷售網路。喜一郎下決心要建立豐田的銷售網路。他開始為剛剛開始生產的豐田尋覓能夠在銷售方面打開國內銷路、確立市場份額的理想人選。經過幾番周折,他終於找到了!這個人就是神谷正太郎。
神谷當時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大坂分公司的銷售公關部副部長。豐田喜一郎在1935年把神谷請進豐田公司,委以重任,並對他給予了高度的信任,"銷售方面的事就都交給你了,請你馬上著手建立銷售組織"。神谷很早就深受豐田喜一郎"用日本人的手造出日本國產車"這一愛國誓言的感召,所以加盟豐田公司後,便運用其豐富的經驗提出了"一個府縣建一家銷售公司"的設想,並且腳踏實地使之成為現實。製造和銷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正是豐田得以長盛不衰的秘訣。
提合理化建議——員工總是金點子
1951年5月,豐田公司正式制定了"提合理化建議制度"。豐田在1978年前的合理化過程中,職工提出了46萬3千件合理化建議,當時4萬名左右職工,人均十幾件。進入90年代,平均每年收到的數目達到約200萬個,平均每年每人提出35.6個。
在豐田,那些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議都得到了公司的重獎。豐田車工部一個叫鈴木勝康的工人,提出了一個消除座位下彈簧發出"格吱"響聲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在接頭部位塗上石蠟,然後烘乾,問題就解決了。這個小點子使用後客戶大為滿意。鈴木勝康因此得到了公司10萬日圓獎金,還申請了日本國內和美國專利加以保護。在四川豐田每個車間都有一個區域,專門用黑板甚至用繩子掛起一些紙張,多是流程的每一步質量管理,但更吸引記者眼球的是一張張工人們來自生產中的保質增效又降低成本的建議圖。一張圖紙上,清晰地畫著一個工件,該工件大概是屬於易損工件需經常更換。而工人在實踐中發現,該工件易損部位只是頭部,是可以單獨更換工件頭部的,完全不用整個工件更換,這樣無疑將降低成本。
喜一郎辭職——豐田能否起死回生就在此一舉
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這使得豐田的經營也遇到了空前的困難。1949年年底,公司急需約2億日元的過年周轉資金,如果得不到銀行融資便會倒閉。喜一郎親自出面同銀行交涉,銀行方面儘管答應提供幫助,但是有附帶條件,那就是要"從根本上重建豐田汽車公司"。其中直接關係到豐田經營者和全體員工切身利益的最重要的兩點是:"分離銷售公司"與"裁減過剩人員"。
喜一郎對第一個條件可以忍痛接受,但是非常不希望第二個條件成為現實,很早以前他就對公司高層領導們宣布過不要裁員。豐田既不想放棄對員工的承諾,也不想放棄重建公司的機會。經反覆研究、公司方面發表了包括"募集1600名志願辭職員工"內容的重建法案。喜一郎尋求工會方面的合作,他說:"要渡過難關,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解散公司,要麼請一些人下豐田這條船。實在對不起,事情弄到這個地步,是我們高層幹部的責任。"
工會與公司的協商僵持不下。在這期間,豐田汽車的產量直線下跌,公司每天都有巨大虧損,銀行也拒絕再提供融資。為了打破這種爭執不下的膠著狀態,喜一郎毅然決定辭職,主動承擔了他所說的"高層幹部的責任"。此後,1700名員工自願提出辭職,比公司方面募集的人數還多出100人。豐田後來為這些自願辭職的員工在其他企業就職給予了幫助。
1950年6月10日,歷時兩個月的罷工終於結束,豐田又恢復了正常的生產。7月,豐田自動織機製作所總經理石田退三接替豐田喜一郎出任豐田總經理,他在股東大會上宣布:"等到公司業績好轉了,我會把總經理的職務還給喜一郎。"豐田喜一郎敢於創建豐田汽車公司,也敢於毅然辭去總經理職務,這正是因為他對汽車製造的熱愛,也是為了堅持他"造國產車"的理想。
推薦閱讀:
※Brijoin必聚 ? 了解不同狗品種之間的美容
※【泡飲方法】原來茶還可以這麼泡!了解最全面的茶葉飲用方式
※了解德國牧羊犬的性格特點
※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大家需要了解這8大事實
※占卜你的戀人有多了解你